第二章  谦卑

 

背景经文:哥林多前书一章18-31

 

1755年六月三日,英王乔治二世收到一份请愿书,请愿者求他赐一块土地,以供“英格兰教会中那些不信奉国教、且信奉苏格兰教会教义、接受《西敏信条》的信徒使用,请愿者说,他们“缺乏一个符合他们信条的敬拜场所”,他们求王筹设一个“不信奉国教者的聚会场所”。乔治二世恩准了这项请求,赐下一块公共土地,筹建“公开敬拜全能神的场所……以嘉惠居住萨凡纳(Savannah)地区之忠实臣民,就是现今和未来那些信奉苏格兰教会教义的信徒。”

 

我们一直都在探讨上述苏格兰教会之教义(即《西敏信条》)的实践特点;这些教义有时被称为“加尔文主义”、“改革宗信仰”或“恩典的教义”。当然,这些教义带来的影响,明显反应在萨瓦纳独立长老教会(Independent Presbyterian Church of Savannah)的雄伟建筑上。这教会的建物,以及会众持续展现的健康及生命力,都见证了改革宗信仰的力量。加尔文主义对于实际的敬虔生命是否有影响力呢?我们要大声地说:是的。

 

现在,我们要来探讨谦卑。

 

通常美国史书都会提到,创建美国的那些加尔文主义的先驱们,总是自高自大的。有人认为,“兴旺”对他们而言是蒙拣选的记号。富人及成功人士,将物质的丰富视为蒙神赐福与拣选的明证。他们轻视那些较为贫乏的人。举国上下都认为他们的“天命”就是要统治整个美洲大陆;毕竟,他们是“神的选民”,至于印第安人、墨西哥人,或任何拦阻他们的人,都不是神的选民。因此,史书常说,加尔文主义难免产生骄傲自大,甚至是有罪的优越感。

 

我怀疑这种对加尔文主义的影响的诠释,是否经得起检验。以上对加尔文主义的描绘,只是呈现其世俗、腐化的一面;诚实的历史学者都确认这点。我甚至要说,这些描述与加尔文主义所带来的实际影响恰恰相反。如果说基督教信仰能在品格上产生什么影响,那肯定就是谦卑了。古代世界并不认为谦卑是美德,反倒以谦卑为软弱的象征;而圣经的信仰却视谦卑为主要的美德;摩西是谦卑的榜样,而谦卑更在基督身上表露无遗(民十二3;太十一29)。

 

我将会进一步阐述这点。骄傲自大的基督徒,特别是骄傲自大的加尔文主义者,是与其名称相抵触的;若有人领悟了恩典的教义,却仍旧骄傲,他就不是真正的加尔文主义者。他或许接受了某种类似加尔文主义的哲学;他或许也接受改革宗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改革宗的“世界观与生活观”),但他却不是加尔文主义者。真正的加尔文主义者是蒙神的圣灵重生的人;他已经发现自己的污秽败坏;他已奔向基督,而且比谁都清楚,他之所以得救是单单出于神的恩典。他本身毫无可夸之处,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

 

有人会这样反驳:“可是我认识某个人,他就跟你描述的一样,是加尔文主义者,而且心高气傲。”有时候确实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而我也大概了解其原因何在。当一个人明白人的全然败坏及神的至高主权这两项敎义时,感觉就像是第二次归信(对我来说是如此);新的体悟会改变他的生命。这些教义对他十分宝贵,他也会热心四处宣传。归信加尔文主义的人,往往会轻蔑自己过去的观点;当他听到其他人还在讲述这类观点时,他也会照样轻蔑他们,且急着要驳斥他们所说的话。在他大发热心之际,很容易忘记自己才刚“归信”不久,自己也曾经长久活在错误中。他有可能表现得很傲慢且不体贴。他一副“万事通”的模样,不屑与人为伍。我们可能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我仍旧要说,这样的傲慢是“归信的热心”所导致的暂时性偏差。他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心态,深深谦卑下来,这正是因为“拣选的教义”。

 

你所属的群体(林前一26-29

 

快速浏览一下哥林多前书一章26-29节。保罗四次重复提到“蒙召”或“拣选”。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保罗要说的是什么呢?他正面对非常骄傲的希腊人;他们以自己的传统为傲,以希腊哲学与世俗智慧为傲。显然这群会众以自身的血统为傲,他们有某种贵族气质,所以保罗才提醒他们要认清自己的本相。

 

第一,那使你们归信的信息,是被世人看为愚拙的信息:“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一18)。这种信息不会感动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反倒引来他们的嘲笑。无论是古代或现代,知名大学的学者总是公然拒绝福音。所以保罗问他们:“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林前一20)“智慧人”、“文士”与“辩士”都是站在另一边。倘若所有知识分子都赞同我们的信息,这是好事一件;但事实却非如此。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理论化学家亨利.薛弗(Henry F. Schaeffer)曾经告诉我,当他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教书时,全校数千名教员当中,基督徒人数不到六位。这是司空见惯的情形。今天领导时代的知识份子在哪里?他们是公开信仰的基督徒吗?如果有宣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他们可有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他们当中有多少人为基督大发热心呢?保罗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林前一21),又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林前一2223)我们的信息对世人若不是绊脚石,便是愚拙的。大人物和广大群众完全弃绝这信息。

 

第二,你们有一位卑微的传道者。听听保罗对自己的见证。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3-5

 

保罗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本领。他不是专业的演说家,他传讲的对象却相当有口才,因为这是他们的传统。他在他们当中是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他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显然他的演说风格并不突出。他也没有引用知名哲学家的话或当代思想家的名言,来支持他的论证。为什么?因为他不要信徒信靠“人的智慧”,而是信靠“神的大能”(林前二5)。

 

情况一直都是如此。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被当时美国波士顿的知识分子拒绝;而韦斯利与怀特腓遭受英国国教中的权威学者唾弃;慕迪起先可是到处吃闭门羹。他们的朴实风格、单单看重圣经、欠缺学识技巧,导致他们被世人拒绝。你们的传道人又软弱又卑微。

 

第三,与你们同为肢体的也是卑微的。请再读一次26-29节。保罗说,“看看世人,然后再认清自己的真貌。”从人的观点来看,你们有“智慧”、“能力”或“尊贵”的人都不多。或许有,但人数不多。那么大多数人是怎样的人?他们是“愚拙”、“软弱”、“卑贱”和被人厌恶的;他们是“那无有的”;他们是社会里的无名小卒和被排斥的人;他们不是菁英份子,他们不是高尚之人,他们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为什么?因为神的计划本不是要他们如此。祂拣选、拣选、拣选(保罗重复说了三遍)那软弱与卑微的,好叫那强壮的“羞愧”、并“废掉”那有的。神借着软弱的,叫那强壮的降卑。

 

有时我们会想,如果某某人可以加入教会岂不是很棒吗?想到他可以为教会带来声望,想到他将成为教会的资产。他出身贵族!他是专家!她是位成功的女性!平心而论,神的确有时候会拯救一些大人物,而教会过去也曾拥有能力卓越的弟兄姊妹。古代晚期最伟大的人物是奥古斯丁,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中世纪最伟大的人是阿奎那。加尔文、路德、爱德华滋与华腓德都是杰出的人才;但是,大体而言,这些人只是少数特例。多数的信徒都是平凡、卑微的普通人。神通常拣选的不是“富人和名人”,祂拣选卑微的人。这样听起来,神是不是对大人物有偏见呢?不是的。我曾经说过,圣经不会为了坚称神的主权而牺牲人的责任,反之亦然。这两者之间有交汇之处。没错,神不拣选他们,但是“大人物”的心通常也特别刚硬。他们不需要神;他们过得很好,谢绝一切的帮助;他们对自己相当满意,看不出神有什么理由讨厌他们;况且,他们用不着别人(甚至是神)来教他们该怎么做,没有人有权教他们该怎么做,没有人的权柄比他们还高。骄傲总是问题所在,骄傲是他们的绊脚石,骄傲不会承认自己有需要,骄傲不会听从他人。有多少企业高阶主管是基督徒?有多少好莱坞明星是基督徒?有多少社会上流阶级是基督徒?教会大多数成员是单纯、身份卑微而甘心信靠顺服神的人。看看自己教会里的成员,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们无可夸之处。

 

看看你所在的小区,你所信的单纯福音,他们视为愚拙;你的牧者,世人并不看重;按世人的标准来看,你的弟兄是卑微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直都是神的道路。

 

毕竟,救主不是生在皇宫,而是生在马厩。门徒不是知识份子,而是渔夫。基督徒群体中没有什么能引以为傲的,因为这群体是神凭自己的主权所设立的。

 

你归信的经历(林前一29-31

 

或许你想,我能以自己的归信为傲。毕竟我经过很长的思索过程;我衡量所有的事实才下决定;我自己决定要作基督徒的。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保罗说:“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一30)。接着他引用耶利米书:“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31;耶九2324)。你的确作了决定,但你之所以作决定,不过是因为神先作了决定。你所作的决定,就像是一个蒙着眼目青来到悬崖边的罪犯,决定要跟执法者合作。一旦他看见自己的处境,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其他选择。保罗说,“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

 

你说:“可是,我有智慧啊!”不,“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你所拥有的一切智慧都是神给你的。

 

你又说:“可是,我有信心!信靠的、相信的人是我!”不,信心“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弗二8)。你的信心是神所赐的。

 

你说:“不过,我确实作了抉择,我选择了基督。我是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下决定的。”不,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十五16)。你的拣选是取决于祂的拣选。

 

“但我心中有对神的爱,我一直都爱着神,这也是我成为基督徒的原因。”不,“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9);我们的爱是对祂的爱所作的回应。你在自己的归信上,毫无可夸之处。

 

“但是,我作基督徒后生命有成长,我有实际的成长;我学到许多功课;我读了清教徒的著作以及所有谈论婚姻的书籍;我也知道怎样向人作见证。”或许你成为基督徒以后,生命的重点改变了,你开始想要扶助有缺乏的人,施舍穷人;你开放自己的家接待游民和孤独的人;你深信基督教重行动胜于作神学研究;你的门徒训练的重点在于款待与慈惠事工。你可以对自己辉煌的纪录感到骄傲吗?你可以鄙视那些只称基督的名,却没有任何善行的人吗?不,恐怕在这件事上,你也无法居功。保罗说,“基督”成为我们的“公义、圣洁”。不论你有多少属灵的成长,那都是神的工作。你的属灵成熟度都是神的恩赐,全是“本乎神”。

 

我相信每位基督徒都知道这点,并且会为此在神面前屈膝。保罗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神的儿女知道这点,尤其是当他们领悟到改革宗信仰所阐明的,人已深深地败坏了。他们知道自己死在过犯中;他们知道自己过去曾经耳聋、眼瞎、内心冰冷;他们知道自己曾“喜爱黑暗(约三1920)。保罗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林前二14)。他知道神将他从不信中拯救出来,完全是神迹;神将他从无知自私中拯救出来,也是神迹。他知道救恩“出于耶和华”,而不是出于他自己(拿二9)。他若真心相信恩典教义的真理,他便明白自己毫无可夸之处。

 

其他的傲慢(林前四7

 

骄傲还有其他可能的来源。有些人或许以自己有健美的体态为傲,或以世上的地位、成就为傲;有人会以“白手起家”自豪。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二、三章削弱他们的骄傲,就是属世智慧的骄傲与结党的骄傲。他最后问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

 

这就是事实,自大先生。让我们来检视你的傲慢,看看你的骄傲自大。“究竟是谁认为你高人一等呢?”是神的子民吗?还是神自己?当你真正到了紧要关头,别人的看法还重要吗?当然不重要。当审判的大日,只有神的看法才重要;而祂却不认为你比别人优越。那还有谁会这样认为呢?世人吗?按世界的价值观,你是了不起的人物吗?多么虚幻啊!这一切都是浮光掠影,转眼即逝!你为那些未重生、即将消逝之人的看法而活吗?

 

现在要仔细探究你的成就。你已成就一番大事,是谁造就你呢?是谁赐你与生倶来的能力?是谁给你做巧工的能力与聪明呢?再来看看你所拥有的机会;我们加尔文主义者相信,神已经预定了我们一生中的每一日、每一刻。每一扇开启的门、每个经验、每个机会都是从神而来的。为了更清楚说明,想想看,如果你出生在穷乡僻壤,你会变成什么样子。情况可能是,无论你有多好的血统、有多聪明、有多么努力,你今天仍生活在相当落后的环境里。“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那么你怎能自夸呢?在道德、社会、职业与信仰上,你拥有的一切,包括你的身份、地位,都是神所赏赐的。

 

我一直很讶异,有些非基督徒竟然会说:“要不是上帝的恩典,我就……”你知道这句话的起源吗?这句话可追溯至英国的改教家布莱德福(John Bradford)。有天他走在街上,遇见一位醉汉躺在水沟里。其他路人看见这位酒鬼都投以鄙视的眼光,而加尔文主义者布莱德福却说:“要不是上帝的恩典,躺在这里的就是我了”。他了解恩典教义的意涵,是神造就了我们今日的模样。我们原没有可夸的。“我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若是如此,我怎能苛刻地论断他人呢?要不是上帝的恩典,我也会犯下和他们一样的罪。要不是上帝的恩典,我就会重蹈他们的覆辙。

 

这是你的观点吗?世上最谦卑的人,应当是那些相信恩典教义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唯有借着神的恩典,我们才能拥有今世的各等模样,并逃脱来世的地狱之苦。

 


《从恩典起航——加尔文主义的生活实践》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敬拜

第二章  谦卑

第三章  艰难

第四章  观点

第五章  见证

第六章  成圣

第七章  确据

第八章  律法与自由

第九章  祷告

第十章  引导

第十一章  生活的信仰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