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督超越先知(1:1-4)
1. 神借着先知启示自己(1:1)
1:1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这封书信在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称呼和问安。作者不允许任何事情打扰他要以无与伦比的、优美的文学形式阐明的宏大主题。
虽然神是这个句子的主语,而且在英文翻译中将其放在句首也不那么别扭,但实际上它在原文中却是第六个词。作者实际上是从多次多方这个词开始他的论述。当然,他指的是神在旧约时代的启示。这个启示分多次赐给不同的人,是逐步地、一点一滴地进行的。不同的人参与其中,而不是通过某位先知或某一个预言启示全部。亚伯拉罕领受了一些基本的启示。大卫领受的多一点。给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的就更多了,因为神将他的真理启示给他们。
旧约的启示也是以多种方式赐下的。神借着梦境、异象、事件以及直接的交流来宣告他的真理。这两种描述(“多次多方”)绝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旧约启示的贬低,似乎它没什么价值。这些片段和各种方式表明,神为了让人能够理解他的启示所展现出的恩惠和灵活多样性。但与此同时,这里显然也暗示,这启示是古时的,可能是说任何古时的(palai)都需要更新,或至少是重述(见8:13)。
神曾经晓谕的是这封信的犹太读者的先祖。他是借着(en)众先知晓谕他们的。虽然en可以用作手段,但更有可能的是,第1节所涵盖的远非一个被动的手段。这个短语必须要根据它在第2节的平行结构(“借着他儿子”)来理解,正如神“在基督里”使用基督向人传讲他救恩的信息时,基督不是一个被动的工具,而是一个人,神借着他通过言语、行为和自己的临在向人说话,神也以同样的方式在先知里。[1]他们不是机器,而是神的灵在他们里面,赐给他们思想的能力,并使用他们的身体,将他的信息传到以色列以及世界各地。这些旧约先知不必局限于那些在以色列被视为先知的人,而是必须包括所有向人传达神启示的代言人。亚伯拉罕、摩西以及许多其他先知,当然都应当包括在作者在第1节所考虑的范围之内。
2. 神借着他儿子启示自己(1:2-4)
1:2-3 就在这末世藉着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他创造诸世界。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这里译为在这末世的希腊文时间,字面意思应该翻译为“在这些日子的末了”,它很容易翻译为“最近”的意思。这样的话,作者应该是让人们注意近期借着基督而来的启示,这是在前面所说的旧约时期结束时发生的。[2]然而,必须要认识到,这也正是七十士译本对于旧约中频繁出现的be’aherith hayyāmim(“在日子的末了”)这个表达的译法,它通常用来指弥赛亚时期(见民24:14及其他经文)。因此,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说,这末世是借着弥赛亚的到来开启的。[3]这个“末世”的概念被新约作者广泛地使用(例如徒2:16、17;雅5:3;彼前1:20;彼后3:3;约壹2:18;犹18节)。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神借着他的儿子说话。在希腊文中,儿子一词前面并没有加冠词(所以不是“那儿子”,也不是“他儿子”),将重点放在了名词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上。这里强调的是“子”。神在这里不是借着旧约中伟大的先知说话,而是借着儿子说话。因此这个启示者的位格与其他先知相比,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这个强调尤其引人注目,正如韦斯科特(Westcott)观察到的[4],冠词是和对比的另一方“众先知”一起出现的。众先知们被看作一个特定的团体,但是提到“儿子”时,不是作为一个特定的位格,而是凭着他与神关系的实质。
接下来是关于神儿子七个方面的描述,详细阐述了儿子无与伦比的超越性,超过了任何先知、任何中介。
首先,子是被神立为承受万有的。这里的语言让人联想到诗篇第2篇,作者在第5节特别引用了它。在这篇诗篇中,神将他的受膏者(即弥赛亚)放在了弥赛亚的宝座上,并将万国和万民赐给他为基业(诗2:2-8)。神子的弥赛亚职分因此得以确保,尽管基督还没有完全占有这些基业。这必须要等到弥赛亚国度建立以后。很多其他经文表明了同样的真理,例如但以理书7:13、14;马太福音11:27,28:18。
第二,神借着子创造诸世界(aiōnas)。称基督是创造者,强调的是神的行动,与任何先知的能力有别。这是神的职责。虽然ages通常用来指一段时间,例如“现今时代”,但还有一个与“世界”(kosmos)非常相似的用法,本书作者在11:3中的用法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它在这节经文中显然指的是很长的时间范围以及其间所发生的一切。它所表示的这个世界不仅有物质实体,还包括时间维度。正是借着子基督的创造力,才有了宇宙和世事的发展。
第三,子具有神性,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在这个描述中,“光辉”(apaugasma)指的是闪耀或光芒四射的意思。这个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另一种用法表达的意思是“反射”,但用在这里似乎不合适。教父们在解释这节经文时更倾向用“光辉”[5]。正如阳光之于太阳,两者缺一不可,基督是神荣耀的光辉也是如此。他们本质上是一个,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神。
第四,子是神本体的真像,由此是完美的启示者。Charaktēr指的是雕刻工具划出的印。它在新约中只出现这一次,但它的同源词charagma(“印记”、“像”)出现了8次。正如印章压出来的印完美地呈现出最初的设计,基督为那些有眼可见的人也完美地呈现出神的本质。在歌罗西书1:15类似的论述中,基督被阐释为神的像(eikōn)。耶稣自己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
第五,子托住万有。“托住”(pherōn)暗示的不仅是维系和维持。分词的持续性及其“带来”或“背负”的含义表明,这个词的意思包括托住并且朝着目标前进。基督的职责之一就是维持宇宙的存在和运行,并且带着它不断地朝向神所计划的结局。这个思想也出现在歌罗西书1:16、17中:“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万有也靠他而立。”多兹(Dods)注意到,在七十士译本的民数记11:14中pherein的一个有意思的用法,在那里摩西说:“我独自担当不起。”[6]因此,pherein可能也含有担起治理和引导的责任之意。
借着基督权能的命令(rhēmati),宇宙得以维系和不断向前发展。这个词强调的是话语,与logos(“道”)不同,后者强调的是概念。基督用他的话语创造了宇宙(来11:3;约1:3;西1:16)。福音书还记录了基督的其他话语,借着这些话语改变了世界的运行以实现其创造者的旨意。平静风浪、医治疾病、使死人复活,只是基督“权能的命令”以明显的方式运行的几个实例。
第六,子洗净了人的罪。这指的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之工,借着一次完美的献上,他为人类确保了永远的救赎(这一点在后面会用更大的篇幅进行讨论)。这洁净从客观上讲,是基督在各各他成就的,从主观上讲,是信徒个人靠着信心进入的。虽然文献上对英王钦定本的“借着他”的支持并不充分,但这个含义很可能已经包括在关身语态poiēsamenos(“他自己做成了”)之中。
第七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关于子的主张是,他“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在救赎之工完成后,他被高举到尊荣和权柄的地位。当前子被高举传达了几个重要的真理。他在洁净之工完成后“坐”下这一事实表明,他的代赎工作彻底完成。旧约中祭司在献祭时没有一个坐下的,因为他们的任务从未最终完成。会幕中也不设椅子。但基督满足了对罪一切公义的要求,因此现在说他坐下了。
基督坐的地方是高天至大者的右边。虽然有些人坚持将“高天”和“坐”连在一起解释,但词语的顺序更倾向于它和“至大者”在一起。显然,这里说的至大者不是指地上的气派,而是至大的神本身。因此,高天至大者是“神”(参8:1)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同时它也意味着神的惊人伟大。旧约关于这高举的预言出现在诗篇110:1,本章第13节直接引用了这句话。耶稣自己在生命最后一周的公开讲论中也引用了这句话(太22:43、44)。
“右边”的位置代表尊荣和权柄。这是特别优待的位置,也是君王的首相之位置。甚至如今我们仍说某个人是“(左膀)右臂”。当然,神是灵,并没有真正的右手。我们理解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表达,神通过使用人类在描述上的说法,用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启示自己。正如布鲁斯提醒我们的,保罗在以弗所书4:10说基督是“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在腓立比书2:9说“神将他升为至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思想。[7]
第4节的过渡如此完美,以至于有些人将它归为前一段,有些人则将它归为后一段。从语法上看,它是先行句的一部分,因此本书将它看作是开篇部分的总结,并预备读者进入下面的内容。
1:4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成为远超过天使。
超过(kreittōn)一词在这封信中一共出现了13次,是希伯来书的典型用语之一,作者反复阐述基督超越任何个人、群体或天使。他超过先知,因为他是神子,是弥赛亚君王,他就是神。他被高举至高天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被抬举到远超任何一位先知的位置。然而,天使也在天上,所以作者必须澄清,基督不是和他们同等的,而是超越了他们。
成为(genomenos)远超过表明这里所说的是基督的道成肉身,因为在此之前他的神性无需任何发展。但作者很快就会解释,借着道成肉身,基督曾一度比天使小一点(2:9)。然而,他后来又被高举到最高的位置,远超过任何天使。“承受”一词也确认了作者此处的意思就是他在世上的使命完成后被高举。
基督的名比天使的名更尊贵。这里的“名”指的不是一个名字,如“耶稣”(仿佛这个名字本身比加百列或米迦勒以及其他我们不知名的天使的更优美或更有来历)。有些人根据与腓立比书2:9-11的对比,认为这个名的意思是“主”或“耶和华”。[8]许多人认为“名”用来指品格、尊严、地位,或者如韦斯科特所说的,“信徒所认识的关于基督的一切,即神子、元首、创造者、旧约中的耶和华”。[9]考虑到第5节和余下的内容,最常见的是把这里的“名”理解为“神子”。[10]他永远是神的儿子,但是保罗主张说,复活(高举的第一步)是公开宣称他的神子身份,并且得到父的确认(罗1:4)。因此,当父通过让基督从死里复活并让他坐在自己的右边来高举他,就是承认他虽然曾经降卑在世,但真正是他的独生爱子,万有都归于子。
[1] 这个类比当然没有扩展到基督的人性位格。
[2] 这似乎是R. C. H. Lenski的观点,参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31。
[3] 如 B. F. Westcot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6; Gleason L. Archer. J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15;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3; Marcus Dods,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in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IV, 248。
[4] Westcott,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7.
[5] Gerhard Kittel, “Apaugasma,” in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d. Gerhard Kittel, trans. Geoffrey W. Bromiley, I, 508.
[6] Dods,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IV, 251.
[7]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8.
[8] 例如Herman A. Hoy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unpublished course notes, p. 10。
[9] Westcott,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17.
[10] 同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 4; Dods,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IV, 253; Lenski, Interpretation of Hebrews, p.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