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利见到哈拿只动嘴唇、不出声音的模样,便认定她喝醉了。以利立即指责哈拿,甚至没有闻闻她身上是否带着酒味!事实上,哈拿的问题与以利的假定大不相同,她正在祷告祈求得到一个孩子。约伯也受过类似的误解之苦。他的几位辅导者从一开始就断定他的问题所在,他们既没有询问约伯,也未搜集任何资料。尽管约伯以相关的事实为凭,尝试修正他们的误解,他们还是那样固执己见。这些人永远无法准确地诠释约伯的问题,因为他们未曾搜集足够的相关资料。也因为如此,他们提供的辅导只会让约伯的处境更糟,受更多的痛苦。

 

我们必须谨慎地避免在提供辅导时犯下同样的错误。没有获得充分资料,就试图诠释被辅导者的问题,这么做只会增加对方的困扰,有害无益。《雅各书》119节说“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这条命令在辅导上最能显出其重要性。

 

在《箴言》1815节我们读到:“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能人的耳求知识。”智慧人在寻求、获得知识,而非假设、揣测或想象。知识关乎事实。这节经文显示,要获得事实,我们必须动脑(计划)、动耳(聆听)。一个切中要害的圣经辅导,必须包含一个系统的数据搜集法,这意味着花相当的时间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在辅导初期鼓励被辅导者多谈一点,尤其会有帮助。[1]

 

以下的辅导案例说明建立被辅导者个人资料表的重要性。

 

紫兰今年五十四岁。她是基督徒,与儿子及媳妇同住,多年来她一直抱怨自己心情抑郁。她平日活动极少,不过仍然按时去教会。然而,她每次从教会回来都会愈发难过和沮丧。

 

在第一次辅导时,她承认对去教会感到隐隐的苦毒及憎恶。她说自己孤单、做白日梦,她的“个人资料表”中有一个隐藏的问题:“有一个困难我只能对上帝说。”头几次被问及此事时她有所保留,对此不愿多说,刻意回避这个话题并显得困窘。[2]

 

有时,被辅导者会很快告诉你很多所需要知道的事。事实上,面对这样的被辅导者,你最大的挑战是让他愿意听你说。然而,大多数被辅导者比较类似紫兰。她隐藏着某些事不说,而辅导者若不处理她这个“只能对上帝说”的困难,便无法帮助她。辅导者若想进行有效的辅导,就得先搜集足够的资料,以充分了解被辅导者本身及其面对的问题。

 

就紫兰的例子而言,可能说比做更容易。这类被辅导者可能对自己的问题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愿意告诉别人。他们也可能担心辅导者会因此瞧不起自己、嘲笑自己或把秘密泄露出去。也许他们曾有过这类遭遇,使他们担心如果自己讲太多,悲剧将会重演。正如耶路撒冷城,这些人在自己身边筑了一道墙。但你还记得耶路撒冷的十二扇门吗?人们在自己生活中所竖起的高墙也会有门,而身为辅导者的我们,就是要透过这些门,去找到“进城”的路。如果我们来到一扇门前,发现它紧闭不开,那么试试另一扇门,直到找着一扇敞开的门,带我们进入被辅导者真正的想法、盼望与害怕当中。[3]

 


[1]牧师们尤其可能发现倾听被辅导者很困难。他们拥有教导的恩赐,习惯于站在讲坛上说话,更倾向于单向辅导。因此,牧师需要了解讲道与辅导之间的差异,并注意不要以讲道的方式来进行辅导。

[2] Jay Adams, 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Casebook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4), 16. 经授权使用。

[3]这个过程通常与我们在第十章所谈建立有帮助的关系相关。如果被辅导者是一个处处设防的人,就要先确定他可以信赖辅导者,然后他才会愿意分享问题的症结所在。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