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对委身的抗拒

 

被辅导者所经历的改变有多少,与他的委身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辅导者已准确发现问题并提供恰当的圣经指引,却看不到什么进展,这往往意味着被辅导者抗拒委身。在这种情况下,辅导者必须装备自己,以辨识并克服这种抗拒。

 

辨识抗拒

 

辅导过程中会遇到的抗拒有两种:外显的抗拒及内隐的抗拒。圣经中那位富有的年轻人是一个外显的抗拒的例子。在《马可福音》1017-26节中,耶稣告诉他做一些事,而他就是不愿意。有时候在我要求人们委身自己的婚姻时,他们直接拒绝,还有些人公开表示不愿意原谅某个人。这一类外显的抗拒很明显。

 

然而,最常见的抗拒是内隐的抗拒,被辅导者表面上同意委身,实际上却不愿意身体力行地坚持到底。耶稣在《马太福音》2128-31节所说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类抗拒: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

 

门徒回答道:“大儿子。”耶稣说他们回答得正确。不幸的是,小儿子是许多被辅导者的写照。一开始他们对于以圣经的方式解决问题信誓旦旦,然而最终事实却证明他们不愿意委身于必要的改变。下列内隐的抗拒的征兆,可以帮助辅导者辨识被辅导者对于委身的抗拒。

 

缺席。被辅导者经常取消会谈,特别是为了可疑原因这么做,可能是在逃避面对辅导者的挑战。如果这一再发生,可能表示被辅导者不愿意改变。经常迟到也可能是被辅导者逃避相关问题的征兆。

 

无法完成家庭作业。内隐的抗拒的第二个征兆是无法完成家庭作业。习惯性地不完成作业或草率敷衍,可能意味着被辅导者言过于行。

 

保持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被辅导者与辅导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被问及自己的生活时,被辅导者不愿意谈细节。这种保留可能意味着他缺乏改变的愿望。不幸的是,辅导者无法帮助将他关于门外的人。

 

威胁。有些被辅导者会提出威胁。他们以微妙的方式传达着这样的讯息:“如果你不谨慎一点,我就不会来了。”他们甚至可能发出肢体的威胁。举例来说,曾有一个人这么对我说:“我如果生气起来,你永远不知道我会做什么。”当他进一步告诉我他可能会做的事时,很明显他是在警告我:跟他打交道要小心一点。

 

胁迫。在辅导者谈论特定议题时,被辅导者可能会表现出敌意、退缩或泪流满面。在这种情况下,辅导者可能想回避这些话题,因为被辅导者的情绪反应与行为难以应付。[1]然而,辅导者要找出被辅导者在这些事上格外敏感的原因,避免被对方的情绪反应控制,脱离了辅导的方向。

 

操纵。被辅导者可能以许多方式来操纵辅导者。这也许是泪水,也许是对辅导者的奉承。无论用什么方式,被辅导者是在尝试岔开讨论的话题。如果辅导者的骄傲使他容易落入听好话的圈套,那么会谈便很有可能变成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交流,而无法产生有果效的辅导。

 

被辅导者另一个为了避开敏感话题而操纵辅导者的方式是,说一些会引发同情心、招惹无谓的争辩的话或重复一些琐事。这是极具伤害性的一种作法,因为在操纵会谈、回避问题而脱离圣经解决之道的同时,被辅导者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痛苦。辅导者及时发现并消除这样的操纵行为,对辅导过程而言十分重要,因为一旦操纵的行为主导了辅导过程,辅导者便无法处理对于帮助被辅导改变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发现这些抗拒委身的征兆时,我们可以请被辅导者解释,为何一方面口里说要委身、渴望自己改变,一方面却又表现出抗拒。期望他能因此认识到自己正在阻挡圣灵的工作,因而不再抗拒委身。

 

找出抗拒的原因

 

辅导者若要帮助被辅导者克服抗拒,就必须了解导致其抗拒的原因,并处理问题的根源。下面是几种可能导致抗拒的原因。

 

尚未重生的心。在《使徒行传》751节司提反告诉控告他的人:“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时常抗拒圣灵。”那些听他说话的人尚未得救,因此无法产生遵循圣经而改变的动机。正如《哥林多前书》214节所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为要劝导尚未重生的人委身,辅导者必须传福音,因为这些人需要先委身于基督的带领。

 

一再失败。如果被辅导者尝试过许多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徒劳无功,辅导者可能要帮助他们处理严重的挫折感。克服挫折的关键在于提供圣经中的盼望。[2]辅导者需要鼓励被辅导者,让他知道圣经辅导可以带给他的帮助,比他在别处找到的都要好。

 

恐惧。很多时候被辅导者抗拒委身是因为恐惧。我曾辅导过一位女士,她的丈夫不久前犯了奸淫。他在11年之前也曾有过外遇。因为丈夫上一次承认了自己的罪,也请求原谅,这位女士很难再相信这次丈夫真心悔改了。这一次她要求丈夫给她一个保证,确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她害怕再回到过去痛苦的经验。她真正的问题在于恐惧,她需要圣经真理来克服问题。

 

骄傲。被辅导者可能觉得,要请求他所得罪的人原谅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请求他人原谅是一种需要高度谦卑的举动。如果其他人也得罪了他,那么请求原谅就难上加难。另外,需要公开忏悔的人会发现,骄傲是他最大的拦阻。

 

无知。对基督徒生活有不符合圣经的认识,可能是导致抗拒的另一个原因。举例来说,有些人认为基督徒生活是完全被动的,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放手将一切交给上帝”。我曾读过一本小册子,那里面有一位女士声称,每当撒旦来敲门时,她总是请耶稣去应门。这种观念将个人的责任完全拿走,在本质上是要耶稣为人的失败负责。保罗在《腓立比书》413节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这节经文清楚地表现出基督徒生活的平衡点。信徒若脱离基督的能力便无法得胜,然而要获得胜利仍然需要努力。事实上,保罗教导信徒,胜利是努力不懈的成果,但这是指透过圣灵、倚靠基督的能力所做的努力。[3]

 

还有些人因为误解了顺服与感觉之间的关系而产生偏差。这些人说,若是只有顺服而没有感觉,便是一种律法主义。当然,期望借着行为赢得或保持救恩是一种律法主义,但受到耶稣爱、牺牲与恩典的赦免感化而发出的顺服,却是一种对福音的纯然顺服。我们若能不受感觉限制地顺服上帝,便是承认主耶稣比我们自己的感觉更重要。我们要记住,感觉就如一辆车子,要跟着顺服这个“引擎”前进。如果我们先不管感觉如何,而以正确的方式渴慕、思想并行动,我们的情绪最终将与我们顺服的决定一致。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是伪善,但事实不然——伪善是虚伪的顺服,而非独立于感觉之外的顺服。耶稣谴责法例赛人的伪善,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是人的赞美而非上帝的称许(比较太6:1-616-18)。伪善者的行为在动机上是错误的。相反,如果我们先不管自己的感觉,而决意顺服上帝,则显露出美善的动机。[4]

 

不信。怀疑上帝的话语足以改变生命的人,事实上是在怀疑上帝。这些人可能不愿意委身,因为不信上帝能完成他自己应许要完成的事。这种不信的态度若不加以处理,将会使被辅导者抛弃那唯一能使他改变的希望。

 

苦毒。苦毒和憎恶也可能引发抗拒。有些人将怀恨于心视为一种报复的方式。因此,他们不愿意与对方交谈、请求原谅或进一步寻求和解。然而,这些人若不愿意接受上帝在所发生的事上所存美好的旨意(罗8:28),并且准备好原谅冒犯自己的人(诗86:5),整个辅导过程将无法顺利进行。

 

不当的委身。被辅导者另一个不愿意委身顺服上帝话语的原因,是他已经委身于恶习或肉体的私欲,而不愿意脱离。如耶稣所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太6:24)司布真针对这节经文说道:“这段话经常受到误解。有些人将重点放在‘两个’上,其实他事奉三个、四个都可以。这句话真正的重点在‘主’上,他可以有两个服侍的对象,但他们不能同时成为他的主。”[5]

 

其他拒绝委身的原因包括怪罪他人、找借口、不重视罪的问题。身为圣经辅导者,我们需要发现导致抗拒的原因并加以处理,以期帮助被辅导者委身于圣经。

 


[1]表现出此类行为的人,也许已经多次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让自己免于诚实表达自己、承认自己的罪。

[2]欲查阅更多信息,参见本书第九章。

[3]若想研读关于此议题的探讨,参见 John MacArthur, Jr. Our Sufficiency in Christ(Dallas: Word, 1991)这本书中“A Balance of Faith and Effort”一文。

[4]举例来说,想想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情景(太26:36-44)。当时,主耶稣自己的感觉绝对是不想按上帝的旨意遭受十字架的苦难(37-38节),即使这样他仍祷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5] Tom Carter, Spurgeon At His Best(Grand Rapids: Baker, 1988), 263.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