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基督的受苦与得胜(3:18-22)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针对信徒受到不当有的苦难,彼得特别在这一段经文中,以探讨基督受苦的冤屈如何成就神得胜的目的作结。福音的核心就是一个事实:完全公义的耶稣基督,为了完全不义的世人舍命受死,借着这个不应承受的苦难,按照神预先的旨意,为世人带来救赎。在这个事件中,神的心意得以实现,恶人的企图也顺利达成(徒2:23-24,4:27-28;参创50:19-20)。神的眷顾是一大奥秘:他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但他的治理和预定绝对不会免除人的责任,人的罪恶也绝对不会将神贬为次要起因。在完成永恒旨意与计划的每个细则上,神都是首要的因素。基督忍受不公义,借此成就神荣耀的救恩目的,这个完美的实例应该使信徒得到盼望和信心,能够在自己受苦时深信神的目的必要得胜(参罗8:17;林后2:14;腓1:29)。彼得为了使读者更丰富地认识十字架的冤屈将带来的有福结果,便敦促读者思考主得胜的四大要点:承担罪孽的得胜、宣告的得胜、救恩的得胜、权柄的得胜。
(一)基督担罪的得胜(3:18上)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经文中的也和为这两个连接词,让读者回顾前一段经文的内容(彼前3:13-17),提醒读者不要因受苦而感到意外或丧志,因为基督虽然遭受酷刑(十字架正是最可怕的酷刑)而牺牲生命,却在这苦难中得胜了。相较之下,希伯来书作者提醒受苦的读者说,他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来12:4)。大多数信徒并不会殉道而死,即使会丧命,死亡也是他们罪恶的工价(罗6:23)。每个人都要因罪面对死亡,因此从某方面来说,为义而死也是死得其所。死亡是人应得的,但耶稣却不应受死。
有些译本将这里的死译作“苦”,这是根据不同的希腊文抄本;但无论哪一种译本,经文的意思都是:基督所受的苦是为罪受死。罪使得无罪的基督舍命受死,这是为义受苦最极致飞表现(18节),而他愿意为了罪人忍受这痛苦(赛53:4-6、8-12;太26:26-28;约1:29,10:11、15;罗5:8-11,8:32;林前15:3;林后5:15、18-19;加1:4;弗2:13-16;西1:20-22;帖前1:10;提前2:5-6;来2:9、17;7:29,9:12、24-28,10:10,13:12;约壹1:7,2:2,4:10;启1:5,5:9)。彼得在这封书信前面强调过,基督“并没有犯罪”(彼前2:22),他不曾有一个想法、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不讨神喜悦;在每一方面,他的表现都是完全圣洁的(赛53:11;路1:35;林后5:21;来4:15,7:26;参约5:30;来1:9)。
因此,耶稣为罪受死,他“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来9:28;参罗8:3;来10:5-10)。在旧约的制度中,神要求百姓献上祭牲,象征必须由无罪的替代者受死来赎罪(出29:31-33、36;利1:4-5,8:34,16:2-16,17:11,23:26-27;鸿15:25;代上6:49)。新约所描绘的基督就是完美的祭物,他应验了这一切的象征,实实在在地为凡愿意相信的罪人赎了罪(约3:14-15;罗5:6-11;林前5:7;来9:11-14、24、28,12:24,13:11-12)。
一次译自希腊文hapax,意思是“永久有效,不需要重复”。犹太人对于献祭制度非常熟悉,但“一次”却是个全新的概念。历代以来,犹太人为了赎罪,宰杀无数的祭牲,每年过逾越节的时候,大约要献上二十五万只羊。但是耶稣基督一次舍命被献为祭,终结了祭坛上陈列无数祭牲却仍然不足的情形,对于所有世人和所有时代而言都足够了(来1:3,7:26-27,9:24-28,10:12),因他为选民承担了当受的刑罚,以此完全满足神公义的审判。
于是,基督借由代死,以义的代替不义的。他是完美的赎罪祭,愿意(约10:15-18)按照天父在创世以前所定的救赎计划(徒2:23,4:27-28,13:27-29;参提后1:9;启13:8),将不义所要承担的刑罚都背负在自己身上(2:24)。哥林多后书5:21的说明最为精简:“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关于罪与罪的归算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正如其他经文所记载(参罗3-6章),但彼得在此将陈述的重点放在实际方面,用耶稣代替世人受苦的实例,说明最大的受苦和不义可以带来救恩的最大得胜。对因冤屈而受苦的信徒,这个例子实在带来无比的激励。
基督受死的得胜,就表明在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这句话中。神使殿里的幔子由上到下撕裂(太27:51),象征基督已经开启通向神的道路。天上的至圣所、“施恩座”(来4:16),所有真信徒都可以直接进入。信徒就是君尊的祭司(2:9),都可以进到神的面前(来4:16,10:19-22)。
为要引是希腊文的动词(prosagō),表达出耶稣的举动具有特定的目的。这个动词通常描述某个人被引介或被允许走到另一个人面前。在古典希腊文中,这个名词形式通常是指引介的人。在古代法庭上,君王面前的通道是由某些官员控制管理的,他们会核对哪些人有权晋见君王,然后向君王引介此人。基督现在正为信徒执行这个功能,希伯来书6:20论到天上的幔内说:“(为信徒)作先锋的耶稣……就为我们进入幔内。”基督进入幔内,要带选民进入与神相交之中(参诗110:4;来2:17-18,3:1-2,4:14-15,5:4-6,7:17、21-22、25,8:1-2、6;9:13-14)。
(二)基督宣告的得胜(3:18下-20上)
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不信从的人。
有些评论者对基督从死里复活一事提出质疑,宣称基督根本没有死。根据这种怀疑论的推理,基督在十字架上只是体力不支而昏厥,后来在阴凉的坟墓中便苏醒过来,将麻布解开,走出坟墓。但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这句话百分之百确定,基督的肉体生命确实在十字架上死去。在各各他山上,基督两旁另有两个强盗被钉十字架,罗马行刑士兵为了加速他们的死亡,便打断他们的腿(约19:31-32;被钉十字架的人会用双腿将自己往上支撑,帮助自己呼吸,尽量延长生命)。不过,士兵并没有打断基督的双腿,因为他们看出他已经断气;而为了确认此事,有一个兵丁用枪扎入他的肋旁,立时有血和水流出,这个生理现象显示基督确实死亡了(19:33-37)。
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这是指耶稣永恒的内在生命。希腊文的灵性在此处并未使用定冠词,表示彼得并不是指圣灵,而是说主在属灵上是活着的,以此将基督的灵性与肉体(身体)状况做一对比。基督永恒的灵一直活着,虽然他在世的身体已死;但三天后他的身体复活了,成为改变过的永恒状态。
有些解经家认为上述字句是描述基督的复活,但如果彼得是这个意思,他就会使用“他在肉体上被处死,又在肉体上复活”来表达。复活不单是属灵的事实,也是肉体上的事实(参路24:39;约20:20、27)。因此,彼得在此的重点必然是说,虽然耶稣身体死去,他在灵里依然活着(参路23:46)。
虽然基督本身就是永远的生命(约壹5:20),他却真正经历一种灵命的死——这个“死”的定义并非停止存在,而是与神隔绝。耶稣在十字架上完全认知这个事实,因此大声呼叫:“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这句话反应出耶稣因与天父隔绝,导致一种暂时的、人无法理解的感受,因为神所有的愤怒和所有罪人的罪恶重担都放在他身上,对他施以审判(参林后5:21;加3:10-13;来9:28)。在那一刻,基督的感受就像那些不信主的人:在今生过着灵命死亡(与神分隔)的生活,身体死亡时则要面对神的审判(参但12:2;太25:41、46;可9:43-48;约3:36;启20:15)。基督为罪而死、又复活进入永远的荣耀,他胜过了死亡;不过,未得重生的罪人则因自己尚未悔改的罪恶丧命,将来还要进入永远的羞辱与刑罚中。
借这灵是指基督身体死亡、躺卧在坟墓里的时候(关于基督的埋葬,参太27:57-60;约19:38-42),他永活的灵所经历的事。曾去(poreuomai)是指从一地到另一地(亦见于22节,此词用于基督的升天)。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是指基督在第三日复活之前,曾刻意前往某个特定地方,向被掳之人宣告他的得胜。
传道的希腊文动词(kērussō)是指基督“传讲”或“宣布”自己的得胜。在古时,传令官会代表统治者前往城镇向众人宣告重要事项,或是在庆祝战事获胜的游行行列中走在将领或君王之前,向人民宣告胜利的消息。这个动词并非表示耶稣前去传福音,否则彼得很可能会使用动词euangelizō(传福音)的某个形式。基督乃是宣告自己已胜过罪(参罗5:18-19,6:5-6)、死(参罗6:9-10;林前15:54-55)、地狱、鬼魔、撒但(参创3:15;西2:15;来2:14;约壹3:8),以此向仇敌夸胜。
基督是向在监狱里的灵宣告,而非向人类宣告,否则彼得就会使用psuchai(灵魂)而非pneumasin。新约圣经中从未使用后者来指人,除非是用属格来限制(参来12:23,“义人的灵魂”)。
自从撒但和他的鬼魔堕落之后,宇宙中善恶天使的势力冲突就持续进行着(参伯1-2;但10:13;亚3:1;弗6:16;启12:3-4,16:12-14)。魔鬼诱使亚当夏娃(并导致他们所有后裔)落入罪中(创3:1-7;罗5:12-14),表面上他们似乎获得胜利,但神已断言最后恶者要被弥赛亚毁灭,弥赛亚要大大胜过恶者,虽然恶者会使他受到些许苦楚(创3:15)。因此,撒但为了阻止这个情形,试图歼灭所有犹太人(参斯3:1-4:3),且在约阿施的时代杀尽整个弥赛亚血脉(代下22:10-12;参23:3、12-21)。这些计谋都失败之后,撒但又企图杀死襁褓中的弥赛亚(太2:16-18),但此事又受阻挠,因此试图引诱基督放弃自己的使命(太4:1-11;路4:1-13)。后来,撒但煽动犹太首领和随众发起暴动,导致主被钉十字架(可15:6-15)。邪恶的犹太首领甚至派人监视耶稣的坟墓,以免他离开(太27:63-66)。基督受死、被埋葬,于是鬼魔大肆庆祝似乎到手的胜利——没想到随后就面对极深重又永远的失望,因为永活的基督来到了。基督前往宣告的对象是天使的灵,这些天使现今都在监狱里(phulakē;某个实际监禁处,不只是状态)。
此时,信徒必须努力对抗不受镣铐的鬼魔势力,因为这些势力借由撒但掌控的堕落世界影响着信徒。使徒保罗告诉以弗所教会:“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这句经文清楚说明鬼魔集团的活跃,他们畅行无阻地在世间进行邪恶的工作。基督并非对这些不受捆绑的灵宣讲他的得胜,而是对被束缚的鬼魔宣讲。
启示录称这监狱为“无底坑”,字面意思就是“浑沌的无底深渊”。针对启示录9:1-2的解析,有助于理解这个监狱和被囚于其中者:
撒但此时能运用的舞台只限于世间,而且时日无多(参启12:12),所以他试图召集所有鬼魔军团——已经进入世间者、与他一起被逐至世界者、被囚禁于无底坑(字面意义就是“无底深渊”)者。“无底”(abussos)这个词在启示录中出现七次,都是指被囚禁鬼魔的住处(参9:2、11,11:7,17:8)。在千年王国时期,撒但会被囚于其中,与其他鬼魔囚犯一同被锁链拘禁(20:1、3)。
圣经告诉我们,神以至高无上的主权,选择将某些鬼魔囚禁于那个刑罚之坑。彼得后书2:4说:“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这里所说的“丢在地狱”是一个分词,源自Tartarus这个希腊名词。正如耶稣使用源于犹大方言的字眼Gehenna(参太5:22)来称呼“地狱”,彼得也用源于希腊神话的字眼,这是他的读者所熟悉的。在希腊文学作品中,Tartaru这个词是一个地名,凡是触怒神明、罪大恶极之人,死后就在此处受刑罚。神拘禁鬼魔的处所,事实上并不同于希腊神话中的那个地方,但彼得使用这个字眼,却传递出一个意思:基于这些堕落天使的罪恶,神已将他们囚禁于此,让他们受到最重的苦刑和隔绝;他们逗留在此处,等候着最后的刑罚,就是永远的火湖(启20:10、13-14)。
被囚禁在无底坑中的鬼魔,无疑就是最邪恶、最污秽、最悖逆的堕落天使。犹大描述其中一些鬼魔是“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又如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地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犹6-7节)。这段经文描述某些堕落天使离开属于天使的范畴,与世人一起放纵于性欲之罪,如同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居民企图与天使发生不正常的性关系(创19:1、4-5)。
彼得曾揭示这些天使犯罪的情形: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彼前3:18-20)
“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就是在无底坑里的,他们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撒但曾试图诱使人类落入败坏,叫这些鬼魔与人类的女子同居(创6:1-4)。鬼魔依然害怕被打发进入无底坑,这一点非常清楚,因为曾有鬼魔央求耶稣不要打发他们下到深渊去(路8:31)。这表示有其他的鬼魔,自从创世记6章记载的事件后,就被囚禁在深渊里。第五枝号吹响时,撒但要释放的鬼魔可能不包括在挪亚时代犯罪的那些(参犹6节),因为据说他们是“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犹6节),到最终就要被送到永远的火湖里去(20:10;犹7节)。其他被囚禁在深渊里的鬼魔,可能会被释放。因此,无底的深渊是起初囚禁鬼魔的处所,其中有一些会在审判时被释放。[1]
彼得进一步指出,基督宣讲其得胜讲道的对象,就是那从前……不信从的。不信从就是神将他们永远囚在监禁处的原因,这是特别与挪亚时代发生过的事情有关的。
这个不信从是指哪件事,竟然带来如此严重又长久的后果?彼得的读者必然熟知这些被囚的鬼魔所犯的罪,因为他没有加以详述。创世记6:1-4记叙了鬼魔不信从的情形:
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女儿的时候,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撒但和他的使者悖逆神而被逐出天上,永远被限制在完全的邪恶中。但在伊甸园中,撒但的阴谋得逞,他的鬼魔势力也充分发动,企图腐化全世界。
创世记6章的记叙,或许是鬼魔最奸恶的行动,所针对的是神所设立的婚姻(1节)。他们针对婚姻与生育发动攻击,图谋影响后世所有人类。
“神的儿子”与“人的女子”在此形成对比,这是超自然的灵与女人之间的对比。“神的儿子”不可能是指男人,否则经文就会说是“人的儿子”;也不可能是人类的公义血脉所生的义人,或是塞特的子孙(有人认为是如此),因为这样就无法与“人的女子”形成对比,仿佛所有女人都是不义的、所有公义的“神的儿子”都只是男人。
最古老的诠释、古代拉比和现代犹太解经家提出的传统犹太观点、教父的看法,都认为“神的儿子”是指鬼魔或堕落的天使。洪水的审判有其时代背景,圣洁的天使显然不可能参与其中。[2]
在旧约圣经的其他经文中,“神的儿子”这个词(希伯来文bene haelohim)必然指天使(参伯1:6,2:1,38:7;诗29:1,89:6)。这个词向来是指直接由神带来者,而非透过人类生育而来到者,例如塞特的子孙、贵胄、君王、贵族等。天上的灵体与地上的女人形成对比,他们就是堕落的天使,行悖谬的事,逾越属于自己的范畴。他们违抗神,离开属于自己的灵界,进入人类的领域(正如撒但在伊甸园进入动物的领域中)。这是圣经上最早记载被鬼附的情形,鬼魔居住在人类当中。
这些邪恶的灵被女人吸引,他们悖逆又淫秽地看到女人的“美貌”。这些女人就是创世记6:1所提到的“女子”(并非某一群特定的女人),鬼魔娶了她们为妻。希伯来文是Laqach,描述婚姻中的结合(创4:19,11:29,12:19,20:2-3,25:1),而非强暴或通奸。
这样势必产生一个问题:灵体如何娶女人为妻?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他们住在人类身体中,正如天使可以并且曾经做过的事(参创18:1-2、8,19:1、5;来13:2)。这些鬼魔进入男人身上(在福音书中,这是基督和使徒经常遇到的现象),正如他们结合所生的儿女清楚呈现的(创6:4)。虽然这些儿女是人类,他们身上普遍带着从鬼魔而来的影响。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创6:5-7)
当时的人类竟然对鬼魔张开双臂,正可显出他们是何等邪恶。这些被鬼魔附身的罪恶之人繁衍出一批后代,无论内心或外表都是罪恶腐败,只得被摧毁。
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创6:11-13)
伊甸园中最原始的试探,有助于解释鬼魔的邪恶策略:
耶和华神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3:1-6)
撒但在伊甸园里的计划,就是说服夏娃相信自己可以像神一样,她和亚当可以被提升为更高等的生命,连他们原本体会到的少数限制都可以避免。如果在罪和死掌权之前,“变得更超自然”这一点就具有吸引力,那么,在罪和死掌权之后,这吸引力又会有多大?创世记4-5章记载,死掌管了所有受造物,伴随而来的是痛苦与忧愁(第5章有八次出现“就死了”这个词)。这就是因为撒但的计策:透过违反常理的婚姻关系,应许提升人类超越自然、体验超然、与灵界相交,甚至胜过死和永生。
撒但总是承诺人类,只要人类向灵界敞开自己,就可规避审判、长生不老。这个狡诈的应许包含一个人类所熟悉的元素。自此之后,从古老的巴比伦神秘宗教及其异教生殖仪式开始,某些错谬的宗教总是承诺能提供一些神奇的方法,让人类达到更高层次的生命(永垂不朽,甚至达到神性),实行的步骤则包含异于常态的两性交合这个要素。
不过,虽有撒但的介入和承诺,创世记6章所记载的那些后代依然只是人类,因而也是神施行审判的对象。120年之后,神以洪水毁灭世界,这些人都灭绝了,因为他们都是“属乎血气”(创6:3)。他们完全是堕落的,是被鬼魔宰制的人类。
创世记6:4又加上这些话:“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此处的“伟人”,希伯来文的意思是“堕落之人”或力气甚大足以碾碎人的人。这节经文说,鬼魔附身的人追求人类女子的时候,这些伟人已经存在世间了。这个词也出现在民数记13:30-33,但并非描述某个种族的人(因为洪水灭尽了人类),而是住在迦南地的强大征服者,他们对以色列造成威胁。当时,小信的探子进入迦南地之后,想阻止以色列人兴兵进攻,于是描述当地人为“伟人”,就是引用古词的音译来佐证自己的论点,因为这个词常用来描述可怕的敌人。
“后来”这个词清楚呈现出经文提到这些伟人的目的。“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这些儿女就像伟人一样,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这种结合产生许多罪大恶极、孔武有力的武士,他们就像伟人一样,是制造危险的英雄人物——借着凶猛害命的力量,在古代获取权势与名声并令人畏惧。这些后代与先前的伟人,都与其他世人一起被洪水灭绝了(创7:23-24)。
彼得这句经文确认了这个诠释的正确性。主向最凶恶的鬼魔宣告他已胜过撒但、罪恶、死亡、地狱,这些鬼魔在洪水前的挪亚时代以最败坏的方式悖逆神。这些堕落天使长久以来就致力于引人落入魔道、阻碍神的救赎计划、阻止女人的后裔(创3:15)击碎撒但的头并将鬼魔丢入火湖中(太25:41;启19:20,20:10、14、15),而十字架彻底击溃了这个诡计。
彼得在第二封书信中也简要提及被捆绑的鬼魔的罪恶:
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神也没有宽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又判定所多玛、蛾摩拉,将二城倾覆,焚烧成灰,作为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彼后2:4-6)
导致洪水灾祸的悖逆罪恶,与所多玛、蛾摩拉被火和硫磺烧尽的悖逆罪恶有关(创18-19)。犹大提到类似的教训:
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又如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地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6-7节)
这些罪恶的灵被丢进深渊,因为他们逾越了神所能容忍的界线。他们使全地满了罪恶,以致挪亚长达120年的传道工作,都无法说服他家以外的人悔改认罪、相信神、逃离神的审判。后来耶稣死在各各他山上时,犯下这些罪恶的鬼魔已被捆绑囚禁;或许他们以为耶稣丧失了辖制他们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耶稣来到他们当中,对他们宣讲他的得胜。正如歌罗西书2:15所说:“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彼得在此的重点饶有兴味且极具戏剧张力:信徒将会“为义受苦”(3:14),因为做了正确的事而遭受苦难(17节)。这并不是灾祸而是通往属灵胜利的道路,此事实可使所有受苦的信徒得到激励。主自己就是这胜利的最佳实例,他忍受冤屈,借由苦难而战胜罪恶与地狱鬼魔(22节)。神的确大大使用冤屈逼迫,来成就神圣的目的。
(三)基督救恩的得胜(3:20下-21)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在神降下洪水之前,有一段神容忍等待的时候。彼得把圣经中这段记载,视为神借耶稣基督带来得胜救恩的类比。神对败坏的世界存着耐心,正如创世记6:3所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在长达120年的恩典时期,挪亚是“传义道的”(彼后2:5),他宣讲神的审判,也提供拯救之道。挪亚一家人是全世界聆听神的警告而逃离灭世灾祸的仅有的八个人,因此只有挪亚和他的妻子、三对儿子与媳妇借着水得救,其他人全部都在神的审判行动中溺毙了(创6:9-8:22)。
在这段恩典时期,世人见证了挪亚和三个儿子预备方舟的情形。方舟的目的虽是拯救挪亚全家脱离洪水,却也是给不信之人的生动教训,让他们具体看见神对世界的审判即将临到。当时的世人对于“方舟的证道”没有反应,显示出挪亚时代的世人罪恶何等深重:“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
也在原文中是一个短语,包含antitupon这个词,意思是“复制”、“对应”或“以比喻指出……”。彼得使用该词把主题过渡到基督的救恩。这个词衍生出antitype(原型、本体)这个神学词汇,这个词在新约圣经里就是以世间的词句表达天上的实体——一种属灵真理的象征或类比(参约3:14-16;来4:1-10,8:2、5)。凡相信神的人就存活在方舟里,比喻信徒在基督里得到救恩。
有些解经家相信洪水就是一种预表,因为antitupon(21节)和hudatos(水,20节)都是中性名词。不过,更好的解释是以更宽广的角度来看这个预表:包含挪亚全家对于方舟的整体经验。神保守他们度过洪水灾祸,而其他所有人都灭绝了。挪亚和他的儿子们就是在耶稣基督里得救的真正预表,这个救恩保守信徒平安经历神对罪人的审判。
有些神学传统误解彼得所说的洗礼……现在……拯救你们,认为这句话是指洗礼带来救恩(亦即洗礼带来更新)。但是,洗礼(译自baptizō)的意思只是“浸”,不单是在水里。彼得在此使用洗礼,是象征浸在基督里,如同平安的方舟,会安全驶过降在罪人身上的审判杀戮。挪亚全家不单是浸在水中,也浸在受神审判的世界中,但他们借着进入方舟而得到保护。神让他们在审判中得以保全生命,对凡信靠基督的人,神也是这样待他们。神最终的审判会让火和愤怒临到世间,毁灭整个宇宙(参彼后3:10-12);但属神的人将得到保护,被带进永远的新天新地(13节)。
彼得说得很清楚,他不希望读者以为他是指水的洗礼,所以他具体提到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3]当彼得写道洗礼……现在……拯救你们,他实际上是指出一个属灵事实,这一点也清楚见于另一句话: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借着耶稣基督复活。唯一能拯救世人的洗礼并非借着水,而是在灵里接受洗礼而归入基督的死和复活,也就是凡呼求神将他们带进得救与平安的属灵方舟中的人(参罗10:9-10)。
正如洪水将世人全部淹没在神的审判中,只有几个人安全度过。同样地,神最后的审判也涵盖每个世人,只有在基督里的人才能平安度过。挪亚全家安然度过洪水的经验,就相当于领受救恩之人的经验。他们进入方舟而向先前的世界死去,然后在走出方舟时经历了某一种复活,进入洪水后的新世界;同样,所有基督徒在进入基督身体时,就是向自己从前的世界死去(罗7:4-6;加2:19-20;弗4:20-24)。然后有一天,基督徒都要复活进入永生,这是他们全新生命的最高点。保罗教导在罗马的信徒说: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3-4;参林前6:17,10:2,12:13;加3:27;弗4:5)
因此,神预备救恩,是因为罪人凭信心浸入基督的死和复活中,借着这样的属灵联合而成为属他的人。救恩并不是借着任何礼仪而发生,包括用水洗礼(除掉肉体的污秽),而是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求(eperōtēma)是在制定契约时所使用的专门用语,在此是指同意符合某种神所要求的条件,之后神就将此人安置在安全的方舟(基督)里面。凡愿意得救的人,首先必须来到神面前,渴望获得无亏的(涤净的)良心,且愿意符合必要的条件(悔改与信心)来获得这个良心。尚未重生的人,若向神求无亏的良心,也就是不必被控告与定罪的良心(参罗2:15),就表明他们不愿再受罪辖制,渴望得救脱离罪孽的重担和地狱的威胁(参路18:13-14;徒2:37-38)。他们渴求借着基督的宝血得到属灵的洁净(3:18;参1:18-19,2:24;来9:14,10:22),因此他们为自己的罪悔改,央求神赐下赦免并除去折磨他们良心的罪疚,而这一切都要借着信靠基督的赎罪牺牲。水礼并不能救人,唯有借着圣灵的洗,使罪人平安进入耶稣基督——选民唯一的救恩方舟里面,才能永远拯救罪人脱离地狱,平安进入天堂。这就是基督为他们受苦的终极胜利,也是基督徒受到冤屈苦难时的得胜保证。
(四)基督权柄的得胜(3:22)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彼得在最后提出一个荣耀的结语,论到耶稣基督得胜的受苦。旧约与新约圣经都强调右边是尊荣和权势的位置(创48:18;代上6:39;诗16:8,45:9,80:17,110:1;可16:19;徒2:33,5:31;罗8:34;弗1:20;来12:2)。神的右边是最大尊荣与最大权柄的位置,直到永远(出15:6;申33:2;诗16:11,18:35,45:4,48:10,89:13,98:1,118:15-16;太26:64;徒7:55-56;西3:1;来1:3,8:1;启5:7;参启2:1)。基督完成救赎工作后,就是前往此处,他现在也是在此施行统治。
保罗描述耶稣的谦卑、受苦、舍命,然后满怀信心地强调: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9-11)
希伯来书作者数次提及基督的至高地位,他从这卷书信一开头就这样说: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相,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来1:3-6;参徒5:31,7:55-56;罗8:34;来10:12,12:2)
进入天堂是指基督升天,路加也在使徒行传开头描述这个事件:
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当他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徒1:9-11)
耶稣升天时,他是“作先锋的……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来6:20)。基督在天上大祭司的位置上,持续不断为信徒代求(来7:25,9:24)。
基督得到这个至高的位置,于是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天上的使者,包括撒但和他的众鬼魔,见创19:1,28:12;诗78:49,148:2;太4:11,13:41,25:31;路2:15,15:10;罗8:38;弗3:10,6:12;西1:16,2:18;犹6节;启5:11,8:2),都因着十字架而服从了他。基督向在监狱里的鬼魔传讲的就是这个事实。此处再次可见,耶稣并非向众鬼魔传讲救恩信息,因为鬼魔不能得救、是永远被定罪的:“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来2:16)
彼得在本段与本章的结尾再次强调,主的十字架与复活,正是使堕落与悖逆的天使归服于耶稣基督的原因,并且拯救世人免于永远的审判——这是义人受苦所得到的最大胜利。这也呼应保罗对以弗所人所说的:
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使他从死里复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弗1:19-21)
都服从了他的原文(hupotassō,意思是“列队位于……之下”),表明所有灵体与基督关系的现在状态。基督位居万有之上(腓2:9-11)。
基督为罪人代死,这是恩典的行动(徒15:11;罗5:15、17;弗1:7,2:5、8-9;多2:11,3:7;来2:9)——他得胜、至高的恩典,扩展到所有堕落、罪恶的世人身上,这些人原本只配得到神永远的审判。查尔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所写的诗歌《怎能如此〉(And Can It Be)这样说道:
何等奇妙!永生主竟受死!
有谁能解释这奥秘?
神圣之爱,广阔深长,最高天使也难测量,
上主怜悯,超过猜想,世人都当敬拜景仰。
基督为失丧的世人舍命——堕落的天使只能沮丧地聆听基督得胜的宣告。即使是被拣选的天使,也只能赞叹自己无法完全了解的事(参1:12)。信徒应心存感激,因为“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5:6)。
我们再次看到,这位真神主宰以何等的大能,从救主所受的逼迫带来得胜!众圣徒可以确信,他也会从他们所受的逼迫中成就同样的事。“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林后2:14)最后,众圣徒都要在天上坐在神的右边(启3:21),甚至治理天使(林前6:3)。
信徒遭到冤屈苦难时,不单要仰望基督作为得胜的榜样,更要彻底且永远共享他的胜利。
[1] John MacArthur, Revelation 1-11,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1999), 257-58.
[2] 参Gordon J. Wenham, Genesis 1-15,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Waco, Tex.: Word 1987), 1:139。
[3] 针对洗礼和重生的更完整讨论,参John MacArthur, Acts 1-12, MacArthu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Chicago: Moody, 1994),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