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保罗得胜的墓志铭(4:6-8)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临终之人通常都会放下虚伪的面具,说出他们最真实的信念和感觉。拿破仑临终时说:“我的时候还没到,我就要死了。我的身体将回归尘土成为虫蛆的食物。这就是伟大拿破仑即将面临的命运。”世界知名印度宗教领袖甘地,在过世前不久承认说:“我已经时日无多了,我活不了太久——或是多活一年,或是再多一点。五十年的岁月中,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入失落的泥淖中。我所有的尽是黑暗,我祈求光明。”19世纪法国政治家塔列朗(Talleyrand)在一张纸上写下这些话,放在床头柜上:“看哪,八十三年过去了。谁在乎!多恼人啊!多愁烦啊!多可恶啊!多可悲的纠纠葛葛啊!什么都没有办法留下,唯有身体心灵极度地疲惫,对未来无限地沮丧,对过去深觉不安!”
但保罗在即将离世前所说的话却是何等地不同!他的话是得胜的墓志铭。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他遇见了基督,约三十年之后,他在各方面都了无遗憾。在圣灵默示下,他不仅自我肯定属灵的得胜,更强有力地激励每一位信徒过忠心服侍基督的人生。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很多次,保罗在写这封书信时,纯正的福音在许多教会中都受到妥协和错误的污染。不敬虔的教师扭曲了真理,很多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提前4:1)。许多真信徒只在乎讨自己和他人的喜悦,不在乎讨神的喜悦,因而容忍教会和个人生命的不敬虔。
保罗知道这次被囚将是最后一次了,唯一能救他脱离的就是殉道。这对他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时间,不仅因自己身体的窘境,也因着他倾倒生命所栽培的许多信徒属灵的窘境。他特别关心提摩太,因为提摩太正面临双重的困境:在以弗所教会有错误的教导和错误的生活,以及他个人生命中有胆怯和忧惧。在写给提摩太的两封书信中,保罗一再挑战提摩太要勇敢、坚持、忠心,也要以神话语的能力敌挡邪恶和错误的攻击。按照16世纪一位神学家的话说,保罗正“垂下他的手臂,由提摩太把它们扶起来”。保罗希望他在主里的儿子,有一天也能够为自己写下与他相同的墓志铭。
虽然他非常关心教会和提摩太,但保罗最后的遗言显得异常平静,这唯有来自对主坚定稳固的信心。
提摩太虽然达不到保罗的属灵高度,但他必定是神的圣徒中的菁英。他是保罗的继承人,就像约书亚是摩西的继承人一样。“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书1:1-2)。提摩太也像以利沙一样的蒙福,以利沙不仅继承了以利亚的外衣,感动以利亚的灵也感动了他(参 王下2:12-15)。
这段经文中,保罗从三方面检验自己的人生。在第6节,他看见自己在地上的年日和侍奉即将结束,并宣告自己已预备好了;在第7节,他检视自己的过去并声称他是忠心的;在第8节,他遥望未来并期待天上的荣耀和奖赏。
(一)现在:结局,他已预备好了(4:6)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
像前一节的你却一样,这里的我现在也是一种加强语气。这对提摩太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急迫性:他必须坚定不移地服侍,因为保罗的侍奉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
被浇奠是引自旧约献祭体系的比喻。根据民数记,以色列百姓和住在他们当中的外邦人,先用指定的牲畜献上火祭,然后献上素祭,最后是奠祭(参 民15:1-10)。保罗在给提摩太写信时已经预备好被浇奠,这是他向主最后的献祭——这位主曾为使徒和历世历代所有人牺牲了自己。在活着的时候,保罗将自己献给神,“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罗12:1),现在即将要死,他也将自己当作祭物献给神。他“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15:16)。
保罗说他的死是被浇奠,也可能是指一种他期待会遭遇到的处决方式。因为罗马公民不会受十字架的刑罚,他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斩首,就是为主洒热血。差不多五年前,他写信给腓立比的信徒:“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腓2:17)。
战争留下的伤痕是忠心军人的记号,保罗身上有无数这样的伤痕。他“受鞭打是过重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11:23-27)。一个忠心军人最崇高的记号,就是在战场上牺牲生命,而使徒现在甘心乐意地预备接受那记号。
保罗心里一直预备要献上那最后的祭,如今这样的可能性即将成为事实:我离世的时候到了。就如在第3节,这里的kairos(时候)不是指时间点,而是时间段。保罗在这里是指他生命和侍奉的最后一段时期,不是最后的时刻或日子。保罗显然知道自己在离世之前只剩下几个月可活了,因为他托提摩太说:“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4:13),而且“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4:21)。保罗盼望自己在死前,可以再一次面对面地看到提摩太,内心得着安慰。
使徒在罗马第一次受审时,亲朋好友都离弃他(参 提后4:16)。这位伟大的神人可说是外邦世界大多数蒙救赎之人的属灵先驱,但当他个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孤立无援地在黑暗污秽的牢房中面对尼禄的死刑。他心中没有苦毒,只是像他的主一样为逼迫他的人祷告,但愿这不公义的“罪不归与他们”(4:16)。保罗坚定地说:“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4:17-18)
ephistēmi(到了)是加强语气完成式,表示保罗离世的时候已经到了,但仍旧有持续的影响力。死亡的阴影已经临到,并不断地笼罩着他。
但对保罗而言,这并不是乌云蔽日,因为死亡不能威胁他。他和彼得一样,认为死亡不过是“脱离这帐棚”(彼后1:14),意味着离开地上痛苦和繁重的人生,进入无限荣耀和平安的生命及安息,永远与主同在。
希腊文analusis(离世)有好多不同的意义,巴克莱对该词词义提出四个解释,每一个解释都是一幅鲜明的图画,告诉我们保罗如何看待人生最后这一段旅程:
(1)它用来形容挪开套在动物颈上的轭或犁具。死亡对保罗来说就是放下劳苦工作而安息。他很高兴可以放下重担。
(2)它可以解作松开手铐或脚镣。死亡对保罗来说就是一种释放。经过死亡,他住的不再是罗马的牢狱,而是充满光荣自由的天堂。
(3)它可以解作松开帐幕的绳索。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拔营启程的时候。他曾横穿小亚细亚和欧洲的许多道路。现在,他要走的是最后一段最伟大的旅程,就是去往上帝那里的路。
(4)它可以用来指松开停泊船只的缆绳。保罗曾多次乘船在地中海上航行,体验船离开港口,驶进深海。如今,他即将启航进入最深的大海,渡过死亡的波涛,抵达那永恒的港湾。[1]
对基督徒而言,死亡是用属世生命的重担交换属天永恒的喜乐(参 腓1:21)。
无论拿破仑、甘地、塔列朗等人多么成功、多么被人推崇,他们却不认识基督。然而,使徒不是这样。他面对离世的时刻,一点都没有虚空、绝望或无望的感觉,而是带着属天的确据,坚信真实的生命即将开始。正如对地上的生命坦然无惧,他对地上的死亡也坦然无惧。因为他忠心地住在满有主权的神的心意中,因此可以呼应耶稣的话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10:18)。保罗遵行主耶稣的命令,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从不放下,他确知“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他就要和以赛亚一起称颂“死被得胜吞灭”,和何西阿一起大声说:“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3-55;参 赛25:8;何13:14)。
(二)过去:当跑的路,他已忠心跑尽了(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保罗接着回顾他自得救以来的人生和侍奉。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时刻的生存都是为了服侍他的主。他的生命中,没有任何牺牲会太大,没有任何委身会要求太高。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99年4月10日在芝加哥汉密尔顿俱乐部演讲“艰辛的人生”(The Strenuous Life)时,或许心中所想的就是这节经文。他说:
“功劳不是归给那个批评的人,也不是归给那个指出强壮之人如何跌倒或做事之人哪里做不好的人;而是归给实际在场上比赛的人。他脸上沾满泥沙,和着汗珠血水齐下,奋力一搏;他犯错,而且一再失败,因为任何努力都必然含带错误和失败;他是实际做事的人。他满怀最大的热诚、最深的委身,为了无价的目标而奉献自己。他若跌倒了,至少他曾经勇敢尝试过。
勇敢尝试大事,追求荣耀的得胜,即使需要接受失败的检验,也好过那些活在幽暗的微光中未曾经历胜利和失败、既未享受也未受苦的人。”
保罗一生倚靠神的能力做伟大的事。已经打过、已经跑尽、已经守住的希腊文是加强语气的完成式(如第6节“到了”),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继续带来果效。保罗的人生了无遗憾,不再有任何未实践或未完成的志业。在神掌管他生命之后,他真实地活出最圆满的人生。神呼召保罗并加添他能力去做的每一件事,他都做了。他没有留下任何未完成的乐章。一个基督徒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刻,此生最大的满足和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如保罗一样知道,你已经完全成就神呼召你去做的事情。这正是保罗叫提摩太务必要做的——“尽你的职分”(提后4:5)。
我们不禁要思想,如何才能活出这样的人生。保罗为何可以如此说呢?什么促使他在信仰上如此忠心,在属灵上有卓越成就?在第7节,保罗用简短的三句话给出了答案。
本节经文指出构成保罗生命和侍奉根基的五个原则。
1. 属灵争战
第一,保罗知道他处于一场属灵争战中。动词agōnizomai(已经打过)和名词agōn(仗)相关。有人推测,agōn是英文agonizing(令人苦恼)和agony(苦恼)的词源。在新约时代,这两个相关词经常使用于运动比赛的场合,特别是像源自几世纪以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种公开比赛。这个词也用来形容其他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和精力的较力争胜,它们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属灵上的。
保罗在前书也用过相同的说法,他劝勉提摩太要“打那美好的仗”(提前6:12)。他提醒哥林多信徒:“凡较力争胜的(agōnizomai),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林前9:25)同一个动词(在以下引用经文中用楷体字表示)也用在耶稣呼召人“要努力进窄门”(路13:24)。保罗在歌罗西书中见证:“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9)他赞美以巴弗:“有你们那里的人作基督耶稣仆人的以巴弗问你们安。他在祷告之间,常为你们竭力地祈求,愿你们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稳。”(西4:12)保罗说:“我们劳苦努力……因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4:10)
忠心和结实累累的基督徒生命,不外乎义无反顾地“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威廉·亨德里克森(William Hendricksen)对这节经文的注释是:
“这是一场对撒但的争战:对抗执政的、掌权的、管辖幽暗世界和天空属灵气的;对抗犹太人和异邦的邪恶和暴力;对抗加拉太人的犹太主义;对抗帖撒罗尼迦人的狂热;对抗哥林多人中的勾心斗角、淫乱和诉讼;对抗以弗所人和歌罗西人中开始出现的诺斯底主义;对抗外在的势力和内心的恐惧;最后,对抗运行在他自己心中的罪和死的律。”[2]
忠心的基督徒不断与自己的肉体、罪、无知和懒惰争战。甚至去做自己以为极好的事而不做更重要的事都是一种试探,他都要与之争战。争战不会停止,信徒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
2. 目标神圣
第二,保罗知道他要追求的目标是崇高的。对于这神圣的目标,他绝对地委身。那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kalos(美好)是指“本质上的好,即本身就是好的,不用其他的修饰”。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具有真实、天然之美的事物,以及完全符合其本质及目的的事物。除了这里以外,该词在新约许多处经文中都表示这个意思。在马太福音中,该词用以形容好果子(3:10)、好树(12:33)、好土(13:8)和好鱼(13:48)。保罗则使用该词形容神的律法(参 罗7:16)和神所有的创造(参 提前4:4)。
使徒非常不解为何很多信徒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2:21)。保罗和别人完全不一样,他将自己优秀的宗教资历视为粪土(参 腓3:4-7)。事实上,他“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3:8)。除了基督,其他的事情对他来说都不重要。
对使徒而言,他最大的满足就是提摩太可以“劳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样”(林前16:10)。这位年轻的同工勉力跟随使徒的脚踪,无私地侍奉,为基督的缘故奉献自己,忠心宣扬神那“和好的道理”(林后5:19)。
基督徒得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这甚至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得救主要是为了神的荣耀,实践神的圣召,向未得救的人见证主(参 太28:19-20;提后1:9;来3:1)。这个神圣的呼召为要完成那最神圣的任务,它激励每一位信徒“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6:33),也激励我们付出所有的恩赐、才干、时间、机会、资源和精力,去顺服主的心意,借着主的能力,一生服侍主。
3. 严于律己
第三,保罗知道我们不可以彷徨,必须要自律,持守在神为我们所定的路上,直到跑完为止。从我们重生开始,一直到神呼召我们进入与他同在的那一刻,这始终是我们神圣的呼召。
著名的棒球明星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据说拥有惊人的专注力。每一次站上打击板都能专心一意,即使有人在脚边放鞭炮,也不能干扰他。在那一刻,他不允许任何事物来干扰他。每一位神的儿女在服侍中都应该渴慕拥有这样的自律能力。箴言的作者给了我们智慧的劝勉:“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原文作“皮”)当向前直观。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脚离开邪恶。”(箴4:25-27)
dromos(路)的字面意思是“赛跑”,比喻成就一生的事业、职业或军役。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会堂,保罗首次讲道时提到施洗约翰说:“约翰将行尽他的程途(dromos)说:‘你们以为我是谁?我不是基督;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我解他脚上的鞋带也是不配的’”(徒13:25)。数年后,使徒使用同一个词形容他自己的呼召,他向以弗所的长老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dromos),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希伯来书的作者提出警告,指出阻碍那些偏离正路的信徒行完神赐给他们“路程”的两样东西:“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作者特别将“重担”和“罪”区别开来,说明两者不是相同的事情。“重担”本身非恶事,可能是无害的,甚至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当这样的事情阻碍我们服侍基督时,危害就出现了。它们会阻碍我们奔跑,在我们应该专心时让我们分心,使我们的焦点从主的工作上偏移,将我们应该全然奉献给神的精力吸干殆尽。任何我们生命中不必要的事物,都会变成属灵的重担,保罗称它们为“草、木、禾秸”(林前3:12)。它们本身虽不是坏事,但价值有限。
希伯来书12:1提到的第二个阻碍是比较明显的,并且是更糟糕的。“罪”不仅使我们偏离主的工作,而且会使我们前功尽弃。如果罪非常严重的话,主可能会亲自将我们从赛程中挪去,因为我们的见证和功用都受到了破坏(参 林前11:30;约壹5:16)。伟大的使徒非常了解这样事情对他侍奉的潜在威胁。他不害怕“捆锁与患难,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参 徒20:23-24)。但保罗非常在意他可能做出一些主认为与他呼召不相称的事情,他说:“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6-27)。
希伯来书的作者接着向我们指出唯一可以保护我们脱离“重担”和“罪”的方法,就是“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即使在耶稣警告彼得将来要为福音的缘故受害时,彼得仍旧没有仰望主,反而对约翰的未来感到好奇。他问:“主啊,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再次责备他:“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约21:21-22)换言之,假使主容许约翰活到主第二次降临,也不关彼得的事;彼得该关心的是他自己的忠心。
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著名的诗作《若》(If)虽非基督教作品,却捕捉到了成熟人生的精义:生命中凡事要有正确眼光和优先次序。
若众人都失去理智且怪责于你,
你仍镇定自若;
若众人都对你心存猜忌,
你仍自信如常,却不妄加辩驳;
若你能等待,却不因等待而灰心;
若你被欺骗,却不以欺骗报复;
若你被怨恨,却不心怀怨恨;
既不装腔作势,也不高谈阔论;
若你有梦想,却不为梦想所支配;
若你能思考,却不为思考而思考;
若你能接受成功与失败,
以同等心态对待这两种结果;
若你能忍受你所说的真理
为那些欺骗愚昧人的无赖所扭曲,
或眼见你一生的努力
被化为乌有,烧成灰烬……
若你与平民交谈,而不改谦虚之态,
或与君王同行,却不露谄媚之颜;
若敌人或密友都不能伤害你,
若众人都倚赖你,却不过度依赖;
若你能惜时如金,
利用每一刻不可追回的光阴;
那么,全世界和其中所有的都属于你,
更重要的是,我儿,你也终将成为一个男子汉!
4. 爱惜光阴
保罗人生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是,知道爱惜光阴的必要性。我们只有神分配给我们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会结束。每一个基督徒的人生都是按照神设定的时间表运行。我们不知道神给我们的机会之门会敞开多久,或我们服侍神的时间有多长。保罗因此劝勉我们:“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弗5:15-16)神给我们很多赏赐是没有止境的——神的爱、神的恩典等等,但神给时间的赏赐却是精确量好的。
公元前490年,在希腊海滨小城马拉松的平原上,雅典人打败了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军队。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事。一位希腊战士一口气从战场直奔雅典报告胜利的好消息,但因费尽全力奔跑,传到信息之后猝死在众人脚前。今天流行的“马拉松”赛跑就是以此战场为名,同时是向这位战士致意。“马拉松赛跑”的距离,大致以当时战士为祖国尽全力奔跑的距离为基准(约42公里)。他跑完了当跑的路,没有比这更荣耀的死亡了。
5. 信靠神的话语
保罗生命和侍奉的第五个基本原则是,知道对神话语的信靠,这是掌管他所有言与行的主要要素。我们都应像使徒一样真诚地说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tērēo(已经守住)含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包括“看顾、留心、保守”。耶稣在他大祭司的祷告中三次使用这个动词。耶稣慈爱地恳求天父:“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他的百姓),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记念“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没有一个灭亡的”。然后他恳求天父,“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1-12、15〔强调字体为作者所加〕;参 约壹5:18)。犹大称呼信徒是“那被召、在父神里蒙爱、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犹1节,强调字体为作者所加)。
对我们而言,守住所信的道,包括“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和“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份,要保守自己清洁”(提前5:22)。保罗使用不同的动词给予提摩太同样的命令,即保守神交托给他的道(参 提前6:20;提后1:14)。不论遇到任何困难、付出何等代价,我们都要保守和宣扬神无限宝贵的话语。
保守宝贵之道的第一个要求是承认神话语的珍贵。有一则关于一位天生视障的法国年轻女孩的动人故事。在她学会点字阅读之后,朋友送她一本马可福音点字书。她一读再读,读到手指长茧,指尖触觉不再敏锐。为了重新找回触觉,她将手指的皮肤切掉了。不幸的是,手术过后,永久的伤痕取代了老茧,触觉反而更不敏锐。她悲伤地轻吻了她的书,作最后的告别:“再见,再见,我天父甜蜜的话语”。此时,她竟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嘴唇比手指更加敏锐,于是她在余生中都以嘴唇来阅读她的这个珍宝。但愿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如此爱慕神的话语!
威廉·波顿(William Borden)是美国波士顿奶业家族的成员。1904年,他从芝加哥高中毕业时,家人送他环游世界作为毕业礼物。当他旅行到近东和远东时,他对失丧的灵魂产生了极重的负担。回家之后,他花了七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前四年接受大学教育,后三年就读神学院。在学期间,他在圣经后面写下“毫无保留”(No reserves)这几个字。后来,家人希望他回去接管摇摇欲坠的家族事业,他却坚持要以神给他的呼召为重。在将财富作了适当处置之后,他在“毫无保留”后面加上了“毫不退缩”(No retreat)。在向穆斯林传福音的路上,他在埃及患了脑膜炎,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死后,在他的圣经上,有人看到他最后的遗言“毫不后悔”(No regrets)。他知道主要求的不是成功,而是忠心。
我们必须常常警觉,我们的生命是一场属灵争战,因这是神话语中反复出现的教导。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所参与的是一场最尊贵的战争,因这是神话语的指示。我们应当勤勉不懈、严于律己,因为这是神话语的要求。我们应当知道我们的光阴是宝贵和有限的,并且我们的呼召是神圣的托付,因这是神话语所宣告的真理。
(三)未来:冠冕,他要得的赏赐(4:8)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loipos(从此以后)一般指“还存留的”,即剩下的。在过去和现在结束之后,对保罗而言,“还存留下来的”就是他在基督里的生命最荣耀的部分。
保罗有圣灵启示的确据,知道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在他打过美好的仗、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之后,他要得到得胜者的奖赏。
存留带有“安全储藏”和“小心保护”的意思。信徒属天的宝藏,有一部分是信徒自己可以事先储藏起来的。耶稣命令我们“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太6:20)。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劝勉提摩太要教导教会信徒“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8-19)。
虽然耶稣在地侍奉时保罗没有见过他,但保罗无疑听过主的应许:“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1-12)。基督也说,他的天父将要赏赐那些在暗中奉献、祷告和禁食的人,也就是真诚而不贪恋别人注意和赞美的人(参 太6:4、6、18)。事实上,基督将要和天父一起给予这些奖赏——“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太16:27)。诗篇62:12记载:“主啊,慈爱也是属乎你,因为你照着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希伯来书作者也告诉我们:“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
使徒保罗比其他圣经作者更强调,救恩是本乎恩和因着信的真理;他也比其他圣经作者更满怀喜乐地期待,有一天要从那位拯救他并以恩典扶持他的主手中领取奖赏。他持续不断地“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4)。
奖赏是根据我们的动机,不是根据我们的成就。箴言作者问道:“那衡量人心的岂不明白吗?保守你命的岂不知道吗?他岂不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吗?”(箴24:12)自私的动机所带出来的好行为,可能对别人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能可以为神所用来荣耀他自己,但这些行为不会为做的人带来任何奖赏。
另一方面,真心诚意去做好事,即使好事无法完成,那人还是会得到奖赏,因为神所看重的是人的心。威廉·波顿实际上并没有完成任何想要完成的侍奉,因为在踏上侍奉工场前他就死了。但他最后的遗言“毫不后悔”,源自他确信自己是真诚寻求和忠心顺服主的旨意。
保罗毫不后悔。他未宣称自己侍奉完美,他乃是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林前4:4)。然而,他有绝对的信心,相信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
stephanos(冠冕)的字面意义是“环绕”,指戴在显贵或战争英雄、运动冠军头上或脖子上的花冠或花环,代表极大的尊荣。彼拉多的士兵把荆棘冠冕戴在耶稣头上,借此羞辱耶稣,戏称他是“犹太人的王”(太27:29)。
冠冕最常用来指戴在冠军选手头上的花冠,就像今天奥林匹克冠军脖子上戴的金牌一样,这是古时运动员所能得到的唯一奖品(参 提后2:5),弥足珍贵。但保罗说,他们奔跑“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林前9:25)。
名词dikaiosunē(公义),在这里是一个所有格。在语言学上,它可以作来源所有格使用,表示公义是冠冕的源头;或作同位所有格使用,形容冠冕的本质是公义的。前面提过,信徒属天的奖赏在某种程度上是依据其忠心,所以它有可能是来源所有格。但在本段经文中,比较妥当的用法是将“公义”当作形容冠冕的同位词。这冠冕就是永远的公义——这属于救赎主的公义要完全赏赐给得荣耀的信徒。
信徒将要根据他们自己的忠心,得到或失去个人的奖赏。耶稣在讲完论才干的比喻后,作了一个总结:“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25:29)。保罗教导说:“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解释:“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林前3:13-15)。
但保罗在这里所说公义的冠冕是每一个信徒都会得到的。雅各说这是“生命的冠冕”(雅1:12),彼得说这是“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5:4)。在园主雇工的比喻中,主人在不同的时间雇用了不同的工人,最后付给每个人相同的工资(参 太20:1-16)。耶稣解释,每位信徒都要享受同样的永恒生命和公义。
耶稣也向我们保证:“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太5:6)我们的满足来自我们所寻求的事物,公义本身就是那些寻求公义之人的奖赏。在我们“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时(彼后3:13),信徒“靠着圣灵,凭着信心所等候所盼望的义”(加5:5)。“神的国……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因着神恩典的供应,公义有一天将成为我们的果子(林后9:10)和细麻衣(启19:8)。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约壹3:2)。
当我们信靠基督为救主和主时,他就把他的义归算给我们(参 罗4:6、11);当我们活出在基督里的生命时,他的圣灵就在我们里面,也借着我们成就实际的公义(参 罗6:13、19,8:4;弗5:9;彼前2:24)。因为罪像污秽的衣服缠绕我们,我们必须与不义争战。唯有当争战结束之后,神的公义才会完全在我们里面实现,届时我们将领受神亲手赐予的公义的冠冕。保罗说,这是得胜者的花冠,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
保罗在本书信中另外两处提到那日时说:“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在后几节经文,他为所爱的阿尼色弗祷告,盼望他能“在那日得主的怜悯”(1:18)。
保罗所说的那日当然是指基督再来的那日,复活和被提的日子,届时“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6-17)。在荣耀的那日,“我们……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林前15:51-54)。
使徒劝勉腓立比教会:“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腓2:14-16)。
得到神公义冠冕的荣耀盼望不仅赐给保罗,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保罗再次使用完成时的爱慕,表示过去已经完成、如今还持续发生果效的事情。
约翰说:“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约壹4:7)。接着,他说:“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4:8)神的爱是绝对必要的,因为保罗说:“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林前16:22)。
换言之,一个不爱神的人不能从神得到什么,不管是救赎还是奖赏。所有真信徒都会爱神和属神的事物,因为爱是救恩最崇高的记号。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后就开始爱神。神赐给重生的信徒一颗新的心、新的意志、新的属灵态度,这一切都表现在爱中,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5),绝无例外。
同样地,所有信徒都会爱慕他(基督)的显现,因为他们期望进入基督神圣的同在,在那里他们将要生活和服侍直到永远。因为我们真正的身份“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腓3:20)。
保罗说这些话并非出于骄傲的心态。他和所有曾经活过的圣徒一样,知道所拥有和所做的一切美善事物都出自神恩典的赏赐,所以他向歌罗西信徒解释:“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9)。保罗没有将功劳全归给自己,只是承认借着神的恩典和能力,因着人顺服主而有的忠心,他的人生可以有一个胜利的结局。因着主自己的应许,他期待那一天很快临到,可以亲耳听见主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25:21)。
[1] The Letter to Timothy, Titus and Philemon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1957), 209.
[2]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Expositions of the Pastoral Epistles (Grand Rapids: Baker, 1965),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