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毒(Bitterness):固执地拒绝释放伤害你的人。
在圣经中,“苦的”(bitter)这个形容词被用来描述犹太人在逾越节吃的苦菜,作为一种提醒,这种苦菜会让犹太人想起曾在埃及被法老奴役时所受的残酷待遇。[1]先知耶利米用这个词来描述他拒绝跟周围的人一起宴乐,坚持独自一人的状态。[2]在圣经时代,希腊人用一句话来描述苦毒(bitterness):“内心当中拒绝寻求和解的一种持久的愤恨”[3]。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说:“苦毒如同自己喝下毒药,却希望其能够杀死仇敌。”[4]
一个心怀苦毒之人会有意识地、故意地发怒。这样的人拒绝放下所受的伤害,且执意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然而,圣经教导我们要体贴圣灵[5],苦毒之人却不愿意将所受到的痛苦放下。当他总想着自己如何受了委屈,便会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发怒合情合理。他任由自己在思想中完全相信他对事实的理解,便继续在心里暗暗地指控冒犯他的人。当他如此思想,苦毒就不断增加。这会很快影响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时,这种苦毒并非专注于冒犯自己的人,而是专注于所处的境况。拿俄米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的故事记载在《路得记》中)。首先她的丈夫死了,然后她的两个儿子也死了。[6]她甚至把自己的名字从拿俄米改为玛拉(意思是苦),以此来表达她的愤怒。拿俄米是对生活境况感到苦毒的一个例子。但是,因着神的主权,神掌管一切环境[7],这种人最终会将不满归结于神。尽管饶恕的心应当取代苦毒的心,但要记住,圣经从未提到说我们要饶恕神。饶恕,是要给予那些故意伤害我们的人。[8]神没有故意伤害过谁,祂也绝不会这样做。[9]圣经中的人物约伯和旧约先知哈巴谷曾认为神行了不公义之事,并且向神表达了他们的想法。但神向他们彰显了自己的真实性情,于是他们两人都悔改了。我们在整卷诗篇中可以看到,那些在困境中有着真实挣扎的人,他们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挣扎[10],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忧愁之中依然确信并记念神性情中的某个方面。[11]诗人的这种做法,才是处理对神有苦毒的恰当方式。
用饶恕取代苦毒
面对人,战胜苦毒的、合乎圣经的策略是饶恕。饶恕指的是做出承诺,免除那些你认为冒犯者因造成的伤害而应得的惩罚。[12]心怀苦毒之人常常会坚持认为,冒犯者不配得到饶恕。这种看法,是将感到愤怒之人置于审判者的位上,这只会进一步激发他的苦毒情绪。然而,圣经却从未教导说,你饶恕那些冒犯你的人,是因为他们配得饶恕。圣经的教导是,你饶恕别人,是因为你在最不配得到饶恕时神却饶恕了你。在我们前面所查考的经文(即以弗所书4:31,译者注)紧接着的下一句是:“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强调为附加)。”[13]
有一次我教导饶恕,之后一位女子前来寻求我的辅导。她对我的教导给以嘲讽的回应。她坚持认为,有些伤害如此之深,饶恕几乎不可能。那周之后我们见面时,她分享了自己的悲惨故事。她的哥哥因向家人犯罪而在监狱服刑。因为有苦毒,她从未在她哥哥被监禁时探访过他,可现在他就要被释放出狱。当我在听她表达愤恨时,我惊讶地发现,她的哥哥并不是唯一被“囚禁”的人。我将此发现讲给她听,她哭了。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注视着我,说:“我该如何从‘囚禁’中得解脱?”我深吸一口气,因我知道我们正在处理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你有没有曾经面质他所犯的错,分享你的痛苦,并让他知道,他应当请求你的饶恕?”她摇了摇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没有这样做吗?”她再次摇头。“也许你害怕他可能会请求你的饶恕,然后你不得不相应做出选择。”这句话说完就停在那里,直到她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我想,我们的谈话先到此为止吧。”我陪她走出门,感谢她有勇气分享如此痛苦的经历。两周后的一次礼拜结束时,我看到她走过会堂。她快速地走向我,愁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笑容。“我做到了,” 她说,“我去监狱探视了我哥哥,并放下了他所造成的伤害。”“他自由了,”然后,她郑重其事地补充说,“我也自由了。”
五年后,当我在另一个教会讲道时,我在会众中再次看到了那位女子。她依然面带同样的笑容,跟我们上次见面一样。礼拜结束后,她再次为着我曾鼓励她修复与她哥哥的关系而向我表示感谢。“他出狱两年后就去世了,” 她说,“我很感恩那些年过后能跟他修复关系。”她把我介绍给跟她在一起的另一个哥哥,他说:“谢谢你让我妹妹得自由。她在痛苦中被困了多年。”当他们转身离开时,一句话进入我的脑海:“苦毒,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房;而饶恕,则是打开狱门的唯一钥匙。”
[1] 维恩(W.E. Vine), 维恩《新约圣经词汇注释词典》(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Mclean, VA: Macdonald Publishing, 1989).
[2] 耶利米书15:18
[3] 威廉·巴克利(William Barclay), 《加拉太书和以弗所书:每日学习圣经系列》(The Letters to the Galatians and Ephesians. The Daily Study Bible Series) (Philadelphia, PA: The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1976), 159.
[4] http://www.goodreads.com/ quotes/144557-resentment-is-like- drinking-poison-and-then-hoping- it-will
[5] 罗马书8:6
[6] 路得记1:1-5
[7] 但以理书4:35
[8] 路加福音17:3-4
[9] 诗篇100:5
[10] 诗篇13,73,88,142
[11] 诗篇13:5-6;73:23-28;142:5。尽管诗篇第88篇表达了诗人的抱怨却没有记念神的性情,但这首诗却处在诗篇第 87和89篇之间,而这两篇诗篇都记念了神的性情(诗87:2,6;89:1-2,5-7,9,13-14,21,24,26,33,35,43)。
[12] 腓利门书最好地表达了这种态度。菲(Fee)和斯图尔特(Stuart)分析了这一真理:“(腓利门书)是一封极其微妙的书信。保罗坦诚地恳求饶恕一个应受惩罚的罪(阿尼西母的罪)——并隐隐地恳求赦免另一个可能会被带到合法权威之前的罪(保罗庇护一个逃跑的奴仆)……这封信奏效吗?……这个阿尼西母是否就是最后成为以弗所教会监督的那人,这是无法确定的,但基督徒在传统上是如此相信的。我们借着伊格内修斯(Ignatius)认识他,伊格内修斯在去罗马殉道的途中写信给以弗所教会:‘因此,我以神的名义借着接纳你们在世上的主教阿尼西母接纳你们的庞大会众,他的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的祷告是,你们在耶稣基督的灵里爱他,并都像他。让你们拥有如此主教的人是有福的。你们配得如此。‘福音会像这样做工!” (Gordon Fee and Douglas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Book by Book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2), 387).
[13] 以弗所书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