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非一个词描述(愤怒)

 

圣经使用多个不同的词汇来描述愤怒。这样做能带来帮助,又能使人知罪这样做之所以能带来帮助,是因为不同的词将愤怒分成了我们可以学习查考的若干部分,使我们能够发现彰显愤怒的不同方式。这样做之所以能使人知罪,是因为你或许尚未意识到自己有愤怒问题,透过这些不同的词汇,你将很快发现你有愤怒问题。这样做之所以能带来帮助,是因为一旦你自己表达愤怒的方式区隔出来,便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做出改变。这样做之所以能使人知罪,是因为一旦你知道了该如何回应愤怒,你就有责任将其付诸实践。在以弗所书431中,我们可以找出跟愤怒关的六个词汇: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强调为附加)。我们将在本章探索每个词的含意,并学习如何用属神的品质将其加以逐一代替

 

1. 苦毒(Bitterness:固执地拒绝释放伤害你的人。

 

在圣经中,“苦”(bitter)这个形容词被用来描述犹太人在逾越节吃的苦菜,作为一种提醒,这种苦菜会犹太人想起在埃及被法老奴役时所受的残酷待遇。[1]先知耶利米用这个词描述他拒绝跟周围的人一起宴乐,坚持独自一人的状态[2]在圣经时代,希腊人用一句话来描述苦毒(bitterness“内心当中拒绝寻求和解的一种持久的愤恨”[3]。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说:“苦毒如同自己喝下毒药,希望其能够杀死仇敌。”[4]

 

一个心怀苦毒人会有意识地、故意怒。这样的人拒绝放下所受的伤害,且执意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然而,圣经教导我们要体贴圣灵[5],苦毒人却不愿意将所受到的痛苦放下。当他总想着自己如何受委屈,便会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发合情合理。他任由自己在思想中完全相信他对事实的理解,便继续在心里暗暗地指控冒犯他的人。当他如此思想,苦毒就不断增加。这会很快影响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时,这种苦毒并非专注于冒犯自己的人,而是专注于所处的境况。拿俄米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的故事记载在《路得记》中)。首先她的丈夫死了,然后她的两个儿子也死了。[6]她甚至把自己的名字从拿俄米改为玛拉(意思苦),以此表达她的愤怒。拿俄米是对生活境况感到苦毒的一个例子。但是,因着的主权,一切环境[7],这种人最终会将不满归结于神。尽管饶恕的应当取代苦毒的心,但要记住,圣经从未提到说我们要饶恕神。饶恕,是要给予那些故意伤害我们的人。[8]神没有故意伤害过谁,祂也不会这样做。[9]圣经中的人物约伯和旧约先知哈巴谷认为神行了不公义事,并且向神表达了他们的想法。但神向他们彰显了自己的真实性情,于是他们两人都悔改了。我们在整诗篇中可以看到,那些在困境中有着真实挣扎的人,他们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挣扎[10],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忧愁之中依然确信并记念神性情中的某个方面。[11]诗人的这种做法,才是处理对神苦毒的恰当方式。

 

用饶恕取代苦毒

 

面对人,战胜苦毒的、合乎圣经策略是饶恕。饶恕指的做出承诺,免除那些你认为冒犯者因造成的伤害而应得的惩罚。[12]心怀苦毒人常常会坚持认为,冒犯者不配得饶恕。这种看法,是感到愤怒置于审判者的位上这只会进一步激他的苦毒情绪。然而,圣经却从未教导说,你饶恕那些冒犯你的人,是因为他们配得饶恕。圣经的教导是,你饶恕人,因为你在最不配得饶恕时神饶恕了你。我们前面所查考的经文(即以弗所书4:31,译者注)紧接着的下一句:“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强调为附加)。”[13]

 

有一次我教导饶恕,之后一位女子前来寻求我的辅导。她对我的教导给以嘲讽的回应。她坚持认为,有伤害如此深,饶恕几乎不可能。那周之后我们见面,她分享了自己的悲惨故事。她的哥哥因向家人犯罪而在监狱服刑。因为苦毒,从未在她哥哥被监禁探访过他,可现在他就要被释放出狱。当我听她表达愤恨时,我惊讶地发现,她的哥哥并不是唯一被囚禁的人。我将此发现讲给她听,她哭了。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注视着我,说:“我该如何从‘囚禁’中得解脱?”我深吸一口气,因我知道我们在处理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你有没有曾经面质他所犯的错,分享你的痛苦,并让他知道,他应当请求你的饶恕?”她摇了摇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没有这样做吗?”她再次摇头。“也许你害怕他可能会请求你的饶恕,然后你不得不相应做出选择。”这句话说完就停在那里,直到她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我想,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我陪她走出门,感谢她有勇气分享如此痛苦的经历。两周后的一次礼拜结束时,我看到她走过会堂。她快速地走向我,愁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笑容。“我做到了,”她说,“我去监狱探视了我哥哥,并放下了他所造成的伤害。”“他自由了,”然后,她郑重其事地补充,“我也自由了。”

 

五年后,我在另一个教会讲道我在会众中再次看到了那位女子。她然面带同样的笑容,跟我们上次见面一样。礼拜结束后,她再次为着鼓励她修复与她哥哥的关系而向我表示感谢。“他出狱两年后去世了,”她说,“我很感恩那些后能跟他修复关系。”她把我介绍给跟她在一起另一个哥哥,他说:“谢谢你让我妹妹得自由。她在痛苦中被困了多年。”当他们转身离开时,一句话进入我的脑海苦毒,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房;而饶恕,是打开狱门的唯一钥匙。

 

2. 忿怒(Wrath):怒气的大爆发

 

忿怒”这个圣经词汇被理解为怒气的大爆发。这个词源自希腊文thymos,意思是“空气、水或地面的剧烈运动[14]按照此意,这个词汇很好地描绘了常被隐藏起来出其不意突然爆发的那种愤怒。地震使我们措手不及;龙卷风不会提前预报其目的地;海啸无法预测的。这些自然灾害同时也体现这个词所暗含的剧烈和破坏程度。当地震来临时,百年的发展可能会在短短几秒内为废墟。Thymos一词描述了一个脾气暴躁人所能够带来的破坏。

 

Thymos这个词在整本圣经中被译为“忿怒”、“怒”、“烈怒”、“震怒”或“怒”。[15]在新约中,这个词多被用来描述神对持续不悔改的罪的公义回应。[16]这个词出现了18次,其中有10次是在启示录中,约翰在此记载了他所看到的神在末世公义解决一切的异象。因为圣经宣告神是完全的[17],祂的审判伴随审判的行为也同样是完全的。因此,神完全有理由把义怒施加在那些悖逆者的身上。忿怒描绘审判而有毁灭性结果。因为我们的审判不像神的审判,神的审判是完全的,我们的却不是所以圣经不鼓励我们表达忿怒[18]这里列出了一些核心经文: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19]

 

但现在你们要弃绝这一切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20]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强调为附加][21]

 

位在自己9岁儿子的足球赛上怒言大发的父亲做出了某种审判。也许他认为裁判漏判;或者认为教练没有给他儿子更多赛场上的时间;或者认为他的儿子没有竭尽全力。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发脾气,但事实上,审判发生在先。审判之后是回应。如果我们只处理脾气发作,成效会很短暂。如果我们认为发脾气是由环境所致,我们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怒气爆发之前,首先对环境做出了审判,记住这点很重要。我们面对冲突,然后在心里说:“这是不对的!”然而似乎没有其他任何人注意到了这种不公正于是我们就大发脾气,以周围人都能听见的声音吼我们的反对意见。我把这称为thymos时刻这种状况发生得如此迅疾,以致人们觉得这似乎只是单一事件。但事实上,这是审判之后紧接着有所回应。可以将其想象为地震:板块在地面下若干英里处移动,过了一些时候,房屋便开始剧烈摇晃。与此类似,我们在审判之后,做出了回应。我们对迅速做出的、且常常不够理性的审判过于自信,使脾气的发作显得看似合理。

 

用忍耐取代忿怒

 

但圣经提醒我们,我们不应当总是对一种情况的主观评估过于自信。我们的判断可能是错的。我们需要耐心等候神的作为。注意经文如何警告一个过于自信的人: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谦卑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强调为附加][22]

 

为了克服发怒的欲望,你必须留出空间让神来做工。惟独祂能做出最彻底准确的审判,并给以恰当的回应。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在《消息》(The Message)中这样翻译罗马书1219节:“不要执意报复,这不是你该做的。‘我会做出审判,’神说,‘我会妥当处理。’”

 

为了克服暴躁、易怒,你必须在试图做出审判表现出忍耐,而不在脾气发作时再去忍耐。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神赐我们圣灵在这些艰难处境中适切地引领我们。你需要谦卑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可能没有掌握所有的细节。承认你不完全知道另一的所思所想。不要自发地认为你的判断总是正确。在指责之前先要问一些问题。记住圣经所说,不要自以为聪明。虽然你不是全智的,神却无所不知。因此,用深思熟虑的忍耐取代急躁的脾气。在你吼出自己的想法之前,先给神时间分享祂的想法。

 

3. 愤怒(Anger):持续的气愤——缓慢的燃烧

 

Thymos描述的是一种爆发并留下破坏的忿怒(或称暴怒,吕振中译本,译者注),而另有一种愤怒甚至更加危险。希腊文orge描述了一个花很长时间思考如何做出回应人的愤怒。当这样的人花时间思考时,他不是在寻求用一种属灵品质加以替代或耐心等候神,[23]反而执意停留在所受到的伤害、论断和气愤中。圣经注释作者威廉·巴克利(William Barclayorge定义为

 

一种长久存在的愤怒……一个使愤恨保持恒温的人的愤怒;这种人持续怀怒,不容许怒气消失。[24]

 

持有这种愤怒的人完全相信自己有权利发怒。

 

当我们不断思索自己如何被伤害,就产生一种权利感。这正是先知约拿所具有的那种权利,他坐在尼尼微城外的山坡上,希望那个城市被毁灭。[25]最后,神问约拿:“你发怒合乎理吗?”[26]他回答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27]这就是orge这种愤怒的表现。在这种怒气当中一种确信。这种人不会轻易认为自己错了。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结论,不会轻易屈服。如同约拿一样,当我们选择专注自己如何被伤害,会发现愤怒会变成一种网罗——也许是一种温暖诱人的网罗,但依旧是网罗。这就是为何保罗警告信徒要“弃绝这一切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毁谤……[28]雅各也有同样的强烈主张,他说: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29]

 

大多数人认为愤怒只是一种情感,因此,他们只试图在情感层面上控制怒气。有趣的是,大众文化以同样的方式描述爱,认为爱更多是一种情感,而选择。[30]然而,当愤怒和爱触及我们的情感层面时,它们不完全是感觉而已。圣经把诸如愤怒和爱的回应更多地定义为选择,而不是情感。威廉·巴克利(William Barclay)对orge一词的定义也阐明了这一点。愤怒的人琢磨、深思并沉湎于令他发怒的事情当他这样做时,实际上是在选择思考那些能够激起愤怒回应的事情可以这样思考:你的思想是情感的燃料,而你的情感则会成为你的信念的基础。当你反复咀嚼并沉湎于所受的伤害时,你是在给那些情感添加燃料。当你为情感添加燃料时,情感便会燃烧得更旺。你觉得这种情感的升温似乎正发生在你身上,你似乎是这个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发起者。要知道,正是你自己在用自己的思想挑旺情感之火,这一点很容易被忘记——哪怕只是暂时被忘记。

 

我们的情感之火越烧越旺,这就带来了另一个结果。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情感如此真实,便会更容易认为这些情感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而实际上,这些情感只是以我们自己的想法为基础。因为自身的骄傲,我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这就是约拿为何如此确信自己发怒是合理的,哪怕他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利。他在自己认为错误的事上沉湎久,以至于确信这种错误的认知正确的。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他亲身经历过神的怜悯,并肯定了有关神性情的真理。[31]然而,他在愤怒中,固执地拒绝让神施怜悯尼尼微人。约拿,这个带来人类史上最伟大复兴的传道人,拒绝因一个民族得以保存而欢喜,却执意想让他们被毁灭。约拿不愿让自己的想法与充满恩典怜悯的神的想法保持一致。如果他这样做了,就会停止挑旺自己的情感之火,并削弱自己错误的信念。可悲的是,他没有这样做。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我们的思考过程总是一个做出选择的过程,哪怕我们不觉得如此。[32]为了在克服orge这种愤怒上持久获胜,你不仅需要处理自己的情感,还需要重建自己的信仰体系(见《信仰的确很重要》(Belief Really Does Matter一书29-34页)。

 

用爱来取代愤怒

 

因为这种愤怒是一种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用有助真实转变的思想和行为将其取代。尽管我们的文化认为愤怒和爱更多是我们的感受,而不是选择,圣经告诉我们,它们从根本上说都是选择——爱自然地取代了愤怒。当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时,我们很容易感到没有被爱。我们的想法围绕我们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和痛苦旋转。但如果有一则消息是如此直白且如此强烈有效,以致于这则消息压过你的权利感,如何呢?则消息提醒你,毫无疑问,你是被爱的。福音消息是如此: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33]不断思考神的爱,能够有力取代沉湎其中的愤怒想法。耶稣的一生见证了这一点:

 

·在祂最需要的时刻,最亲的朋友遗弃了祂。[34]

 

·祂花数年培养的一个知己背叛了祂。[35]

 

·宗教领袖因政治利益排斥祂。[36]

 

·变化无常的人群对抗祂,五天之前这些人却还曾欢呼祂以君王的身份到来。[37]

 

这其中任何一个挑战都会在我们里面激起不义的。然而,请留意耶稣自己的想法引向何处。在约翰福音17所载的耶稣最后所做的祷告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38]通过深思父的爱,耶稣能够充满恩典地回应最激烈的对抗。创造[39]并维持[40]万有的这位神没有把权利牢牢握在手上,而是取了奴仆的形像。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41]

 

耶稣深思父的爱时,就能很好地爱他人,并避免不义愤怒的试探。[42]如果我们坚持效仿耶稣基督,你能想象我们也能做到吗?

 

4. 嚷闹(Clamor):有争议的、公开的争吵

 

苦毒、恼恨和忿怒始于怒气的内在表达,但这些内在表达并停留于此,而是很快体现在关系中。关系中出现了争议,并开始公开争吵,嚷闹正是形容此类现象的词。该词汇了当愤怒在朋友或家人之间以言语形式爆发时的景象。和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喋喋不休、旁人说话被打断以及彼此争吵。英文clamor是对希腊语词汇krauge的翻译。根的意思为“大声喊叫”。[43]希腊词汇其实是拟声词,拟声词的意思是词汇的发音正如其意思本身。这个词的发音像是乌鸦的啼叫。[44]

 

我是在印第安纳州乡下长大的。上中学时,放学后我马上就会把书包搁在家里,然后前往树林。林中漫步显得异常宁静。树林里有各样野生动物,当这些动物察觉有人在时,就会隐藏起来。我唯一能够听见的,是秋叶在我的康威高帮鞋下的嘎吱声。突然,一只乌鸦的叫声打破了沉寂,似乎在向林中万物发出警告:有闯入者出现了尽管提前会预料到那只老乌鸦会发出叫声但那叫声还是会吓我一跳乌鸦的声音打破了林里原有平静。这就是嚷闹一词背后的意思我们这种因怒气引起的公开争吵便会打破原本生活的平静

 

在整个新旧约中,嚷闹一词都充满着情感;从埃及人失去长子的哀号[45],到以弗所愤怒会众的公开喧嚷[46]。尽管嚷闹一词可能恰当描述了公开表达的痛苦,该词汇也可以描述人际关系中错误的说话方式。以弗所书431节的上下文表明,“嚷闹”很可能描述了你在家里、工作场合甚或教会中的交谈方式。你也许曾遇到过这样的交谈方式:谈话总是被打断,双方都想压倒对方,并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胜过让对方把话说完。当打断别人不管用时,我们就更加大声地说话。当对方拒绝听我们说话时,我们就重复地申明同样的观点,似乎打断、叫喊以及重复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的争论更说服力。然而,对于那些旁观者来说,我们的声音就如同飞越宁静树林的那只乌鸦一样。我们的不间断的叫声除了嚷闹的程度扩大之外毫无他用

 

用深思熟虑的倾听取代嚷闹

 

减弱人际关系中嚷闹程度基于圣经的答案是:增加深思熟虑倾听的程度。雅各是如此描述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47]

 

尊荣他人

 

当我们不赞同某人时,往往容易打断他们。但是,如果我不愿让你说完,常常是因为我过于高估自己的意见。[48] 我认为,我必须说的话应该优你必须说的话。再次听听雅各的警告:快快地听,慢慢地说(强调为附加)”雅各的话表明,我们不应当只是敷衍了事地听,也不是要等侯时机控制对话,而是应当诚恳寻求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史蒂文·科维(Steven Covey)在《高效者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书中,用了8个值得背诵下来的字词阐明了这一点:先求理解,再被理解。[49]用心操练这一点,嚷闹就会停止。这也正是深思熟虑倾听的真义。去理解他人想说的话,要比试图让他们理解我们的话更为重要。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我们总能够达成一致意见,但这样做确实意味着我们可以先听后说。可能这样做之后,我们仍然没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意见,但至少我们如此尝试了。在对话中,即便有一方采用了这样的态度,嚷闹就会降温。

 

增长智慧

 

嚷闹是在牺牲他人的代价上表明我们的意见。当嚷闹加剧时,常常会带出两个奇怪“盟友”:无知和骄傲。你也许见过这样的车贴标语:“宁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开口证明自己是傻子。”一个过于高估自己意见的人[50]不会看到自己需要增长智慧,因他的主意已定。如此的骄傲不仅阻碍良好的倾听,还会阻碍学习。如果我们看不到倾听他人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从他人身上获取智慧的机会。箴言中的一些经文阐明了这一点: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51]

 

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52]

 

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53]

 

为避免嚷闹,就要努力更加深思熟虑地倾听。当你如此做时,你就带给说话者尊荣,并能够从他的话中获取智慧。

 

5. 毁谤(Slander):刻意伤害的话

 

我在牧会中遇见过一些极其愤怒的人。起初,我可能不知道他们为何如此愤怒。但如果我让他们说话,然后我仔细地听,便常常能够发现其中原因。我的线索之一是,在他们试图毁谤某人时认真探寻。一个妻子会说:“你从不那样做。”她的丈夫会回应到:“你简直就在说谎。”双方都因毁谤而犯罪——他们刻意选择一些用词试图伤害对方。

 

毁谤被定义为“做出伤害他人名誉的错误口头言论”。[54]大多数人在愤怒时都会不假思索地如此做。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具体地了解一些我们是如何从真理走向谬误(毁谤的第一步)的相关方式,将大有裨益

 

第一种方式:把一些表述从语境中剔出来,并加入你自己的意思。

 

真理总是有语境的。把真理变为谎言的简单方式之一就是,把表述从语境中剔出来,并赋予其不同的意图。你也许记得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候,有人引述你的话,你却回应到:“我确实说了这些话,但我的意思并非如此。”有人单单把你的表述从语境中剔出来,然后赋予他自己的意思。

 

我曾听过一个关于“大都市匪徒的故事,跟这个匪徒一起犯罪的兄弟哈利死了。当这个匪徒跟将要主持葬礼的牧师见面时,他执意要求让哈利被追缅为“圣徒”。牧师因这样的表述而困扰,因为他不知如何将其包含进来却同时能够持守正直。他在准备悼词时,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他微微一笑,然后写下了悼词。葬礼的日子到了,牧师走讲台,匪徒坐在前排。牧师的悼词亲切又真实。他没有否认这个犯下的罪,也没有粉饰他的行为。匪徒越来越不安——哈利没有被吹捧为圣徒。牧师结束了讲道,合上讲义,然后说:“我试着真实地回顾哈利的一生。你们知道,他的一生充满了可耻的罪行,但跟他那位就坐在这里的兄弟相比,”他用手示意前排,“哈利确实是个圣徒。

 

尽管这个故事很诙谐,这种人际关系策略的应用值得令人深思。脱离语境并被另加意义的言语就会变成谎言。当人们彼此诽谤时,婚姻就会变质,子女产生分歧,家庭随之可能破碎。把表述从语境中剔出来掺入邪恶的意图,加上你自己的意思,然后反复地予以讲述。这样的话,你周围的人很快就会开始相信你所认为的。简言之,要毁谤一个人并不难。

 

第二种方式:把动词变为名词。

 

我们也许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候都有过不诚实”,不论是我们说出的话还是没说出口的话。[55]但你在过去曾经有过不诚实的经历这一事实,并不能因而推定你就是个骗子。我们在描述一个人当时的行为时会使用动词;当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某个动作的特性时,我们改用名词来表述。比如,我在一生中打过几十次高尔夫球,但我向你保证,这并没有使我成为高尔夫球手。问问那些跟我打过球的人,“我打过高尔夫球”这一说法,跟“我是个高尔夫球手”这一说法完全不同。如果我给自己这个头衔,我就过于骄傲了,因为我不具备高尔夫球手的特征。反过来,如果我们给某人一个头衔,而此人却不具备该行为的特征,我们也过于骄傲。这就是诽谤,诽谤损害了我们谈及人的名誉。从基督徒的角度来说,哪怕这个人多次犯罪,却认错悔改[56],我们仍然应当恩待他,饶恕他[57]

 

第三种方式:使用“百分百(100%)语言”。

 

例如,总是”和“从不这样之类的词汇属于“百分百(100%)语言,当这些词被批判性地用在人际关系中时,情况很少(注意我没有说绝不)是真实的。当两个人因彼此的行为感到痛苦时,这类词汇常常出现。可能他们各自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被认真对待,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某事没有得到认可,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对待关系出现这类情况时百分百词汇就会频繁,作为辅导员,在如何留意倾听这些内容上我已经很有惊艳了。一个妻子说:“他从不把自己当衣服从地上捡起来。”丈夫通常会反击:“她总是不停花钱。”当这类百分百词汇拿来使用时,我常常能想象他们的配偶在心里如同不停地盘算。他们在试图回忆起某个时候丈夫确实捡起衣服或者妻子在购物前也曾做过预算。于是他们回应到:“你说得不对!你难道不记得有一次……

 

“总是”、“从不”这类词汇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特征。当你如此说话时,你是在诽谤。你是在做出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口述。

 

用恩典和真理取代诽谤

 

某些话从语境中剔出来动词改为名词,以及使用“百分百(100%)语言,这都是有怒气当人在言语上的表现。当我们愤怒时,这些会自然发生。为了克服毁谤,我们需要超自然的替代物。我们在耶稣里能找到这种替代物因耶稣的性情“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58]我们在毁谤时,既缺乏恩典,又没有真理。我们没有真理,因为我们将某人的话夸大其词或取出语境。我们缺乏恩典,因为我们的意图是为了拆毁,而不是造就。[59]充满恩典的言语会把人往好处想,凡事盼望[60],并且造就他人。注意保罗写给以弗所人的话: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61]

 

6. 恶毒(Malice:伤害他人的欲望。

 

恶毒是个冷酷的词,甚至听起来有些刺耳。美国法律体系给恶毒做出了清楚的定义:

 

在法律上,恶毒是指没有正当借口或理由却想做出伤害他人的违法行为的意图。恶毒表示不合法的意图,包括各种被法律定为违法的意图。从法律上讲,任何怀有错误意图的行为都是恶毒的行为。[62]

 

注意,这一定义的焦点意图上。法院常常将根据有无意图来判定犯罪等级。[63]圣经也认为恶毒包含了意图之意,使用像“邪恶”和“罪恶”这样的词来定义恶毒的意图。[64]恶毒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当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滋生恶毒的过程就开始了。我常常把此过程称为“自私的阶梯”。从尚未满足的欲望开始,然后那些欲望便激起了让我们不断螺旋向下改变

 

 

最后,我们来到恶毒和苦毒所在的地下室。注意,每一层向下的阶梯都带有我们感受或思想的印记。愤怒始于一个期望,当期望没有实现时,就导致失望,这一点很重要。这种失望的严重性在我里面激起了惩罚任何伤害我的人的欲望。但那种惩罚只能导致苦毒,因为当我的情感被伤害激起时,我缺乏合理审判所需的客观性。惩罚,尤其是被恶毒所驱使的那种惩罚,永远无法治愈他人造成的伤口,只能伤害他人。

 

用善行取代恶毒

 

圣经确实提供了战胜恶毒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不是公义。仔细阅读保罗写给罗马人的话: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65]

 

取代恶毒的是善行。当我们行善时,我们给神留出空间施行公义[66],并且因为神应许我们的心将不会变硬,而是更加关切他人的需求,我们可以在此应许中有平安。

 

在《消防员》(Fireproof)这部影片中,柯克·卡梅隆(Kirk Cameron)扮演了一个在情感上与妻子疏远的丈夫。他的妻子因此指望从另一个男人那里寻求情感上的满足。卡梅隆所扮演的角色本可以以恶待恶,然而他却接受了“40天爱情挑战”——承诺连续40天每天向他的妻子做出一个简单的善行。那些简单的善行保守了他的心不变硬,使他的心更加敞开并真诚爱他的妻子,最终,这些善行也使他的妻子重新委身于他们的婚姻。

 

我在现实生活的夫妻里面也曾看到过类似的回应。我向你保证,这不只是好莱坞的剧情。善行减少恶毒,并以善胜恶。

 


[1] 维恩(W.E. Vine, 维恩《新约圣经词汇注释词典》(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Mclean, VA: Macdonald Publishing, 1989).

[2] 耶利米书15:18

[3] 威廉·巴克利(William Barclay, 《加拉太书和以弗所书:每日学习圣经系列》(The Letters to the Galatians and Ephesians. The Daily Study Bible Series (Philadelphia, PA: The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1976), 159.

[4] http://www.goodreads.com/ quotes/144557-resentment-is-like- drinking-poison-and-then-hoping- it-will

[5] 罗马书8:6

[6] 路得记1:1-5

[7] 但以理书4:35

[8] 路加福音17:3-4

[9] 诗篇100:5

[10] 诗篇137388142

[11] 诗篇13:5-673:23-28142:5尽管诗篇88篇表达了诗人的抱怨却没有记念神的性情,但这首诗处在诗篇 8789篇之间,而这两篇诗篇记念了神的性情(诗87:2689:1-25-7913-14212426333543)。

[12] 腓利门书最好地表达了这种态度。菲(Fee)和斯图尔特(Stuart)分析了这一真理:“(腓利门书)是一封极其微妙的书信。保罗坦诚地恳求饶恕一个应受惩罚的罪(阿尼西母的罪)——并隐隐地恳求赦免另一个可能会被带到合法权威之前的罪(保罗庇护一个逃跑的奴仆)……这封信奏效吗?……这个阿尼西母是否就是最后成为以弗所教会监督的那人,这是无法确定的,但基督徒在传统上是如此相信的。我们借着伊格内修斯(Ignatius)认识他,伊格内修斯在去罗马殉道的途中写信给以弗所教会:‘因此,我以神的名义借着接纳你们在世上的主教阿尼西母接纳你们的庞大会众,他的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的祷告是,你们在耶稣基督的灵里爱他,并都像他。让你们拥有如此主教的人是有福的。你们配得如此。‘福音会像这样做工!” (Gordon Fee and Douglas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Book by Book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2), 387).

[13] 以弗所书4:32

[14]基特尔(G. Kittel, G. 弗里德里希(G·FriedrichG·W·布罗麦利(G.W. Bromiley合著, 新约神学词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W.B. Eerdmans, 1985).

[15] 可以使用真道(Logos)软件中的圣经词语研究(Bible Word Study)进行查询。

[16] 罗马书2:8;歌罗西书3:6;启示录14:101915:1716:11919:15

[17] 马太福音5:48;撒母耳记下22:31

[18] 路加福音4:28;使徒行传19:28;哥林多后书12:20;加拉太书5:20;以弗所书4:31;歌罗西书3:8;希伯来书11:27;启示录14:818:3

[19] 以弗所书4:31

[20] 歌罗西书3:8

[21] 加拉太书5:19-20

[22] 罗马书12:14-19

[23] «新约神学词典»The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提到:“这个词[orge]包含了意识甚至刻意避免暴怒(thymos)的元素;[orge和以它为词根的其他词]……表示一种威胁带来持久苦毒的发怒。” (G. Kittel, G. Friedrich, & G.W. Bromiley,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W.B. Eerdmans, 1985)).

[24] 威廉·巴克利(William Barclay,马可福音注释:每日查考圣经系列》( The Gospel of Matthew. The Daily Study Bible Series (Philadelphia, PA: The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1976), 138.

[25] 约拿书4:5

[26] 约拿书4:9

[27] 约拿书4:9

[28] 歌罗西书3:8

[29] 雅各书1:19-20

[30] 思考Billboard.com网站列举的史上最热门50首爱情歌曲的歌名:正义兄弟(the Righteous Brothers)的“你已失去爱的感觉”(1965)UB40乐队的“禁不住陷入爱情”(1993年)和蕾哈娜(Rihanna)的“我们找到了爱”(2011年)。这些歌名和其他类似歌名表明,我们的大众文化渴望把爱当作为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你做出的一种选择(约翰一书3:16)。

[31] 约拿书2:2, 4:2

[32] 提摩太后书1:7

[33] 约翰福音3:16

[34] 马太福音26:31

[35] 马可福音14:45

[36] 约翰福音18:14

[37] 约翰福音19:6

[38] 约翰福音17:2324

[39] 约翰福音1:3

[40] 歌罗西书1:17

[41] 腓立比书2:5-8

[42] 有关义怒与恶怒之间的区分,见35-46页。

[43] 基特尔(G. Kittel, 布罗米利(G.W. Bromiley和弗里德里希(G. Friedrich,《新约圣经神学词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64), Vol. 3, 898.

[44] 维恩(W.E. Vine, 维恩《新约圣经词汇注释词典》(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Mclean, VA: MacDonald Publishing, 1989), Vol. 2, 103.

[45] 出埃及记12:30

[46] 使徒行传23:9

[47] 雅各书1:19-20

[48] 罗马书12:16

[49] 史蒂文·科维(Steven Covey, 《高效者的七个习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New York, NY: Free Press, 1989).

[50] 罗马书12:16

[51] 箴言10:19

[52] 箴言17:27

[53] 箴言18:13

[54] http://definitions.uslegal.com/s/slander/

[55] 以弗所书425节指出,不诚实有两种方式:“所以你们要(1)弃绝谎言,各人(2)与邻舍说实话。”第一种表现方式是在被问时说谎。但第二种表现方式似乎更加主动。这节经文警告我们,当倾听者需要了解事实时,不要闭口不言。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不应当等待被问——而应当说出事实。

[56] 路加福音17:4

[57] 彼得前书4:8

[58] 约翰福音1:17

[59] 以弗所书4:29

[60] 哥林多前书13:7

[61] 以弗所书4:29

[62] http://definitions.uslegal.com/m/malice/

[63] 比如,若要把杀人的指控变为谋杀的指控,意图是必须得以证实的要素之一。

[64] 罗马书1:29;哥林多前书5:8

[65] 罗马书12:19-21

[66] 创世记18:25

 

下一章 >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研经工具首页

开始使用 研经工具>

研经工具( https://home.yanjinggongju.com/b/web/)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