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督的喜乐

 

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来12:2

 

古德温写道,基督“自己的喜乐、安慰、幸福和荣耀因……而增长。”

 

现在,你会怎么补全这句话?

 

圣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止一种,但我们应该警惕对基督的片面描述,即强调一面而忽略其他。可以说,当门徒舍弃一切来跟随耶稣时,他当然喜悦(可10:21-23)。我们还可以看到,信徒若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而预备管理许多的事,基督就很喜悦(太25:2123)。我们还可以肯定,当父把真理向聪明通达的人隐藏起来而向婴孩就显出来时,他也是这样欢喜快乐(路10:21)。

 

但是,在我们对基督的认识中,还有一个圣经真理更容易被忽视。基督徒的直觉是,我们若听从并顺服基督就会蒙他悦纳。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因着软弱和失败来找他也会让他欢喜快乐呢?

 

古德温是这样完成他那句话的:“基督自己的喜乐、安慰、幸福和荣耀,因他赦免、拯救和安慰他在地上的肢体所显出的恩典与怜悯而增长。”[1]

 

 

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医生进入丛林深处,为一个饱受传染病折磨的原始部落提供医疗服务。他已经让人把医疗设备空运过来了。他的诊断正确无误,也准备好了抗生素。他经济独立、生活富有,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报酬。但当他试图治疗时,病人却拒绝了。他们想自己照顾自己,想按自己的方式治疗。最后,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走上前来接受了免费治疗。

 

这位医生会有什么感受?

 

喜乐。

 

当病人来寻求帮助和治疗时,他就越发喜乐。因为这是他来的唯一原因。

 

如果病人不是陌生人而是他自己的家人,他岂不是更加喜乐?

 

我们会这样想,基督也会这样想。当我们带着痛苦、需要和空虚求他再次赦免和饶恕时,他不会心烦意乱或者懊恼沮丧。因为这是他来的全部意义,也是他医治的目的。他经历了死亡的恐怖,三天后复活,为要赐给他的子民无尽的怜悯和恩典。

 

但古德温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观点。耶稣盼望我们倚靠他的恩典和怜悯,不仅因为他的救赎之工正确无误,还因为这就是他的本性。他道成肉身接近我们,好与我们一同喜乐——他因施恩喜乐,我们因受恩喜乐。古德温甚至进一步论道,当我们向基督寻求帮助和怜悯时,他会比我们更喜乐,也更得安慰。正如妻子得了医治时,爱她的丈夫比自己得了医治还受安慰。当基督看到他的宝血涂抹了我们的罪时,他“自己比我们更得安慰”。[2]基督是我们在天上的中保,意味着他除去了我们与神相交的一切障碍。在思考这一切时,古德温写道:

 

基督的子民因他的死受益越多,他的荣耀和喜悦就越发加增;所以当他们罪得赦免、更加圣洁、心得安慰时,他看到自己劳碌的果效,便得了安慰,而他因着这一切所行的就越发得着荣耀。是的,他比他们自己更加欢喜快乐。而他因着这喜乐又继续看顾和深爱着他地上的儿女们,并时刻用圣灵浇灌他们、更新他们。[3]

 

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因着痛苦、疑惑和罪恶到基督面前寻求怜悯、爱和帮助时,你就是在顺着他内心最深的渴望而行,而不是相反。

 

我们倾向于认为,当我们在需要时寻求耶稣的帮助、在罪中寻求怜悯时,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分散他的精力,是消耗他的能力。但古德温却不这么认为。耶稣令人惊讶之处在于,他“施恩的作为,而且他常常向百姓行善……以完全的怜悯、恩典、安慰和福乐充满他们,因此他自己也变得更加完全。”[4]

 

基督作为真神,再完全不过了;他与天父一样拥有永远长存、不见朽坏的丰富。然而作为真正的人,基督并没有因为我们呼求他而心力憔悴,相反,他因我们到他身边来心得满足。

 

换言之,若我们躲在阴影、恐惧和失败里犹疑不前,那么我们不仅错过了自己得安慰的机会,也错过了基督得安慰的机会。他正是为此而活。这是他喜悦做的事。他因我们的喜乐而喜乐。

 

但这种观点合乎圣经吗?

 

思考《希伯来书》12章。在那里,耶稣被称为“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因……喜乐。”什么喜乐?在十字架另一边等着耶稣的是什么?

 

是看到他子民罪得赦免的喜乐。

 

还记得《希伯来书》的核心内容吗?耶稣是终结了所有人间祭司的大祭司,成了最后的赎罪祭,完全代替他百姓的罪,为要拯救他们“到底”(7:25)。此外,作者在《希伯来书》122节结尾处提到耶稣坐在神右边的意义,对此他在这卷书的其他地方给出了明确解释:

 

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1:3,粗体为本书作者所加,下同)

 

我们所讲的事,其中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8:1

 

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10:12

 

在上述经文中,耶稣坐在神的右边与他作为祭司的赎罪工作有关。这位大祭司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保,使天地重新合而为一。为此,他献上自己成为永远的赎罪祭,彻底洁净了他的子民,洗净他们的罪。他满心欢喜地期待看到他的子民永远洁净,甘愿为此经历了被捕、死亡、埋葬和复活。今天,当我们参与基督的救赎之工,到他面前寻求赦免,虽有罪却仍可与他相交时,我们就明白了基督心里最深的渴望和喜乐。

 

与此有关的还有新约的其他几处经文,例如一个罪人悔改时,天上也要为此欢喜(路15:7);或者当门徒住在他的爱里时,他渴望自己的喜乐成为他们的喜乐(约15:1117:13)。他盼望我们从他的爱中汲取力量,但只限于那些需要这不配得之爱的罪人。他不只想要赦免我们的罪,他想要的是我们这个人。耶稣是如何谈论自己最深的渴望的?他是这样说的:“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约17:24

 

 

这里,我们要谨防那种不信的恶心。不顾一切地接受基督的怜悯,难道不是狂妄自大、厚颜无耻的行为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所权衡、保持理性,小心不要给他太大压力吗?

 

当孩子窒息时,他的父亲难道会希望他有节制、合理地吸氧吗?

 

问题在于,当圣经说我们是基督的身体时,我们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基督是头;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头会怎么对待自己的身体?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保养顾惜”(弗5:29)。接着保罗将这个比喻明确地与基督联系起来:“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5:29-30)。我们如何护理身体上受伤的部位呢?细心调养,包扎呵护,花时间让伤口愈合。因为那个部位不是一个亲密的朋友,而是我们的一部分。基督对信徒也是如此。我们是他的一部分,是他的身体。因此,复活的基督向一个逼迫他子民的人问道:“你为什么逼迫我?”(徒9:4

 

当你从基督丰富的救赎大工中得着益处时,耶稣也会心得安慰,因为他自己的身体也得了完全。

 
 
 

[1] Thomas Goodwin, The Heart of Christ (Edinburgh:Banner of Truth, 2011), 107. 同样地,薛伯斯说:“我们若乐意接受基督的供应,那么没有什么比这更讨他喜悦的了。他的丰盛恩典是他的荣耀。”Richard Sibbes, Bowels Opened, Or, A Discovery of the Near and Dear Love, Union, and Communion Between Christ and the Church, in The Works of Richard Sibbes, ed. A. B. Grosart, 7 vols. (repr., Edinburgh:Banner of Truth, 1983), 2:34.

[2] Goodwin, Heart of Christ , 108.

[3] Goodwin, Heart of Christ , 111-12.

[4] Goodwin, Heart of Christ , 111. 福乐(Felicity)是幸福(happiness)的一个古老的说法。而另一位老牧者的话更令人动容:“ 如果你遇到那个用矛刺我肋旁的可怜人,请告诉他还有别的办法,一个更好的办法,可以刺痛我心,如果他愿意仰望那个他刺的人并且哀伤痛悔的话。我将他放在心上,不管他是不是刺伤过我;而他会发现我所流出的宝血成为了他的赎罪祭。替我转告他,如果他拒绝了我宝血的赎罪祭,我会更加痛苦和难过,比他起初刺我时更甚。” Benjamin Grosvenor, “Grace to the Chief of Sinners,” in A Series of Tracts on the Doctrines, Order, and Polity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vol. 3 (Philadelphia:Presbyterian Board of Publication, , 1845), 42-43. 感谢杜鲁· 亨特(Drew Hunter),是他让我注意到这段引文。 

 

下一章>


 

《柔和谦卑》

推荐语

引  言

第一章:他的心

第二章:他的心发出果效

第三章:基督的喜乐

第四章:能体恤我们

第五章:温柔体谅

第六章:我总不丢弃

第七章:他对我们的罪有何反应

第八章:他拯救到底

第九章:一位中保

第十章:基督的荣美

第十一章:基督的情感

第十二章:温柔的朋友

第十三章:为何是圣灵

第十四章:发慈悲的父

第十五章:他的“自然”之工与“非常”之工

第十六章:耶和华,耶和华

第十七章:他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

第十八章:恋慕的心

第十九章:丰富的怜悯

第二十章:我们喜爱律法,他却乐施厚恩

第二十一章:他过去爱我们,现在亦爱

第二十二章:爱我们到底

第二十三章:永远定睛他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