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总不丢弃

 

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

 

古德温和欧文的经历非常相似——博学,受过良好教育,善于分析,并且就读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但约翰·班扬却不是这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按照世人的标准,他所有的境遇似乎都不有利于他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这正是主最常用的作工方式——让那些社会边缘人物和被忽视的人在救赎历史上悄然扮演着关键角色。班扬的写作风格朴实无华,但他和古德温一样,能让读者洞悉基督的内心。

 

班扬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这本书是除圣经之外史上最畅销的书。此外他还写了57本著作,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本是写于1678年的《欢迎到耶稣基督这里来》(Come and Welcome to Jesus Christ)。这本书的题目很暖心,也是全书的主旨句。他以典型的清教徒风格,针对一节经文写了一本书,仔细思想经文的含义。而《欢迎到耶稣基督这里来》依据的经文是《约翰福音》637节。耶稣宣告自己就是灵里饥饿之人的生命之粮(约6:32-40),他说: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这是班扬最喜爱的经文之一,因为他在作品中常常引用它。在《欢迎到耶稣基督这里来》一书里,他从各个角度审读这节经文,深入剖析其中的含义。

 

这节经文包含着许多安慰人的神学思想。想想耶稣说的:

 

·  “凡”而不是“大多数”。一旦天父饱含慈爱地关注一个失迷的罪人,那么这个罪人必得拯救。

 

·  “父”。我们的救赎并不是恩慈的圣子试图安抚那位怒不可遏的天父,而是出于父自己的命定,是他饱含慈爱、主动救拔我们(38节)。

 

·  “赐给”而不是“有保留”。天父最喜悦的事是,将那些顽梗悖逆之人完全赐给子,让子恩慈地看顾他们。

 

·  “必到”。神拯救罪人的目的永不受挫。他从不沮丧,他的力量永不断绝。如果父呼召我们,我们必会到基督面前来。

 

·  “到……这里来的”。我们不是机器人。尽管天父显然是我们救恩的最高统帅,但我们不是不情不愿地被拖到基督面前。神的恩典如此浩大,它扭转了我们里面的欲望。我们的眼睛被开启,看到基督如此美丽,因而我们也愿意到他面前来。所有“到我这里来的”的,神都欢迎。欢迎到耶稣基督这里来。

 

·  “到我这里来”。我们要找的不是一套教义,也不是一间教会,甚至不是福音,尽管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那一位,就是基督自己。

 

 

班扬得出了上述结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这本书很值得一读。[1]作者着墨最多的是经文的最后一句话,对他来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句经文。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指明我们对基督的心那种根深蒂固的怀疑。根据英王钦定本(“Him that cometh to me I will in no wise cast out”)的经文,班扬阐述道:

 

那些到耶稣基督面前来的人,常常害怕耶稣基督不会接纳他们。

 

这一点也暗含在经文中。从“我总不丢弃他”这一应许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可以推断出。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怕被丢弃”的想法,那么基督就不必用“总不”(“in no wise”)这个伟大而不寻常的表述来除去我们的惧怕。

 

可以这样说,如果罪人不承认这种想法会令自己灰心沮丧,那么神就不需要说出这句充满属天智慧的应许,也不必使用这么绝对的措辞,仿佛他想要一举粉碎罪人到主面前来的所有拦阻。

 

因为“总不”一词使一切拦阻化为乌有。主耶稣这么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他要除去罪人信心中的杂质。而且这句话可以说是神一切应许的总和。不论你出于何种原因认为自己不配,这应许总不会失效。

 

你说,但我罪大恶极。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犯罪已久。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是个铁石心肠的罪人。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正处在灵性的低谷。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一直都在服侍撒但。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犯罪抵挡真光。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犯罪背弃了你的怜悯。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你说,但我乏善可陈。

 

基督说:“我总不丢弃你。”

 

这应许可以回应人所有的异议,而且相当有效。[2]

 

现代英语已经不再使用“in no wise”一词了,但这是17世纪的英语表达方式,用于表达《约翰福音》637节希腊原文中的强调否定句。经文的字面意思是,“凡来到我这里的,我不会丢弃。”有时候,希腊文会将两个否定词叠加在一起,为要表达否定的力度,就像这里。“我绝对不会、永远不会丢弃你。”这个表明基督不会丢弃我们的强调否定句,被班扬称作“伟大而不寻常的表述”。

 

那么,班扬的目的是什么呢?

 

耶稣在《约翰福音》637节说的话、《欢迎到耶稣基督这里来》一书以及此书的钥节《约翰福音》637节,都让我们因基督恒久忍耐的本性得着安慰。我们说“但我……”,他却回答“我总不丢弃你”。

 

堕落、忧虑的罪人总有无数理由认为耶稣会丢弃他们。我们是抵挡基督之爱的肉身工厂。即便找不到被弃绝的具体理由,如某种特殊的罪或失败,我们仍然会有种模糊的感觉,觉得只要时间够长耶稣终会厌烦我们,并和我们保持距离。班扬很了解我们,他知道我们常常会质疑基督的应许。

 

“不,等等”——我们说,小心翼翼地接近耶稣——“你不懂,我真的把所有事情都搞砸了。”

 

我知道,他回答。

 

 “你当然知道大部分事,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但我内心深处有种邪恶谁也不知道。”

 

这一切我都知道。

 

“好吧——问题是,我不但过去这样,现在也这样。”

 

我知道。

 

“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离弃这恶。”

 

我来就是要帮助你这样的人。

 

“我的担子太重了,而且一直如此。”

 

那就让我来担吧。

 

“这简直难以忍受!”

 

我可以忍。

 

“你不明白。我得罪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那我就是那个最适合饶恕你的人。

 

“但是,如果你在我里面看到更多的恶,就会很快厌烦我。”

 

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班扬总结了我们不愿到耶稣面前来的种种理由,并予以有力地回击,让人无可辩驳。“这应许可以回应人所有的异议,而且相当有效。”

 

一切争议都消失了。我们找不出任何理由可以让耶稣对自己的羊最终关闭心门。这样的理由根本不存在。任何人类的朋友都有一个限度。如果我们得罪他们太多,如果彼此的关系被破坏得太严重,如果背叛太多,我们就会被他们抛弃。人与人之间像隔了堵墙。而对基督来说,我们的罪和软弱正如简历中的各种条目,让我们有资格靠近他。我们只需要来到他面前——第一次是归信时,此后又无数次,直至我们死后与他面对面。

 

也许,与其说是罪,不如说是苦难让我们有些人怀疑基督是否心存恒忍。随着痛苦日益加深,心里逐渐麻木,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我们似乎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被丢弃了。如果那位柔和谦卑的救主深爱着一个人,那么这人的生活肯定不会这样,对吗?但是耶稣并没有说,那些生活中没有痛苦的人他总不丢弃。他说的是,到他这里来的,他总不丢弃。基督爱我们不是因我们在生活中经历了什么,而是因我们属他。

 

要享受这样的爱,唯一需要的就是来到他面前,祈求他接纳我们。他没有说“到我这里来的,要足够悔悟”,或者“到我这里来的,要感觉自己罪孽深重”,或者“到我这里来的,要加倍努力”。他说的是“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他的美善旨意是否成就不在于我们有多大决心。当我两岁的儿子本杰明蹒跚走入我家附近的一个步入式游泳池时,他本能地抓住我的手。水越来越深,他也抓得越来越紧。但是一个两岁孩童的手可没那么大力气。片刻之后,就变成了我抓着他,而不是他抓着我。如果他靠自己,那他肯定会挣脱我的保护。但是如果我下定决心不让他脱离我的手,那么他必平安无事,想逃也逃不掉。

 

基督也是如此。当然,我们离不开他。可是我们的力气如此渺小,就好像两岁孩童面对生活中的惊涛骇浪那样。但基督紧紧抓住我们,如此真实,永不动摇。《诗篇》638节表明了这个双重真理:“我心紧紧地跟随你,你的右手扶持我。”

 

 

永恒保障(或说“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义是一个荣耀的真理,有时也称作“圣徒永蒙保守”(the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但我们这里所讲的要比这个教义更深刻。我们将基督恒忍的教义推进了一步。是的,公开宣信的人也会背道,这证明他们从来没有真信基督过。是的,罪人一旦与基督联合,就没有任何事物能使他们分开。但是在这些教义的框架中,神的心是如何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呢?随着罪和苦难日渐加增,基督对我们最深的本能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不会对我们渐渐冷淡呢?答案是,他的心。圣子的救赎工作,由圣父命定,由圣灵实施,确保我们永远得享平安。但是像《约翰福音》637节这样的经文让我们确信,这不只是神的命定,也是神心里的愿望。这是属天的喜乐。到我这里来吧!基督说。我要拥你入怀,让你了解我是谁,永远不让你离开。

 

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在基督里,什么才是真实的呢?要让你远离基督爱的怀抱,无论现在还是永远,就要把基督从天上拉下来重新送回坟墓。他的受死和复活让他永远不会丢弃属他的人,无论他们跌倒多少次。但是基督的工作是发自内心的。他无法忍受与自己的子民分离,哪怕他们只配被丢弃。

 

“但我……”

 

尽管提出你的理由吧!没什么可以影响到这句不可动摇的应许:“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对那些与他联合的人来说,基督的爱不是稍纵即逝,你可以永远地倚靠他。你不是一个过客;你是他的孩子。他的心不是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不论我们现在的属灵光景如何,他都使我们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们在可安歇的水边,永远让我们确信他与我们同在,并安慰我们。这就是他。

 
 

 


[1] 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 of Truth)出版的是单卷本:Come and Welcome to Jesus Christ (Edinburgh:Banner of Truth, 2004);它是 The Works of John Bunyan 三卷本中的第 1 卷,由 George Offor 编著 (repr., Edinburgh:Banner of Truth, 1991), 240-99.

[2] Bunyan,Come and Welcome to Jesus Christ , in Works, 1:279–80;文字略有改动。 

 

下一章>


 

《柔和谦卑》

推荐语

引  言

第一章:他的心

第二章:他的心发出果效

第三章:基督的喜乐

第四章:能体恤我们

第五章:温柔体谅

第六章:我总不丢弃

第七章:他对我们的罪有何反应

第八章:他拯救到底

第九章:一位中保

第十章:基督的荣美

第十一章:基督的情感

第十二章:温柔的朋友

第十三章:为何是圣灵

第十四章:发慈悲的父

第十五章:他的“自然”之工与“非常”之工

第十六章:耶和华,耶和华

第十七章:他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

第十八章:恋慕的心

第十九章:丰富的怜悯

第二十章:我们喜爱律法,他却乐施厚恩

第二十一章:他过去爱我们,现在亦爱

第二十二章:爱我们到底

第二十三章:永远定睛他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