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心理学的神论
一、引言
要用神学思维理解辅导:
基督徒不使用神学思维时,就会受到蒙蔽,在辅导中接受异端的思想和实践。(Jay Adams,A Theology of Christian Counseling,9)
兰伯特:辅导者可能明白辅导是一种神学事工,也可能不明白。他们可能是优秀的神学家,也可能是差劲的神学家,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是在神学事业上埋头苦干的神学家。(Heath Lambert,The Biblical Counselling Movement After Adams,21)
心理学的神论:
融合主义者认为心理学能够而且应该与圣经融合。他们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世俗心理学并不是在神学上中立的体系。它在自己的核心思想上对神、基督、人和救恩等已有预先存在的观点。
问题:各种世俗心理学中预先存在的神学能否与真正的圣经神学相融合呢?
心理学的神论跟圣经神学的融合与它跟其他假宗教(如摩门教、伊斯兰教或佛教)的混杂一般无二。
资料:塑造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关键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不信仰上帝的人文主义者、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心理学,为要取代宗教信仰。(John MacArthur,in 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8)
证据:
1907 年 3 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上帝交锋了,他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之前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他得出结论说宗教是一种“普世的偏执性精神官能症。”弗洛伊德在其著作《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中大肆嘲笑宗教信仰。他对于宗教那种强烈的仇恨在他的书里表露无余,而卡尔·荣格、埃里希·弗罗姆和弗洛伊德的其他大部分追随者又继承了这种仇恨。(Bulkley,Why Christians Can't Trust Psychology,141)
卡尔·罗杰斯:
(罗杰斯)在纽约协和神学院学习的时候接触到了一种关于宗教的自由主义哲学观。于是他与基督教信仰决裂,决定脱离之前委身的任何信仰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来帮助人。(Vitz,Psychology as Religion,7)
卡尔·荣格:
荣格的多种多样的神秘体验包括其所谓的与死人对话甚至交往……荣格的精神导师费乐蒙成了他终其余生发展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Dave Hunt,Beyond Seduction,209,210)
要点:心理学的创立者是面对人的,他们故意与上帝和基督教为敌。他们公然想要发展出一种自觉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以取代基督教中的人论。
约翰·麦克阿瑟:我们今天所说的“基督教心理学”其实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其中的“心理学”不再有探究灵魂的意味,它所描述的是各式各样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治疗及理论。心理学的前设和其中多数的学说,是无法成功与基督教真理相融合的。(MacArthur,in 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10)
二、心理学的神论纵览:
1.神论:
心理学的神论:
上帝不存在。即使存在,对于改变也是微不足道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辅导者对上帝的信心并不利于其精神分析的过程,因而必须加以否定或排斥。上帝和信仰上帝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基督教心理学:
李奇·甘兹:“基督教心理学家”出于好意,已在他们的心理咨询室里高兴地接受了相关的方法论和观点,而这些方法论和观点就其本质来说是否定上帝的。(Ganz,PsychoBabble,49)
基督教心理学家面对两个问题:
①实用的无神论
基督教心理学家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故意不把上帝带入心理辅导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师从的那些心理学大家都是无神论者,所以在他们的辅导体系中没有上帝的位置。
甘兹:撇开辅导双方对上帝、人和宇宙的观点,辅导就无法进行。“我在治疗中不谈论上帝”并不是中立的说法,而是一种关乎上帝的有力声明——上帝不够重要,没必要在辅导中提及。(PsychoBabble,44)
②歪曲
基督教心理学家往往在辅导中歪曲或很少言及上帝,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世俗心理学体系禁止提及神的某些属性。
大卫·鲍力生:基督教心理学家经常性地忽略上帝的很多属性,特别是对于他的权能、圣洁、公义、君权和大能几乎只字未提。他们最常提到的是天父的爱,然而若不考虑上帝完整的特性,这种爱就就成了天上伟大治疗师无条件的肯定。(in 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363)
圣经的神论:
创世记1:1 起初神……
箴言1:7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耶利米书9:23-24 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
要点:从一开始就假设上帝不存在、不重要或上帝与辅导背道而驰,这样的体系怎么能与圣经相融合呢?圣经的前提条件是上帝。
2.基督论:
心理学的基督论:
耶稣基督不是人类历史的中心,信耶稣也不是生活安稳富足的关键。信仰基督和他在十字架上的代死,以及基督在成圣过程中持续作工,这些对于辅导过程都是无关紧要的。
圣经的基督论:
约翰福音6: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腓立比书3:3 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
歌罗西书1:18 ……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要点:在本质上无基督的体系中被当作是一种附属品无法使基督得着荣耀。只有当他居首位时,他才得着荣耀。
麦克阿瑟:基督教信仰是与包罗万有的基督建立一种完满的关系。任何相信上帝话语的人都没有理由纠结于这样一个不言而喻的真理。(Our Sufficiency in Christ,19)
鲍力生:在最深的意义上,信仰(即基督教信仰)并不是仅仅提供一个与其他模式竞争的“更好、更真的”心理学模型。它带来的是真实得救的人……(in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Four Views,221)
要点:那些既不源于耶稣基督也与耶稣基督无关的体系不应该被“基督教化”,也不应该被纳入基督教。
3.圣灵论
心理学的圣灵论:
圣灵并不存在。即使圣灵存在,他对改变人或解决人的灵性和情感的问题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基督教心理学:
麦克阿瑟:心理学上的成圣已取代了圣灵充满的生命。教会内广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心理治疗往往比使人成圣的圣灵更能有效地改变一个人,特别在处理最麻烦的个案时更是如此。(in 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132)
要点:心理学技巧促使人改变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圣灵对于改变的过程来说是多余的。无论采用这种心理分析技巧的心理学家是否是基督徒,假设莫不如此。技巧就是一切;圣灵无足轻重。
圣经的圣灵论:
加拉太书5:16、22-23 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罗马书8:13 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
异议:“但心理学有时候不也是起作用的吗?”
回应:什么是起作用?辅导是通过仰望上帝、基督、圣灵、救恩和顺服基督来荣耀上帝的吗?从这个层面来看,即使心理辅导也会“起作用”,但它并没有做工。
要点:解除痛苦并不是辅导的唯一目标。
4.人类学
心理学的人类学: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反应和态度是由人的原始冲动与大量的个人经历合在一起支配的,对此人并不自知,也不会有意识地控制。从本质上讲,弗洛伊德认为人是受本能支配的野兽,被性冲动和攻击性所主宰。(Ganz,PsychoBabble,31)
弗洛伊德是一个形而上的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有灵魂。(Ganz,PsychoBabble,33)
斯金纳:(斯金纳说)人仅仅是一种动物,而我们也必须像这样对待他……斯金纳改变人的方式类似于共产主义者洗脑的方法……人从每一层意义上来看,不过是一只非常复杂的老鼠而已。(Adams,The Big Umbrella,130-131)
卡尔·罗杰斯:罗杰斯的基本前提是:人自身就有他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辅导者不需要给被辅导者提建议。尤其是他切不可将权威书本上的指导意见强加于人,因为这样做会违背被辅导者的个性。(Adams,The Big Umbrella,53)
关于改变的智慧和力量:
罗杰斯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与生俱来的,它就像一种指引我们方向的内在导航机制,以致我们凭直觉就知道完成自我实现的途径。因此,每个人变成了他自己最好的导师……这就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辅导法的由来……他的理论核心是,我知道什么最适合我。其他人不知道,也不应该试图告诉我或影响我。(Paul Brownback,The Danger of Self-Love,80,82)
圣经的人类学:
创世记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使徒行传17:28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
使徒行传17:30-31 (神)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
箴言16:25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箴言28:26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
传道书9:3 ……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
麦克阿瑟:圣经没有一处建议人们要通过审视内心来寻求答案。(in 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132)
总结:人不仅仅是一种高度进化的动物。他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具体而独特地创造出来的,为要与上帝建立公义的关系,并且完全依靠神所赐予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改变。
要点:人仅仅是一种动物,并且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导航机制,这种机制能万无一失地引领他通向智慧之路——基于这种观点的体系怎么能与圣经关于人的罪和违背神的愚蠢的观点相调和呢?
5.罪论(对罪的看法)
心理学的罪论:
人性本善。
弗罗姆将人性描述为本质上和天性上是善的,并将一切坏的、恶的归因于社会……(Paul Vitz,Psychology as Religion,4)
罗杰斯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善的,不是恶的。(Adams,The Christian Counselor's Manual,84)
根据自尊的信条,世上没有坏人,只有认为自己坏的人。(MacArthur,in 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98)
罪是自我关注不够。
所有现代心理学关于人的动机和人格的理论都假定自我奖赏……是唯一起作用的道德原则。(Vitz,Psychology as Religion,xi)
罪源于未能发展自身的潜能。(13)
思想或行动的道德价值是由人决定的。
临床心理学对人类的观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只有一个重要的例外,那就是他们都认为人与上帝没有关系。(Ganz,PsychoBabble,30)
罗杰斯明确说到:“进行选择的是我”,“为我决定经历的价值的是我。”(Vitz, Psychology as Religion,28)
罗杰斯认定,当一个人“以这样一种方式看待自己:任何自我经验都不能被区别对待,都或多或少地比其他东西更值得积极关注”的时候,就产生了无条件的自爱。(Bobgan and Bobgan,Prophets of PsychoHeresy II,72)
评论:换句话说,罗杰斯告诉我们,一个完全发挥出潜能的人塑造了自己的道德。任何自我经验(无论是杀人还是行善)并不比其他事情更值得积极关注,只要他是在做自己的选择。
随心所欲的神学:
在大多数心理学体系中,心理不稳定据称都是因为没有遵从你的情感和本能。
罗杰斯强调,人的自主对于成功的人生必不可少。实际上,一个人不能维持这种自主的时候就会生病。(Adams,The Big Umbrella,53)
人是以下因素的受害者,即恶劣的环境、遗传、父母的教育、教会或隐秘且无法控制的“潜意识”的作用力。
评论:心理学只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
弗洛伊德的最根本的前提是,一个人不需要为他的行为负责,应该为此负责的另有其人。所以如果被辅导者表现不好,他切不可因此受到责备。(Adams,The Big Umbrella,50)
基督教心理学:
许多基督教心理学家已经接受了罗杰斯的谎言——自我表达比顺服更重要。所幸的是,其他人没有接受。但是,那些没有接受的人仍然倾向于将罪主要(甚至仅仅)定义为给人造成不便的东西,而不是攻击上帝这位立法者的圣洁标准和属性的东西。
例子:登山宝训将人格上的反常概念化为一种愤怒、忍受怨恨和报复的倾向;性欲、通奸和离婚的倾向;仇恨敌人的倾向;比如贪婪……一个在行为态度上沉溺或陷入这种状态的人,为人处事会很差劲,不会是成熟、幸福和安定的。(Robert Roberts,in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Four Views,161)
注意:罗伯茨的心理学自我理论不允许将这些邪恶的行为或态度描述成违背神的罪。在他看来,这些行为之所以错,主要是因为它们起了坏作用,并导致人苦恼和不安定。这与神和神的律法不相干。
要点:当你采纳一种断然否认权威道德标准的心理学体系时,就很难将罪解释为悖逆或违反律法。
圣经的罪论:
人生来有罪,天性邪恶败坏。
以弗所书2:3 ……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诗篇 51:5 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罗马书3:23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亚当斯:有关人根本问题的内情就在你里面。你能从书架上拿下几十本系统阐述人的问题的书,但你知道,人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你书桌上的《圣经》第三章里。(Adams,The Big Umbrella,20)
罪是指违背神的圣洁标准。
约翰一书3:4 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
古德恩:罪是指在行为、态度或本性上不符合神的道德律。(Systematic Theology,490)
关于“随心所欲”的神学:
传道书11:9 ……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人是有责任的罪人,并非受害于恶劣的环境、遗传、父母或隐秘且无法控制的“潜意识”的作用力。
雅各书1: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哥林多后书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亚当斯:神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负责,无论外部的压力和影响怎样。(Christian Counselor's Manual,4)
彼得前书4:4-5 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帐。
要点:你对罪的看法决定了你对救恩的看法。
泰勒和格雷迪:将罪归入疾病的范畴……等于将人视为生病的受害者,而不是对上帝负责的罪人。这样就消除了悔改的必要性……罪责和内疚消失了,没必要有一位救主…… 生病的人需要康复,罪人需要的才是基督。(Deceptive Diagnosis,2-3)
6.救恩论
心理学的救恩论:
人是自己的拯救者(“我们还不知道人能发挥多大的潜能,”BF 斯金纳说)。而且,耶稣基督的福音与人的改变无关。事实上,指出一个人有罪且需要得到神的饶恕,这样做不仅适得其反,还会起到消极作用,因为这种说法伤害了人的自尊心,而自尊心正是人类得以稳定、健康生存的基础。
盖理·阿尔米论心理学的假福音:在我里面的是罪性,而不是当今一些基督徒圈子所推崇的受伤的内在小孩。我们不断地试图将里面的罪的事实和外面的救赎的顺序颠倒过来,即罪是从外面而来,而救赎是从里面生发。这种颠倒无疑是顿悟导向心理疗法的虚假福音最吸引人的地方。(How Christian Is Christian Counseling?,35)
基督教心理学:
大卫·鲍力生:对于大多数基督教心理学家来说……上帝在十字架上的爱只是显明了人在上帝眼中何等宝贵,好提升人的自尊心,并满足被爱的要求。(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364)
要点:罪、上帝面前无可推诿的过犯、上帝的忿怒和上帝差基督为罪人死所显出的完全不配得的恩典,这些事实在基督教心理学的教导中根本找不到。
圣经的救恩论:
约翰福音8:24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使徒行传3:19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
罗马书5:1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
罗马书8: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
7.教会论
心理学的教会论:
改变的地方是心理学家的辅导室,或是由许多非信徒组成的支持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教会的角色不是必要的,而且事实上,委身在一个教导圣经的教会可能会令被辅导者事与愿违。
基督教心理学:
基督教心理学家倾向于以世俗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待辅导,把它视作一种专业活动,与耶稣基督的教会没有任何必然联系。(Powlison,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364)
圣经中的教会论:
以弗所书4:15-16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要点:从圣经的角度来说,教会才是改变发生的地方,因为信徒运用属灵的恩赐彼此服侍。
罗马书15:14 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
麦克阿瑟:正式与非正式的辅导都应在地方教会进行,在每一个事工与团契的层面进行。领受恩赐的教会肢体自然而然地以警戒、勉励、扶助与教导等各种方式相互服侍……当这些功能从团契中被抽出而转到心理诊所时,整个教会的生命也会受到影响。不幸的是,在心理学融入教会的热潮中,富有恩赐的信徒经常在以圣经原则来辅导其他信徒上受挫。结果是,信徒的属灵恩赐被严重忽视。(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321)
8.成圣观
心理学的成圣观:
改变与耶稣基督、福音以及圣灵的工作无关。圣经对于改变的过程来说是多余的,使用圣经做辅导通常只会适得其反。改变是自生的,而且是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学专业人士运用技巧带来的。
基督教心理学:
很多基督教心理学家都是由属世的指导老师训练出来的,他们认为改变主要是由心理分析的方法带来的。福音、祷告和圣灵的工作能带来些许的帮助,但不是必要的补充。
圣经的成圣观:
改变是由基督带来的。
加拉太书2:20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改变是由圣灵带来的。
哥林多前书6:11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加拉太书5:22-23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改变是由福音带来的。
哥林多后书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改变是由圣经带来的,不是由方法带来的。
约翰福音17:17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
彼得前书2:1-2 所以,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提摩太后书3:16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观察:基督教和心理学在改变的源头、标准、能力和方法等方面都完全不同。
9.末世论
心理学的末世论:
人死后没有生命。天堂并不存在,也不会为改变带来动力。(注意:超个人心理学从根本上来说是新纪元运动的分支,它相信转世、涅槃以及其他东方神秘主义观念)。
圣经的末世论:
正确的天堂观是安稳生活的关键所在。
约翰福音14:1-3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正确的天堂观是圣洁生活的关键所在。
歌罗西书3:2、4-5 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
约翰一书3:2-3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
10.结论:
所有的心理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神学观念,这种观念不可能与真正的圣经神学相融合。
由大卫·鲍力森概括的事实:
事实上,各种心理学派系的背后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尽管(它们)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容……但它们都一致认为人类是自治的,不用向一位能说话、行事的客观存在的神负责;它们都主张人的根本问题不是罪……它们都主张人生主要、特殊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某种决定性因素,而不是关于顺服神还是悖逆神的选择;都主张改变的答案或力量存在于个人、人际关系或是医药化学之中;都主张耶稣基督和神话语的事工绝不是罪和痛苦(即功能障碍、烦躁和各种综合症)的解决方法;都忙于试图证明基督信仰对事物的观点根本不正确。(Powlison,in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Four Views,208-09)
融合主义者似乎忘记了心理学是有神学的,只是心理学的神学与圣经神学彻头彻尾不同。心理学和摩门教、伊斯兰教或佛教一样,都不能与基督教融合。
观察:在尝试融合时,圣经神学总是服从于心理学神学,并被它抹煞。
巴尔克利:心理学一旦成为真理的主宰,神学就成了失败者。这样一来基督教教义就需要根据心理学的学说重新定义。(Bulkley,Why Christians Can't Trust Psychology,194)
盖理·阿尔米:基督教心理学的问题主要是神学问题。虽然心理学疗法的教义是异端,但是我们可以使其披上“耶稣的话语”的外衣……就可以把它当作基督教的教义。(How Christian Is Christian Counseling?,204)
麦克阿瑟:今天,没有什么比一窝蜂地冲向世俗心理学学说对教会生命更具威协性了。(MacArthur and Mack,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11)
© copyright
内部资料,仅限学习用途。
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