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快乐是……

经文:马太福音5:1-2

若无特别说明,引用经文全部取自汉语和合本圣经。本资料先前曾由“恩典之道”机构以《国度生活》的名称发行。

 

1.基督的关注信息

许多基督徒想知道,他们是否正在经历真正的快乐。信徒的快乐是基督关注的主要事项之一。这一点非常明显,因为耶稣第一篇以文字记录下来的讲章(登山宝训)就以快乐的主题起头。马太福音5:1-12译作“有福”的希腊字使用了九次,意思就是“快乐”。当我们去读这段经文的时候,这两个词可以自由互换。

马太福音5:1-12说: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论福(路6:20-2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2. 为何研习登山宝训

研习登山宝训有五个重要原因。

1)登山宝训表明了重生的必要性

登山宝训表明,我们靠着自己永远不可能讨上帝喜悦。唯有那些“与上帝的性情有份”(彼后1:4)的人,才能知晓耶稣讲说的那种快乐。耶稣的信息说明,摩西律法决不能拯救任何一个人。摩西律法指示人不应当做哪些事,但若没有新的性情,就不可能全然顺服它。这就要求重生,而它源自在耶稣基督里的救恩。

2)登山宝训返照出基督的心意

在圣经里面,最为清楚地把我们主的心意返照出来,也许就是登山宝训。无论是谁,若他很想知道基督是怎样的想法,就需要研习登山宝训。

3)登山宝训教导了实现快乐的唯一道路

若是你想快乐,又被圣灵充满,不要妄想借着某种神秘经历寻求这些事。你要研习我们的主在登山宝训当中的教导,把它们付诸实践。

4登山宝训提供了传福音的最可靠手段

假如所有的基督徒都能完全活出登山宝训当中教训的原则,我们必能为基督搅乱天下!改变过的生命是有能力的。

5登山宝训指示我们如何讨上帝喜悦

基督徒是一群有特权的人。唯有他们可以讨上帝喜悦,因为唯有他们认识他的儿子。研习登山宝训,应用其中的信息,就使得信徒能够讨上帝喜悦。

本课内容

一、背 

登山宝训前十二节经文是解释耶稣这篇信息的宗旨:为叫信的人知道何为真正的快乐。这篇讲道的剩余部分讲解的是如何才能得着快乐,以及生出真快乐的生活方式。

1.圣经背景

1)新约与旧约的对照
1)新角度

马太福音5-7章开创了上帝的启示流程当中一个戏剧性变革。上帝在旧约圣经所传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在玛拉基书4:6,上帝在那里说:“他(以利亚;路1:17)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旧约讲说的是律法、西奈山、审判,以发出咒诅的威胁而结束。新约指明的是恩典和平安之路,以祝福的应许开篇。

2)新特征

有福的人是知足的人

译作“有福”的希腊文(makarios)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快乐”或“福乐”。Makarios源自希腊字makar,指的是并不依赖于环境的那种快乐。荷马(Homerus)和赫西奥德(Hesiod)两个人都把希腊诸神说成是自身有福。[1]世人认为,他们的快乐并不受人所面对的贫困、难题和死亡的影响,所以这种快乐描写的就是那种不受环境影响的知足和福乐状态。这就类似于新约圣经以“有福”这个词所表达的那种意思。耶稣在马太福音5:1-12所作的宣告,被人称为八福——表达的是一种有福的状态。

有福的人像上帝一样

“有福”这个词(汉语和合本一般译作“称颂”)用来描写上帝的品格。

诗篇68:35——“上帝是应当称颂的”。

诗篇72:18——“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

诗篇119:12——“耶和华啊,你是应当称颂的。”

提摩太前书1:11——保罗把全能者称为“可称颂之上帝”。

③有福的人像基督一样

新约圣经也使用“有福”(“称颂”)来描写基督:他是“那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提前6:15)。

④有福的人是上帝的百姓

唯有一群人才可以经历有福的生活,就是那些属于上帝和基督的人。彼得后书1:4说,信的人“与上帝的性情有份”。这就说明,上帝和耶稣基督所知道的那种快乐和满足,我们也同样能够知道。

这也说明,那些尚未相信耶稣基督的人,登山宝训当中所应许的福分并不适用于他们。唯有那些认识和爱慕上帝和基督的人,才能经历到原本属于他们的那种快乐。这是因为马太福音第5章讲论的那种知足并不是依赖于环境,乃是依赖于内住的上帝品格。

3)新现实

旧约圣经是头一个亚当的记录,他是地上头一位君王,但因为亚当的堕落,他遗留的后果就以一个咒诅而终结。新约圣经是第二个亚当,也就是基督的记录。他是地上新的君王。新约圣经以马太福音起头,是很得当的,因为它所展现的就是基督的君王身份。头一个君王堕落,留下了咒诅;但第二个君王却顺服,并且作王掌权,留下了祝福(参 5:12-21)。

因着耶稣,一个新现实的曙光乍现在人类历史上。他逆转了头一个亚当的咒诅。登山宝训就是君王的伟大宣言,因为他向那些渴慕祝福的人,便赐予祝福,而不是咒诅。

2)属世的期待与主的强调重点形成对照
1)世界的期待

①反合性

八福可能看似反合,因为我们的主展示的国度,并未体现出世界对快乐持有的观念。耶稣说,那些心灵贫穷、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使人和睦、遭逼迫、受辱骂的人,他们是快乐的。大部分人肯定会说:“先别着急!我可不能确定我要的是那种快乐!听上去更像是更名换姓的痛苦!”

八福的反合性就在于,人常常视为痛苦的事,其实正是快乐的关键。有一位作家说,就仿佛耶稣悄悄溜进生命的大型展览橱窗,更换了所有的价格标签。属世的人以为,快乐就是我行我素——最大化地使自己尽兴。基督论到快乐的信息却与这种观念大相径庭。

1世纪的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担任过尼禄皇帝的恩师,他曾说:“把理性受造物的良善安置在非理性之物里面,不可能再有比这更为荒谬的事。”[2]他知道,用外在之物不可能填满一个人空虚的灵魂。然而,属世的人却偏偏就想这样去行。

②例证

a.所罗门的不满足

所罗门是历代以来最为场面的国王。他生在大卫的王族谱系之中,弥赛亚最终就要借着这个血统降临。他的王宫位于耶路撒冷,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这座城市又是上帝的恩宠之城。他的财富极其雄厚,甚至在他作王期间,银子就如石头一样俯拾皆是(代下9:27)。他吃的是上等食物,在米吉多建有大型的马厩,喂养着成千上万匹上等的宝马。他拥有官邸、仆婢、葡萄园、鱼塘、花园、成百上千名女人。他是历代以来智商最高的人。以世界的标准衡量,所罗门本当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然而,他对这一切的回应却是:“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照样,我们的主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12:15

b.财物的无能为力

那种可以填满每一个人灵魂空虚的快乐,并不是世界所能生产出来的。物质的东西满足不了心灵的需要。有一些人说:“你若是婚姻有困难,就出去买一辆新轿车吧。如果你与别人大吵过一架,就出去买一身新衣服吧。那样你就会感觉好一点。”

想以物质的疗法满足心灵的需要,愚蠢程度就与倒过来的做法一模一样。你肚子饿的时候,想要的并不是听一篇关于恩典的讲道。你想要的是食物!一个在沙漠当中快要渴死的人,需要的并不是论到上帝奇妙怜悯的讲道——他需要的是水。

c.大有财富之人的贫穷

我们在但以理书第5章看见,巴比伦的伯沙撒王设摆奢华的盛宴,酒席期间,他和他的宾客用金器皿饮酒,就是从耶路撒冷的圣殿抢来的器皿。他们喝完之后,一个人的手指显出,在墙上写下一句话:“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25节)上帝传话给伯沙撒王说,他已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他的亏欠(26-28节)。国王大惊失色,财富不能再带给他任何安慰(参6节)。

清教徒托汤姆·华森(Thomas Watson)说:“以世上之物阻挡心灵的烦扰,不亚于以纸糊的(屏障)去阻挡子弹……世上的欢乐生有翅膀,可以比作一群鸟在花园栖息,停留片刻,但你走近它们,它们便展翅飞去,消失得不见踪影。所以,‘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23:5)它们如同流星般绽放异彩,却损耗湮灭。它们就像以雪堆成的城堡,坍塌在炽热的阳光之下。”[3]外在之物更多的是加添灵魂的苦楚,却不是带给它祝福。传道书5:13说:“财主积存资财,反害自己。”世界所能提供的东西,并不能给灵魂带来满足。

2)主的强调事项

耶稣并未提供属世的疗法。但许多人自称是基督徒,却恰恰行这样的事。他们应许钱财方面的丰富和成功,是与登山宝训全然相背的事。耶稣晓得,世界的事是为骄傲和淫欲推波助澜。他说:“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可4:19)世界的富足就像荆棘一样,必撕扯人的灵魂,就像荆棘会撕裂衬衫和连衣裙一样。

耶稣在登山宝训里面强调说,借着这世界所看重的事,人断不能寻见快乐。这就仿佛是在死人中寻找活人一样。你若在寻找真正的有福,就必须上升到一个不同的层次。保罗说:“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1-2)约翰一书2:15说:“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登山宝训展现的人生标准,与电视、广告牌和杂志上看见的截然相反。

2.政治背景

基督时代的犹太人正在寻找的弥赛亚,是一位政治统治者。但主的到来,目的并不是成为那种君王,也从未应许人那种国度。犹太人盼望见到弥赛亚颁布政治和社会目标,但耶稣在这篇讲道当中对此却只字未提。他所关注的,与其说是人怎样行事,不如说是人的状态;因为人的状态就决定了他们怎样行事。

登山宝训所作的教导违背了人对于政府和国度所存的观念。在基督的国里面升得最高的人,将是那些被世界视为最没价值的人。耶稣说,凡在他那个时代以前曾经活过的人,最伟大的就是施洗约翰(太11:11)。但在世界看来,他却是一个穿着修饰过的泰山服东奔西跑,吃着昆虫,精神错乱的疯子!他甚至都不在犹太宗教体系的范围之内。然而我们的主却说:“天国里最小的比他(施洗约翰)还大。”(太11:11

那些在天国里的人心灵贫穷、为罪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满有怜悯、内心清洁、与人和睦、遭受逼迫。依照世界的标准来看,这听上去就像历代以来召聚在一起、人数最多的一群失败者。世俗的人说:“你要鼓足干劲、拼命争取你的权利、出人头地、发奋图强、捍卫你的自尊。”但在基督展现的国度当中,却不可报复,反倒要忍受逼迫——那些人想要一位政治性的弥赛亚,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3.宗教背景

耶稣在马太福音5-7章,挑战的是全社会的职业宗教家。在犹太教内部,他们可以分为四大派别。

1)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相信,若想寻见快乐,就当谨守传统,以及律法上的琐碎规条。他们为了寻求祝福,就去顺服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面面俱到的口传和书面传统体系。

2)撒都该人

撒都该人认为,要到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中间才可寻见快乐。他们倡导抛弃过去,支持一种与时俱进的宗教。

3艾赛尼人

艾赛尼运动倡导说,若想快乐,就要与世隔绝。但这种隔绝主要是地理意义上的隔绝。他们只是搬到城镇以外。

4)奋锐党人

奋锐党人相信,一旦推翻了罗马政权,快乐就会来到。

耶稣对法利赛人回应说,虔诚并不是外在谨守的事情。他对撒都该人说,虔诚不应当是发明哲学观念,以迎合时代的变化。他对艾赛尼人说,虔诚并不是地理位置的事情。他对奋锐党人所传的信息则是,社会激进主义并不是答案。

耶稣所传的信息是,他的国是内在的。这是登山宝训的深层根基。基督的国并不接受外在仪文主义、哲学、地理位置、或者社会激进主义,作为它的行动基础。登山宝训开启了一扇大门,通往耶利米书31:33所预言的新约,上帝在那里说:“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们的主对他那个时代的宗教家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他的意思是说,他们若不能超越他们重点关注的外在之事,就不能进入他的国。

基督的信息仍然是发人深思的中心问题。人若是把同样多的时间花费在爱护属灵的心上面,与他们在爱护心脏上花费的时间不差上下,他们的属灵状况就会大大得到改善。新译本圣经对耶稣在路加福音11:39-41节所说的话作了很好的表达:“你们法利赛人把杯盘的外面洗净,但你们里面却充满了抢夺和邪恶。无知的人哪!那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只要把里面的施舍出去,你们的一切就都洁净了。”

二、场合

耶稣怜悯大群的人(太9:3614:1415:32)。登山宝训开篇提到的这许多人,马太福音4:23-25对他们作了描写:“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当下,有许多人从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犹太、约旦河外,来跟着他。”每当基督看见这些人来到他这里的时候,他的心总是受感动,于是就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受基督吸引的人形形色色:患病的、被鬼附的、法利赛人、撒都该人、艾赛尼人、奋锐党人、娼妓、税吏、学者、文盲、财主,以及乞丐。使徒保罗解释说,基督吸引人到一个地步,“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当耶稣教导登山宝训的时候,他并不是直接针对大群的人——他的主要听众是门徒。然而,他愿意叫大众听见他的话语。尽管他们是次要的听众,但正是他们感动了我们的主传讲这篇信息。

三、传讲者

1.他的权柄

耶稣是历代以来最伟大的布道家。约翰福音7:46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马可福音1:22说,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基督并未引用古时拉比的话提升权柄——他的权柄就是他自己。撒玛利亚有一个女人认出他是一个先知:她遇见基督之后,就去告诉与她同城的众人:“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约4:29

2.他的讲道

主的这篇讲章是讲道艺术的伟大范例。它有三个要点:①天国的公民;②天国的义;③进天国的劝勉。马太福音7章后面一部分内容就说明,主的传讲在众人身上产生了怎样的果效。讲道的思路优美、逻辑性强、大有能力。

3.他的神圣托付

上帝对先知以西结说:“我必使你的舌头贴住上膛,以致你哑口(无言),不能作责备他们的人”(3:26)。后来以西结记载说:“……晚上,耶和华的灵降在我身上……我口就开了,不再缄默。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33:22-23)凡是蒙上帝拣选的人,就有神圣的托付,借着他说话。主耶稣基督虽然拥有上帝的大能和心智,却约束他的口,直等到上帝的至高旨意和时机使它张开。他的话语不但有大能和条理,而且是上帝托付他说出来的。

四、环境

马太福音希腊文本的字句说的是,耶稣上了“那座山”,但并未交代那座山的名字。那是向下延伸到加利利海北岸的一个山坡。你往山坡上方观看,可以看见右边是加利利的山岭,左边则是戈兰高地。希腊文本之所以说“那座山”,显然是因为在基督徒中间,那是一座特别的山,大家都知道那是主曾经讲这篇道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座山已经因着发生在那里的事情而被分别为圣,成为一个特别的地方。

五、风格

1. 登山宝训有正规教导的标志

拉比教导的时候,有坐下来的传统。拉比若是站着说话,无论说的内容是什么,都被视为不正规的教导。但当他坐下来的时候,他所说的全部内容就都被视为正规教训。照样,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若是某所大学分派给某个教授一项任务,就说给了他一个“位子”。罗马大公教会(即天主教)的信徒认为,他们的教宗可以凭宗座权威正式发言(ex cathedra)——从他的座位上讲话。这些名词就表明,所说的内容有正式特征。

2.耶稣的仪态威严

当主教导登山宝训的时候,他并不是因一时的兴致随口说出一些观念。第2节当中“他就开口”这种说法在希腊文当中是一个俗语,用来表示庄严、威严、有份量的宣言。在圣经以外的文献当中,它用来表示发自内心的亲切讲论。

六、领受者

领受主的教训的人就是他的门徒。他们是最主要的听众,因为唯有他们才能晓得基督讲论的那种福分。他们日后将要活出登山宝训,因为他们必要借着上帝的灵,有份于他的大能。

结论

一个人要想应用登山宝训,唯一的方法就是成为一名基督徒——就是与上帝的性情有份的人。数年以前,大主教马吉(Archbishop Magee)说,要想按照登山宝训来处理英格兰的事务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个国家并不效忠于君王——基督。[4]他说得没错——你一定要认识君王。许多人尝试着把登山宝训转变为纯粹的社会福音,去做正直的事,照顾他人,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已经贬低了这种努力。你务要认识君王,才能折射出君王的伦理。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基督关注的是什么?这一点是怎样明显地体现出来的?

2.登山宝训的宗旨是什么?除了前面十二节经文,登山宝训剩余的部分谈论的是什么?

3.当我们读到马太福音5-7的时候,发生了哪一种变化呢?

4.“有福”这个词在新约圣经的意思是什么?

5.一个人若想经历真正的有福,唯一的道路是什么?

6.马太福音第5章讲论的知足并不是依赖于                ,乃是依赖于内住的上帝          

7.按照世界所定的快乐标准来看,为何八福看似是反合的?

8.世界告诉我们,要想寻见快乐,就要去追求许多事物,所罗门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是什么?我们的主又是如何证实这种评判的呢?

9.物质性的疗法为何不能满足心灵的需要呢?请作解释。

10.犹太人寻找的是哪一种国,哪一种弥赛亚呢?基督所关注的又是什么呢?

11.从快乐的来源这一角度,说明基督所挑战的宗教派别,以及他们的信念。

12.登山宝训的深层根基是什么?上帝说,新约订立的时候,他要做一件什么事呢(耶31:33)?

13.说出研习登山宝训的五个原因。

14.基督对跟从自己的许多人存着哪一种情感呢?请你引用经文来佐证你的答案。

15.受基督吸引的都有哪些种类的人?

16.我们怎么知道基督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布道家呢(可1:22;约7:46)?

17.基督坐下来讲论,这一事实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8.主在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讲论呢?为什么?

仔细思考以下原则

1.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些人质疑在基督徒行事为人当中顺服基督的必要性。据说,一个人“已为基督决志”就可以得救,不需要用改变了的性情表明那种圣洁。大卫C尼德汉姆David C. Needham)写道:“我们在努力强调罪的潜在危害这一过程当中,已经视而不见我们重生之时上帝所行神迹的伟大。这是一个悲剧。无论是哪一段经文,只要是强调基督徒所要遭遇的罪的问题,似乎我们都太过容易加以肯定。但有些经文告诉我们说,基督徒的性情理当生出圣洁,我们却发现很难接受这些经文的字面意义”。[5]信徒新的性情会激励他把八福表明出来(参 6:211;林后5:17)。你既已遇见基督,要他作救主,欣然接受他作你的主,又是否喜悦把这等人改变了的性情表明出来呢?你若是一名基督徒,自然就肯这样去行。

2.我们已经看到,基督愿意他的百姓快乐。八福证明,真正的快乐与圣洁密不可分地关联在一起。理查德•奥尔德森(Richard Alderson)博士在他的书《若无圣洁就无天堂》里面说:“上帝呼召我们原不是为了快乐,乃是为了圣洁。当然,圣洁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但我们应当追求圣洁……我们若是追求快乐,到头来既得不着快乐,也得不着圣洁。”[6]你是在追求快乐,以为圣洁必随后而至吗?还是因为基督担保说,真正和永久的快乐必因圣洁归于你,所以便竭力追求圣洁呢?唯有后者才能生出真正的快乐。

 


 

[1] F.豪克,新约神学辞典》的“Makarios,卷四。F. Hauck, "Makarios,"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 4, edited by G. Kittel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7], p. 362

[2] 《论幸福生活》第十章,着重强调,Of a Happy Life, chap. 10, emphasis added。

[3] 《八福》(爱丁堡:真理旗帜信托协会,1971),27页,The Beatitudes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71], p. 27

[4]引自G•坎贝尔•摩根《马太福音》,cited by G. Cam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N.Y.: Fleming H. Revell, 1929], p. 39).

[5] 《亲近至高上帝》,Close to His Majesty [Portland: Multnomah, 1987], p. 78

[6] (爱丁堡:真理旗帜信托协会,1986),[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86], p. 74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