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国度比喻(二)
经文:马太福音13:3a、10-17、34-35
引言和回顾
在马太福音13章之前的章节,马太阐明了耶稣基督的君王身份。他向我们证明,耶稣毋庸置疑就是上帝的受膏者,是弥赛亚,是基督,是君王,是世人的救主。施洗约翰说,耶稣必带来一个国度。施洗约翰预言耶稣所行的事,耶稣行了出来——他邀请人进他的国,他教导国度的事,呼召人承认他是君王。然而,百姓却弃绝了君王,拒不接受弥赛亚的国。这就成为救赎历史上碑铭式的重点。上帝的百姓——从亚伯拉罕腰中呼召出来的那些人——将要成为一个管道,透过他们叫世人得福。正是藉着他们,国度和君王将要降临(创世记12:2-3;以赛亚书11:1-6)。但他们却拒不接受君王。因此,他们就已弃绝了弥赛亚的国,我们在马太福音13章看到,国度被推迟了。君王的百姓拒不接受君王的时候,国度就不可能降临。所以它被推迟到将来某个时间,届时以色列的百姓必定接受君王,承认他的国,从而接受国度的丰满形态。
一、洞见
1.新约圣经的洞见
基督遭弃绝和他再来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国度的奥秘形态”。这段时间向过去所有的世代全都隐藏起来,耶稣在马太福音13:11提到这段时间的事情,说它们是“奥秘”。这段时期在整个启示历史上从未描写过,直到耶稣在马太福音13章描述这段时间,才有人知道它的细节。新约圣经其余的地方都是在这份描述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但马太福音13章是这一切的起点。
2.旧约圣经的洞见
要想了解旧约圣经如何看待这段奥秘时期,我们要察看一下撒迦利亚书。撒迦利亚书12、13和14章谈到以色列的归信与主伟大国度的建立。我们来看这方面的一些具体细节:
1)撒迦利亚书12:10-11a
“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
日子将到,以色列的百姓必仰望他们所扎的那一位(意指被钉十字架),必因他们曾经做过的事而悲哀。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当君王降临的时候,人要弃绝他,又要扎他。诗篇22篇和以赛亚书53章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以后百姓必因君王遭弃绝,被钉十字架而悲哀。然而,撒迦利亚、诗人和以赛亚却对基督遭弃绝和再来之间的这段时间只字未提。
2)撒迦利亚书13:1
“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
换句话说,当他们因弃绝君王和国度的罪而忧愁的时候,届时上帝必要把救恩的泉源浇灌到他们身上。
3)撒迦利亚书14:4、9
“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山必从中间分裂,自东至西,成为极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这句话描写主的降临)……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
先知撒迦利亚说,将来必有一次弃绝,一次扎死,后来必有一次悲哀。然后他说,上帝的百姓必得到拯救,国度必建立起来。但弃绝君王和接受君王之间的这段时期,却未曾提及。这就是那段奥秘时期,它曾向历世历代的人隐藏起来,在圣经的书页上从未讨论过,直到马太福音13章这里,耶稣开通了我们的心窍。
二、考究
马太福音13章所处的位置很重要。凡是读马太福音的人,看到耶稣以君王的身份降临,看见他和他的国遭人拒绝,马上就会发问:“现在又怎样呢?既然国度被推迟到将来某个时候,同时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这正是马太福音13章用一系列的比喻所要回答的问题。每个比喻分别描写了我们现在所处时期某个具体的方面,这段时期又称为国度的奥秘形态,也称为教会时代。等到耶稣呼召教会与他同在的时候,这一时代就会结束。
本课内容
现在,我们继续笼统概述马太福音13章。
一、地点(1-2节)
二、计划(3节a、34节)
第3节开头说:“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我们主的计划就是用比喻讲话。他这样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后面就会看到。“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这句话就向我们表明,本章所有的比喻都是同一时间讲出来的。它们全都是耶稣坐在小船上,从水面上教导的时候,对众人讲的(1-2节)。有可能出现在其他福音书里面的比喻也是那一天讲出来的,马太并未把它们全部收录进来。有可能耶稣教导的一些事情,甚至都没记录在圣经里面。
然而,我们知道那时候耶稣对人群讲了许多道理,全都是用比喻讲的。34节说:“这都是耶稣用比喻对众人说的话;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说什么。”耶稣单单用比喻讲,他并不向众人解释比喻的意思。
1.定义
那么,什么是比喻呢?比喻的希腊文是parabole,其中para的意思是“与其他事物并排摆列的某种事物”,以便进行比较。它的基本意思是“比较,或者图解”。你若有一条难以理解的属灵真理,就在它旁边摆放一个容易明白的、有形的、地上的故事,然后别人就能听懂那条属灵真理了。这种比较就是一个比喻。
Parabole这个词在希腊文的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当中使用了四十五次。这就表明,这是犹太人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导形式。它的意思是说,取来某个非常外在的、可观察的、客观的、属地的事物,把它并排摆放在某个属灵的、超自然的、主观的、天上的事物旁边,好叫人明白属灵真理。它是一个具有属天含义的属地故事。
2.探讨
1)比喻有训诲作用
擅长教导的人知道,你必须运用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喻或类比与人沟通,不能只用抽象语言交谈。困难的神学和属灵概念,因为难以理解,就需要与一些具体的、地上的事物作比较,好叫人从那些容易理解的事物当中,去明白比较困难的原则。在马太福音13章,耶稣教导深刻的属灵功课,事关一段无人知晓的时期,他运用简单的名词来作教导,好叫那些理当明白他的人容易听懂他的意思。耶稣在一个比喻当中,说到田地和粮食,在故事当中运用飞鸟、马路、荆棘和太阳。在本章剩余的部分,他提到麦子和稗子、芥菜种和大树、面酵、宝贝、珠子、渔网和家主。这些全都是耶稣教导的年代,农耕文化的人很容易听明白的事物。
2)比喻大有功效
比喻大有功效有四个原因:它们大有功效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把真理具体化。换句话说,因为大部分人是用图像思考,所以取来抽象的概念,把它们做成图像,就会大有功效。我们或许不理解传福音的概念,但把它形容为在田间撒种的人,确实听得明白。比喻有助于把真理具体化。第二,它们使得真理方便携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若记住那个故事,就总能想起它的属灵意义,因为所有的要素都在那个故事里面。比喻能使人心里携带着真理来回走动。第三,它们使得真理津津有味。比喻可以把相当枯燥的思想简化成生活处境,抓住人的注意力。第四,它们使得真理可供个人发现。换句话说,一边讲故事,你一边开始内化正在传讲的属灵真理。
因此,比喻是一种奇妙的教导模式,因为它们使得真理具体化、方便携带、津津有味、可供个人发现。我们的主用比喻讲解,正像希伯来人普遍用比喻讲解一样(他们用mashal这个词来指代比喻性的教导)。耶稣在这里运用比喻,原是他的计划。
3.描述
我来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几个比喻,不读细节,只是概述各个比喻。我想从各个比喻当中,抽取出耶稣教导的真理。我们读这些比喻的时候,你会看到对教会时代的描写,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视角来看,这是历来头一次把它描写出来。
1)撒种的比喻
这个比喻从第3节的后半部分开始,一直持续到23节。耶稣在这里讲到一个撒种的人,他到田间去撒种。这件事形容到世界各地传福音。这个比喻当中的石头地代表那些将会弃绝福音的人。然后有一些人起先愿意接受福音,但荆棘或太阳却导致他们离弃它。最后,有一些人起先就会接受福音,而且最终结出果子来。耶稣是在宣告一件事:福音必定传到世界各地。有些人听见它,却会弃绝它;有些人听见它,接受一段时间,但随后却离弃它;但有些人听见它,就相信它,并结出果子来。这里的原则非常简单:我们决不可能争取到全世界的人归向基督。
第二个比喻,在24-30节,就是……
2)麦子与稗子的比喻
耶稣在这里说到一个人,他在田间种下麦子。那个人睡觉的时候,仇敌来,在田间种下稗子。稗子看上去与麦子一模一样,把麦子挤住,毁坏了庄稼。但又不能把它们薅出来,因为不等到快要收割的时候,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主的意思是说,在教会时代这段时期,必有真信徒和假信徒。必有一些人自称属于他的国,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要与那些真信徒混杂在一起。最终,上帝要把麦子(真信徒)收进仓里,再把稗子(假信徒)烧掉。这里的原则是,我们绝不可能完全炼净教会。真信徒与假信徒势必在教会里共存下去,直到审判的日子。正因如此,我们知道教会里面有不信的人。
3)芥菜种
这个比喻在31-32节,说的是有一粒芥菜种,它在所有的种子当中是最小的一种。这粒种子栽在地里以后,生长起来,并且长成一棵大树。这棵树大到一个地步,飞鸟住在上面——它的枝条很大。通常芥菜种只能长成一棵小灌木。这个比喻的意思是说,国度起先将会很小,但它必将拓展到全世界。它将广为传播,大有影响,成为许多人的栖身之所。
第四个比喻,在33-34节,是……
4)面酵的比喻
这里,耶稣把天国比作面酵。面酵代表埋在世界面团底下的国度,它最终必将穿透、渗透到全地。这个比喻说明国度内在的、渗透性的影响力,它影响到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
5)藏宝的比喻
这个比喻在44节,说的是有件宝贝藏在地里。有个人在地里(很可能在地里干活),不经意遇见这件宝贝。他并未偷走这件宝贝,而是诚诚实实,把整块地买来,为要得到地里的宝贝。在这里,宝贝代表救恩。这个人找到它以后,就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为要得到它。原则就是在这段国度时期,必有一些人,舍弃他们一切所有的,为要得到救恩。这个比喻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那个人并未刻意寻找宝贝;而是像往常一样干活时遇见它的。他正在干活的时候,始料不及地遇见救赎的真理。这就告诉我们,必有许多人因“不小心撞见”上帝的恩典而认识耶稣基督。
下一个比喻,在45-46节,就是……
6)寻珠的比喻
耶稣在这里说到一个人,他很想找到精致的珠子。在寻找的过程中,他找到一颗实在想要的珠子,于是变卖一切所有的,把它买下来。
这个人与上一个比喻当中的人一样,也愿意付上最贵的价钱,而这总需要舍弃一切。他们都是舍弃一切去买救赎,区别在于,这个人正在寻找珠子。这就告诉我们,在国度当中必有一些人花费大量时间寻求真理,然后终于找到了它。有些人则从未寻求就会进来。正像鲁伊士所说:“他们必定又惊又喜”。还有些人将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竭力寻找真理。
最后一个比喻在47-50节,说的是……
7)撒网
在这里,有人把一张网撒到海里,捕捞到许多东西。网拖上来之后,主人把好的东西与不好的东西分开。这件事形容教会时代结束的时候,耶稣要召集起众人,把真信徒与假信徒区分开来。
所有这些比喻对我们这时代都有深刻的洞察。我们知道每个比喻全都适用于这个时代。奥秘国度的范围很大,我们已经影响了世界,把我们的信息传到全球。教会里面善恶掺杂在一起——既有麦子也有稗子。我们还知道,当我们宣扬福音的时候,有些人弃绝它,有些人接受一段时间,有些人真正接受,并结出果子来。我们知道仇敌会攻击我们。我们知道,我们决不可能炼净教会。我们知道,有些人竭力寻求上帝,还有些人似乎不经意地遇见了上帝。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君王回来之前也将是这种样子。
所以,主的计划就是用比喻教导。那么,虽说比喻可能有助于把事情讲清楚,但未作解释的比喻却仅仅是一个不可能明白的谜语而已。正因如此,耶稣必须解释它们是什么意思,甚至得向自己的门徒解释。马可福音4:10-11所记载的,与出现在马太福音13章的情形,是一同一件事,那里说:“……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耶稣只对十二门徒和那些信的人解释这些比喻。别人所听到的,不过是未作解释的比喻而已。这样,我们现在就要思想……
三、目的(10-17节)
我们在10-11节看到:“……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这就告诉我们比喻的目的。它们是为了把真理向一些人显明出来,而向另外一些人隐藏起来。
1.对一个词的解读
1)词句解释
耶稣对门徒说:“……奥秘只叫你们知道……”(11节)当他说“奥秘”这个词的时候,门徒有文化背景的帮助,就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我们想到奥秘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想到谋杀悬疑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或者某种侦探小说。但在希腊化世界,“奥秘”指的是某个宗教里面唯有上层人士通晓的神圣秘密。它们是只有入会者才通晓的真理。
今天我们也有秘密社团,比如像共济会。在这类团体当中,唯有那些人达到一定级别,才会把团体的秘密告诉他们。这是诺斯底主义开创的一种传统(诺斯底这个词源自希腊文的“诺斯”,意思是“知道”)。希腊的神秘宗教发端于巴比伦,它们包含的某些奥秘,只有随着级别的晋升,才能获知。
2)举例说明
有一个最有名的奥秘,就是伊西斯和奥西里斯的奥秘。奥西里斯是一位开明善良的埃及国王。他邪恶的兄弟塞斯却恨恶他。塞斯与七十二名阴谋家一同劝说奥西里斯前来赴宴。他来赴宴的时候,塞斯把他装进一口棺材,然后把他扔进尼罗河。伊西斯是奥西里斯的妻子,她找到这口棺材,把它带回家中。塞斯再次前来,把奥西里斯的尸体切成十四块,然后把它们运送到全埃及的十四个地点。但伊西斯却找到所有这些尸块,然后不知怎么回事,奥西里斯从死里复活了。那么,他们告诉入会者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的各个部分都有一个秘密。它谈到善恶之争、对爱情伤心欲绝的寻找、当爱情找到目标时的那种胜利发现、以及对死亡的征服。最大的秘密,就是你以膜拜者的身份对奥西里斯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那时你就拥有与奥西里斯连合的地位,永远活下去。假如不作解释,你就只能挖空心思去揣摩故事的意义。
2.对比喻的解读
耶稣对门徒说:“天国的秘密——也就是奥秘——我只叫你们知道。至于那些弃绝我的人,我决不解释这些奥秘。”所以,主既显明又隐藏了天国的道理。我们现在来看对这些比喻的解读。
1)隐藏起来(12-15节)
(1)特殊事例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12节a)
“凡有的”这个短语是指信的人当中,那些已从上帝领受了一切赏赐的人。耶稣的意思是说,凡是重生的人——凡是接受了君王,因此与他认同的人——凡接受了上帝真理的人,必定得到更多上帝的真理。这句话指的是光照:有上帝真理的人,必定得到更多的真理。有一个比喻生动说明了这条原则,在马太福音25:14-30。有位不忠心的仆人,主人把少量钱财托付给他,后来主人把这些钱财夺去,交给另一个仆人,主人曾把数额更大的钱财托付给那个仆人,但他一直忠心耿耿(28节)。
接受君王和他国度的人,上帝必将真理越来越多地向他显明出来。对那些与基督的光相称的人,他必赐给他们更多的光。
(2)拒之门外(12节下-15节)
①词句解释
“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去。”(12节b)
君王已经来了;他已作过教导;他已宣讲过,他已行过一次又一次异能。犹太人对他是怎样的人已经有所认识,而且也叫他们预先品尝过国度的滋味。他们已经见过上帝的灵所行的神迹奇事。然而,当他们弃绝君王的时候,就连先前所认识的事,也都丧失了。他们见过的事,没有一件还能看得明白,他们开始往更深的黑暗当中沉沦。
这种晕头转向今天依然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从宗教方面来说,再没有另外一群人像犹太人那样迷失得厉害。保罗在罗马书第9章说,他们拥有诸约、应许和上帝的恩赐。他们有上帝儿子的名分,他们有列祖(4-5节)。然而,他们一旦弃绝了君王,上帝马上熄灭了他们头上的光,他们开始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丧失了认识。犹太人再也看不明白他们所归属的宗教了。正因如此,犹太教的某些教导已从正统立场转变为保守立场,然后再转变为改造过的立场,教导人说,圣经并不是上帝的话。自从他们弃绝基督的时候以来,这种往黑暗当中的沉沦一直在继续。
你若接受基督所赐的光,随后就必赐给你更多的光。你若拒不接受这光,随后就必有更深的黑暗来临。仆人与才干那个比喻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太25:14-30)。耶稣说,那些弃绝他的人将会失去他们所拥有的,要把它转交给那些回应他的人。这就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前进,他们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一个人认识耶稣基督的时间越长,就有越多的真理赐给他。一个人拒绝耶稣基督的时间越长,黑暗的坑就变得更深。
②表达出来(13-15节)
A.借着耶稣的比喻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13节)
耶稣的意思是说:“我用比喻对他们讲,因为这是一个审判动作。因为他们能明白的时候,却不肯看不肯听,所以我现在要对他们讲,好叫他们听不明白。”人对基督的故意弃绝已经造成对基督司法意义的弃绝。人对上帝说不,所以上帝便对人说不。上帝这样做,不过是在证实人的顽梗不化。对那些弃绝基督的人来说,这些比喻变成了他们听不明白的有趣故事。
B.借着以赛亚的预言
“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14-15节)
a.第一次应验
这段预言出现在以赛亚书6:9-10。以赛亚已对以色列宣告过极重的审判,他已咒诅过百姓,因为他们醉酒、邪荡、淫乱、行贿受贿、欺压穷人、假作虔诚。正当他酣畅淋漓地宣告这些咒诅的时候,乌西雅王驾崩,国家陷入历史上最暗无天日的一段时间。快要临到他们的审判就是被掳巴比伦。然后以赛亚说:“上帝必要审判你们。你们以前不肯听他,不愿看见他,所以现在你们不能听见,不能看见。你们以前不愿回心转意,不肯得医治,所以现在你们不能回心转意,不能得医治。”(参 赛6:9-10)耶利米传出与以赛亚类似的信息,不久之后,被掳巴比伦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以赛亚预言的头一次应验,耶稣在马太福音13:14-15说,弃绝他是对这一预言的第二次应验。
b.第二次应验
这样说来,这些比喻就是那些拒绝相信的人将要受审判的一种表达。人不明白上帝的事,这一事实不单单是在见证人的无知,而且也在见证上帝的审判。信的人明白圣经,不是因为他们头脑聪明,而是因为上帝施恩,光照他们的内心和思想。
这第二次的应验分作三步。
第一步:当耶稣头一次来的时候,耶稣的话说得一清二楚。耶稣宣告说他就是君王,并且证明了他的宣告。耶稣传讲国度的信息,他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
第二步:但百姓听不进去,他们弃绝了他。尽管耶稣在马太福音5-7章讲的时候运用清楚的类比,提到盐、光、飞鸟、野地里的百合花,并总结全部内容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6:33),他们还是硬着心。他们亵渎耶稣说,耶稣是从撒但来的,所以现在耶稣用谜语跟他们讲话,不肯加以解释。
第三步:我们在哥林多前书14:21看到以赛亚对以色列又一次宣告的审判。那里引用以赛亚书28:11-12说:“……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22节接着说:“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
总有人问我说:“说方言的目的是什么呢?”圣经在哥林多前书14:22说,它们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方言的主要用途发生在五旬节那天,在不信的以色列人面前。当基督用百姓自己的语言对他们清楚讲话的时候,他们不肯听他的话,所以他就用谜语讲话,来审判他们。这事以后,他用一种他们根本都不知道的语言对他们讲话,以此来审判他们。方言是上帝的审判临到以色列的证据。
所以,耶稣说以赛亚的预言正应验在那些弃绝他的人身上。顺便提一句,这条预言在新约圣经至少引用了五次。每次引用的时候,都与以色列弃绝基督有关。
耶稣不但把天国的道理隐藏起来,而且也把它们……
2)显明出来(16-17节)
(1)现在的光照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16节)
这岂不奇妙吗?我们之所以明白这些比喻,是因为耶稣对它们作了解释。同时我们还有新约圣经的文本可供阅读,而且还有上帝的灵教导我们。
马可福音4:34是记述同一个事件的对应经文,那里说:“……(耶稣)就把一切的道讲给门徒听。”在马太福音13:51,耶稣对门徒说:“‘这一切的话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说:‘我们明白了。’”他们明白这些事,并不是因为他们聪明绝顶;他们之所以明白,是因为有耶稣基督光照式的同在。路加福音24:45说:“于是耶稣开他们(门徒)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以前你知道吗?即便一个人已经得救,若没有上帝之灵的光照工作,还是不能明白圣经。正因如此,诗人才在诗篇119:18呼求说:“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
在以赛亚书64:1,以赛亚指的也是同一件事,他说:“愿你裂天而降……”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过去的考察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17节)
当天裂开,耶稣降临的时候,以赛亚早已不在世上。希伯来书11:40说,旧约圣徒的救恩直到我们的时代(基督教时代)才得以完全。彼得说,旧约的先知早已寻求考察自己的预言,想要搞清楚哪个人、哪个时候才能成就这些预言(彼前1:10-11)。他们后来并未看到我们所看的,但门徒却看到天裂开,上帝在人的肉身之中降临,来显明他的真理。我们里面有圣灵居住,带领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哥林多前书2:10说,圣灵参透上帝深奥的事,并向我们显明出来。我们明白上帝的真理,就是因为我们有上帝的光照。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用不着学习圣经——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免得受羞辱(提后2:15)。当我们约束自己努力学习的时候,就是把自己敞开,接受上帝之灵的光照。
所以,耶稣运用比喻把上帝的真理隐藏起来,这是对以色列的一个审判行动。同时,它们也把上帝的真理显明出来,因为耶稣把这些比喻解释给那些信的人听。耶稣今天虽不在这里向我们讲解他的道,但在他离开地球的时候,却应许说圣灵必带领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16:13)。
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领受了何等大的恩典呢?我们不但拥有圣经,而且还有它的作者住在我们里面,把它解释给我们听!旧约的圣徒何等渴慕这种事啊!
我们已经看过地点、计划和目的,现在我们来看……
四、应许(35节)
许多人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君王邀请人进他的国,遭到拒绝,这样一来岂不是打乱了上帝的计划吗?换句话说,因为他的国未被接受,上帝是否必须改变他的计划呢?这个奥秘时代,是不是由于事情未像原先料想的那样进行下去,上帝不得已添加在他计划当中的一种东西呢?
我们来读35节的应许:耶稣用比喻讲话,“这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我要开口用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出来。’”这句话引自诗篇78:2,那首诗篇是先知亚萨写成的(代下29:30)。亚萨预告说,弥赛亚有一天要用比喻讲话,作审判的手段,他要向信的人揭示出一个创世以来所隐藏的奥秘。既然如此,我们便知道,上帝用不着改变他的计划;他早已知道以色列必定弃绝君王,随后必有一个奥秘时代。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上帝的计划如期进行。他掌管至高主权,并非随着时间流逝,对他的预订计划加以改动。
结论
从我们刚才学过的内容当中,应当学到一些深刻的功课。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唯有那些相信并受上帝教导的人才能晓得真理。第二,那些弃绝耶稣基督的人,只会沉沦到更深的不信黑暗之中。第三,上帝的计划完全如期展开,它的宏大程度足以容纳以色列的不信和这个时代的奥秘。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以色列人会不会永远弃绝基督呢?为什么会或不会?引用圣经经文佐证你的答案。
2.请解释比喻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解释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运用比喻或类比很重要呢?
4.比喻是大有功效的教学手段,有哪四个原因呢?请逐一解释各个原因。
5.在撒种的比喻当中,石头地代表什么?人们对福音还会有其他哪些回应呢?这个比喻里面教导的原则是什么?
6.在麦子与稗子的比喻当中,稗子为什么这样烦人呢?这里教导的原则是什么?
7.在芥菜种的比喻当中,芥菜种长成的草木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呢?这个比喻教导我们教会时代的哪件事情呢?
8.在面酵的比喻当中,把面酵比作什么呢?这个比喻生动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9.在藏宝的比喻当中,宝贝代表什么?那个人是怎样四处寻宝的呢?那个人偶然遇见财宝,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10.在寻珠的比喻当中,买卖人是怎样四处寻找珠子的呢?这个比喻和藏宝的比喻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1.在撒网的比喻当中,捕捞上来的东西分为哪两类呢?它们各自代表什么?
12.耶稣向哪些人解释这些比喻呢?耶稣并未向哪些人解释这些比喻呢?
13.耶稣用比喻讲话的目的是什么?
14.按着希腊化世界的理解,奥秘的定义是什么?
15.马太福音13:12一开头“凡有的”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呢?马太福音的哪个比喻生动说明了这件事背后的原则呢?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当中发生了什么事。
16.犹太人弃绝基督的时候,他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么多年来,犹太人和犹太教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证实了这一点呢?
17.马太福音13:14-15引自以赛亚书6:9-10。以赛亚对以色列人宣告审判之前,早已因哪件事定了百姓的罪呢?上帝的审判是怎样向以色列人显明出来的呢?
18. 这些比喻就是那些拒绝相信的人 的一种表达。
19. 人不明白上帝的事,这一事实不单单是在见证人的无知,而且也在见证 。信的人为何能明白圣经呢?
20.方言作哪件事情的证据呢?
21.耶稣帮助门徒明白他说过的话,引用圣经经文,佐证这一事实。
22.按照马太福音13:17,许多旧约的先知和义人很想做什么事呢?按照彼得前书1:10-11,旧约众先知查考什么事呢?
23.当以色列弃绝基督的时候,上帝是不是必须改变他为万事所定的计划呢?马太福音13:35如何说明上帝早已知道以色列会弃绝基督呢?
仔细思考以下原则
1.耶稣在海岸边用比喻教导众人,他的目的是为了用未作解释的谜语讲给那些弃绝他的人,同时把关乎天国奥秘形态的真理向那些信他的人显明出来。耶稣在这些比喻当中运用了哪种词汇呢?(参见“考究”之贰)我们明白比喻讲说时的文化背景为何很重要呢?你若不知道芥菜种通常长成矮小的灌木,会不会明白马太福音13:31-32芥菜树的重大意义呢?对马太福音13章七个比喻的概述是否开始向你显明耶稣教导的严谨手法呢?既然如此,我们学习圣经的时候,为什么应当严谨呢?你要养成一个习惯,不但读上帝的话语,而且学习它,愿意明白上帝在圣经当中教导了什么。
2.在藏宝和寻珠的比喻当中,两个人找到这些值钱的物件,他们一看见,立刻识别出它们的真正价值。他们情愿舍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购买它们,这一事实就证明,他们知道这些物件价值更大。在你生命当中,你与上帝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否也是这种情况呢?参照你对其他东西的重视程度,想想你与上帝的关系,又重视到何种程度呢?祈求上帝帮助你,把你内心所喜爱的事放在该放的位置。
3.耶稣何时开始用比喻讲话的呢?是在百姓弃绝他之前还是之后呢?请你读尼希米记9:6-37。在9-15节,主为以色列民做了哪些奇妙的事呢?在16节、17节前半句、18节,以色列民是怎样回应的呢?在17节后半句、19-21节,上帝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上帝大施恩惠,把应许之地赐给以色列民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26节)?尽管以色列民悖逆,在27-31节,上帝的哪一个属性不断向他们显明出来呢?33节对整个情况作了总结:“在一切临到我们的事上,你却是公义的;因你所行的是诚实,我们所作的是邪恶。”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当怎样看待上帝对人的审判呢?你觉得上帝审判人的时候公不公平呢?现在就向上帝祷告,感谢他对你的罪恶所存的忍耐和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