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腓力,精打细算的使徒
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约翰福音》6章7节
在圣经里所呈现的四份使徒名单中,腓力总是排列第五,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二章中所看到的,这明显表示腓力是第二组使徒的领导人。就圣经记载来看,腓力所扮演的角色若与第一组的四个门徒相比,属于次要的。但是,他的名字出现在好几个场合中,所以,就他自己的角色来看,他在十二使徒当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腓力是个希腊文的名字,意思是“爱马者”。他之前必定也有个犹太人的名字,因为十二使徒都是犹太人,但是,他的犹太人名字从未被提到。亚历山大大帝于主前4世纪征服地中海地区以后,希腊文明遍布该区,许多中东地区的人改用希腊文,接受希腊文化和习俗,他们也因此被称为“希利尼人”(参徒6:1)。腓力或许就是来自希腊化的犹太人的家庭,就当时的习俗来看,他应该也有希伯来文的名字。但无论如何,他似乎只用希腊文的名字,我们也就只知道他叫腓力。
我们不要把腓力和执事腓利混为一谈。《使徒行传》第6章所提到的执事腓利后来成为传道人,并带领埃塞俄比亚太监认识基督,他和使徒腓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使徒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约1:44),因为他们都是敬畏上帝的犹太人,所以腓力很有可能自小就和彼得、安得烈到同一个会堂敬拜上帝。又因为彼得、安得烈和西庇太的儿子之间的关系,腓力也可能是这四人的旧识。从圣经的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腓力、拿但业、多马都是来自加利利的渔夫,因为在《约翰福音》21章里,使徒在耶稣复活之后回到加利利,彼得说“我打鱼去”(约21:3),其他在场的使徒都回答说:“我们也和你同去。”根据《约翰福音》21章2节的记载,那些人包括“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其中没有列出名字的“两个门徒”,极有可能就是腓力和安得烈,因为在其他地方,这两个人总是和这段经文里所提到的人在一起。
如果这七人都是专业渔夫,极可能他们早在跟随基督以前,已经是朋友和亲密的工作伙伴了。可见使徒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连结,因为至少有一半的人,包括核心门徒在内,都来自同一个小地区,而且他们极有可能都从事一样的职业,还可能早在成为门徒之前,就是相识已久的朋友。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有点令人惊讶,因为我们可能会认为耶稣在拣选十二门徒的时候,会使用不同的途径。毕竟,他指派他们承担极为艰难的使徒职分,预备他们在他离开世间后做他的代表,要带着完全的权柄替他说话行事。所以,他应该四处寻找最有才能、最有资格的人,但是,他却挑出一小群渔夫,一群彼此相识,各有特点却没有出众才华和能力的平凡人,并且还说:“他们没有问题。”
耶稣对他们真正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要有一颗愿意的心。他会吸引他们到他面前,训练他们,给他们恩赐、能力来服事他。因为他们是要传讲耶稣的信息,靠着他的能力来行神迹,所以这一群粗俗却忠厚的渔夫,会比一群自命不凡的人更适合这个工作。毕竟,即使是这些人,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傲慢和多变的一面。因此,耶稣拣选、呼召这特定的一群人或许有个原因,就是他们已经能在多数时候相处融洽。不论如何,耶稣拣选彼得、安得烈、约翰之后,就看中了这个和彼得、安得烈生长在同一个村庄的腓力,也呼召他做门徒。
我们对腓力有什么样的认识?马太、马可、路加对他没有任何详细的介绍,所有关于他的小故事都出现在《约翰福音》中。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我们发现腓力和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完全不一样。在《约翰福音》的叙事里,腓力常和拿但业(也称巴多罗买)一起出现,所以我们猜想他们两人是亲密的伙伴。即便如此,腓力和拿但业还是大不相同,换句话说,腓力在门徒中是很独特的一位。
我们若把《约翰福音》里所有关于腓力的记载作个汇整,就可以看到腓力似乎是个典型的“有条理的人”。他看重事实和数据,凡事都依据准则;他很务实,但没有远见,是团队中的扫兴者,想法悲观且狭隘;有时候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常常只看到事情无法完成的原因,而不是去寻找解决事情的方法,他生来就是实用主义者,常常泼冷水,有时甚至成为一个失败主义者,而不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
耶稣的呼召
腓力首次出现是在《约翰福音》第1章,是在耶稣呼召安得烈、约翰和彼得之后。要知道耶稣已经先呼召了这三个人,当时他们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然后施洗约翰把弥赛亚指给他们看,他们就离开,转而跟随了耶稣。
约翰写道:“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约1:43)腓力显然也和施洗约翰一起在旷野里,而耶稣在回加利利之前找到了他,并邀请他加人门徒的行列。
我们或许可说是彼得、安得烈、约翰(可能包括雅各)共同找到耶稣。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施洗约翰指引他们来到耶稣面前。所以,腓力和耶稣的相遇,是我们第一次读到耶稣亲自寻找人做他的门徒,而且也寻着了。
这并不是说耶稣没有使用他的主权来寻找、呼召其他的门徒,事实上,我们知道早在世界形成之前,他就已经拣选了他们。在《约翰福音》15章16节,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但是,在门徒与基督第一次相遇的所有记载中,《约翰福音》1章43节所用的词语显示腓力的蒙召很独特,因为他是耶稣实际去寻找,又实际使用“来跟从我”这几个词所呼召的第一个门徒。
有趣的是,我们无意中发现,耶稣快要结束他在世间的工作时,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约21:19、22)因为彼得在耶稣被卖的那晚经历了失败,显然仍需要鼓励,但腓力是第一个听到这句话又作出回应的人。耶稣从一开始就主动寻找腓力,找着了,就邀请他来跟随自己,而他也发现腓力拥有一颗迫切的、乐意跟随的心。
腓力显然有一颗寻求的心。自然,当一个人乐意寻求的时候,总是可以证明上帝正是按着自己的主权吸引了他,正如耶稣所说的“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约6:44),他也说“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65节)。
腓力乐意寻求的心显明在他对耶稣的回应上,“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约1:45)腓力和拿但业显然和前面四个门徒一样,都读过律法书和先知书,也一直在寻找弥赛亚,这就是他们会到旷野听施洗约翰传讲福音的根本原因。所以,当耶稣来到腓力面前,对他说“来跟从我”时,他的耳目和心门马上就开了,他也预备好要跟随耶稣。
注意,腓力对拿但业说话时的用词很有趣,他说:“……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对腓力而言,是他找到了弥赛亚,而不是弥赛亚找到了他。在此我们看到权能的拣选和人的选择之间很典型的关系,腓力的呼召极清楚地显明这两者和谐共存,主找到了腓力,但腓力觉得是他自己找到了主。从人的眼光来看,这两方面都对,但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上帝的拣选是决定性的一方,因为“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约15:16)。
然而,从人的眼光来看,特别是从腓力的眼光来看,这是他寻求的结果。靠着神的恩典,他是个忠实的、真正的慕道者,并笃信神的话语,他相信旧约所应许的弥赛亚,如今他已找到了,或者应该说他已经被上帝找到了。
腓力不仅有一颗追求的心,也有传道的心志。他遇见耶稣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去找他的朋友拿但业,并把弥赛亚的事告诉他。
顺便一提的是,我深信友谊为福音事工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地。当耶稣被带进早已经建立了爱和信任的关系中时,所产生的果效非常大。如果一个人成为基督的真实跟随者,他的第一个冲动似乎一定是去找一个朋友,然后把耶稣介绍给他。腓力很本能地立刻去找拿但业,并把弥赛亚的事告诉他。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直接的反应。
腓力所用的言语透露了他发现弥赛亚是谁的那种惊喜,摩西在律法书上所写的,众先知所记载的,不是别人,正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一个卑微的木匠的儿子。
如我们在接下来的几章所要看到的,拿但业一开始不知所措,“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1:46)伯赛大是在拿撒勒稍微偏北方向的一个小村庄,但这两个地方都在加利利,彼此相距不远。拿但业自己来自紧邻着拿撒勒北部的迦拿(约21:2),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拿撒勒必定是个比迦拿重要的地方,因此,拿但业怀疑的态度可能只反映出一些地域性的偏见。
但腓力锲而不舍地说:“你来看。”(约1:46)腓力这么轻易就相信了耶稣的真实存在真是不可思议。从人的观点来看,没有任何人带领腓力认识耶稣,但他就像西面一样,“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路2:25)。他知道旧约的应许,他在等候,内心也已预备好,于是,他很高兴且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耶稣为弥赛亚。他没有犹豫与不信,不在乎弥赛亚所生长的地方是个多么卑微的小村庄,相反,他立即知道他的寻求并没有落空。
坦白地说,腓力的响应不符合他的个性,但主已经完全预备了他的心。若依照他的本性来看,他应该是一个退缩、怀疑、提出问题,然后在边上观望的人,正如我们即将会看到的,他平常就不是个很果断的人。但感恩的是,这一次,父神把他带到基督面前,而且,就像耶稣所说的,“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约6:37)。
喂饱五千人
腓力第二次出现是在《约翰福音》第6章中,也就是耶稣喂饱五千人的记载里。在本书第一章中我们提到了这个故事,在第三章中讨论安得烈的时候,我们更仔细地探讨了这个故事。现在,我们再一次来看这个故事,但这次是从腓力的角度来看,并且就腓力的本性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已经知道他研读过旧约,我们知道他很切实地去理解旧约,并且相信弥赛亚要来。所以,当弥赛亚来到他面前,对他说“来跟从我”时,他立刻就接受了他,并且毫不迟疑地跟随他。这是腓力属灵的一面,他持有正确的心态,是个有信心的人,只不过信心常常软弱。
他的个性在五饼二鱼的故事里显露无遗。根据约翰的记载,众人成群结队地来找耶稣,并在山上找到了他和门徒。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一章所看到的,这一大群人的数目不止五千人,《约翰福音》6章10节说男丁就有五千,现场一定还有好几千的妇女和孩童(总数有可能达一两万人)。总而言之,那是一大群人,而且根据《马太福音》14章15节,天已经晚了,他们需要吃东西。
《约翰福音》6章5节说:“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为什么他单挑腓力来问他呢?约翰说:“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6节)
腓力显然是使徒中负责行政事务的一个,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他很有可能负责他们一行人的后勤。我们知道犹大是管钱囊的(约13:29),所以,有另外一个人来共同负责餐饮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很合理,而这工作显然与腓力的个性相当匹配。不管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任命,腓力似乎一直都在关注组织和礼节,他是那种每次开会时都会说“我不认为我们可以那样做”的人,是凡事都认为不可能的人。很显然,几乎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耶稣要试验腓力,但试验他的目的不是要发现他在想什么,他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参约2:25);也不是要向他索取什么计划,约翰说耶稣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耶稣试验腓力,目的是要让他看到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他为什么找到这个典型的行政人员,问他说:“你认为要如何供应这些人食物呢?”
当然,耶稣完全知道腓力在想什么。我相信腓力已经开始在数人头,当众人开始近前来时,他心里已经在估计有多少人了。当时,天已经晚了,眼前有一大群人还没有吃饭,而吃饭问题在那个时代也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更何况在那样的山区,没有超市或快餐店。当耶稣向腓力提出这个问题时,腓力已经算过人数了,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约6:7)显然当他看到这一大群人的时候,就一直在思索食物供应方面的种种困难。他没有想到,这是多么荣耀的时刻啊!耶稣即将教导这一群人,这对主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悲观的他心里所想的全都是不可能的情况。
耶稣将水变酒的时候腓力在场(约2:2),他也多次见过耶稣医病,其中包括好几次具备权能和创造力的神迹。但是,当他看到那一大群人的时候,却仍然因想到一堆的不可能而感到挫败,他的思维因眼所能见的物资匮乏而陷人困境。而当耶稣试验他的信心时,他公开地表现出他的不信,认为不可能让这一大群人都吃饱。
若单单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一点也没错。一钱银子是一般工人一天的工资(参太20:2),照这样算起来,他们最多也只有相当于一个工人八个月工资的钱。若拿他们自己的食宿需求来说,二十两银子也不是一笔很大的数目。用这么少的钱买到的食物,叫每个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腓力或许在想,一钱银子可以买十二个麦饼,而大麦饼比较便宜,可以买到二十个,如果买小一点的饼,再把它们每个掰成两半……唉,不行啦,就是没办法啦!他已经计算好了,四千个大麦饼一定是不够分的。他的想法很悲观,着重在眼前作分析,他是务实的,完全物质导向的,是属世的。
领导者一个绝顶重要的特质就是要有异象,而对任何一个以基督为夫子的人尤其如此。但腓力一心所想的都是尘俗的事,所以不可能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把他击败了。他太务实了,以至于没有冒险的精神;他深受短暂困境的牵制,以至于看不到在基督大能里超自然的可能性;他太过沉迷于一般人的计算方法,以至于看不到摆在眼前的机会。他原本应该说:“主啊,如果你想拿吃的给他们,就给他们吧,我会退到一旁看你怎么做。主,我知道你办得到,在迦拿的时候你使水变酒,在旷野的时候你以吗哪喂养你的儿女。现在,你就去做吧,我们会叫他们排好队,你只要准备食物就可以了。”如果腓力这样回答那该多好,但他一味地认为问题无法解决,他完全忘记了基督具有无限的超自然能力。
然而,安得烈似乎看到些许的可能性,他发现一个小孩带着两条咸鱼和五个大麦饼,就把他带到耶稣那里。但是,就连安得烈自己的信心也受到这巨大的食物供应问题的挑战,他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9节)安得烈若不是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耶稣会釆取某种行动(因为他毕竟还是把那个孩子带来了),就会受到腓力悲观想法的影响,从而声称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
无论如何,腓力失去了看见信心得报偿的机会,但安得烈的行动(可能显示出些许程度的信心)却被看重,正如耶稣在其他时候对他们的教导:“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17:20)
腓力需要学习信心的功课。每一件事对他来说似乎都不可能,所以他必须把物质的、务实的、由常识而引起的挂虑摆在一边,学习抓住信心所蕴含的超自然潜力。
希腊人来见耶稣
《约翰福音》第12章让我们清楚看到腓力的另一个特质,就是过于喜爱分析,过于在意方法和礼仪,又因欠缺勇气和异象而变得太过胆怯和焦虑。当他有机会跨出一步,迈向信心之路时,却又错过了。
《约翰福音》12章20-21节说:“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这些希腊人若不是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就是一些已经成熟的犹太教归正者,他们在逾越节期间来到耶路撒冷敬拜上帝。逾越节是旧约体系中的最后一项,因为在这期间,耶稣自己要被宰杀,成为神真正的羔羊。此时,他正朝着耶路撒冷走去,要为世人的罪受死。
这些希腊人对耶稣很感兴趣,他们特别找到腓力,或许是因为他的希腊文名字,他们认为他是最合适的接洽者。或者,他们已经知道他可能在使徒中负责行政事务,替所有门徒安排各项事宜。我们看见,不管腓力正式或非正式地扮演这个角色,他似乎就是在负责整个团队的运作。所以,这些希腊人就来找他,希望他能安排他们与耶稣见面。
腓力是个典型的行政人员,可能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礼节和程序(事实上,如果他像我所认识的大部分行政人员的话,他应该会苦心制定出一份规章制度,并坚持大家要事无巨细地遵守。让我感到震惊的,正是他那种一切都得照章办事的个性)。无论如何,这几个希腊人知道他是个负责行政事务的人,于是来请他安排与耶稣会面。
这不是个困难或复杂的要求,但腓力似乎不确定该怎么回应,如果他查询有关外邦人和耶稣的规定,他会发现,耶稣有一次差派门徒出去时,对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他也说过“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
这个原则是否意味着要禁止外邦人认识耶稣?当然不是,耶稣只是指出他服事的优先次序,“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2:10)。这是一般性的原则,不是严格的律法。希腊人和其他外邦人显然都是耶稣服事的对象,耶稣自己也主动显明他是撒玛利亚妇人的弥赛亚。虽然他的事工是以犹太人为优先,也以犹太人为最重要的焦点,但他毕竟是全世界的救主。“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1-12)
但像腓力这样的人,不会喜欢依照经验来做事,他希望每项规则都一清二楚,而且要彻底遵守。可是,在手册中没有讲到希腊人与耶稣见面的礼节,而腓力又不会去做不合乎传统的事。
还好,腓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把那几个希腊人带到安得烈面前,而安得烈会把任何人都带到耶稣面前,就这样,“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约12:22)。腓力显然不是个果断的人,因为以前没有把耶稣介绍给希腊人的先例,所以腓力在釆取行动之前,先请求安得烈的帮助,如此一来,就没有人可以责怪他未依规定行事了。毕竟,安得烈随时都会带领人到耶稣面前,如果有人要反对的话,被指责的人会是安得烈。
我们可以确定,耶稣很高兴地接见了希腊人,因为他自己说过:“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约翰福音》第12章只记载耶稣在当时所说的一段话,却没有记载任何有关耶稣与希腊人见面的事。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约I2:23-26)
简单来说,耶稣当时向他们传讲了福音,并邀请他们做他的门徒。
把希腊人带到耶稣面前,这样做对吗?当然是对的,耶稣欢迎所有愿意来的人,他们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22:17)。拒绝那些希腊人是不对的,即使腓力满脑子都是礼节和程序问题,但他似乎也了解耶稣的心意。
在阁楼上
这件事情过后不久,我们在最后的晚餐的时候看见腓力和其他门徒一起在阁楼上,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那天晚上是耶稣在世间工作的最后一晚,也是他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夜。十二个门徒的正式训练到此正式结束了,但他们的信心还是软弱得可怜。在那同一个夜晚,他们围桌而坐,争论着谁为大,而不是拿毛巾和水盆来帮耶稣洗脚。耶稣教导他们很多重要的功课,但他们似乎都没有听进去,诚如耶稣所说的“无知的人哪……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24:25)。
这话对腓力来说尤其真实,所有偶尔从门徒口中所出的愚蠢、冲动、令人心碎的无知言论,都不及腓力在阁楼上所说的话更叫人失望。
那晚,耶稣的心非常沉重,他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他知道他和门徒们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快结束。而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尚未预备好,但耶稣将差派圣灵来赐给他们力量,好让他们为他作见证。他在地面上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他要差遣他们出去,就像羊进入狼群(参太10:16),所以他很迫切地想安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将有圣灵降临并赐给他们能力。
他叫他们心里不要忧愁,并应许他们,他去是要为他们预备地方(约14:1-2)。他更进一步地应许他们,他要再回来接他们到他那里去(3节),然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话:“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4节)“哪里”显然是指天国,而“那条路”就是他在福音里所勾勒出来的路。
可惜门徒迟迟无法明白耶稣的意思,而多马可能是代表他们所有的人发言,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5节)
耶稣告诉他:“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到这个时候,他的意思应该很清楚了,他将到天父那里去,而唯一能让他们到那里去的一条路就是相信基督。当然,这是谈到基督绝对性的主要经文之一,他很明白地教导他们,人若不相信他,不接受他是唯一的救主,就不能到天国去;他是道路,是到天父那里去的唯一道路。
接着,耶稣又对他的神性作了清楚的宣告:“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14:7)耶稣尽可能用最清楚的语言来说明他就是神,基督和他的父本质相同,认识基督就是认识父,因为三位一体的不同位格在本质上是一体。耶稣就是上帝,看见他就是看见父,门徒已经看见他、认识他,所以他们实际上也已经认识父了。
可是,就在这时候,腓力说话了:“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8节)
“将父显给我们看”?腓力怎么可能在耶稣刚说完前面那些话之后,马上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真叫人难过至极。你们可能会认为,这时,腓力已经跟随耶稣很长一段时间了,应该比较了解他。一直以来,他都在听耶稣的教导,亲眼看见他行了难以计数的神迹,医治人最严重的病症和缺陷。耶稣赶鬼时,他也在场。好几个月以来,一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他都和耶稣有非常密切的团契。如果他对基督有真正的认识,他就应该已经认识父了(7节)。现在,他怎么可以说“将父显给我们看”?过去的日子,他跑到哪里去了?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昵?’”(9节)腓力以为过去两三年都发生了什么呢?开始以那么火热的信心来回应耶稣的腓力,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的信心到哪里去了呢?
耶稣问他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10-11节)基本上,耶稣这是在说:
“我和父的关系,就如同你们和我的关系,我是父的使徒,是他的正式代表,我以代理人全备的能力来行事;不仅如此,我与父合而为一,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我们共有神的本质。”
请注意这里的诉求:“你不信吗……要相信哪!”腓力已经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基督催促他把信心带进逻辑思考的结论里:腓力已经在慈爱的、永生之神的同在中,不需要再看任何更大的神迹,不需要任何戏剧性的证明。“将父显给我们看”,他这是在说什么?他以为耶稣一直以来都在做什么?
在三年的时间里,腓力已经很透彻地看到神了,但对他来说这还是不够清楚。他的想法受到俗世的束缚,他抱持着物质主义和怀疑的态度,全神贯注于事务上的细节,他的思想过于狭隘。这些都使他无法完全领悟他在享受与谁的同在。
腓力和其他门徒一样,能力、理解力有限,信心软弱,爱怀疑,好分析,悲观、犹豫、不确定。他总是依规定行事,满脑子都是事实和数据,因此,他无法宏观、清楚地看到基督神性的大能,明白他的位格和恩典。腓力领悟得慢,相信得慢,也缺少超越眼前的环境来透视事物的能力,因此他才会想要更多的证明。
如果我们面试腓力,看他是否适合耶稣要给他的角色,可能面试之后我们会说:“他不合格,他一定无法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十二人之一。”
但耶稣说:“他正是我要找的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我会使他成为传道人,他要设立教会,我要使他成为一个治理天国的人。我要在天上给他永远的奖赏,在新耶路撒冷的门上写下他的名字。”感谢神,主使用腓力这样的人,使用很多像腓力一样的人。
教会传统告诉我们,在初代教会的扩展上,腓力被大大地使用。他是最早殉道的使徒之一,根据大部分史料的记载,雅各殉道之后八年,腓力在弗吕家(小亚细亚)的哈里奥波里斯城被人用石头打死,他死之前,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听了他的讲道而接受基督。
腓力的信仰常受到人类既有思想、行为的阻碍,但显然他后来都予以克服。他和其他的使徒并列,一同证明“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