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用心听

 

不要带着满不在乎的心来听,仿佛你听的这件事与你无关,而要来听,感知到你将要听到的圣言有无法言说的分量、必要性和后果:当你明白这与你有多大关系,真正爱它,认识到它是生命的话语,它就要大大帮助你明白每一样具体真理。人所不爱,看不到其必要性的,他听的时候就不会重视和留心,就不会给他的思想留下明显印象。

 

——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用心听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路8:5-8

 

我牧养的第一家教会是这土壤比喻的二十一世纪版本。我第一次到访时就收到警告说,我很有可能会接手一场争战,这明显让我要接受这份工作时怀有戒心。为了鼓励我,舒缓我好像走进一个潜在马蜂窝的恐惧,遴选委员会的其中一个家伙给我发了一封电邮说:“保罗的模式就是去到一座城,引发一场动乱,被关到监狱里。我们会努力让你不落入监狱!”好吧,我来到这家教会。一如所料,不久教会就发生了一场动乱。教会像火车出轨遭破坏的其中一个最早记号,就是我从我的讲道收到互相冲突的回应。

 

我绝不会忘记在一个礼拜天,我站在后门,在会众离开时与他们打招呼。某人走到我面前,充满热情伸出手来抓住我的手说:“这是我曾听过的最好讲道!”就在同一时刻,我一眼扫开,留意到有一群不满的人在门厅一角扎堆,按后来有人告诉我的,他们当时正在讨论这如何是“他们曾经听过的最糟糕讲道!”

 

教会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一件具体的事故给了我需要的安慰和信心,让我在这充满挑战的时候坚忍下去。是对传讲神的道截然不同的回应,让我保持一种正确的视角,看到真正的问题更多是在人心里、多于在教会里正在发生的事。随着我继续忠心撒下神话语的种子,这种子落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生出不同的回应。一些人公开拒绝,其他人仅仅是忍受,而其他人是觉得听得不够。

 

你看到了,我们所有人都对我们听的讲道有不同反应,原因更多在于我们的内心,而不在于我们的耳朵。从人的角度来看,神的道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这取决于我们内心是否做好准备,或者用一种农业的说法来讲,这取决于土壤的状况。这就是耶稣讲的撒种人、种子和土壤这故事的要点。这第一个比喻,[1]最好称它是“土壤的故事”,为所有其他比喻打下基础。事实上,马可甚至说,如果你不明白这比喻,你就不会明白任何别的比喻(4:13)。和耶稣要讲的许多其他比喻不一样,他为这比喻提供了一个清楚详细的解释。耶稣基督是这撒种的人(“人子”——太13:37——传讲神的道的那一位)。种子是神的道(11节)。种子落入的土壤就是人心(12节)。

 

农业处于犹太人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是他们为自己供应口粮和谋生的手段。他们人人都明白栽种农作物的过程。农夫要把一袋种子扛在肩上,行走在田间,一把一把将种子撒到地上。很有可能从这群听众坐着听耶稣讲这比喻的地方,他们实际可以看到农夫在田地里撒种。人人都明白这些种子当中有一些落在田中间的小路上,一些落在石头上,一些落在杂草当中,还有一些落在肥沃的土壤里。

 

种子的命运——种子带来的收成,与土壤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耶稣使用这四种土壤举例说明所传讲的神的道落入其中的四种人心:

 

一些听众有顽固不领受的心。

 

一些听众有肤浅、一知半解的心。

 

一些听众有世俗、受压制的心。

 

一些听众有我们若要正确回应神的道,就都要有的那种内心:软化和乐于接受的心。让我们来看对所传讲神的道的四种不同内心回应。

 

(一)踩得坚实的路

 

巴勒斯坦这片土地布满农田。没有围墙或围栏,把一片田地与另外一片分开的是路。这些路上的土被各种各样走路的人踩得坚实,就像水泥地一样。落在路上的种子不能穿透像岩石一样刚硬的土,因此种子被践踏在人脚下,或飞鸟飞下来把它吃掉。这路的土代表一个人内心刚硬、不领受神的道。世上许多人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对神的道完全无知和无动于衷。圣经和教会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一些有这种内心的人,可能时不时上教会,甚至可能固定参加。但他们根本不在乎讲台上讲的。他们不感兴趣,分心,觉得讲道沉闷。讲道从一个耳朵进,从另一个耳朵出。它落在他们冰冷刚硬的心里反弹出去,就像种子落在沥青路上反弹走一样。

 

他们内心如此刚硬,以至于神的道不能穿透的原因,是因为它已经被罪压得紧紧的。他们的内心已经被有罪思想和言行的大军践踏。他们行不义压制真理(罗1:18),已经容许他们的内心因罪的欺骗变得刚硬(来3:13)。因此他们的内心完全不领受、不回应所传讲的神的道。他们的心并不为他们的罪忧伤,没有罪疚感,没有真正的破碎或悔改,并不在乎神和其他人。撒但就像一只饥饿的秃鹫在他们心上盘旋,焦急等着,神话语的种子一落在地上就把它夺走,“恐怕他们信了得救。”保罗生动描写了撒但拦阻人经历靠着基督而来的拯救的策略:“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4:4这是否描写了你内心的光景?你是否有一颗顽梗、不领受的心?

 

很有意思的是,耶稣使用比喻进行教导,其目的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揭示刚硬听众有石头一般的内心。虽然比喻对相信的人启示出真理,但向不信的人,比喻同样有效地把真理隐藏起来。在讲述和解释这具体比喻之间的时候,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路8:9-10;参太13:10-16)国度的奥秘,指的是只有靠着神的光照才能认识的神的奥秘。这些是人靠自己不能知道,而是要靠神通过比喻揭示的事情。耶稣引用以赛亚书6:9,那里讲到以色列民故意拒绝先知说的话,故意对真理闭上眼睛和耳朵。他们不想看见、听见真理。因此神遮蔽真理,把真理向他们隐藏起来。耶稣晓得有一些人对他做同样的事,就像以色列人对待以赛亚一样。因此他遮蔽真理,也把真理向他们隐藏起来。比喻本身常常是对不信的惩罚,那些不委身的旁观者对他讲的丝毫没有头绪,却嫌麻烦绝不请他解释。他们而是翻翻白眼就走开。但这也是神所计划的。

 

约翰·派博解释说:

 

即使传讲神的道,这常常并不让人软化、拯救人和医治人,但这并不必然表明它是无效。这种传讲神的道可能正在做神可怕的审判工作。这可能是在让人变得刚硬,使他们的耳朵如此发沉,以至于他们绝不要再听……不要对一周接一周听神的话语感到不在乎。如果这不是使人软化、拯救和医治人、结出果子,它很有可能就是使人心刚硬,使人眼睛瞎了,耳朵发沉。[2]

 

(二)一寸浅的土

第二种类型的土壤,并不是指当中混有石头的土。农夫会刻意耕种他们的田地,除去石头。但在以色列,一层石灰岩贯穿整片土地,在一些地方,它突出地面,表层只有几寸的表土覆盖(可4:5)。落在浅土上的种子开始扎根,但因为土不够深,根很快碰到石头,农作物没有别的地方生长,只能向上生长。因此它比其余农作物会生长得更快,生出更多叶子,但它也会枯萎得更快,因为根不能吸取足够水分,还没有结出果实就枯萎死了。

 

像石头一样的土,这描写的是那些冲动和热情回应神的道,却不思想代价的人。他们立马激动接受福音信息,但并不明白让自己委身跟从耶稣基督的意义。他们对基督仅仅是有一种肤浅、短期的委身。他们的信心是短暂的(可4:17)。他们一旦因着他们认信基督遭遇某种患难或逼迫,就一脚把他们的信仰踢开,结果就是离开教会,这证明他们只不过是“称为弟兄”(林前5:11)。

 

我认识像这样的人。他们是我侍奉当中一些最令我失望的人。他们在听完一堂信息后跑过来找我,告诉我这信息是何等奇妙,他们是何等知罪。他们看起来对他们以往的生活是真正内心破碎。他们眼中带着泪水,认信基督。他们对读圣经、祷告和上教会充满激情。每次他们有机会就说话流露出这一切,他们的热心甚至让一些更成熟的基督徒感到羞愧。他们看起来是真诚,看来是真的。但一旦要求他们采取立场,或要为着成为基督徒付出代价,这高涨的情感就快快消退。一旦试炼和试探来到,他们就回到他们从前的生活方式,人就再也看不见他们了。结论就是:这完全是一种暂时的、情绪的回应。他们是约翰一书2:19描述的那种人,“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这是否表现了你内心的光景?你是否有一颗肤浅、一知半解的心?

 

(三)被野草挤死

 

这第三种类型的土表面看起来很好,但是在表面之下,是交叉纵横的恶毒的杂草和蒺藜,只等着要在农作物身边生长起来。野草比农作物生长得更壮大更快,它们的大叶子挡住了农作物接受阳光,它们强健的根吸取了所有水分,不为农作物留下一点。结果就是农作物还未能结出任何果子,就被挤死或绞杀(太13:22;可4:7)。

 

这种土描写的是一种人,他们领受神的道,但内心和思想如此专注于这世界上的事,以至于福音被挤出去、被挤死了。不是马上死去,而是渐渐枯萎,是慢慢死去。

 

耶稣描写了在人生命当中将神的道挤出去的三件事。第一是忧虑。这些是日常担忧的事情,生活的压力,就像家庭、朋友、学校、工作、金钱、健康等等。这些是容易在我们内心引发焦虑的事。第二是财富。这指的是今生所有物质的事情,包括金钱、衣服、房屋、汽车、游艇、水上电单车等等,让我们分心离开神。第三是愿望,不仅是有罪的愿望,如性、毒品和摇滚乐,还有好的愿望,如体育运动、学术研究和爱好,这些把当用在主身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夺去。这三样事情与基督抢夺我们的忠心和情感,太过经常的是,基督会输掉(太6:24-25;提前6:9-10,约壹2:15-16)。

 

我看到这样的事总是在发生。一些人认信基督,但后来某个其他人或某件事变得对他们来说更重要,基督被推到一边。他们开始越来越少上教会,越来越少读圣经,越来越少祷告,变得越来越不向基督委身。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让自己对世界的事发生兴趣,然后分心,然后专注,然后被耗尽,然后沉迷,然后被挤住,最后被这世界上的事绞杀。底马是选择世界而不是基督的一个悲剧例子(提后4:10)。这是否描写了你内心的光景?你是否有一颗世俗的心,专注于这世界上的事,被这世界上的事扼杀?

 

(四)领受神话语的好土

 

好土提供了完美的环境,让种子发芽生长。这土松软、挖得深,没有荆棘野草。在这土壤中种子兴旺,获得丰收,比栽种的多一百倍。

 

这好土代表那些听到、明白和接受所传讲的神的道的人(太13:23;可4:20)。他们对神的道有开放、接受的心。而且他们努力不仅要明白这道的意思,还努力顺服这道,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付诸实践。他们不仅听道,而且还行道(雅1:22)。结果就是神的道继续在他们的生命中产生效果。因着他们听道的结果,他们经历真正持久的改变。

 

结出果子,这是在这比喻当中让好土与其他三种土壤分别开来的唯一一件事情。每一位真基督徒都在他们生命当中不断结出属灵的果子(太7:16;加5:22-23)。但是,一个基督徒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后退,跌倒离开基督。但如果他们是真信的人,就最终要回到基督这里来,结出相应悔改的果子(太3:8;徒26:20)。不存在着不结果子的基督徒这种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基督徒都像其他基督徒一样多结果子。问题不在于一个人生活当中结果子的数量,而在于是否结出果子。耶稣说:“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8这是否描写了你内心的光景?你是否有一颗柔软、领受的心,结出真正相信之人的果子?

 

紧接着这土壤的比喻,路加策略性地记载了耶稣讲的另一个比喻,接着是耶稣论到他家里人的对话,强调聆听和遵守神的道的重要意义。耶稣描写多结果子的生命就像强光一样:“没有人点灯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进来的人看见亮光。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8:16-17

 

换言之,多结果子的生命是对不信的人作的见证(太5:16)。而且耶稣解释说,有一天人内心的光景要显明。他继续说:“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路8:18虽然耶稣把类比从土壤改变到光,但很明显这是整个信息的警句。他的要点就是,你要小心怎样听,因为你怎样听神的道,这决定了神是要加给你(好土),还是你有的要被夺去(路旁、石头和多长荆棘的土)。在每一种情形里,前三种土代表的人以为他们有的,最终要被魔鬼、试炼和这世界夺去。所有的都被夺去!

 

路加结束这一部分时,记载了耶稣与那些来告诉他,他的家人已经到了的人展开的一场对话:“耶稣的母亲和他弟兄来了,因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有人告诉他说:‘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见你。’耶稣回答说:“听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8:19-21

 

换言之,证明你是一个基督徒的终极证据,就是你听并且遵行神的道。路加福音这整一个部分为的是强调耶稣看重听神的道(81821节)。好土从神的道结出顺服的果子,这多结果子的生命就是光,照耀身边一切的人,让他们看见,这是唯一的真证明,表明你在灵里认同耶稣。

 

神的道落在你身上的时候,这要显明你是哪一种土?你对神的道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学习讨论问题

 

1、请读诗篇95:6-11。以色列人是如何成了一个路旁硬土的典型例子?罪会如何让你的心变得刚硬,使之不能被神的话语穿透(参来3:12-13)?

 

2、请读马太福音6:24-25;提前6:9-10;约壹2:15-16。有哪些试炼、试探、逼迫或世上的事,是已经或潜在可能扼杀你与基督关系的?

 

3、请读马太福音7:16-20和约翰福音15:8。按耶稣的说法,你如何把一个相信的人和一个不信的人区分开来?你在你生命中看到什么证据,证明你是真正得救?

 

 

祈求神要在你里面培养一颗柔软、谦卑受教的心,

让他道的种子可以深深栽种其中,

并且生长,

在你生命当中多结果子,

把荣耀归给他。

 

 


[1] 所有三卷符类福音书都有记载的比喻并不多,这土壤的比喻就是其中一个,它也是马太、马可和路加记载的第一个比喻,暗示它是耶稣讲的第一个比喻。 

[2] John Piper, “Take Care How You Listen,” Pt. 1 & 2, delivered 22 February 1998, 6. 

下一章 >


本书目录

作者致谢词

推荐语

序  言

前言:欢迎神的道

第一章:圣经的听觉学

第二章:用心听

第三章:耕耘你的内心,准备听道

第四章:耳朵发痒症

第五章:有分辩力的听众

第六章:行出你所听到的

结论:听,就像你的生命取决于此

听道快速参考指南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研经工具首页

<返回 电子图书馆

开始使用 研经工具>

研经工具( https://home.yanjinggongju.com/b/web/)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