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8:31-36

 

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任何仔细研读圣经的人都知道,有时候我们会来到一个高耸入云的启示顶峰,只能叹为观止。这正是我们读到罗马书第8章最后一段的情景。解经家称这段经文为“保障之诗”、“得胜之歌”、“神整个启示的最高原”。但这些赞美之词仍然嫌太过薄弱。这一段经文有如高山之顶峰,是书信中的珠穆朗玛峰,是圣经中的喜马拉雅山。

 

我喜欢山脉,我生平中一些最美好的回忆都与山有关。记得多年前孩子还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全家在瑞士的日内瓦湖边住了几个星期。那里有一种缆车,可以把旅客带到一块很大的断层岩石上。我们常搭缆车上去,花好几个小时沿着阿尔卑斯山脊,穿越开满野花的草原。有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坐在山脊上,俯看山谷中吃草的牛群,耳中传来清脆的牛铃声,间杂着各种悦耳的鸟鸣——当然,我也读着带去的一本书《海蒂》(Heidi)。这一类经验永难忘怀。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罗马书8:31-39就是如此。我们在这卷书信的前半部,一路攀登教义的陡坡。我们可以遥遥眺望这卷书信下半部的美丽远景。现在我们终于到达顶端,这种经验真是荣耀无比。

 

本讲的标题是我从约翰·斯托得得来的灵感,他在研讨罗马书第58章时,曾经说到“五个无法否认的印证”,然后是“五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已经看过无法否认的印证。那分别是“预知”、“预定”、“呼召”、“称义”和“得荣耀”。现在我们要来看这五个问题。

 

严格说来,这段圣经包括了七个问题,第31节和35节各有两个,第32节和33节、34节各有一个。但第一个问题并不属于这一段,那是保罗结束解释的部分,开始给他的论证做结论时所采取的方式之一,我们已经在这卷书信里看过多次。它的意思是,“根据我前面所说的,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至于最后两个问题(35节)其实是问同样的事。所以实际上只有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都涉及到那些可能拦阻神对我们的计划,或有害于我们的事。但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答案,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事物能影响神的计划。

 

斯托得说:“使徒把这些问题投掷到空中,坚定地向天地万物提出挑战,要他们或是回答,或是否认其中的真理。但是他的问题未得到答案,因为没有人或事物能伤害属神的人。”

 

这些问题本身就足以使这一段经文举足轻重,掷地有声。

 

“谁能敌挡我们?”

 

第一个问题是第31节:“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这问题的后半句并非全然没有答案。谁能敌挡我们?当然世上有许多人和事物能够敌挡我们,他们不仅“能”敌挡我们,而且“正在”敌挡我们。神学家讲到,基督徒面对着三个仇敌:世界、肉体和魔鬼。世界敌挡我们,是因为基督徒的信仰对他们是一种冒犯,那与世界悖逆神的方式相对立。世界要我们配合它;若不遂其所愿,就会对我们百般刁难。肉体也是我们的仇敌,因为它里面隐含罪的种子;我们此生无法逃避它的影响。更糟的是,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仇敌撒但,彼得形容他是“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是的,外面有仇敌环伺,虎视眈眈,甚至我们里面也有仇敌,伺机以动。但是若把他们放在“神若帮助我们”这句话里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相信你可以看出,这句话里的“若”并未含任何疑惑的意味,因为保罗在前一句中已经排除了这个疑惑。他指出神如何定意爱我们,预定我们有他儿子的模样。他又呼召我们,使我们称义,叫我们得荣耀。此处的“若”意思是“既然”,“既然神帮助我们”,这样读起来就大不相同了。

 

保罗向我们提出挑战,他似乎把所有可能的仇敌都放在秤的一边,就是那种古老的秤。我们将一把花生放在一端,然后将一个铁砧放在另一端。结果铁砧那端立刻下坠,另一端的花生则蹦得到处都是。“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谁能敌挡神?答案是,没有人。这位掌管宇宙的全能之神若在我们这一边,就没有人能打败我们。

 

“他岂不也……”

 

有人会说:“可是这必须有一个前题:神不会改变。固然没有人能敌挡神,但是如果有一天神厌倦我们,忘记我们,开始转移他对我们的兴趣,那怎么办?”保罗在第32节特别讨论到这一点,他问道:“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

 

这五个问题都无可回答,因为每一个都是建立在无可动摇的真理上。这一节所根据的真理是,神已经把他的儿子赐给我们了。如果保罗只是问:“神会把万物都赐给我们吗?”我们可能犹豫不决,因为我们不敢确定。神确实给了我们很多,但他会把万物都赐给我们吗?我们可能会想,神的恩典和慷慨总有所限制吧!若不是神已经把他儿子赐给我们的这个事实,我们确实可以那样想。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是神所能赐予人的最好礼物。但神慷慨地将这礼物赐给了我们,不仅让耶稣与我们同在,而且让他舍命,好使我们脱离罪的刑罚。

 

保罗要我们一边观看十字架,一边这样问自己:神既然做了这一切,差他的儿子代替我们死,他难道还会留下别的东西,吝于赐给我们吗?

 

几年前一位圣经教师对一群孩子说,他悬赏十块美金,只要任何人能想出一个应许,是神可以给我们但他却尚未想到的,就能得到这笔钱。其实那个老师大可以悬赏一百万,因为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神既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惜,他当然能将“万物”赐给我们。这节圣经好像是一张空白的支票,可以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

 

例如我们需要胜过试探的能力。靠自己,我们无法对抗罪的试探。神是否会赐能力,让我们胜过它呢?当然!保罗在另一处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林前10:13)。

 

我们也需要朋友,共度人生黑暗的死荫幽谷,而不至灰心丧胆。神能做我们的朋友吗?他当然能。耶稣说过:“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约15:15)。“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我们是否需要指示,以明白当如何生活,如何讨神的喜悦?神会供应这一类的指引。神说:“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诗32:8)。

 

我们在丧失亲人时需要安慰吗?神是我们唯一安慰的来源。

 

在死亡的阴影中,神是否与我们同在?当然!他会保守我们经过死亡,最终带我们喜乐地进入他的荣耀中。圣经说:“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116:15)。有时候我们以为神忽略了我们的某些需要,但我们必须记住保罗在圣灵的感动下对腓立比人说的话:“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

 

神既然把最大的礼物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相信他也能赐下较小的礼物。正如约翰·斯托得所言:“十字架本身就证明了神的慷慨。”

 

“谁能控告?”

 

第三个问题开始进入了律法的领域,我们现在仿佛在法庭上,询问是否有人控告我们,企图将我们带到最后的属灵审判中。第33节的问题是:“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保罗说,既然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还能控告他们呢?

 

你还记得小先知撒迦利亚的作品中,描写大祭司约书亚的伟大一幕吗?约书亚站在圣殿中,准备替百姓献祭。撒但也在场,想要控告他。当时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象征着他的罪。撒但争辩说,约书亚不配担任祭司,因为他是一个罪人。但神透过天使斥责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就是拣选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责备你,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亚3:2)。然后我们读到约书亚脱去污秽的衣服,穿上华美的衣服,戴上洁净的冠冕,象征他已经因着耶稣基督的工作而称义了。如今谁能控告他呢?答案很明显:“没有人。”因为神已经称他为义了。

 

这个画面和保罗的问题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若离开了神在基督里所做的工,就会有不少人控告我们——魔鬼和其他人,包括我们的良心。但我们不妨思想一下保罗的回答,“有神称他们为义”,确实,神已经称我们为义了(见30节)。既然最高法庭已经判我们无罪,还有谁能控告我们呢?

 

“谁能定罪?”

 

第四个问题与第三个有密切的关联,有人认为这两个问题是相同的。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一点差异,请容我加以解释。

 

保罗稍早问道,神对我们所存的旨意是否会改变。他的结论是,既然神已经将最大的恩典耶稣赐给我们(32节),他的旨意就不会改变。现在保罗似乎又更进一步,问到耶稣的态度是否会改变。第34节说:“谁能定他们的罪呢?”答案是:“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圣经用一个颇惊人的方式教导我们这个真理,就是用“保惠师”一词来指圣灵和耶稣。保惠师是“被召在一旁相助的”,那也是“中保”一词真正的意思。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来自希腊文,另一个来自拉丁文。耶稣使用这个词来指圣灵,耶稣告诉门徒,他要差保惠师到他们中间(参 16:5-15),约翰则用这个词指耶稣自己,他说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约壹2:1),替我们说话。这画面让我们看到神的律师事务所,它有两个分公司,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圣灵在地上为我们代求,正确地解释我们的祈求。主耶稣则在天上宣告他宝血的功能,显示我们是得救的人,没有任何人能导致我们被神定罪。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隔绝?”

 

最后一个问题不但包罗甚广,而且把前面的一切推向顶峰,它见之于第35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保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我们从那里一直带到第8章结束。

 

约翰·斯托得写道:

 

对最后这一个,也是第五个问题,保罗自己做了一件事,也是我们面对其他四个问题时想做的。保罗环顾四周,想找出答案。他列出一切所能想到足以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的事。我们可能必须忍受“患难”、“困苦”、“逼迫”——指被这个不敬虔的世界迫害。我们可能必须经历“饥饿”、“赤身露体”——指缺乏衣食,既然耶稣应许他们做天父的儿女,而衣食上的缺乏似乎证明神不顾念他们。我们也许必须遭受“危险”和“刀剑”——就是死亡的危险,和实际被人杀害,或被迫殉道,或信心的最终考验。这也是真实的考验,因为诗篇44:22警告我们,神的百姓为他的缘故“终日被杀”。也就是说,他们不断地被暴露在死亡的危险中,好像待宰的羔羊。

 

这些确实是极大的艰险。身体实际的受苦、疼痛、危险,确实难以忍受。但这些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吗?不!不但不会,反而“在这一切的事上”——在忍受、经历和坚忍中——“已经得胜有余了”(37节)。

 

还有什么说的呢?

 

这五个问题极其重要,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广泛的讨论,下几讲我们还会回来仔细探讨,就像我们对待第29节和30节那“五个无可否认的印证”一样。但在这样做之前,我要回到开头曾特别指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个引介性质的问题:“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31节)。

 

保罗是用复数的形式发问:“我们还有什么说的呢?”把他写信的对象全部包括在内了。但我要用单数来问你:“对这一切,你还有什么说的呢?你要如何回应呢?”

 

这个问题能将人区分开来,从某方面看,它清楚地将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划分开来了。你若问非基督徒这个问题,可能得到两种反应。一种是被问的人对于这问题和问题后头所含有关神恩典的教义漠不关心。他对答案更没兴趣,他认为这整件事都是愚不可及的。另一种可能是,那人的反应充满敌意:“你以为自己是老几?神为什么要特别偏爱你?他为什么要实际差遣耶稣来为你死,并且应许要保守你渡过一生所有的难处,最后带你进入天堂?你未免自视过高了吧!”我相信你向不信的人传讲基督教信仰时,经常会面临这两种反应。

 

那么基督徒又如何回应呢?他们的反应迥然不同。他们会因神为他们所成就的事而喜乐。

 

我承认有些基督徒对这教训颇感困惑,甚至畏怯。他们害怕谈论到神保守圣徒的大能时语气太过强烈,认为过于强调坚守的教义是危险的。他们想:“这样会不会导致人越来越不看重信心?”当然不会。虽然有些人困惑,有些人胆怯,但我还是认为基督徒的反应,和那些仍在罪中之人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存在。

 

信徒也许对这些真理怀着谨慎的态度,但他们心中有无比的温暖和喜乐。因为凡是真正认识基督的人都知道,神就是爱。神对我们的爱乃是救恩的基础;由于神的爱是神圣的,所有基督徒都能确信,神对我们的爱永不动摇、减弱、改变,或衰微。信徒知道神在基督里的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事实。那是万物中最强壮、稳固、坚定、不变、强韧、实在、持续、始终如一的。

 

所以我要问:“你如何回应这些印证呢?”它们是否在你里面激起和谐的音符?若是这样,就证明神已经在你的生命中动工了,带领你出黑暗,进入他奇妙的光中。如果你对这些教义毫无兴趣,它们似乎并不真实,或者在你看来一无价值,那么我要警告你,你还不是基督徒,你还没有在基督里得救。但愿你接受基督做你的救主。我勉励你承认自己的罪,回转归向基督。

 

这就是福音,是神在耶稣基督里对你发出的爱。正如保罗在本卷书信中稍早所说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神使用这个教义——神在基督里的大爱能保守信徒——拯救了最有能力的布道家之一司布真。他十五岁那年就得救了。但是他注意到他有一些朋友最初表现不错,到后来却偏离正道,堕入各样罪恶中。司布真深恐自己有一天也步其后尘。后来他这样解释当时他心中的想法:“不论我想出怎样美妙的解决之道,一旦试探来临,就无一行得通。我就像俗语说的那种人,‘明明知道是魔鬼下的饵,仍然要上去咬一口。’”司布真担心有一天他也会沦丧,使自己蒙羞。

 

就在那时候,他听说耶稣能保守圣徒免于跌倒,将他们平安带到天上。这个教义特别吸引他,他喃喃自语:“我若到耶稣面前,从他那里得到一个新心和新的灵,我就能在面对试探时蒙保守,免于堕入别人所掉进去的深坑。神必保守我不失脚。”这个真理将司布真带到救主那里。

 

“还有什么说的呢?”我前面说过,这个问题足以将人划分开来。但这也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我鼓励你下决心。但愿神赐你恩典,使你能用信心和喜乐来回应这信息。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