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1:17-24
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例证最主要的功用,就是把教训阐明得更清楚。著名的浸信会牧师司布真尤其擅长举例,他称例证是“透光的窗”。
圣经例证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并非总是阐明教训,有时候甚至具有相反的功用。例如耶稣有关撒种的比喻(太13:1-23)。耶稣对聚集的听众描述了四种田地和四种结果之后,门徒感到大惑不解,向他询问那个故事的寓意。耶稣的回答很叫人讶异:“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11、13节)。耶稣说他的比喻是含糊的,并不在阐释教训。
一个难懂的例证
罗马书第11章介绍橄榄树的例证,说到它的枝子被折下,后来又接上新枝子。保罗并无意把这个比喻弄得很含糊,他试着将这个教训解释得清楚。然而这个例证却似乎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困惑。上一讲我已经尽量解释了这个比喻所象征的意思——“树根”是指亚伯拉罕,被“折下来”的树枝是指不信的犹太人,被“接上”的枝子是相信的外邦人。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觉得这个例证的寓意如此清楚易晓。有一个解经家说,他发现这个例证至少有六个不同的解释。
我个人觉得,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研究比喻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引起的。那就是将其复杂化,超过原先单纯的含义。有时候人们过度强调例证的细节。有时候他们太过于从字面上来做解释。
让我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解释这个橄榄树的比喻时,最大的难处在将其视为一个单单针对个人的比喻,或单单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比喻。如果你认为被折下来的枝子是指个人,会产生什么结论?显然你就在介绍一种观念:一个人的救恩是可能失落的。我们在研讨任何一个例证时,都必须提防这种武断的推论。下一讲我们即将论到这一点。但这里讲到一个人可能失去他所得到的救恩,这与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的教训背道而驰,因为他那里强调没有一样受造物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的”(39节)。
更糟糕的是,我们若采取这观点,罗马书第9章至11章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保罗写这几章唯一的目的就是在回答别人的反驳,他们说,如果以色列人失落了,我们就无法相信永恒的确据,因为这显明神是不信实的。
我们若把这个例证用在整个国家上,又如何呢?这就等于说,以色列国已经被外邦国家取代了,我们会油然而生出某种“外邦人的优越感”。我前面提到那位发现橄榄树比喻有六种不同解释的解经家,就是持这种观点。他仔细研究罗马书第11章(亦即橄榄树例证之后的那一章),就给第11章的讨论下了一个题目:“外邦人掌权”。
但我们若明白保罗这里既不是指单独的个人,也不是指整个国家,他仅仅是指大多数的犹太人和许多外邦人,我们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难处。保罗的重点是,大多数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基督,所以被剥夺了犹太人本来享有的属灵福分;另一方面,本来与属灵福分无缘的外邦人却因相信犹太人的弥赛亚,而得以进入这些福分中。
就神与以色列人立的约而言,保罗认为那约已经应验了,虽然并不是所有个别的犹太人都得救,乃是神所拣选的人得救,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到了最后,以色列全国将悔改,并获得属灵的福气。
一个“不自然”的例证
这个例证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那就是保罗所描述的接枝程序,似乎不太自然。野枝子并不适合接在好树枝上,应该反过来才对。威廉·桑迪(William Sanday)和阿瑟·黑德勒姆(Arthur C. Headlam)在他们那本广为人知的罗马书注释里说:“接枝通常是将一个好枝子接在野树枝上,如果反其道而行,不但没有价值,而且从未有人这样做。”
保罗的“错误”遭来一些诸如多德等解经家的批评,认为他缺乏常识。多德写道:“保罗是一个五谷不分的城市佬……他对路边处处可见的橄榄树,竟然未萌生任何好奇心,去一探究竟。”
但保罗提出的程序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他这样说可能并非出于无知。几年前,一位以研究保罗的教训和宣教之旅而著称的学者威廉·拉姆齐(William Ramsay),特别作了“橄榄树与野橄榄”的研究,他肯定了保罗的描述。根据他的研究,罗马作家科卢梅拉(Columella)说过:“如果一棵橄榄树不结果子,人们通常会把一小截野橄榄枝接在它上面,以给这棵树提供新的活力。”同样的,帕拉狄乌斯(Palladius)也写道:“接上的野橄榄可以激发原枝的生命力。”拉姆齐又引用著名的地中海果树专家西奥博尔德·费希尔(Theobald Fisher)的话,说保罗所描述的过程“今天仍然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下为人采用”。
但拉姆齐的解决方法也有问题。根据拉姆齐的看法,接野枝子的目的是为了给旧有的树或树根提供活力。但保罗提出的这个例证中,外邦人对这种结合显然毫无贡献。拉姆齐的结论固然有园艺上的真实性,也有助于帮助保罗洗脱无知之名,但实际上却使这件事变得更使人困惑。
我个人认为,最佳的解释是保罗自己在第24节提出的,他说外邦人被接在好橄榄树上是“逆着性”的。单从字面上看,这里显示保罗充分知道自己的描述——把野树枝接在好树上——有违自然原理。这正是他的论点所在。神拯救外邦人,这本身是不自然的,但神这样做了。救恩是出于恩典。但神既然逆着性拯救外邦人,我们岂不更可以指望他顺着本性,最后使以色列人普遍地相信他们自己的弥赛亚呢?
一个富教导意义的例证
好了!我们的分析到此为止。究竟这个内容丰富(一共占了八节)的例证,其重点在那里呢?我看出了七个重点。
1. 只有一个民族是神的选民。这是橄榄树的例证所清楚显示的,却常常被人忽略,特别是像我这样认为罗马书第11章是预言犹太人将来要蒙福的人。持这种看法的人大半是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者,企图把以色列的普遍悔改放在未来的某一个时代,而把犹太人的身份和结局与教会的划分开来。我相信以色列将来会悔改,因为我认为这是罗马书第11章和其他经文所教导的。但反对时代论的人在这一点上也有其道理:他们坚持神只有一个选民,他们只有一个结局。
在罗马书里,亚伯拉罕被描述为所有得救之人的父,因为他们都和他一样,是凭着信心得救。亚伯拉罕是树根,所有得救的人,不分犹太人或外邦人,都和亚伯拉罕一样,是单凭着相信神而得救,因此他们都是这橄榄树的一部分。
此外,保罗也说到将来犹太人得救的日子,他不是在讲一件远在历史之外,或超越历史的事,也不是指尚未来临的时代。这日子是在历史里面的,在事件的流程中。我们知道最终外邦人和所有犹太人将相信基督,他们加起来就构成了神选民的行列。
2. 神的百姓必须(而且也将)结果子。保罗在这几节中并未特别强调结果子,但这正是接枝的整个目的:结更多的果子。虽然保罗未直接道出,但他写到犹太人因“不信”被折下来,而外邦人“因为信”被接上好枝子(20节)时,心中必然想到结果子的事。不信是不结果子的最终表现,而信心则是初熟的果子。
我前一讲提过,在旧约里,橄榄树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喻象,特别是用在以色列上面。它只出现两次,一次是耶利米书11:16,一次是何西阿书14:6。两处皆与野橄榄枝接到旧枝子上无关,但都涉及结果子。耶利米书11:16说:
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
又华美又结好果子;
如今他用哄嚷之声,
点火在其上,
枝子也被折断。
为什么要烧毁、折断枝子?下一节解释说,是“因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行恶”。也就是说,他们不结果子;他们不信。很可能保罗在罗马书所用的例证就是得自这里的灵感。
他也可能得到何西阿书14:6的启发,那里也是用橄榄树比喻犹太人。我这样说是因为这一节和罗马书第11章一样,都是论到以色列将来的福分:“他(以色列)的荣华如橄榄树,他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香柏树。”
当然,此处的重点是,神要求他的百姓忠心。事实上,他们若不结果子,就不是他的百姓。约翰福音第15章所记载耶稣的教训也相同,虽然那里说的是葡萄树和枝子。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15:1-2、5、8)。葡萄树的例证在旧约里就更普遍了(见诗80:8-16;赛5:1-7)。
3. 外邦人对救恩的过程毫无贡献。这是我认为拉姆齐的材料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引起混淆的原因。虽然接上野枝子的目的是增加果实产量,但保罗举这个例子的用意却完全相反。被接上的枝子是外邦人,保罗对他们的劝勉是,不可趾高气扬,不可向旧枝子夸口。相反的,我们这些外邦人必须记住:“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18节)。
我们能站立得住,完全是凭信心,这表示我们只能靠恩典站立。我们自己本身是没有什么可夸口的。
因此外邦人的宗教里没有任何“好的”东西。今天人们往往以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宗教,贡献一小部分的真理,但这和保罗的例子相冲突。并不是说亚洲人贡献一点阴阳之道,非洲人贡献他们部落宗教里的一点迷信,印第安人贡献一点民族慧语或舞蹈,美国人贡献一点民主制度或资本主义。根据保罗的例证,外邦人是“野橄榄”(17节),它在所有树木中是最低贱的。
我们不可忽略“野”这个字。若没有耶稣基督的救恩,我们就会偏行己路,与脱缰野马无异。这只会给我们带来毁灭。唯一真正的道路就是相信基督,而这是透过犹太人临到我们的。
你记得耶稣告诉撒玛利亚妇人的话吗?她想和耶稣辩论,她所熟悉的两种宗教——撒玛利亚人的宗教和犹太人的宗教——究竟何者较佳。但耶稣告诉她,她正活在罪中。她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约4:19-20)。
耶稣回答说,如今在何处敬拜已经无关紧要了:“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但这并不表示撒玛利亚人的宗教和犹太人宗教是平等的——“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21-22节)。
唯一真正的宗教是启示出来的宗教,是神透过犹太人这管道传给我们的。当然,并非所有犹太人都得救了。保罗说得很清楚。但他也明白地告诉我们,犹太人并不是因变成外邦人而得救,但外邦人(和犹太人)确实是因变成真犹太人而得救。也就是说,凡得救的都必须是亚伯拉罕真正属灵的后裔。
4. 犹太人对救恩也一无贡献。我说过外邦人对救恩的程序毫无贡献,其实犹太人也一样。这中间是否有矛盾?我前面岂不是刚引用过耶稣的话:“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吗?确实不错,但“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和“救恩是犹太人的”不一样。
“从”这个字表达了一种管道。它的意思是,救恩之道是透过神给以色列的启示,透过以色列的王和先知,透过耶稣基督而为人知晓的。犹太人成为这启示的受益者,并不是因他们身为犹太人,或因他们有天赋的属灵悟性,或天生就有神的义。他们从救恩获益唯一的方式与外邦人一模一样,就是相信耶稣。保罗说,“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20、23节)。他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保罗最初使用树枝和树根的比喻时,岂不是称其为“圣洁”的吗?树枝怎么可能圣洁呢?前一讲已经道出答案,这是因他们为了神的旨意而被“分别出来”。神的旨意是什么?是为了叫犹太人:
·领受律法,先知,和神的话语。我们的圣经就是透过犹太人而得来的。
·为世界而保存这些文献。若不是犹太人文士忠心而仔细地为我们保存古代的文献,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圣经,特别是旧约。
·弥赛亚所承继的世系。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属犹大支派,是大卫王的子孙。
·为神见证这些真理。所有初代的传道人,包括保罗自己,都是犹太人。若没有他们忠实地为这些真理做证,我们无一人能认识耶稣,明白福音,或相信福音。
5. 不可夸口。橄榄树的比喻所蕴涵的第五个真理,也是保罗一直强调的。正如第13节所言,他这一段是特别写给外邦人的,他吩咐外邦人不可因目前较佳的处境而向犹太人夸口。确实,犹太人的枝子被折断了,好依照神的计划,让福音传给外邦人。犹太人的拒绝成了外邦人蒙福的源头。但外邦人不可夸口,既然他们是单凭信心而站立得住,他们若不继续站在信心中,早晚也会被折下来。
我们不要忘记,圣经处处在警告我们不可夸口。夸口乃是以自己的成就为荣,而信心乃是接受神在耶稣基督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6. 不要自以为得神偏爱。第六点与前面对夸口的警告有密切关系。因为我们夸口的时候就是一厢情愿认定:我们享有神的偏爱。这是很危险的。这等于假定:不管我们是否相信,或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和神之间一切正常。但我们若要避免刑罚,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顺服神,竭力追求义。我常常说,我们如果不忠实地跟随耶稣基督做门徒,就不是他的门徒。若不是基督的门徒,就不是基督徒。
7. 敬畏神。最后一点是敬畏神(20、22节)。这不是说我们基督徒必须在神面前做一个懦夫,缩头缩脑。这里涉及到尊敬。我们在神的恩慈和威严面前当存着圣洁的敬畏。这提醒我们,神是轻慢不得的。罪必定要受责罚,不管我们是谁,不信都会使我们被排除在救恩的好树之外。我们必须考虑到,神只有一个选民,任何人都必须凭着对耶稣的信心,才能置身于选民之列。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