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在儿女心里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深知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基督教信仰。生活当中没有一样事物能与作个基督徒相比。

 

钟马田(MARTYN-LLOYD JONES

 

 

2  在主里面养育儿女(上)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养育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考虑到这一点,你很可能觉得,圣经也许会长篇大论地提供一套教训,指示人如何作一个成功的父母。毕竟,讲解为人父母的书,已经写了成千上万本。有大量的媒体节目和事工,专门提供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指导。还有不计其数的专家给人出谋划策,指导为人父母的方法。他们自称,遵行这些方法,家庭就能幸福。然而,有好些为人父母的潮流和技巧,今天还很流行,明天很快就被一整套全新的潮流和技巧取代。作父母的想努力跟上流行文化的说教,学习如何对待儿女,但这一切却有可能使他们感觉无所适从。

 

但我们转向新约圣经,却发现神论到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模式,有一段经文作了最为深刻的讲解,但它对父母提供的劝勉出奇地简洁。事实上,使徒保罗只用一句话就把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切努力总结出来:“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

 

千万不要叫这句话的简洁性蒙蔽了自己。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它所对准的,乃是我们在教养儿女方面一切需知内容的核心。我们这些作父母的肯定会发现,还有其他一些为人父母的常识性原则,可能也对培养儿女大有用处。但我们这些作父母的人所行的一切事,这一条训诲却提供了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我们怎样小心翼翼、忠心耿耿地将以弗所书6:4应用到儿女的生命当中,对儿女成长过程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这并不是说,为人父母是一项简单任务——绝非如此。它是一项认真严肃、大有挑战的责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个人牺牲,还会牵涉到相当大的成本。儿女幼小的时候,不断需要我们的照顾和爱护。随着他们渐渐长大,越来越独立,依然需要我们监督和参与他们的学业和各样活动。举例来说,我们需要在属灵事务、筛选正确的同龄人、有智慧地运用钱财、长大成人这些事情上为他们提供引导。

 

父母面对的两大压力

 

身为父母,我们承担的责任,因着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压力变得越发艰难。因为这些挑战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先要更加详细地察看它们,然后再开始学习以弗所书6:4

 

外部的文化压力

 

身为父母,我们面对的第一种压力是外在的——周围的文化带给我们家庭的影响。以前的时候,生活大体上是以家庭为中心,外部世界对儿女的影响微乎其微。但现在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

 

以前的时候,一家人常有大量时间陪伴在一起,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家庭展开。吃饭、活动、参加教会和学校生活大体上都是集体方式。父母在儿女的生命当中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他们是主要的输入来源,儿女在多大程度上接触外部世界,父母可以掌管得住。他们确保孩子学到的东西,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用来处置某些问题。换句话说,儿女接触的东西处在控制之下,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了。纽约大学沟通艺术系已故教授和主席尼尔·波茨曼(Neil Postman)在《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一书中论到这种现状。[1]波茨曼阐述了一个论题,就是童年作为人类成长过程的一个独特时期正在消失的观点。

 

举例来说,在波茨曼观察到的现象之中,有一个就是过去的儿童穿的衣服大不相同,现在则尽量追求与成年人穿得一模一样。小孩看见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穿的衣服,很想模仿他们的潮流和时尚。

 

儿童玩的游戏也有了变化。过去的孩子常常自己发明游戏,然后在一起玩耍。小孩玩的时候,纯粹是为了其中的乐趣,他们的游戏通常都是把童年的奇妙想象力表达出来。

 

但这已经改变。举例来说,今天好些儿童体育比赛都是模仿成年人的比赛,配有系统的组织、特殊的费用、复杂的装备。这些比赛与其说是为了孩子的乐趣,倒不如说常常是为了维护父母、教练、以及其他相关成年人的自尊。他们营造一种无处不在的竞争氛围,给孩子施加很大的争胜压力,而不仅仅是为了乐趣。

 

然后就是整个电子游戏的事情,好些游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相当昂贵。这些游戏常常是一个人玩,也就意味着减少了与其他孩子的互动。

 

过去的社会常常持守一种观念,认为孩子应当受到保护。要按照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做法教导和爱护他们。向他们提供的信息有规定的数量,并不会叫他们过早接触到那些尚未装备好,应付不了的知识。有一些事情不叫儿童接触到,是因为他们尚未预备好接受这些东西。

 

但这一切全都已经改变——起先是广播和电视,随后的因特网和社会媒体更是变本加厉。现在的儿童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念和信息,不论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这些东西。社会提供的东西,不论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一概都能轻而易举地随手获取到。

 

波茨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评论说,电视节目接收起来具有不加区别的特性。也就是说,它并未在成年人和儿童之间进行任何区分处理。因特网也是如此。电视和因特网这两种东西对我们的孩子产生着无处不在的影响,使他们接触到我们这些作父母的不愿他们看到的内容。

 

说到人生当中的某些问题,过去的儿童常常毫不知情,天真无邪。但在今天的电子环境当中,已经丧失了这份纯真。孩子接触到的观念和内容,是他们的头脑和情感尚未预备好应对的。这个败坏的世界,连同它的错误概念、错误欲望、错误行为和错误态度,对儿童发起猛烈攻击。儿童处在形形色色的负面影响之下,最终把严重的问题带到家庭当中。

 

我们从犯罪统计数字就能看出,这一切都已得到证实。从前在1950年,成年人严重刑事犯罪率,是14岁或14岁以下儿童严重刑事犯罪数目的215倍。这一年全年算起来,共有170名儿童因严重刑事犯罪被捕。从百分比上来看,儿童的严重刑事犯罪比例,仅仅占到0.0004%[2]

 

1950年至1960年之间,美国各地的家庭第一次购买到电视机。随着电子媒体的影响力渐渐显现出来,我们注意到,到1960年的时候,成年人严重刑事犯罪率的数目只有儿童严重刑事犯罪率的8倍。在短短十年当中,这一比率从215:1上升到8:1。到1979年,这个比率变成5.5:1。这还仅仅是严重刑事犯罪。在同一时期,儿童触犯的较轻微罪行增加了百分之8300[3]我们现在随时都能听到,因触犯严重罪行而被捕的儿童年龄越来越小——这些罪行包括抢银行、强奸、甚至一级谋杀。

 

这一切的变故,是因为我们的儿童所处的社会,它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已经弱化了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差异。随着成人世界以各种可以想见的方式向儿童自行敞开,那些幼小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地效法成年人——不论好坏都一并效法。

 

成年人的淫乱和瘾好也是这种情况。青少年怀孕泛滥成灾,酗酒和吸毒广为流行,不但是在青少年中间,甚至在13岁以下的人中间也是如此。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些报道说,只有1213岁的女孩就已生孩子,甚至还不到10岁的孩子就在酗酒或吸毒。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儿女过多接触了不适宜他们的事物。

 

这样,我们对父母面对的挑战就有了一些概念,晓得那些外部文化影响可能会对儿女造成伤害。

 

堕落人性的内在压力

 

我们的家庭本来就承受着这一切的外部压力,再加上源自儿女自身心里的内在压力,就更是雪上加霜。虽然说我们的孩子在生命的起先阶段,在某些问题上有一定程度的天真和幼稚,但要说到罪恶,他们生来却并不清白。我们的儿女生来就是罪人,各样为人所知的罪,它的种子都深深栽植在每个儿童的心里。

 

有一种常见的观念认为,我们这些作父母的若是不尽本分,儿女就有可能把他们的生活搅得乱七八糟。但事实却是,儿女生来已经就是乱七八糟的生命状态。问题的根源,并不是随着他们渐渐长大,可能在灵性上随波逐流,在道德上偏离正路。相反,他们原本就是堕落的人,罪的冲动已经植根在他们的性情之中。

 

儿女来到世上,并不是为寻求神和公义。相反,他们生来就是为了追求满足罪恶的欲望。一旦有机会,儿女就必将这些欲望表达出来。人的自然喜好,从他们出生的时候起,就是为了犯罪。罗马书3:11-12说:“没有寻求神的……没有行善的,连一个都没有。”

 

我们一听到大肆屠杀的人、恋童癖者、强奸犯、以及终身显露出顽固犯罪行为的人,常常就会问一个问题:“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我们就会认定,那些刚硬的犯罪分子是在一种身心受虐的环境当中长大的。虽说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与其说问题在于父母确实做过的事情,还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

 

那些人转向犯罪成性的生活,是因为他们不过是在随从自己罪恶本性的自然流程。儿女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若是既不管教,也不惩罚他们,就是敞开大门,任由儿女将已经住在里面的败坏本性充分表达出来。倘若父母不进行合宜的训诫和影响,倘若缺乏那种属灵的引导,带领儿女从罪中悔改,接受基督作他们的救主,就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有人认为孩子生来本是无辜的,圣经却清楚无误地否定了这种观念。举例来说,我们在诗篇58:3-4看到:“恶人一出母胎,就与神疏远;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这里说的并不是人类中间某一群败坏的人,好像圣经通常专门把这一类的人命名为“恶人”。它描写的是亚当堕落之后全人类的光景。“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创8:21)“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23节)“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7:20)“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

 

就连最受人敬重、最讲原则的人也处在堕落和有罪的状态,并且在他们内心有犯下各种各样罪恶的潜在能。大卫王在诗篇51:5说:“我是在罪孽中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大卫的意思并不是说他是私生子;而是在宣告说,自从怀胎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罪人。这是一个有罪之人的告白,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全然和彻底败坏的人。他的性情本身就是喜爱犯罪。

 

简而言之,人从母腹当中生出来的时候就是恶人。他们生来就是说谎的。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就像蛇的毒牙发出来的毒液。

 

箴言22:15说:“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换句话说,愚蒙已经是孩童本性的一部分,已经迷住他们的心。身为父母,我们的职分就是训导、劝诫和管教他们,使他们学会行正直的事,弃绝内在的、属肉体的犯罪冲动。[4]

 

认识儿女全然败坏的本性,是帮助他们踏上正直生活之路的根本。虽然说教导他们道德品格,惩治他们的错误行为,这样做有可能使他们处在某种程度的约束之下,但归根结底你要做的事,还是确保他们走出黑暗归向光明。你愿意看到他们的内心被基督改变,不再喜爱犯罪,而是爱慕公义。不再想顺从他们的邪情私欲,而是愿意将荣耀神的事表明出来。

 

正因如此,养育儿女方面有好些实际问题——比如说,你采用哪种时间表来安排他们白天和夜里的睡眠——其实并不怎么重要。不论哪种安排办法、训练技巧,或者培养计划,都不能除掉儿女内心的罪。身为父母,你在所行的一切事上,都应当全心全意地引领儿女,使他们接受耶稣基督改变人心的恩典。神赐给我们的,并不是小小的天使,要我们小心翼翼地照料,免得他们受到败坏。他们已经是罪人,需要引导他们得救,信靠基督。

 

甚至连世俗世界也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儿童更容易选择错误的事,而不是正确的事。心理学家、儿童保健专业人士、教育家、以及其他世俗权威人士,这些人怎样回应呢?他们告诉我们,问题在于我们的儿女得到的自尊不够。行为不检点的孩子只不过是反映出,他们缺少足够的自爱,或者缺乏足够的自我价值感。他们需要把自己看作良善、尊贵和美好的人。他们需要更加看得起自己。所以,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应当说他们做得不对,更不应当惩治他们。相反,我们应当勉励他们;我们应当说:“你需要照着自己的真实样子,爱自己,接纳自己。”但这种方案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年轻人原本已经有犯罪的喜好——包括以罪恶的方式爱自己的倾向。挑旺他们堕落的自我本性,只能是怂恿他们随从自己走向毁灭的倾向,随心所欲地去行感觉良好的事。我们非但没有勉励儿女好好长进和改善,反倒许可他们操练自私自利,任意妄为。

 

今天所谓自尊的准则极为盛行,我们发现它深植在流行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好些自我修养的书籍、流行电视节目、当代歌曲、励志讲座、教育课程等等东西当中,它是主导信息。正因如此,有一些儿童运动联赛设立起来,为的是谁都不会输(既然如此,也就谁都不会赢了)。正因如此,许多学校采用的评分制度,是为了确保谁都不会不及格。事实上,有些学校采用的一种自尊技巧称为“富有创意的拼写”。当一个孩子拼写错某个字的时候,不去指正他,因为担心这样做会扼杀他在书写方面表达自我的能力。(我承认我上小学的时候也练习过创意拼写,但以前那时候,我的老师当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欣赏我行事背后的创意天才。)

 

自尊运动成就的一切,就是告诉人说,无论他们如何表达自我,都可以感觉良好。这种信息只能怂恿失控的行为。它告诉小孩说,他们尽管随心所欲地行事,依然可以感觉万事大吉。这样就为我们塑造出一代人,无论他们内心存有何等自私的欲望,都驱使他们追求个人满足。但圣经对自尊、自爱、以及其他一切不同形态的自我中心,没有一句积极的评价。相反,圣经教导我们认自己的罪(约壹1:9);舍己(路9:23);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腓2:3);将基督以身作则表明的那种谦卑和自我牺牲培养起来(5-8节)。

 

这样看来,说到养育儿女,父母面对两方面的巨大压力——败坏的世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外在压力;以及孩子内心的败坏本性造成的内在压力。对付不好这些压力,结果就必定是悲剧。

 

有了前面这些背景知识——既已晓得全然败坏的教义是保罗神学的根基性原则,又晓得这位使徒何等彻底地藐视世俗的价值观——纵然以弗所书6:4对父亲提出的这条忠告是由一句话组成,我们也能珍视它的深刻简洁性:“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神养育儿女的完美模式

 

倘若我们愿意带领儿女归向基督,建立他们,使他们走向灵性的成熟,以弗所书6:4便告诉我们说,我们究竟需要知道哪些事情。这是一个双重祈使句——先是一条否定的命令,再搭配一条肯定的命令。我们若把这两条指令当成最优先的事项,就必带给儿女所需的帮助,从而对生活当中面对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压力作出正确回应。简言之,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最佳宠爱行动,莫过于叫这节简洁的经文来规范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切职责。

 

父母双方的责任

 

乍看起来,这节经文可能看似是单单说给父亲听的。但译作“作父亲的”希腊文是pateres这个希腊词汇,有可能特指父亲,但它常常用来描写父母双方。所以,这条原则对母亲和父亲同等适用。然而,你身为父亲,受托付在家中承担着带领的角色。有鉴于这一事实,你与妻子商定如何教养孩子,归根到底还是由你牵头。而且你在家中引导得如何,将来向神交账的人还是你。虽然你必须上班,可能表示,培养和劝诫儿女的日常职责要由妻子承担,但由于你在家中担负着领导职分,你和妻子如何管教和训诫儿女,却要由你来承担决策的责任。妻子贯彻这些决定的一切努力,你都需要加以肯定和强化。你不可消极对待为人父母的过程。

 

争取儿女归向基督的责任

 

你“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来教导儿女,意思就是说,你首先务必在自己家中作一个传福音的人。你需要教导孩子说,他们是与神生疏的罪人,必定会感受到错误的、不荣耀神的冲动。而且你需要向他们清楚指明犯罪的后果,包括失去祝福、人生当中遭遇艰难、最终的死亡,以及永远在地狱里面与神隔绝。儿女需要知道这一切的事。

 

有些作父母的自以为告诉儿女说,耶稣愿意作他们的朋友,这就足够了。但孩子若不晓得神的律法和审判,就无从向他们谈起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若不首先认识到,他们的罪使得他们与神隔绝,就不会明白为何需要救恩。他们需要觉悟到,他们违背了神的律法,而且在他们自己里面并没有能力遵行这些律法,讨神的喜悦。他们需要认识到,单单努力遵守外在的律法是不行的,因为需要改变是他们的内心,而不单单是外在行为。

 

儿女需要知道,因为他们是罪人,所以若不将信靠的心投放在耶稣基督身上,他们的罪若不得到赦免,注定要遭受永远的刑罚。惟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能存着对天上将来的盼望而活。所以,身为作父母的人,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追求儿女的永恒救恩。

 

你心里可能会寻思:“我的孩子很小该怎么办呢?福音会不会太难了,他们可能明白不了呢?我是不是应当稍微简化一下福音信息,好去与他们分享呢?”

 

为小孩子更改福音,并没有圣经的依据。重要的是,你可以运用他们听得懂的词汇。你在沟通这一信息的时候,务要讲得清晰,还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把孩子淹没在冗词赘语的大海之中,或者在沉重复杂的神学论证之下压垮他们。

 

圣经谈到向儿女传福音的时候,侧重点放在内容详实,坚持不懈上面。举例来说,申命记6:6-7这样说: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你务要持续不断地教导儿女关乎神、审判、恩典、赦免和救恩的教训。无论你坐下、行走、躺下、起来都应当这样去行。换句话说,教导儿女圣经真理,并不存在不得当的时候。你不需要用复杂的探讨使他们不堪重负,但也不要过分简单。千万不要偷工减料地应付儿女对福音的认识,以及拯救他们脱离罪恶的含义。

 

常常有人问我:“我应当从几岁开始这样对待孩子呢?”显然,除非儿女长到一定的年龄,足以明白福音信息,并以无伪的信心欣然接受它,否则就得不到拯救。但一旦他们成长到一定程度,足以明白罪恶、悔改、信心和惩罚,就当马上开始。他们需要长大到一定年龄,才能明白他们罪恶的严重性,以及神圣洁标准的本质。儿童的这一具体年龄因人而异。当你开始讲解基本的概念,不断教导儿女的时候,神就必做他的工作。最终你的孩子就必达到清楚理解的地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看见鼓舞人心的回应,以及孩子样式的信心表达。在迈向信心成熟的过程当中,每一步都要加以肯定和勉励。但倘若在人的劝说之下,他们请求耶稣进到心里,听完一节圣经课程之后举一下手,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明有兴趣交耶稣这个朋友,你千万不要据此错误地以为,儿女的永恒归宿已经确定下来。你要寻找的乃是这样一个时刻,你的儿女对自己站在神面前的地位有一种清晰的认识——他们在这个时刻感受到自己罪孽深重,看到基督的义是何等美好,并且以悔改的信心欣然接受他作自己的主和救主。

 

事实上,教导孩子邀请耶稣进到心里,与保罗吩咐作父亲的“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两者远不是同一个意思。保罗描写的显然是一个持续不断引领和指导的过程——而不是靠着死记硬背诵读的一份祷告词,仿佛像魔法公式一样。罪人——包括儿童在内——惟有本乎恩因着信才能得救。行为——包括祷告在内——连一个人都拯救不了。救赎性的信心比作小孩子的样式,是因为它牵涉到谦卑、不疑惑的信任,这是相当贴切的(太18:3-4)。但若不领会福音真理,信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罗10:14)。真实的信心是因心灵领悟而来(约壹5:20)。不要以为孩子最初显出对耶稣的兴趣,就表明那是充分长成的救赎信心。我曾认识不计其数的人,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邀请耶稣进到心里”,但后来信心尚未充分开花结果,就已疏远了基督。我再讲一次,以弗所书6:4和申命记6:7两处经文运用的表达方式,全都突出强调了培养和劝诫儿女方面,持之以恒、尽心尽职、勤勤恳恳的必要性。千万不要仅仅因为儿女年龄非常幼小的时候对耶稣友善,就自以为已经尽到了本分,从而抛弃你的任务。

 

不但如此,你不要软化福音信息当中那些听着不太顺耳的内容。要叫你的小孩了解地狱和审判、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以及替我们赎罪的必要性。你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解。向基督委身,或者全然降服他主权的必要性,这些事切不要轻描淡写。

 

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你要告诉他们哪些事情?你的儿女需要知道哪种信息?我给你们提出一个遵行的基本框架:

 

教导儿女神的圣洁

 

你要教导儿女说,神是一位圣洁的神。他全然无罪,决不会做错事,决不能容忍罪孽。你可以同他们分享下面几段经文:

 

利未记11:44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撒母耳记上2:2 “只有耶和华为圣,除他以外没有可比的。”

 

撒母耳记上6:20 “谁能在耶和华这圣洁的神面前侍立呢?”

 

马太福音5:48 “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彼得前书1:15-16 “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希伯来书12:14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你要向儿女解释说,神是绝对圣洁的,并且凡是想侍立在他面前的人,神已为他们设立了一个绝对圣洁的标准。你若问一问,他们是否像神那样完全,他们必知道自己没那样完全。

 

因为神是圣洁的,所以他恨恶罪恶,必要审判罪人,他们不能进到他的面前。

 

哈巴谷书1:13 “你的眼目纯洁,不看邪恶,不能坐视奸恶。”(新译本)

 

诗篇1:5 “当审判的时候,罪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

 

教导儿女他们是有罪的人

 

你要帮助儿女明白,他们已经亏缺了神的完美标准。他们惟有一种办法能得着神的赦免,那就是转离他们的罪。你要解释说,福音是赦免的信息,传给那些命定要到地狱当中永远受刑罚,在劫难逃的人。

 

为了叫儿女对罪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你要与他们谈一谈具体的罪行、恶劣的态度、谎言、以及他们不能好好顺服神或父母的事。你要解释说,他们之所以犯罪,是因为罪住在他们心里。他们需要明白一件事,无论他们想竭力达到何等的良善程度,依然还是会亏缺神完美的标准。这是因为他们本质上就是罪人,惟有藉着信靠基督,才能洗净他们的内心。

 

你要清楚讲明,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光景,不要给他们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惟独他们才是这样。你要告诉他们,从前曾有一段时间,你一样需要认识到,你照样需要基督赦免你的罪。实际上,你要同他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渐渐认识到你需要一位救主,又是如何成为一名基督徒的。

 

你要解释说,基督来到地上,是特意为了呼召罪人归向自己。耶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2:17)他来到世上,是因为无论人怎样做,都不能赚来救恩。好行为是不够的。按照罗马书3:20,“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加拉太书2:16说:“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既然是罪人,我们在神面前便完全无能为力。

 

教导儿女基督为他们成就的事

 

你要给儿女讲述耶稣的故事。你要解释说,他本身就是神,却成为有血肉的人来到地上,住在我们中间(约1:14)。“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你要确保孩子认清耶稣是谁:

 

使徒行传10:36 “他是万有的主。”

 

腓立比书2:10-11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启示录17:14 “他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腓立比书2:5-7解释说,基督耶稣“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他来到世间,取了人的样式,并且“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他过着一种清洁和无罪的生活。彼得前书2:22说:“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约翰一书3:5说:“在他并没有罪。”

 

你要告诉儿女说,永恒的神本是万有的主,却成为人,过一种绝对无罪的生活。后来他死在十字架上,替我们的罪成为挽回祭。哥林多后书5:21说,父神“使那无罪的(耶稣)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耶稣为我们成为祭物,担当了神对我们的罪施予的刑罚。正因如此,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我们一切的罪,为我们预备了道路,得以与神和好。

 

耶稣被钉十字架三天之后,从死里复活——“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耶稣的死满足了神的公义,他从坟墓中复活过来。在这整个的过程当中,耶稣得胜了罪恶、死亡和撒但。有了耶稣的帮助,我们的罪才得以赦免,我们才能上到天堂。

 

教导儿女神吩咐他们怎样进行回应

 

这样说来,你的儿女又当如何回应福音信息呢?神呼召他们悔改,并信靠耶稣为主和救主。使徒行传16:31说:“当信主耶稣,你……必得救。”你要劝儿女将他们信靠的心投放在基督身上,当趁着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不要等到为时已晚。

 

身为父母的最大殊荣

 

你若简单清楚地解释这些真理,甚至连非常幼小的孩子也能听得懂它们。与他们分享福音,比起与成年人分享福音,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一切的关键全都在于,要在温馨的家庭环境当中分享福音。你要继续不断与他们分享福音,而且若有机会,还要与他们分享你自己的信心。你要记住,孩童的内心更加温柔、更加迫切、更容易回应,因为他们的心灵并未装满成年累月沉积起来的自私和属世意念,以及酝酿而成的情欲。

 

带领你的孩子归向基督,这是何等大的殊荣啊!这是根基性的一步,进而成全以弗所书6:4颁布给父母的命令:“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愿你努力寻求以一种慈爱、温柔和忍耐的态度,来担当这一份责任,好叫你与其他人一道,兴起努力爱主,归荣耀给他的新一代人。

 

[1]尼尔•波茨曼《童年的消逝》,Neil Postman,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New York: Delacorte Press, 1982)

[2]同上,134

[3] 同上

[4]怎样管教儿童才是最好的,这是现今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尤其谈到父母体罚儿女是否得当这一方面,更是如此。何为本于圣经的管教呢?要想更多了解这方面的指导原则,请访问“愿恩典归于你”(Grace to You)网站,阅读我的文章《在反体罚的文化当中如何为人父母》,链接地址是http://www.gty.org/resources/articles/A216/Parenting-in-an-AntiSpanking-Culture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