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谁是犯奸淫的?(一)

经文:马太福音5:27

 

1.我们救主的教导

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第5章,针对见过他神迹和听过他教训的人,解答了萦绕在他们心头最重要的那个问题:“这一位行神迹的人就是将上帝的国带来的弥赛亚吗?”在耶稣的教训和侍奉当中有一些因素激发他们猜想他可能就是那一位。他们也想知道,他的国都有哪些标准,它们又是否符合上帝的律法和摩西的教训。于是,耶稣就在马太福音5:17-20以下面这段话将他的信息向他们作了总结:“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换句话说,他的意思是说:“我就是弥赛亚,我的信息与摩西颁布给你们信息的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我决不更改或消灭它,因为我原是来成全它的。然而,为我的国度所立的标准必定超越了你们现在所遵行的标准。”

1)重新确立这个标准

那么,这就是耶稣所颁布的基本标准。他所要求的义超越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据说他们乃是犹太社会当中最公义的人。耶稣所要求的,超过了他们所求的,却并未超过摩西所求的。律法的标准所要求的,甚至超越了看似最公义的犹太人所献上的。因此,这是一句犹太人很难明白的宣告。他们实在想不通,他怎么可以在接受律法的同时,依然要求一种比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更为高超的义呢?他们从表面看来,仿佛已经最大限度地遵行了摩西的律法。为这个缘故,萦绕在百姓心头的问题就是:“既然你相信摩西律法,文士和法利赛人教导我们的正是这一律法,你怎么会要求一个比他们更伟大的标准呢?”

尽管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座位上,自称是摩西律法的倡导者,但事实上,他们已经照着自己的构思,亲自降低了摩西的律法。这样一来,他们所遵守的,甚至都不是与上帝起先的意旨相一致的东西。正因如此,耶稣来了,才将这个标准重新提升回它起先原有的地位。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耶稣向他的听众提供了几个实例,说明宗教领袖和百姓何以在各个方面全都亏缺了上帝的绝对标准。他想要他们看见,百姓所遵行的,并不是上帝的标准,因为他们已经将它降低了。所以,他必须将它重新树立起来,放回它事实上本来应当拥有的地位。事实上,他在这里所行的,就是为了拆毁一切自以为义的系统。

 

                                                                               

照着人的形像而造的神

人常常容易做这样一件事:若是他不想遵行上帝的道路,他不但会造出一个情趣相投的宗教体系,而且还会造出自己的神,这样一来,他便可以说:“这就是所要求的事项。所以,这就是我一定要成就的事,好叫我得以称义。”人硬是将上帝的律法降级为他所能做到的事情,遵行了之后,便说服自己说,他很不错。今天若是问一个人说:“你死了以后打算作什么呢?”典型的回答是:“我盼望我能上天堂,因为我是一个相当善良的人。上帝肯定愿意把我接到天堂去。”换句话说,人按照他所能遵行的那种标准,发明出他想要的那种神,好叫他看自己为义人。但今天我们却可以对这样一个人说:“事实并非如此。上帝的标准高不可攀……你遵行不了它。”这正是耶稣所说的意思。

                                                                               

 

2)责备自以为义的人

文士和法利赛人发明出一种低于上帝所定的标准,算计好如何才能遵守住它,并竭尽全力遵守它,随后说服自己说,他们乃是义人。但耶稣却说:“你们休想!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我的国。我并未违背摩西的律法,既没有增添,也没有更改,而仅仅是重申摩西起初说的意思,我们回到它原有的地位吧!”所以,耶稣乃是重新确立上帝起先的标准,为要拆毁百姓凭着自身的自义而产生的虚假安全感。耶稣将他们自以为拥有的那种义与上帝的真实标准加以对比,从属灵的角度说,他实在是将所有的男男女女在上帝面前全然剥得一丝不挂,直到他们明白过来,他们没有任何剩余的自义可以自夸。我们来简要察看一下27-30节的实例,看看他是怎样来做这件事的。

1)这一实例的宣告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27-28节)换句话说,耶稣说的意思是:“文士和法利赛人教训你们的传统说,只要你们没有犯奸淫,你们便是义人。但这一标准也是太低了……我们照着上帝的本意将它放回原位吧。上帝所关注的从来都不单单是行为,而首先是行为背后的态度。”

随后在29-30节,耶稣以夸张的手法向他们提供了一个满足上帝标准的解决方案:“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换句话说,若是你的胳膊或眼睛致使你犯罪,就把胳膊砍掉或者把眼睛剜掉,这样你会大大好转,因为罪不单包括你所行的事,而且还包括你的感受和你心中的意念。

2)这一实例的宗旨

耶稣举出第二个奸淫方面的实例,对付自以为义的人说:“你不可以说,因为你并未真正行出这宗罪,所以你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倘若你曾有过这种意念,在上帝眼中你就已犯了奸淫。倘若你曾有过淫念,喜爱犯这种罪,那么你便是个罪人,也就不能自称为义了。这与你向弟兄发怒没有分别:尽管你并未真正杀害他,你依然还是有罪。”

那么,耶稣在21-22节运用的实例针对的是第六条诫命,而在27-28节则是针对第七条诫命,它们背后的根本原则分别是生命的神圣性,以及婚姻的神圣性。耶稣运用这两个实例说:“你们若是曾经动怒过,或者曾经有过想奸淫的意念,你们在上帝面前便不是义人。”耶稣是想叫他们看到,无论他们的外在行为如何,都是何等真正有罪。

3)这一实例的强大力量

怒气和性欲是两种力量非常强大的要素,实在是触及了人类体验的深层。它们贴切地表明了人的罪恶,直刺问题的根本核心。我们全都经历过发怒和动淫念的常见试探,它们深深触及人类基本的有罪光景。那些犹太人坐在加利利的山坡上,听见主耶稣基督对付他们,讲说他们内心的怒气和淫念,因着自己的良心,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是罪人。他们虽然从未杀过一个人,或者从未以行动犯过奸淫,但这一事实却未能使他们免去在他们心中作王的罪恶。耶稣想要直截了当地谈及人心,叫他们看到,不论他们做过什么,或者并未做过什么,他们都不可能配得进他的国,从而展示出上帝可望不可及的标准。

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性欲的试探是否更加恶化了呢?

耶稣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这一事实对于活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的人来说,是一句极其不可思议的宣告,因为今天这方面的试探实在太大了。但这种试探一直都在人的身边……女人从前是否以长袍从头到脚盖住身体,并以帕子蒙面,都无关紧要,试探依然常会存在。一直都有一些东西,魔鬼常常加以利用,使人产生淫欲,肉体就像饿虎扑食一样抓住这些东西主动发起试探。然而,在我看来,就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就在我们周围,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美德缺失的社会当中,所以这方面的试探在猖獗程度和显然程度上远远超过了以往。

2.我们这个社会的潮流

1)评估社会对性行为的痴迷

我相信婚姻之内的性行为,本有上帝美好的设计,原本是叫它成为一种非常个人性的发现——并不是成为那种四处张贴在广告牌上,并在课堂上教导,在书籍中讲解的东西。我认为它是一种非常隐私、特殊和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没完没了地教导和谈论性事,这一事实只会起到从恶男恶女的心里诱发邪恶回应的作用。它起不到任何改善现状的作用。举例来说,我们发现有些毫不隐讳的性行为研讨会和书籍。有些人不断讲论这个主题,提倡这个,提倡那个。我甚至听到一种最怪异的辅导意见,竟然出自属上帝的人,真是大感震惊。我听说有个人本身是一名传道人,他说两口子应当先共同洗一次淋浴,然后再结婚,这样他们就必知道他们所要经历的是什么样的事。这种辅导意见恰恰就如耶稣所言,是那种大错特错的事,只不过是罪恶本性的一种彰显而已。我认为,自从希腊和罗马的异教信仰消亡以来,我们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从未见过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大加怂恿、大加引诱、大加赞扬对于性欲放荡不羁的纵容。你可能有兴趣知道一件事,美国民权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倡导各种各样的民权事业,对青少年禁止观看的X级影片所加的限制,他们正在推动废除,好叫儿童可以观看这些影片。

说实在的,过不了多久,你就不得不拿起你的电视,一脚给它踢穿了。大众媒体以性感镜头作为诱饵,来推销它的产品,渲染违禁的快乐。性犯罪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离婚、不忠和性变态在我们这个社会得到褒奖,并成为幽默的话题。“快乐优先”的享乐主义哲学甚嚣尘上,大行其道。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受到威胁,对婚姻的忠诚遭人讥笑和嘲讽。我们可以举出大量的例证来说明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没落,但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你可以清楚看见它在你四围产生的种种影响。我甚至不得不避开摆放杂志的书架,不去观看它,因为我甚至不想叫封面上的东西干扰我的心思,更不必说里面的内容了。

诸如英格兰的罗宾逊主教(Bishop Robinson),以及约瑟夫·弗莱彻(Joseph Fletcher)和哈维•考克斯(Harvey Cox)之流的哲学家,已经以他们的情境伦理学来倡导一种新的道德观。其基本观念是说,正确与否是相对的,凡是感觉良好的事,只要并不会伤害别人,你就应当去做。我们整个社会对性事痴迷到一个地步,简直已经难以置信。C.S.路易斯C.S. Lewis)以一个例证说明这件事何等荒唐可笑:他说,你可以找到一大群人观看跳脱衣舞——也就是说,观赏一个女郎在台上作脱衣表演。假如这件事并不能说明我们对性事和女人的观念是何等扭曲,假设你来到一个国家,走进一座戏院,手里捧着一个覆盖了的盘子登上舞台,居然可以吸引一戏院的人来观看,然后就在灯光行将熄灭之前,缓缓撤去上面的盖子,让大家都见到里面盛的东西,可能是一块羊排,或者一块火腿,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国家的人食欲出了问题呢?我们这个社会如此垂涎于别人脱衣服,我们岂不认为荒唐程度一模一样吗?花花公子哲学只不过是一种羊排心理而已——它是一种变态表现。休•海夫纳(Hugh Hefner,美国《花花公子》杂志创始人)走上前来说,对于性事我们根本不应当变脸,因为那只不过“是一种生物功能方面的必需品,就像吃饭、喝水和睡觉一样。”然而,这种哲学并不新鲜,因为它直接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异教信仰。

2)从圣经的观念进行评估
1)性变态行为被定罪(林前6:13-18

保罗的解释

使徒保罗对付哥林多人在性行为上顽固把持的错误观点时,重申了这种哲学。他们实质上就是说:“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13节上)换句话说,哥林多人采用这种谚语式的回复乃是为了证明,性行为仅仅是一件生物功能方面的事,就像吃饭、睡觉,或饮酒一样。然而,保罗却回应他们满不在乎的态度说:“……但上帝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13节)因为身子属于上帝,所以你就不能只管任凭它放纵,说:“它仅仅是一种生物功能。”这是那种羊排或花花公子式的哲学。保罗继续责备他们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断乎不可!岂不知与娼妓联合的,便是与她成为一体吗?……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15-16节上,17)换句话说,你若陷入一种奸淫的境况,便是叫主与那宗罪联合了。基督徒如何处治他的身子,是有属灵后果的。正因如此,保罗才在18节立场坚定地说:“你们要逃避淫行(译自希腊文porneia=“邪恶的性行为”)……”

性变态的后果

有人认为,性欲仅仅是一种生物冲动,无论后果如何,你都要纵情欢乐,享受眼前的快乐。这种观念是情境伦理学导致的逻辑后果:“不要克制,不要拘谨,不论你喜欢谁,只管与他(或她)纵情欢乐吧。反正这仅仅是一种生物功能。”这种哲学正在将我们这个社会淹没在性变态的汪洋大海之中。它已借助于铺天盖地的宣传,猛烈攻击我们,除非一个人将自己全然委身于耶稣基督,否则就会毁灭他行事正直的能力,从而导致家庭破碎,个人生活荒废。变态行为替代了人际关系,色欲替代了关心,淫荡替代了爱情。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现状。

但另一方面,每当你谈到性事的时候,不但吸引一些人端坐在座位上,因为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题目;而且也有些人抓起圣经就往门外跑。后者被人视为相当拘谨保守,因为他们持守维多利亚式的观点,这种观点走向了相反的极端,他们说性行为是无耻和有失圣洁的事。这种保守的观念不但过去有人持守,而且现在也有人持守。但这也不是解决之道。你不能走向一个极端说,性欲纯粹是一种生物功能;但你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说,阉割掉就能解决问题。一种观点的歪曲程度丝毫不亚于另一种,因为上帝将性行为美妙地设计出来,原是叫它成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

2)性行为的宗旨得到确认(林前7:3-5

使徒保罗探讨了上帝对肉体关系的设计,他说:“丈夫当用合宜之份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夫妻不可彼此亏负(或作“不可再彼此剥夺”),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着你们情不自禁(或作“缺乏自制”)引诱你们。”换句话说,保罗说你有全部的权柄和责任将身子交给丈夫或妻子,在性欲上满足对方。

上帝设计了肉体的关系,并且将它分别为圣,赐福于它,这一点从雅歌当中就可清楚看见,那里描述了婚姻情境以内人类爱情的美好。所以,这种性欲本是清洁和正直的,但我们这个世界却从中改造出一种“羊排”心态。它已变质成一种扭曲的、厌倦的、淫荡的变态行为,迎合罪大恶极的人内心的欲念。

本课内容

现在,我们行将察看马太福音5:27-32这段经文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这段话语非常适合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我们就来察考一下这段经文教导了哪些内容……

一、上帝的律法设立的标准

1.被犹太人降低

法利赛人对于不犯奸淫持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感觉因为他们并未行出奸淫,所以他们就是义人;他们自以为必定顺利进入天国,并占据首要席位。或许你也是这种情形。或许你暗自思想说:“我没那么坏啊,我从未真正嫌弃妻子,从未犯过奸淫。”但耶稣却说,若是你曾经看见妇女,向她动了淫念,你便已经在心里行了这事,而这足以使你永远沉沦到地狱。这就是29-30节暗含的意思。你的自信就在这里被击得粉碎,因为律法的外在系统并不能满足上帝的标准,因它也将你的态度计算在内。

耶稣想要向他的听众指明,他们尽管有可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一事实还是帮不上自己。他们可以克制自己不犯奸淫,但对心里面却什么都不能做,他们也根本无力去改变。这种认识本来应当驱使他们在绝望当中寻求上帝,因为惟有他才能改变人心。他们不顾一切地想要相信自己平安无事,但耶稣却叫他们看见,他们并不是这样。

那么,因为上帝的标准已被犹太人降低了,所以它就必须……

2.被耶稣高举起来

请你注意27节的开头和28节之间的对比:“你们听见……只是我告诉……”这种相同的格式也用在2122节,3132节,3334节,3839节,4344节。它标示出犹太人对上帝律法的误解,耶稣以这种方式讲解说:“你们听见的是拉比的教训,他们乃是解释律法;但我告诉你们的,却是律法的真理——你们持有的标准是不对的,而且也是不充分的。将传统教导你们的师傅已将上帝的律法降级为一种简单的外在仪文,所以,他们并未带给你们全面的教导。他们告诉你们说,你们若是不犯奸淫,就平安无事了;只是我告诉你们,这件事并不仅仅包含那点内容。你们不过是发明了一套你们可以守得住的系统,随后又说服自己,你们乃是义人。”

那些自以为义的人听着耶稣的教导,他们虽然可以不犯奸淫,但对自己的隐秘生活却完全无能为力。上帝在旧约里说:“不可奸淫”(出20:14),但他们却未能抓住旧约的重点。在旧约里面,当上帝颁布其他任何一条训诫时,他所指的含义全都远远超越了行为本身,这也就是耶稣想要他们明白的事。我来向你说明,我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来探讨……

二、上帝律法的总结

在上帝传给人的信息之中,它的基本启示是借着摩西,以摩西五经的形式而来。摩西五经实质上就是旧约圣经的核心。先知书以及摩西著作以后的作品不过是对摩西律法当中包含的内容所作的解释、评述和详细阐述。当你通读先知书的时候,许多次都会发现,各个先知控诉百姓,就是因为他们未能遵守摩西的律法。正是摩西五经定好了步调,在某种程度上说,包含了上帝借着摩西所赐的福音。旧约圣经的其余部分都是详细阐述上帝借着摩西赐下的律法。上帝借着摩西启示出他的基本要求,又借着先知和其他作品对它们加以详细阐述,并在耶稣基督身上成全它们。耶稣并不是来更改哪一样东西,而是来澄清摩西律法并未改变的问题。

那么,摩西律法的本质……

1.在申命记中表达出来

在摩西所写五卷书的第五卷,也是最后一卷,就是申命记当中,我们看到一份摩西律法的总结。我相信旧约圣经最重要的书就是申命记,它是重申上帝颁布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它的希腊名称便由此而来,意思是“第二部律法”),当时他们就要进入并攻占上帝已应许给他们的土地。它所起的作用,就是概述了在上帝国度中生活的所有标准。申命记的中心地位,有几方面的事实为证:十条诫命在第五章作了重申;耶稣和新约圣经的作者引用这卷书的次数超过了旧约圣经其他任何一卷书。这卷至关重要的书是对整本旧约圣经的总结,因为在它之后的所有内容实质上都是对摩西五经加以注释,它又是摩西五经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我相信整本圣经的总结也都包含在申命记里面,因为它着重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爱的关系
1)作了强调

申命记6:5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这一原则乃是整本圣经的巅峰,它与另一条次要的原则相辅相成,申命记中也有表述,但更为明确的陈述则是在利未记19:18:“……却要爱人如己……”那么,你在这里看到的是上帝真理的全部总结。耶稣证实了这件事,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2)作了解释

旧约时代并不是以律法为基础来建造关系;乃是以爱为基础来建立关系。太多的人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为旧约的秩序是一种律法秩序——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种爱的秩序。它是上帝所寻求的一种关系。与上帝关系的关键就是爱,这在整本申命记自始至终作了清楚说明,上帝在那里不断地说:“我愿你们爱我,我所要的,是一种发自真诚敬畏的全心委身。”

除了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外,申命记还强调了……

2)对爱的回应
1)陈述

在整本申命记,以色列人预备进迦南地,摩西一次又一次对他们说:“你们务要爱主,因为上帝向来寻求与人建立的,就是一种爱的关系。”上帝尚未将律法以十条诫命和其他一切律例与规章的形式颁布给以色列人以先,就与他们确立了关系。他先是爱了以色列,将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惟有与他们建立了爱的关系,并成就了救赎之后,他才将律法颁布给他们。所以,律法并不是关系的原因;乃是关系的结果。换句话说,上帝先是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释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自己的百姓,在这件事以后,他说:“你们生活的规范乃是这样。”

2)支持

新约圣经证实了摩西这些话,无论是耶稣、保罗、彼得、雅各、还是约翰,他们说的话都是如此。举例来说,约翰说:“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壹4:19)上帝爱以色列——全都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我们先蒙引导,与上帝建起一种爱的关系,随后我们便对他的律法生出顺服的回应。这正是上帝一直以来都在寻求的那种态度。上帝所要的,并不是叫他们遵守一堆外在的律法;他乃是要他们积极主动地爱他。正因如此,耶稣才说:“这并不是一个你是否没有杀人或犯奸淫的问题;问题在于你心里是怎样的光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正像申命记第10章表明的那样,这并不是那种新约圣经独有的事。摩西最先并不是要求人遵守十条诫命,请注意他是怎样说的:“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侍奉他。(然后再)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12-13节)这与新约圣经所教导的并无区别,那里说,你若自称认识并且爱上帝,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你便是说谎的(约壹2:4)。先要有爱,然后才有顺服。

申命记第10章甚至提出了第二个范围,就是爱一个人的邻舍,它的源头就在于先爱上帝:“所以你们要怜爱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上帝,侍奉他,专靠他……你要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常守他的吩咐、律例、典章、诫命。”(10:19-20上,11:1)你看见了吗,上帝所喜爱的,就是与人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系,人向他报以同样的爱。正因如此,摩西在10:16说:“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上帝一直以来所求的,都是内心的态度,他从未满足于单纯的外在回应。这一点从申命记前十一章的最大主题上清楚显明出来,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爱上帝,并爱你的邻舍。”这就是上帝向你所要的事,也正是耶稣和新约书信所重复的事。

3)概述

应用

然后,在申命记12-25章,摩西对爱上帝,并爱你的邻舍这两条基本原则作了解释,并将它们应用于每一种日常环境,向他们颁布了各种各样的律例,好将这些原则落实在每一种现实的环境之中。

确认

到了26章,他将所有的人招聚起来,举行了一场奉献礼拜,百姓在那里认他们的罪,再次奉献他们的生命,以确认他们对上帝的爱。他们在那个时候将自己的心委身于主,并在那个时候大大献上赞美和敬拜,同时摩西挑战他们发自内心,以顺服的态度侍奉上帝:“耶和华你的上帝今日吩咐你行这些律例、典章,所以你要尽心、尽性、谨守遵行。”(16节)在27章,摩西对他们说:“约书亚必带领你们进入那地,因为我已丧失了这份荣幸。你们到那里以后,我要你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立定相同的这种委身,坚定地爱主,并彼此相爱。”

选项

接着在28章,摩西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面对两种选择:你们可能蒙祝福,或者可能受咒诅。”他在3-13节描述了这些祝福,这章的其余部分则全都是描述咒诅。换句话说,他的意思是说:“你们进了那地之后,若是拣选尽心地爱主你的上帝,并爱你的邻舍,就必蒙福。但若你拣选不爱主,又不爱邻舍,就必受咒诅。”

呼吁

摩西在29-30章呼吁百姓在他们所愿行的事上作出决定:“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说:‘谁替我们过海取了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这话却离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换句话说:“你需要作出一个选择,这些信息足以使你作出智慧的决定。你可以拣选尽心爱上帝,并且爱人如己,从而蒙福;或者你也可以拣选不这样做,从而受咒诅。但你不可抱怨说,你并未得到这些信息,因为都已提供在这里。”

“看哪,我今日将生与福,死与祸,陈明在你面前。吩咐你爱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谨守他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数增多,耶和华你上帝就必在你所要进去得为业的地上赐福与你。倘若你心里偏离不肯听从,却被勾引去敬拜侍奉别神,我今日明明告诉你们:你们必要灭亡,在你过约旦河进去得为业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长久。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且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听从他的话,专靠他,因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长久也在乎他。这样,你就可以在耶和华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所赐的地上居住。”(15-20节)

所以,这就是整本旧约圣经的总纲:爱上帝。上帝所要的,一直都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系。在旧约圣经当中,他从未赞许过任何一个仅仅是机械性地遵守十条诫命的人。那样做并未成全上帝的计划。十条诫命颁布下来,仅仅是为了规范一种基于爱的关系。若是爱的关系并不存在,这种规章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这才是要点所在。上帝关注的中心是内心,而不是外在的事。虽然法利赛人满足于外在的事,但他们其实却未抓住要点。为这个缘故,耶稣才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只是我告诉你们……”“你们一心只想着外表的事,但上帝关心的却是内心的事。”上帝想要的,乃是一种爱的关系;律法仅仅是为了规范它,正像新约圣经的标准原是为了规范与主之间那种新约的关系。

当你读到马太福音22:34-40的时候,你发现我们的主所重申的,正是源自于申命记的同一件事,他将它说成两条最大的诫命。他其实就是说:“我所在意的,并不是你有哪些功用,也不是你有怎样的表现;若是你并不爱上帝,又不爱你的邻舍,你便没有抓住要点。”正因如此,耶稣才可以对那个富有的少年官说:“你从幼年就遵守了所有的诫命,你做得很好;但你晓得你未曾做过哪件事吗?你并未彰显出正确的内心态度,因为你尚未向你的邻舍显明你的爱,不愿变卖掉你所有的,将它分给穷人。”这仅仅是暴露出一个事实,虽有外在的行为,里面却无动于衷。这便是假冒为善。

3因失败而来的烦恼和枉然至终转变为成全
1这种标准的宗旨

虽然“爱”是上帝的内在标准,却没有人遵守得住,这有一个原因。上帝在旧约圣经当中设立了这个标准:“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并要爱人如己。”但旧约当中的百姓想必会承认,他们没有能力遵守这个标准,这也恰恰正是上帝想要他们认识到的事。当他们遵守不住的时候,就经历到犯罪带来的罪责感。然而,上帝并未听凭他们停留在无助的境地,在责备当中忧急烦恼;他将献祭制度赐给他们,去对付他们遵守不住完美标准的无能。当一个男人或女人承认说:“我遵守不了上帝的律法,我因自己的罪不堪重负。”上帝便说:“那么你就当向我认你的罪,并以献祭的行为证明你的认罪是真心诚意的。”献祭制度并未使人与上帝和好;它仅仅是为了指明,惟有上帝才能使他们与他和好。它是为了指明,人需要一种献祭,因为他们在关乎爱的关系方面,没有能力遵守上帝的标准。当人并不能完全成就这一标准的要求时,他们就有了罪疚感,为罪责备自己。但为了对付罪疚感,上帝预备了一套献祭制度,但就它本身而论,它自身却从未使人脱离罪疚感,带来持久的平安和宽慰。然而,虽然这套制度徒劳无功,但它却预示着一个事实,某一天、在某个地点、以某种方式,一定会有某种终极性的献祭,可以一劳永逸地除掉罪恶。

2预备了一位救主

整套献祭制度全都指向耶稣基督。所以,摩西的福音就是基督的福音。摩西为爱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标准,是人凭着邪恶的心无法实现的。但就算以忧伤痛悔的心献祭也是枉然的,因为这一程序永无尽头,也不能全然成就彻底的赦免。它乃是预示说,耶稣基督要作至终的献祭,实现摩西曾经教导过的一切内容。整个次序全都指向那位救主,因为他是惟一能够在里面对付人的那一位。

旧约的献祭制度旨在挫败人,使他看到他的绝望处境,也是为了叫他看见,不论他怎样做,都救不了自己。心灵的关系若不正常,他也就不正常。

所以,到了耶稣那个年代的时候,犹太人已经降低了这个标准,不再理会从内心建立关系的必要性。他们问耶稣最大的诫命是什么,这一事实本身就暗示说,他们已忘记上帝内在标准的要求:“……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的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爱主你的上帝。”(可12:29-30)数百年来,这一标准已经因着他们自作主张而衰落下去。他们已经废掉了自己守不住的部分,转而持守外在的行为。

另外,上帝内在律法的总结……

2.在十诫上表达出来

1 十诫的宗旨

现在你可能会问:“这与十条诫命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很容易。十条诫命只不过是一种规范爱的方法,就这么简单。以前你是否晓得十条诫命不过就是一种爱的定义呢?你可能会说:“我听说十条诫命就是律法:不可做这个或那个……”不对,它们只是一种对爱的表达进行规范的方法。首先,救赎发生在颁布十条诫命以前:以色列先是蒙召出了埃及,得蒙救赎,并被选定为上帝的百姓。然后,上帝已将他的感情投放在他们身上之后,才有了伦理方面的法典。关系一旦得到确立,行为准则便制定出来。但千万不可忘记一件事——救赎是在律法之先,因为上帝向来所关注的,都是关系。关系原是在律法或十条诫命之先。并不是律法坚立了约……乃是爱坚立了约。律法仅仅是为了规范这份约之内的行为。

2 十诫的细节

这样看来,十条诫命只不过是一些训诲而已,教导我们如何爱上帝,又如何爱你的邻舍。以前你是否晓得,前四条诫命是关乎我们对上帝的爱,后六条诫命则是关乎我们对邻舍的爱呢?我们在出埃及记可以找到十条诫命最初的排列……

1)影响到我们与上帝的关系

爱是忠诚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

 

我若对妻子说:“亲爱的,我爱你。”然后却告诉她说,另外还有三四个人,也是我所爱的,她对这样一种爱必定没有兴致。爱上帝就意味着,你要以忠诚的心单单敬拜他。你不可说:“哎呀,我真是生气,我只有一位上帝,世上别的人全都有一大堆。”不可如此,有些人敬拜独一的上帝,是因为他们感觉这样做是对的。还有些人敬拜独一的上帝,是因为他们实在太爱他。我敬拜主,不单单是因为我想完成一些律法性的义务;我敬拜独一的上帝,是因为他是我所爱的惟一对象。

爱是信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20:4-6

 

你在这里看见了吗?又是爱。换句话说,要点就是,爱一定会信实,爱必不为某种并不存在的神雕刻出偶像。爱是忠诚,它的忠诚延续到将来,从而成为信实。我们若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我们的上帝,就必单单爱他,信实地爱他。

第三,接下来这条诫命教导说……

爱是敬畏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20:7

 

你若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是否还会咒诅他的名呢?不会,因为爱是敬畏。

爱是分别出来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20:8-11

 

我若全然爱一个人,就会分别出来,单单归给那个人,对吧?我若说,我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我的上帝,原本应当用那天的时间敬拜他,但我反倒去做别的事情,这并不能充分说明我的爱,对不对呢?爱就是将自己分别出来,全然归给爱的对象。当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的时候,他至终必说:“我要你作我的太太。我实在是爱你,只想将自己分别出来归给你。我对其他任何一个女人全无兴趣,重要的是你。”这就是爱。

所以,十诫并不是某种律法主义式的外在行为法典。它仅仅是对上帝之爱的一种定义方法,而且爱……

2)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爱是敬重(12节)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20: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你来到这世界的时候,最早的邻舍就是你的父母。圣经简洁地说,你要怀着尊重和敬意爱他们。爱决不是无法无天和混乱无序,而是敬重。

爱是仁慈

 

“不可杀人。”(20:13

 

你若爱一个人,还会杀害他们吗?不会。你若爱你的邻舍,就不会这样行,因为正如保罗所说:“……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下)

爱是清洁(14节)

 

“不可奸淫。”(20:14

 

你若真正爱你的配偶,就不会行这事,因为爱是清洁的。爱是不污秽人。一个男人若对一个女孩说“我爱你”,虽然她并不是他妻子,却想逼着她上床,这并不是爱——爱是追求清洁。你不可对妻子说,你爱她,随后却出去,与别的人同居。你若行这事,就是不爱你的妻子——你在说谎。真爱就是清洁。它不污秽人;乃是珍视和保持一个人的清洁。

爱是不自私

 

“不可偷盗。”(20:15

 

你若爱一个人,岂会拿去他的东西吗?不会,你若爱一个人,便不会偷盗他的东西。

爱是诚实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20:16

 

你若爱一个人,是否会说谎话,或者说他们的闲话呢?当然不会。

爱是知足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20:17

 

你若真的爱一个人,就不会贪恋属于他们的东西,因为你为他们拥有这些东西而高兴。

现在你看到十条诫命的要点了吗?它们不过就是一种爱的规范……仅此而已。上帝一旦与他的百姓建立了关系,就会以律法的方式来确定这种爱如何运作,不但包括对上帝的爱,而且也包括对邻舍的爱。在爱中遵行律法,在申命记当中就成为旧约圣经的缩影,它与新约圣经当中耶稣和书信的教导并无分别:全部的律法就是爱上帝和爱你的邻舍。对上帝的爱就是忠诚、信实、敬畏和分别出来;对一个人的邻舍所表达的爱就是尊重权柄、尊重照着他的形像所造的生命、清洁、无私、诚实和知足。你发现这些律法当中的每一条全都植根于内心的态度,对不对呢?像“不可杀人”、“不可奸淫”这类的命令,它们的表述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文士和法利赛人考虑到的范围。它们不过就是规范内心态度的律法式表述。以色列发生的可悲事件,就是犹太人开始单单关注起外在的仪文和宗教的谨守,道德竟然变成了一个人所行之事的问题,而不是爱的关系。所以,他们并未抓住整个律法的要点。

那么,你若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了登山宝训关乎以下方面的背景……

三、上帝律法的满足

耶稣在马太福音5:21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他揭示了犹太人对律法的肤浅处理办法。他们仅仅认为,一个人若不杀人,他便万事大吉。但耶稣却将律法的本意从行为延伸到态度:“你若向弟兄动怒,就难免下地狱,因为你并不爱你的弟兄,这才是上帝关注的主要问题。照样,你听见他们说,你不应当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你若心里动了淫念,就已有罪,因为你对弟兄的态度是错误的。你并不清洁,你在贪恋本不属于你的东西。”这就是耶稣所说话语的全部背景。他促使犹太人深入看待内心的问题,迫使他们认识到……

1.罪的突出性

犹太人的传统已经导致上帝原初的信息模糊不清,并且败坏了它。对于耶稣所重申的律法,他们的回应就与古时犹太人的说法一模一样:“我们遵守不了那种律法,不可能做得到……我们并未好到那种程度。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那样去爱,我们需要帮助,我们不可能持守那种上帝的标准。”这恰恰正是耶稣想让他们说出来的话。在旧约圣经,当他们持守不住的时候,就会参与到献祭制度当中。

2.献祭的预备

归根结底,献祭制度在耶稣基督身上得以圆满实现,他作为上帝的羔羊而被宰杀,为要除去世人的罪孽(约1:29)。希伯来书的作者论到他说:“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耶稣作了公牛和山羊的血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除罪。正因如此,在他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至终的刑罚以后,公元70年审判便临到了耶路撒冷城。罗马人闯进耶路撒冷城,真的拆毁了圣殿,从而完全废弃了献祭制度。当耶稣死的时候,随着幔子的裂开,这一制度就已象征性地终结了(太27:51)。自从那时候起,以色列再也未曾有过献祭制度,因为它所预表的已经到来……就是耶稣基督。除去罪恶的乃是耶稣基督终极性的献祭,整个献祭制度永远都不可能除罪,而仅仅是预表而已。

3.救恩的计划

你可能会说:“哎呀,如此说来,旧约圣经里面那些人又是怎样得救的呢?”基督死的功效向前归给我们,又向后归给他们。他们有生之年若是相信上帝,期盼一件事,就是上帝必以他的大能除掉他们的罪,并且晓得他们凭着自己并不能称义,那么,尽管基督尚未献祭,他们还是会借着他所献的祭而得救。至于我们,我们乃是处于基督献祭的这一端,虽然他死在两千年以前,但今天我们若是相信并接纳他,他的献祭就应用在我们身上。我们在沮丧当中务要认识到,我们并没有能力守住上帝的尊贵律法,务要投靠耶稣基督求得怜恤,惟有他才能将一种义赋予我们,乃是我们凭着自己不可能得来的。在哥林多后书5:21,保罗以这句话总结说:“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称义,因为我们有罪。必须要他来担当我们的罪,好叫我们得以宣告为义。

结论

在旧约当中,这份约所用的字句原是为了巩固关系,它们并不是律法主义性质,而只是确立了一个标准,可以依照它来指导你与上帝和邻舍之间保持一种爱的关系。一定要先有关系,否则一切遵守律法的活动就绝对没有意义。今天也是如此。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有些人遵行新约的伦理,他们是很好的父亲、母亲和邻舍,他们捐助慈善事业,去教会聚会,不杀人,不奸淫,遵守外在的律法,但他们与上帝之间却没有一种爱的关系。在他们那种情况之下,律法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并不是爱的外在流露。上帝所关注的问题向来都是内心的态度,无论查看旧约还是新约圣经,都是如此。正因如此,耶稣才可以说:“我来并不是要废掉先知,或将摩西弃之一旁。我来了,一样东西也不会更改……反倒只是将律法放回它归属的原位。你若达不到那种层次,就是高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层次,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下,都决不能进我的国。”当然,我们晓得我们不能全然达到上帝的标准,这就把我们逼到基督那里。照样,摩西是将耶稣指示给以色列人,正像耶稣将自己指示给他们一样。事实上,耶稣在路加福音16:15对那些心中贪得无厌的法利赛人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上帝看为可憎恶的。”若没有内心的关系,却遵守外在的律法,这是上帝所憎恶的。上帝知道你的心。

所以,我们的主仅仅是重新定义起先的标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对义和罪下了真正合乎圣经的定义。这件事极为重要。你若是不明白何为罪,就决不会明白圣经上的其他所有内容。这是耶稣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讲解的一个主题。它是约翰•牛顿(John Newton)永远忘不掉的一种现实:当他年老的时候,他的记忆力几乎丧失殆尽,但这位伟大的圣徒依然记得两件事:第一,他是一个大罪人;第二,耶稣基督是一位伟大的救主。这就是核心问题。这就是耶稣想要法利赛人看见的事,也是他想要你看见的事……你在上帝眼中曾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你无法赎去你的罪。所以,他替你做成了这件事。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个孩童被毒蛇咬了。因为孩子被咬的时候,母亲在场,所以她不顾一切地将嘴唇放在伤口上面,硬是将毒液吸出来。然而,虽然她成功地搭救了孩子的性命,她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毒液借着她嘴唇上的一个裂口进到她的体内。耶稣基督也是如此,可以说,他将蛇的毒液吸出了我们体外。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却替我们而死。我们是大罪人,他却是伟大的救主。

专心解答下列问题

1.在犹太社会当中,哪些人被认为是最公义的人?与他们相比,耶稣所要的是哪一种义呢?

2.尽管文士和法利赛人自称是摩西律法的倡导者,但他们其实是怎样处治这律法的呢?

3.解释一下人为何想要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上帝。

4.耶稣重新确立上帝起先的标准,想要拆毁什么呢?

5.上帝所关注的从来都不单单是                ,而首先是行为背后的               

6.在希腊和罗马的异教信仰与我们现今的社会之间,有哪一种相似的潮流呢?

7.确认并描述一下某些教会人士和哲学家所倡导的那种新道德观。

8.描述一下保罗所对付的,哥林多人在性行为上的错误观念。

9.为什么说,将性行为看作羞耻的事,以及看作单纯的生物功能,两者都是同等扭曲的观念?

10.认识到哪一件事本来应当驱使耶稣的听众陷入绝望的境地,从而寻求上帝呢?

11.从本质上说,旧约圣经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12.旧约圣经哪一卷书包含了上帝律法,甚至整本圣经的总结呢?

13.确认哪一条原则是整本圣经的巅峰。

14.旧约圣经非但不是将关系建立在律法的基础上,反倒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15.上帝未曾将律法颁布给以色列人以前,先是确立了什么呢?

16.一个人若蒙引导,与上帝之间建立起爱的关系,他的回应理当有怎样的特征呢?

17.摩西向以色列人提供了哪两种选项呢?

18.颁布十条诫命原是为了规范什么呢?

19.上帝想叫他的百姓对他的标准有怎样的认识呢?

20.在旧约圣经当中的那些人,上帝为他们预备了哪一种方法,来对付他们没有能力遵守他的标准这件事呢?

21.献祭制度指向谁呢?为什么?

22.十条诫命当中,哪些关乎我们对上帝的爱,哪些关乎我们对邻舍的爱呢?

23.以爱的积极术语分别对十条诫命中的每一条进行表述。

24.当犹太人开始仅仅专注于外在仪文和宗教谨守的时候,道德变成什么了呢?

25.在旧约圣经当中,当百姓守不住上帝的标准时,他们怎么办呢?

26.基督死了以后,哪两个事件说明他已替代了除罪的献祭制度呢?

27.旧约时代的人如何得救呢?

仔细思想下述原则

1.默想马太福音5:29-30。以短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耶稣以这种夸张的手法想要教导什么事。虽然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也得了劝勉,要采取果断措施来对付它,但你是否发现自己正在玩弄罪恶,看看自己可以玩到何种地步,又不被抓到呢?在你的生命当中,你自身对罪的回应是否反映出耶稣对罪的讲论呢?若是没有,你需要作出哪些改变,好叫你像保罗那样说:“……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6:2

2.你是否同意性方面的试探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更加恶化了呢?因为性的试探借着媒体不断进行视觉轰炸,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引诱呢?为了获取一些建议,请阅读下述经文:创世记39:7-12;腓立比书4:4-8;哥林多前书6:18-7:5

3.你与上帝的关系是以律法主义,还是以爱为基础呢?你是更多将上帝当作审判官看待呢?还是更多地看作一位父亲呢?在浪子的比喻当中,你认为哪一个儿子更多是从顺服律法的角度爱他的父亲呢?哪一个是出于感恩而爱他呢?若有人问你,你为何爱上帝,你会怎样回答呢?你若从未做过这件事,请将马太福音22:37-40背下来,在一周之内每天睡觉以前和睡醒以后各自背诵一次。

4.那些相信死后有来生的人,一般来说都期盼某种形式的天堂。然而,就如法利赛人那样,他们的入场要求远远低于上帝的标准。若有人对你说,因为他们一直都是相当好的人,所以他们一定会上天堂,你自己在心里面演练一下,你要怎样回答他们。有一些经文可以激发你的思想,请读一下以下几处经文:诗篇143:2;箴言书20:9;传道书7:20;罗马书3:9-285:12-13;加拉太书2:16;以弗所书2:1-10。在你的影响范围以内,有哪一些人虽很虔诚,但似乎并不是真正认识上帝呢?在这一次的学习当中你所学到的,或者得到巩固的一些真理和原则,要祈求上帝赐给你一些机会,去与他们分享。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