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研经工具首页电子图书馆的《麦克阿瑟研经指南》由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的部分讲道稿整理而成。

补充:《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又名:生命宝训讲道注释 [以弗所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二三书犹大书])已在研经工具上线,《麦克阿瑟注释圣经》预计今年底上线。请访问研经工具,使用更多资源。


学习饶恕(三)

经文:马太福音 18:28-35

 

以弗所书4:32宏伟概括了我们查考的这段经文的目的,它是这样说的:“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这是关于赦免的重大命令,因为上帝已经如此大大赦免了我们,这正正就是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18章要我们明白的原则。饶恕的问题不应当分裂教会,一家教会绝不应当出现那种损害关系、家庭和教会合一的不饶恕。

我们已经查考我们的主在这段讲到饶恕的重要经文的教训,我们已经讨论了……

一、关于饶恕的问题(21节)

二、饶恕的范围(22节)

三、饶恕的影响

四、饶恕的例子(23-25节)

1.当中各人的身份

2.对这比喻教训的解释

1)知罪(23节)

2)对罪的计算(24节)

3)罪的后果(25节)

4)认罪(26节)

5)尽管这人有罪,主人仍怜悯他(27节)

本课内容

我们已经看了这位王如何满有恩慈,免了这仆人的债,正如上帝在拯救我们的时候,免了我们极大的罪债,现在让我们继续看这比喻第二部分的主要信息,讲的是主对不饶恕的回应。

6)追着要别人还债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28节)

 

1)找人

 

“那仆人出来,遇见……”

 

这位仆人的回应如此绝对荒唐,以至于人很容易觉得奇怪,“这家伙怎么会那么快就忘记了他已经得到饶恕?他怎么如此快就忘记了他主人的怜悯?”正是这位被免了债务的人,刻意出去找欠他钱的某一个人。他并不是偶然碰到这家伙。他是出去找这同伴,这位同伴是……

2)仆人

 

“……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 ……

 

①他的身份

a.讨论他的身份

这里让我们看到一个词,我认为它在这比喻中有很关键的意思:sundoulon,希腊文的意思是“同作仆人的人”。我认为这说法指出这人的身份是另一个已得到饶恕的人。实际上,主把这比喻应用在在基督里同为信徒的人组成的家。我认为它描写的是一位基督徒弟兄,这说法在这比喻其余部分按同样的意思用了三次。就这样,他找到另一个与他同作仆人的人,这人服侍同一位君王,虽然并不必然是同级的人。他也许在第一位仆人手下工作。可能第一位仆人是一位省长,而这同作仆人的人是他其中一位在地方上收税的人。

b.证明

让我在这里与你分享一点点解经的看法。如果按某些人希望我们认为那样,这比喻中的这人并不是一个真基督徒,那么按上下文,整个比喻就站不住脚了,因为整个比喻要给人带来的冲击,就是讲到,有一个人,他得到完全的饶恕,他出去,不愿饶恕人。现在,如果你把一开始的饶恕取消,说它是不确实的,因此无效,那么整个比喻就没有道理了,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他自己没有得到饶恕,我们就不能期望他饶恕人。如果他心里没有上帝,我们就不能期望他像上帝一样行事。另外,如果他不是一个基督徒,在这比喻结束的地方对他的审判,就本应在一开始,王发现他无法还债的时候临到他,他一开始就配得这审判。但这比喻并不是讲真正的得救,它讲的是上帝的饶恕,以及一个相信的人有义务彼此饶恕。让这比喻如此有震撼力的,就是这家伙真的得到了饶恕,因此是真正得救。

②他欠的债

他找到的这位与他同作仆人的人,只欠了他十两银子(一百银钱),最多等于十八美金。与第一位得到饶恕的仆人无法计算的债务相比,这是极其微不足道。

3抓住

 

“……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

 

罗马的作者经常讲到人去找欠他们债的人,扭住他们的脖子,直到有血从他们的鼻孔和嘴里流出。这就是古代追债公司的做法:只要找到某个手臂粗壮的家伙,如果人不还债,就将他勒死。在这仆人要求还债这件事上,我看到一个应用,一个基督徒被人冒犯,得罪,也许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受欺诈,而他不愿饶恕。你会说:“这不可能是一个基督徒。”是吗?你是要对我说,你认为基督徒在彼此饶恕方面没有问题吗?我认为他们有问题,因为有时候我就是这样的人。基督徒纠结于这一点。肉体发动,进入我们得救赎的生命。例如,是否有人欠你钱?你会总是想着他们吗?有多少次在你的头脑里,你想把他们掐死?即使在耶稣基督的教会里,我们都有不饶恕其他人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一些你不喜欢听的话,每一次见到那人,你心里就怒火中烧,你回避他。记得一些过去发生在你身上的不公平的事,是你完全无法释怀的,你心里就涌起苦毒。没有一个基督徒会免于这种问题。因此,人如果因为这家伙如此不饶恕就坐立不安,认为基督徒不可能变得这样,那么也许他们还没有认真想过基督徒会变成怎样的人。肉体兴起,寻求报复,这也在哥林多前书第6章有很好的举例说明,在那里基督徒彼此告状。基督徒也能怀恨,因此对于这结论,就是这不饶恕的仆人也是一个基督徒,我们不应感到震惊。

7)恳求宽容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29节)

 

这听起来很熟悉吗?第一位仆人在26节说过同样的话。这家伙听到同样的话,是他当时面对无法还清的债务时,对他的主人说的。他恳求王放他一马,然后现在他掐住这欠他十八美金的人的喉咙。就连在他耳边回荡的这熟悉的话,也不能在他心中引发共鸣。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恳求他宽容的仆人本可以还清这笔债。这应用是很明显的:与我们得罪上帝相比,我们彼此的得罪是微不足道的,因为虽然我们欠上帝的债无法偿还,我们欠的其他债务是很容易偿还的。当我们领受了如此大的饶恕,我们怎么可以如此吝啬,不愿饶恕其他人?另外,我们应当习惯去饶恕人,因为我们会需要饶恕,不仅从上帝而来,在父亲对孩子意义上的饶恕,还有可能需要正是我们自己不愿饶恕的人对我们的饶恕。

这无法想象,但基督徒会做这样的事。教会分裂的原因,是教会有关系方面的摩擦。例如,大量的人不是把一个让人懊恼的处境交给主,凭着爱心饶恕和接纳引发这状况的人,而是变得苦毒。如果这苦毒依然得不到解决,就会变得有分裂性,最终会分裂一家教会。这就毁坏了上帝的家。很有可能当时就连门徒他们自己也在做这样的事。他们彼此相争,看谁在国度里最大,很有可能心里生出这种看不起其他人的态度,把他们贬低到比自己更低的地步,好使他们可以对自我高举感觉良好。他们很有可能心怀嫉妒。

8)下在监里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30节)

 

这种不怜悯的反应令人无法想象。他自己已经得了王恩慈爱心的怜悯饶恕,本应对人作出同样的怜悯之举。一个人得罪另一个人最大的罪,与得罪上帝的罪相比,就像口袋里的零钱……然而,上帝愿意全都给与饶恕。人是谁,竟然不愿饶恕较少的过犯?这节经文的整个要点,就是他不愿饶恕,让这比喻具有冲击力的,就是他曾经得到饶恕。这就是论证的威力所在。当上帝已经免了无限更大的债,那么真正得到饶恕的人,如何能不饶恕人?我们多么容易就会忘记。

 

                                                                                      

你是在对抗你的新本性吗?

保罗在提多书3:2-6说,基督徒“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但到了上帝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圣灵就是上帝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换言之,他是在说:“不要像你们从前那样待人……看基督已经为你们做了什么。”这是同样的意思。但让人难过的是,教会一路来,已经因着不饶恕这可悲的罪,并由此而来的苦毒和不和谐变得千疮百孔。我确实认为,这样的回应是在对抗你新的本性,因为如果你是在国度里,你的特征就会是怜悯:“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5:7)我认为,圣经把我们说成是怜悯人的人,这是我们这新人的产物。只是肉体兴起,让我们变得没有怜悯。因此,请思想源头。

如果你不愿饶恕,这就并不是新的你,而是你有罪的肉体炫耀自己,变得突出。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是切断自己,脱离那关系方面的饶恕——上帝用这饶恕,让你与他的相交变得甘甜。如果你看你的灵命,看到自己缺乏能力和深度,缺乏对上帝话语的渴慕,缺乏爱私下祷告和与上帝相交,导致你与上帝的关系变得贫瘠,那么有可能存在着一种不愿饶恕的障碍——是你建立的,妨碍主把那带来一种与他甜美关系的饶恕赐给你。如果这是你生命的境况那么你在需要饶恕的地方施行饶恕,否则主是不会打开与他相交的源流。

                                                                                     

 

9)跟进的过程(31节)
1)拒绝

 

“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

 

这是一群相信的人,他们看到发生的事。冒着把太多读进这比喻的风险,让我向你提出我的看法,如果这比喻是真人真事,那么这些同伴毫无疑问就会遵循马太福音18:15-20讲的教会纪律惩治程序。他们可能已经看到这位不饶恕的仆人,当面责备他,然后带两三个人去,最后告诉全教会,然后如果他仍不回应,就把他赶出去。认定这些同伴会竭尽全力让这家伙做正确的事,免了这笔债务,不管那欠债的仆人是否偿还,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仆人,这人下定决心要从这家伙身上得回他应得的,抵挡他们所有的努力。但值得表扬的是,当这些同伴见证了他的回应,他们就加入到管教的过程当中。

2)遗憾

 

“……就甚忧愁 ……”。

 

他们的回应,在这一个仆人拒绝饶恕的衬托下确实很鲜明。对此感到忧愁,这些人就是在按照他们在基督里的新本性行事。已经得到饶恕之人突出的态度,就是他们愿意饶恕。他们不仅知道他们已经得到极大饶恕,而且他们知道上帝律法圣洁的标准,上帝盼望在他的家中有饶恕与合一,这家应有丰富的团契关系。结果就是他们极其难过(希腊文sphodra)。这样的忧愁如果是基督徒对另一个基督徒犯罪变得担忧的结果,这就是一件好事……对不回应律法和上帝的旨意感到忧愁,因为这不回应只能扰乱团契关系。

3)汇报

 

“……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

 

这群人很难过,就来向王报告发生的事。当你已经采取了管教所有的步骤,这人还不回应,你会做什么?你去到主那里,难道不是吗?我看这些仆人来到王面前,就像相信的人要来到上帝面前,内心破碎,担忧彼此的罪。哦,如果更多的人是这样,团契关系当中就会有何等的医治!“告诉”的希腊文是一个语气强烈的词,暗示他们向他非常详细勾画出每一件事。毫无疑问,他们向王复述了整个过程,说:“我们已经尽力解决这件事,我们到你这里来,是迫不得已。我们对这不愿意饶恕的仆人感到太难过了。”这是上帝的百姓为着一位犯罪的弟兄或姐妹,在祷告中去到主那里的画面。我确实认为我们负有同样责任,就像他们一样,把这样的处境带到主面前。

10)同情的模范(32-33节)
1)王的榜样(32节)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上帝的态度是什么?他到他这里来,说:“你这恶奴才!”在这里,一些人变得不安,说:“这仆人不可能代表一位基督徒,因为上帝绝不会对一个基督徒说这样的话。”是吗?什么是恶?就是罪。基督徒会犯罪吗?上帝会对一个基督徒说:“你这有罪的人”吗?会的。在这方面,这里是没有问题的。这相信的人以一种邪恶的方式行事。一件罪构成邪恶。主只是在证实这人犯罪时的真实情况……他行事不公义、邪恶。王再次强调整个比喻的基本原则,他说:“……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这句话解释整段经文的关键,验证了实际作出了饶恕的作为,饶恕是有效的。王也说明了他饶恕的原因:“……你央求(乞求)我。”回到26节,这仆人“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在这里我们看到,他当时也在乞求。王的描述证实了这仆人是一个破碎的人,晓得他的罪,得以知罪,就像一个罪人求上帝怜悯,得救了,他的罪债已经免了。这就是我认为这王赋予这仆人的是真正饶恕的原因。

2)王的期望(33节)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要点就是,如果第一次饶恕是不确实的,这王的期望就没有意义。王是在对他说,“如果我的饶恕对你不起作用,那么也许你的饶恕也不需要对其他人发挥作用”吗?不是的,第一次的饶恕必然是有效的,因为这是期望这位仆人要饶恕的实质基础。伦斯基(Lenski)在思想这王的惊奇时,把这仆人不饶恕其他人的回应称为是一种“道德畸形”,因为他自己已得到如此大的饶恕。王认定这仆人本应怜悯人,因为他之前已向他显出怜悯。他本可以对他说:“现在,你本应该给这家伙机会还债,让他有自由,努力偿还,而不是把他下在监牢里。你本应该用其他办法寻求公义。”不,他没有这么说。他而是说:“你本应像我那样有怜悯同情。”他是怎样表明这怜悯的?就是免了这人的债,因此承受损失。饶恕是天底下最解放人的事情。当某人欠了你一些东西,或者他们做了一些事情伤害你,或者他们激怒、得罪、毁谤你或你的家人,你不应当以苦毒回应,在你里面怒火中烧,直到你报复为止。不,你应当怜悯,因为这就是你恳求上帝饶恕时,上帝向你显明的。

11)这比喻中的刑罚(34节)
1)触发这刑罚的(34节a)

 

“主人就大怒……”

 

这回应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他们说,“哦,这不可能是一个基督徒。”主怎么可能会对一个基督徒发怒?肯定会!每次你犯罪,主会变得愤怒,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是什么让他愤怒?罪让他愤怒。如果他不发怒,那么他圣洁的本性就有问题了。他总是对罪发怒。这是一种内置的回应。即使对你我生命当中的恶,主也有一种圣洁的愤怒。

2)这刑罚的目的(34节b)

 

“……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

 

你说:“这不可能是一个基督徒。把他交给掌刑的,这王是在做什么啊?”如果你认为这不可能应用在一个基督徒身上,那么请考虑……

①希伯来书12:5-8

“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每一个基督徒在他生活的某些时候,都会被交给掌刑的。掌刑的只是代表上帝使用的手段,上帝通过这些手段让你落在惩治的紧迫、艰难和压力之下,直到你认罪。这就是主计划他的惩治要实现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如果你不饶恕某人,主就要让你落在惩治之下,直到你的回应正确。我想这就是在34节结束的地方他的意思,那里说:“……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他绝不可能还清整笔债务——就连一个不信的人也不能偿还——因此在这一点上,这实际的比喻不可能传递对属灵真理的完全认识。我认为这比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说这王让他落在惩治的压力之下,直到按照他所做的事,偿还了那本应偿还的。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一切,就是主把我们交出去,惩治我们,这是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的事。

②哥林多前书11:30

保罗告诉哥林多人,他们当中许多人软弱,因病丧失体力,得了重病,他们一些人甚至死了,这是因着上帝管教他们滥用主餐这圣礼的结果。

③约翰一书5:16

“……有至于死的罪……”基督徒会犯这样的罪。

④哥林多前书5:5

我认为这节经文讲的是一个相信的人,按字面的意思被逐出教会,在教会之外,上帝容许撒但摧毁他的肉体,让他的灵魂可以得救。

我认为,上帝所爱的每一个儿子都要受到管教和惩治。这时候他把我们交在掌刑的人手里,这是按比喻的说法,掌刑的对我们施加压力,直到我们承认我们犯罪,认罪。在这里的罪是不饶恕的罪。

 

                                                                                        

你是否觉得奇怪,你的生命当中为什么出现困难?

你是否觉得奇怪,为什么事情不顺利?你觉得生活当中似乎有掌刑的,折磨你的?你是否感受到施加在你身上的压力和惩治,你是否感受到缺乏喜乐和自由,而你认为身为上帝的儿女,你是本应有这喜乐和自由的?那么可能你要在你生命当中各处找一找,你是否有不愿饶恕人的心,因为如果你不按上帝饶恕你那样饶恕人——上帝的这饶恕宽宏大量、充满怜悯和全然饶恕——那么你就不会经历到解脱,脱离这些掌刑的。

                                                                                     

 

我认为这比喻所说的是清楚简单的:罪人悔改破碎,心中懊悔,迈步进入顺服的领域,他就要满足上帝的要求,偿还那能偿还的。这时,相交的关系就恢复了。因此,在一种意义上,惩治促使我们偿还,不仅为了只是刑罚,还是以炼净为目标。你不会为了给你孩子施加痛苦的缘故惩罚他。你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他们的行为,好使他们下一次可以做正确的事。上帝正在对他儿女做一模一样的事。以下概括了这强有力的信息……

12)这比喻的原则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35节)

 

我认为,耶稣对一群相信的门徒说这番话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信的人不能像上帝一样采取行动,对待彼此和饶恕。耶稣是对他们这样说:“就像在这个故事里面,这家伙得到饶恕,却不愿饶恕,因此受到刑罚。你们这些已经得到饶恕的人,因此最好是饶恕人,否则你们也要受到惩治。”

结论

这比喻有两个很突出的视角——一种是正面的,另一种是负面的。首先,我们应当饶恕,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如此大的饶恕。第二,我们应当饶恕,因为如果我们不饶恕,我们就要受到惩治。这是对我们说的非常严厉的话。

1关于饶恕的说明

赫伯特勋爵(Lord Herbert)说过:“不能饶恕他人的人,是拆毁他自己必经的桥。”很久以前,一位老圣徒说过:“确实,报复经常在人看来是甜美;哦,但这只是糖衣毒药,只是加了甜味的苦胆,过后的滋味像地狱一样苦涩。唯独饶恕、忍耐的爱才是甜美有福,享有平安,认识到上帝的眷顾。通过饶恕,它将受到的伤害放下,消灭了之。这爱对待施加伤害的人,仿佛自己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不再感受到自己曾遭受的刺痛。饶恕是一面盾牌,抵挡恶者所有的火箭,将其弹回,让人不受伤害。饶恕把天堂带到地上,把天堂的平安带进人有罪的心中。饶恕彰显了那饶恕人的天父的形象。在这世上推进基督的国度,你不可更改的义务是清楚的:只要我们是基督徒,已经经历极大的怜悯,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是在基督里的一位弟兄,并且我们要到上帝公义的审判那里,因此我们必然要饶恕。”

威廉阿诺特(William Arnot)是一位擅长解释比喻的解经家,他写了这番话:“一位在缅甸旅行的人,在涉水跨越一条河之后,发现身体上布满了一群小小的蚂蝗,忙碌吸着自己的血。他第一个冲动,就是从他的皮肤上把这些折磨自己的蚂蟥扯下来;但他的仆人警告他,这样机械式强力撕开,会让他的生命落在危险当中。绝不可将它们扯开,免得有一些部分留在伤口里,变得有毒;必须让它们自愿掉下来,这样就不会伤害人。这位本地人为他的主人煮了一些草药,预备一场沐浴,指引他躺在水里。他沐浴在这药水里,这些蚂蝗就掉下来了。

“每一种不肯饶恕的伤害在人心里激起怨恨,就像蚂蝗在吸生命的血。仅仅是人要除掉这一点的决心,并不能把这恶事除掉。你必须把你整个生命沉浸沐浴在上帝饶恕的怜悯当中,这些有毒的受造物马上就要放松它们的吸附,你站起来就得了自由。”

我们必须把我们整个生命沉浸沐浴在上帝赦罪的爱中,这就是整个比喻的要点。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已经得到多大的饶恕。我们可以站在一旁,为着圣灵的合一,和平的联络祈求,但是当我们学习饶恕的时候,我们就经历这一点。

2饶恕的阶段

饶恕有三个阶段:

1)受苦

某人说了一些话,做了一些事,伤害或得罪了你,因此创造出条件,让你需要饶恕人。

2动手术

这是内在的回应,饶恕人的人在他的记忆里做灵里的手术,就像上帝所做的,他不再纪念我们的罪。肯定你已受苦,但现在你要做手术,靠着上帝的大能,默想他的饶恕,把所有这些得罪你的不义之事从你思想里切除掉。

3从头开始

疏远的人完全和好,饶恕就作成了。

在这里,当你饶恕的时候,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你马上就忘记了,因为我们会在思想里紧紧抓住一些事情不放,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难道不是吗?这并不意味你对罪视而不见,以此饶恕。但这确实意味着你恢复关系,终结了痛苦的循环。这就是我们的主所要的。我们是上帝家中的儿女,我们像孩子一样来,我们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照顾和保护;我们需要像小孩子一样接受管教;我们需要彼此饶恕,因为我们只不过是人。只有当我们成为一群不断饶恕的人,我们才会不像我们周围的世人,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这些得到饶恕的人,不仅有饶恕的能力,而且也有饶恕的动力。

专心思考下述事实

1.按照马太福音18:28节的说法,这仆人显然忘记了什么?

2.第二个仆人是与他一同作仆人的人,这有什么重大意义?

3.解释为什么应当把第二位仆人理解为是一位信徒。

4.比较这两笔债务的金额。

5.为什么我们不应对这结论,就是这不饶恕的仆人代表的是一位基督徒感到震惊?

6.29节熟悉的话是否会在第一位仆人心里产生回响?对于他同伴欠他的债,这第一位仆人的反应有什么让人感到惊奇的地方?

7.请用你自己的话说出第29节的应用。

8.我们应当习惯饶恕人的两个理由是?

9.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是天国的国民,为什么说如果你不愿饶恕和苦毒的心这样的反应,就表示你的回应是在违背你的新本性?

10.根据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我们可以认定31节当中其他的仆人已经做了什么?

11.这些仆人看到那一位仆人拒绝饶恕,对此他们有何回应?

12.这一群仆人向王报告,这场面告诉我们,我们应当怎么办?

13.在什么意义上,上帝能对一个基督徒说:“你这恶奴才”?

14.根据王对这仆人的期望,解释为什么王的饶恕是确实的?

15.对于基督徒,主会对他们的什么事情生出圣洁的愤怒?

16.这比喻里面的“掌刑的”代表的是什么?

17.主的惩治要实现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什么?

18.上帝要管教一个相信的人到什么程度?举出一处圣经经文,支持你的答案。

19.什么时候罪人是作了偿还,能让上帝满足?

20.从正面和负面的角度看,我们为什么要饶恕其他人?

21.指出并且简单解释饶恕的三个阶段。

仔细思考以下原则

1.虽然你很有可能没有在身体行动方面掐住某一个伤害你的人的喉咙,但你是否曾经在思想里,甚至在语言方面做过这样的事?你在过去这一周里想了、说了什么,表明你还没有完全饶恕某人?也许你认识其他人,用比喻的说法,是在掐住另一个人的喉咙。为了预备你自己带着爱心当面责备他,请默想保罗满有恩慈写给腓利门的信,留意他是如何鼓励腓利门饶恕阿尼西母的。

2.请读提多书3:1-612节所讲的特质,是不是你生命的特征?当你一开始信靠基督得救的时候,你留意到在你生命当中发生了哪种类型的改变?第3节中有什么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你来到基督这里之前,在你的生命当中明显表现出来的?在5-6节,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应当是不断为此赞美上帝的?上帝把“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满有怜悯和丰丰富富赐予了你,你是否愿意委身,不断反映出这转变的本性,无限制地饶恕其他人?如果你在你的这种委身方面失败,不要放弃……只要向我们满有怜悯的主认罪,为你的下一个机会做好准备,表明他对其他人的爱。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