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书所呈现的男女互补的异象要在未来的岁月中具有说服力,那么它就必须有这么几个显著的特征:它必须是亲切的、吸引人的、温暖的;它必须以圣经为根据,也是容易被人察觉的;它必须强硬但又绝不是盛气凌人的(triumphalistic);它必关乎信仰而非只关乎传统;它必须与文化的氛围调和但又决不愿向文化的要求屈服。
我记得多年前听一位牧师说,他对同性恋的立场在神学的角度上是保守的,在社会的角度上是开明的。通过他这一番话我就能判断出,他里面的一切都在顺应文化的潮流。他和正统之间的维系十分脆弱。因此毫不意外,没过几年他就宣布自己对同性恋的看法改变了,现在他觉得同性之间的性关系没有任何问题。同样,我们务必要小心,要让我们有关男性和女性的信念是深刻的、深思熟虑的、有根基的、符合圣经的,不会因我们可能被误解甚至被不公正地对待而屈从。忠心(faithfulness)并不意味着回归根植于某一特定文化的黄金时代,也不意味着在当下这个文化时刻尽可能多地树敌,但的确意味着为了良善、真实、荣美的缘故,我们在无法避免反对时决不退缩、勇于面对。
在一个性别严重被混淆的时代,人们时常会否认生理性别和实际性别之间有关联,但基督徒却被要求再次肯定我们共同的人性在男性本色和女性本色中有不同的表达。正如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所说:“男性和女性被赐予的人性是一样的,但却在男性和女性里面分别以独特的方式而存在。而这种差别在整个一生、各种活动中都发挥着作用。”[1]
我们不是哲学上的唯名论者——否认共性而只相信个性。但世上并不是只存在着男性和女性,还存在着男性气质(maleness)和女性气质(femaleness)。神并没有将人类创造成雌雄同体,也没有将我们拯救成为雌雄同体的基督徒。神将我们创造成有男有女,并通过圣灵使我们成圣,好叫我们作为男人和作为女人来跟随基督。
改革宗传统始终坚定地认为恩典并不是要消除或提升本性,而是要恢复本性。神正在做的事就是将我们恢复到曾经他所宣称的“甚好”的状态。这意味着,当男性和女性在基督里称义时,他们的性别并不重要,然而我们被神创造成具有某种特定性别的人,这个事实却与我们作为被称义的基督徒而活息息相关。我们决不能曲解或轻视神赐给我们的性别差异。正如巴文克所说,神是“性别的至高设计者。男性和女性不仅要因自己拥有人性而感谢神,还要因自己拥有男女各异的性别和本性而感谢神。”[2]本书的一个责任就是要兴起新一代喜乐而稳重的基督徒,他们所称赞的有关男性本色和女性本色的异象不仅是符合圣经的,而且在深远的意义上也是自然真实的。
[1] Herman Bavinck, The Christian Family, trans. Nelson D. Kloosterman (Grand Rapids, MI: Christian's Library Press, 2012), 68. 随着二十世纪的发展,尤其是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巴文克对女性参与当代社会的一些看法发生了改变。当巴文克开始认同女性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并作为专业人士进入职场时,巴文克和亚伯拉罕·凯波尔(Abraham Kuyper)之间的分歧便越发严重了。然而,巴文克依旧肯定性别差异的事实,也从未动摇过对女性受按立的反对。巴文克在 The Christian Family 一书中(最初于 1908 年以荷兰语出版)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在他整个一生中都始终是他重要的确信,即便当他更加适应社会中的某些文化转变时也是如此。参见 James Eglinton, Bavinck: A Critical Biography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20), 236–38, 278–80, 284.
[2] 同上,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