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接纳心理学带来的各种乱象

 

耶利米·约翰逊(Jeremiah Johnson

 

今天,心理治疗的用语已经深深渗透于我们的文化中。儿童的表现不是撒谎,他们只是在讲故事。通奸罪的惯犯被标以性上瘾之名。醉酒现在成了酒精障碍症——事实上,上瘾本身也被当作一种疾病来处置。甚至恋童癖的禽兽行径也被当作一种精神疾病而列入那本不断扩充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1]

 

简言之,当今世界处理罪的模式是,要么淡化人内心的罪疚感,要么把邪恶定义为无伤大雅的行为。你不是罪人,你只是受害者。无论你受到怎样的伤害,都无须为自身的过错负责。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教会正在奉行这样的理念。

 

今天,心理学术语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对生活的谈论方式,教会也受害不浅。因为心理学的搅扰,圣经的权威性和福音的纯正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一位主流基督教神学院的着名教授这样说:如今,时候到了,基督徒圣贤们(包括懂得心理学的牧师、神学家、辅导者、治疗师和心理学家)应在有关教会探索人性的使命上传扬智慧。

 

耶稣赐给教会唯一的命令是大使命。福音不需要我们探索人性,而是挽救人性(参创6:5;约3:19-20;罗1:18-203:10-23)。我们还需要探索什么呢?

 

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不需要救赎,我们只需要医治;我们不需要变为基督的样式,我们只需要满足。心理学中充斥着自我肯定的言语,这些语言已经改变了我们对罪、福音和基督徒生命的看法。用上少许修饰词,我们就能把改变生命的福音真理变成一个简单的励志演说。

 

20多年前,约翰·麦克阿瑟已经发现心理学正对教会形成很大威胁。他警告信徒不要轻易相信这种世俗的伪科学。

 

心理学不过是一门以无神进化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问。和神导进化论一样,基督教心理学试图将两种本质上截然对立的思想体系统一起来。现代心理学和圣经水火不容,除非后者做出很大妥协或者完全放弃圣经充分性的原则。

 

在当时,有人威胁牧师和教会领袖说应将领导权让给所谓的专业人士,人们认为他们能更好地解决信徒的情感和心理上的需要。

 

福音派的心理诊所一夜之间遍地开花。虽然几乎所有诊所都声称能为信徒提供圣经辅导,但其实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假借属灵用语兜售世俗的心理学。不仅如此,因为这些诊所的出现,教会的辅导事工日趋黯淡,而且信徒被误导认为自己无法胜任辅导工作。很多牧者深感欠缺心理学知识,或害怕因治疗不当可能会惹上官司,因此心甘乐意放下辅导的责任将其转交专业人士,而这本来是教牧的重要责任之一。太多人听信谎言,以为在圣经和人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之外有真智慧,而且他们还认为,一些来自圣经之外的方法或概念是帮助信徒处理深层问题的至宝。

 

转眼20年过去了,教会已经被心理学理论成功俘虏。教会领袖完全接受心理治疗文化,并采用了某些能吸引这一代受害者的专业术语。

 

今天,很多名牧不再传讲罪、悔改和公义。他们的讲道(嗯,不是讲道,是演讲)主要集中在人生旅程、满足和关系辅导。基督为我们树立榜样,他是个很棒的家伙。圣灵不过是促成者。而关于所有直面当今社会罪恶的话题则只字不提。

 

迈克尔·霍顿在他的着作《违反基督精神的基督教》(Christless Christianity)中,形容了现代福音派这种毫无意义的趋势:

 

如今,美国教会的日常生活正走向危险的境地,信徒不再按照圣经原意理解经文,而是从中选取有用的段落;把上帝当作个人资源来使用,而非我们认识、敬拜和信靠的对象;耶稣基督成为个人的教练,为我们的得胜制定美好计划,而非已为我们成就一切的救主;救赎不再是神亲自拯救我们脱离他的审判,而最多是我们目前过上更好生活的问题;而且圣灵成为电源插座,当我们想无所不能时就可以与之相连。

 

虽然很多信徒可能只是被动接受这些观念,但结果依旧:神话语的权威失去其绝对性,而福音则淡化为简单易行的自助信息。

 

教会需要重拾先知的声音,并将圣经里那些不容易懂的真理搞清楚。我们应避免受到身边人弱化或稀释福音的影响,而应有力宣扬这唯一的真理,它能为我们带来永久的盼望、平安和满足。

 

正如约翰·麦克阿瑟多年前所写,我们应当牢记,使我们与时下流行的心理治疗文化有真正不同的,正是我们致力于在信心和悔改上赢得人灵魂的至宝:

 

只有基督徒才懂得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因为唯有基督徒拥有认识灵魂和改变灵魂的资源。鉴于世俗心理学的根基是无神论的假设和进化思想,因此它注定只能治标,暂时处理表象……如果治疗医师是真正重生的基督徒,他必须借助上帝的道和圣灵,从灵魂的深处做工,而非进行肤浅的行为矫正。信徒既然已经拥有改变灵魂的工具,何必求其次只调整行为呢(好像外科医生放下手术刀,却用一把面包刀大动干戈)?真正有经验的辅导者必定会在祷告中,忠心而谨慎使用上帝成圣的大能,帮助对方效法耶稣基督的样式。

 

Copyright 2017, Grace to You, www.gt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by permission.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appeared here at Grace to You.


[1]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