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圣经中所谓的出入

 

指导方法:我们既然坚信圣经是神默示的,并且其中所有内容都是真实无误的,当某一陈述看似有误时,我们就要致力于寻求一个解释。

 

我们对解释圣经抱有信心,因为耶稣对圣经充满信心。耶稣对圣经的态度与他对分别为圣之地(圣殿)和分别为圣之人(宗教领袖)的态度大不相同。耶稣曾毫不留情地诅咒那些公认的所谓最公义的人,也毫不犹豫地预言圣殿的毁灭,但耶稣相信圣经是坚不可摧,完全值得信赖的。

 

捍卫圣经不是我们学习这本书的责任,它属于护教学或圣经导论的内容。我们不用深入研究那些所谓的出入,但是在学习释经的指导方法时,必须确定应当如何处理这些出入。(如果想在这方面进行深入学习,请参阅本章末尾的建议阅读书目,那里的书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所谓的圣经出入。)我们会引用圣经实例,但并不一定寻求每一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会指明引向可能答案的途径。

 

因为我们的前设是圣经全然无误,所以当圣经什么地方看似有误时,我们会寻求解决办法。倘若我们无法解决某个问题,就会坦然承认,而不是下结论说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办法。对于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暂时将其搁置一旁,这是因为我们对圣经的忠诚是建立在圣经是完全值得信赖的(这一点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坚实基础上,也因为我们诚实地面对不忠诚的后果。我们不会先断言某个问题无法解决,进而推测经文有误,并在此结论上进行解释,更不会只为了表面存在的问题找到一个所谓合理的解释,而不管解释正确与否。从古至今,圣经一向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因此,我们相信圣经正确无误。认为圣经有误的人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当问题找不到答案时,不是圣经出了错,而是我们对它的理解有偏差。我们要么等待更多的证据,要么等待更好的理论出现,以更合理地解释现有证据。

 

圣经所谓的内在出入

 

圣经内的历史问题

 

在旧约和四福音书中都有一些平行叙述,但这些叙述的内容似乎并不一致。对于这样的经文,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确定一个应对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还是有益的。我们必须谨记以下五个指导方法。

 

第一,说圣经的字字句句都是由神默示,且其中没有错误,并不意味着每个字词都有必要一样。唯一必要的是,这些字词表述的是事实。

 

例如,一位福音书作者引用耶稣的话时用了“神国”,而另一位却用了“天国”,这无论如何不是错误。神国和天国指的是一回事,两位作者都忠实记录了基督的话。在这方面最清楚的例子要数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他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第二次祷告时他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旨意成全”(太26:42)。这两个祷告并不是每个字都相同,但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所以马太接着说“耶稣……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是恰当的,这显明了圣经时代引用的手法——字词无须一字不差地复制,只需准确地表述事实。

 

让我们思考彼得对基督的认信:

 

 

这其中有两个引用是错误的吗?不,因为彼得所认信的是一样的。马太显然引用得较为全面,马可引用了要点,而路加则引用了一个总结,但三个引用都是真实的。

 

另一个例子显出更大的差异,却并非不一致。

 

 

到底哪些话是那人说的?这些话他可能都说过,一位福音作者选择了他对话的一部分,而另一位则选择了其他部分。另一方面,我们同样可以说这些话都不是他说的。毫无疑问,他说的是亚兰语,他的原话先是被翻译成了希腊文,然后又翻译成我们现在读的英文。从这一点上说,要做到一字不差是不可能的,但是意思是相同的。

 

我们并不认为圣经中的每个记录都必须直截了当、一字不差。实际上,如果证人们在法庭上提供一字不差的证词,他们马上会变成嫌疑犯。福音书作者的叙述各有不同,这一事实恰恰证明了他们各自的诚实和真实。一字不差并非忠实记录的必要条件。这样说并不是将字词和意思分开,真实的意思的确是通过字词表达的,没有正确的字词就不会有真实的意思。但是,正确表达相同意思却可能不止有一种方法。

 

第二,不同作者的写作目的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与个人写作目的无关的许多细节就会被省略。要重现基督的出生、受难和复活,就有必要将不同的记录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记录。马太提到同钉的两个强盗都讥笑基督(太27:44),而路加却只提到一个强盗讥笑他(路23:39)。马太的目的在于强调众人对耶稣的敌对,因此他仅仅提到了两个强盗最初的态度,而这一点随着在十字架上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但是,路加的目的却是要突出其中一个强盗的悔改与得救。福音书的作者们并没有编造事实,而仅仅是合情合理地对所记录的事实进行了取舍。

 

第三,基督在不同场合说相似的话(第十五章已经提过)。基督不仅说过相似的话,还做过相似的事。我相信,要不是耶稣本人曾指明喂饱五千人和喂饱四千人是两个独立事件的话,一些释经者就会以为它们是同一件事,进而指出两个记录有出入。

 

第四,在圣经时代,希伯来和希腊文化中书写历史的规则与今天的不同。当时人们用的是日常用语,也少有人觉得有必要像我们当今做法庭笔录那样一字不差。圣经作者当时使用所谓的“现象语言”,即描述事件直观现象的日常用语。精确的科学术语很难用来交流。当圣经作者描述日出时,他的描述并不会比我们提到日出、日落时更具有科学性。同样,当圣经中提到地极时,并不暗指地球是又平又方的。

 

基督谈到芥菜籽时,说它是百种里最小的(太13:32;可4:31),他并不是在教授植物学。这就像我们说篮球运动员是最高的人,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没有更高的、不打篮球的人。这不过是自然的日常用语,用来描述作者和读者都有体验的现象。

 

第五,抄写时有错误。旧约某处记录的数字有时与另一处的不同。希伯来文尤其容易出这种抄写错误,因为希伯来数字是用字母书写的。但是,承认现存的圣经手抄本中有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说抄写有错。相反,我们首先应当从其他方面寻找解决出入的办法。

 

虽然这些抄写错误非常少,但在现存的原稿中,确实有为人所知的出入。这就意味着某个手稿出了错。文本批判者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手稿相互比较,尽可能地确定原稿内容。大部分文本的不同,如拼写的不同,并不影响经文意思。据说,希腊文新约的一页纸就能印得下影响经文意思的所有新约文本差异,而且它们都不影响任何主要教义。现存的旧约手抄本数量不多,因此不容易进行文本比较。但是,当平行经文有出入时,我们有理由假定可能是抄写时出了错。

 

新约对旧约的引用

 

之前我们探讨了新约对旧约的引用,其数量多达250处。通常这些引用与旧约出处并非一字不差,其原因是什么呢?

 

1.大多数的引用出自基督那个时代常用的圣经——希伯来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新约引用这个版本的方式类似于我们引用当代的英文圣经,因为七十士译本往往是按意思复述,而非字字相对的翻译。

 

2.通常,新约作者无意直接引用旧约。旧约经文要么被简化,要么仅仅在意思上被复述出来。

 

3.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神作为圣经的最终作者,有权给出他自己对原有启示的解释或用意。

 

4.圣经中有一些引用出自经外典籍或者已经不复存在的作品。例如,犹大引用以诺的话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犹14,引自《以诺一书》)。他还引用米迦勒的话“主责备你吧!”(犹9),该引用的出处则不为我们所知。

 

教义方面的问题

 

如何处理圣经教导中显而易见的出入已在第十六章中概括。

 

圣经与其他历史记录所谓不一致的地方

 

圣经是有关古代历史的众多书籍之一。当圣经与另一本有关古代历史的书不符时,敌视圣经的人可能会假定另一个记录更准确。但根据我们的前设,我们认为圣经的记载更为准确。即便从反对圣经的角度来看,圣经也是现有的古代历史记录中最准确的。考古学早已证实了圣经的准确性。例如,圣经的批评者一直认为摩西五经的作者不可能是摩西,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还没有文字。而如今,考古学家发现文字早在摩西以前就出现了。所以,当圣经与其他古代记录产生冲突时,我们只回应:资料尚不齐全,我们会耐心等待。与此同时,我们对圣经的记载有信心。

 

圣经与科学之间所谓的矛盾

 

神迹

 

自以为有科学头脑的人与信仰神的人之间最大的冲突是神迹的问题。对于自然主义者来说,神迹是一块绊脚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怀疑者呢?以下三点值得指出:

 

第一,这个问题在本质上不属于科学范畴,而属于哲学范畴。一个人对于现实本质所持的前设决定了他对神迹的看法。如果神存在,那他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如果这样一位神真的存在,且又选择临到这个自然世界,那他怎么会不具有超人类的力量呢?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的前设排除灵界的存在,也不相信有一位随己意介入人类事物的神,那无论有多少历史事实甚至“科学(实验)证据”都无法使他相信神迹。

 

第二,从实证的角度来讲,神迹属于历史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科学家的工作是观察、检验和实验。证明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的。如此说来,根本不存在有关神迹的历史证明。而历史证据是存在的,其可信度取决于证人的可信度,取决于那些见证了某一事件的人是否有资格评论它,是否值得信赖能够忠实地记录。圣经中神迹的历史证据可谓登峰造极——见证人比比皆是,极具资格,极其正直。神迹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历史问题。

 

第三,圣经中的神迹不像神话中的神迹那样轻率和密集。圣经中的每个神迹都有意义,而且与圣经教导相关。不但如此,圣经所记载的神迹总是集中发生,而且似乎总是集中在一个时代的开始,以证明神的介入,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南北国时期的先知、基督以及使徒时期的教会都经历了神迹。这并不意味着神迹本来就不能经常出现。然而,如果神迹成为常事,就消减了神介入的意义。即使是非凡的事情,如果频繁发生,也不会持久非凡,超凡之事很快就变为平凡,超自然之事变成家常便饭。

 

圣经中的每个神迹都是严肃的:为饥饿的人供应饼,指向生命的粮,让死人复活。这些神迹彰显了神的大能并指向生命战胜死亡的最终胜利。基督所行的神迹都是彰显他的神性与品格的记号,显明他为充满怜悯和慈爱的神。基督拒绝用他的大能喂饱自己或施展奇招博得人的喝彩。圣经中的神迹饱含深意。

 

 

科学理论

 

那么,与圣经叙述冲突的科学理论以及与圣经解释冲突的科学事实呢?在思考科学理论和圣经记载时,需要谨记两个指导方法:

 

1.神给人圣经不是用作科学教科书。如果把圣经当成科学教科书,就是对它的滥用。我们不应当试图根据圣经中有关生物学的资料编出一本生物学课本,当圣经涉及生物学或其他科学时所言是正确的,但启示的目的并非教授这些学科。

 

2.并非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已被证明。将伽利略和地平说的问题与达尔文和生物进化的问题相提并论,这样做是错误的。人类的进化是个假设,科学界对此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而地球的形状已经得到一致证明。因此,当我们试图解决圣经资料与科学数据之间的矛盾时,必须从我们自然世界已经证明的事实出发,而不是科学理论。

 

当圣经与科学理论发生冲突时,我们必须确定看似与科学实验得出的数据相冲突的圣经解释是最终的、有权威的解释。例如,那些似乎指出地球是平面的或者宇宙有三层的经文,并不代表相关经文唯一正确的解释,将神创造万物的时间定为公元前4004年的解释,也并没有自诩是对圣经资料唯一正确的解释。

 

最重要的是,科学事实与圣经事实不可能产生冲突,因为神是一切真理的神,“自然之书”和“神的启示之书”都出自神。当两者似乎发生冲突时,要么是自然事实被误解,要么是对圣经的解释有误。

 

看似与人类本性的出入

 

圣经中的某些教导似乎与人类的本性不符。当基督教训门徒应在一天之中原谅别人490次时,他们就是这么想的。马克·吐温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大部分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他说:“我的问题不在于圣经中那些我不明白的地方,而在于我明白的地方!”实际上,大多数这一类问题不是理解的问题,而是信心和意愿的问题。当我们信靠神赐给我们顺服他所需的资源、选择顺服的道路时,大多数关于理解神旨意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约7:17)。但是,对经文的某些解释与人类经验之间确实存在非常大的冲突。如果一个人相信圣经教导说,人想要完全不犯罪是可以做到的,那他眼下急需做的也许不是更加信靠或顺服神,而是要重新检视经文。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解释完全正确,之后才能要求神的子民顺服它。

 

总结

 

圣经是从神而来,所以完全没有谬误。因此,在处理圣经中的问题时,我们坚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拒绝把任何经文当作有错来加以解释。我们虽然没有义务去解决所有问题,但需要殷勤地寻求办法,以解决涉及历史记录、科学数据和我们对人类本质理解中所谓不一致的问题。在寻求问题的答案时,我们要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适合的方法。即使找不到可能的答案,也不应该妄下定论、把经文当作有错来处理,而要等待进一步的启示。为了获得轻易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而宣布某节经文错了,承认圣经有错,这是我们付不起的代价。一旦承认圣经有错,圣经的权柄就在那一刻转移到那个决定对错的人身上。

 

我列出了针对圣经中具体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但无意暗示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轻易得到解决,也无意暗示努力加智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寻求答案,但无论下多大功夫,“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13:12)。在此期间,一个人爱的程度决定他如何处理现有资料。圣经是由40多位作者以异国文字在很久以前的异国文化下,前后历经1600年创作完成,所写的关乎无限真理之事,而其中的问题竟然如此之少,这才是神迹!

 

推荐阅读书目

 

Archer, Gleason L. Encyclopedia of Bible Difficultie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2.

Baruch, Manfred T. The Hard Sayings of Paul.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1989.(柏饶齐著,《圣经难解之言—保罗篇》,校园书房出版社)

Bruce, F. F. The Hard Sayings of Jesus.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1983.(布鲁斯著,《圣经难解之言—耶稣篇》,校园书房出版社)Geisler, Norman L., and Thomas A Howe. When Critics Ask. Grand Rapids: Baker, 1997.

Haley, John W. Alleged Discrepancies of the Bible. Grand Rapids:Zondervan, 1977.

Kaiser, Walter C., Jr. Hard Sayings of the Old Testament.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1988.(凯瑟著,《圣经难解之言—旧约篇》,校园书房出版社)

O’Brien, David E. Today’s Handbook for Solving Bible Difficulties. Minneapolis: Bethany, 1990.

Sire, James W. Scripture Twisting.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1980.

Stein, Robert H. Difficult Passages i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Baker, 1990.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