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8:17
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几年前有一个人问他教会的牧师,提摩太后书3:16(“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里的“督责”是什么意思。那位牧师回答说:“那是指证明(proof)所学到的教训,并且一再证明,就成了督责(reproof)。”这种解释虽然有趣,却不是好的解经。我认为它有失误之处。新国际译本将这个希腊字elegmos译成“责备”是正确的。但关于“一再证明”,我们还是需要加以解释。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在罗马书8:14-17节所看到的。
前面我们研读这一大段经文的中间部分(15节)时,我曾指出第14节至17节包含了四个证据,证明我们若真正被圣灵带领到神家中,就成了神的儿女。第一个证据是,我们受到圣灵的引导。这指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跟随基督,真正顺服他,做他的门徒,我们就是属基督的,可以得到救恩的确据。第二,我们里面的灵做证据,使我们可以呼叫“阿爸,父”。我们知道自己与神有了新的亲属关系。第三,圣灵对我们做见证。这种经历包括奇妙地意识到神的同在,大多数基督徒都经历过的,虽然他们不明白,或者不晓得如何去形容。第四,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
这些当然都是证据,一再证明神的儿女可以知道自己真是属于神的,天上地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与神的爱隔绝,也没有人能破坏这种家庭关系。
受苦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保罗要在这里突然引进受苦的观念呢?我们绝对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们要向基督徒保证救恩是稳妥的,我们一定绝口不提受苦的事。我们认为受苦是一种“问题”。休·埃文·霍普金斯(Hugh Evan Hopkins)写过一本书,叫《受苦的奥秘》(The Mystery of Suffering)。C. S. 路易斯有一本书叫《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我们大多数人都颇接近哈罗德·库什纳(Harold S.Kushner)的态度,他写过一本解决问题的书,书名就是《当好人遭难时》(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我们基督徒都认识到受苦的问题,有时还与其苦苦挣扎。但我们很少有人想到,受苦是一种证据,证明受苦的人是神真正的儿女。通常我们的想法都正好相反。
为什么保罗在这里提出这话题呢?
第一个理由,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此外,作为一个布道家和传道人,他知道他写信的对象正在受苦。初代的福音使者往往一开始遵从基督的大使命时,就会因传福音而受苦。彼得和约翰都下过监。司提反为主殉道。保罗自己曾经被下在监里,被鞭打,遭遇过沉船、饥饿、威吓等各种险阻。这些早期传道人的遭遇,也成了后继者的经历。他们同样受到侮蔑、憎恨、虐待,甚至不少人为了信仰而殉道。除此之外,他们也忍受许多失望、死亡、剥削,以及这个堕落而充满罪的世界经常出现的各种苦难。
你读新约时,不妨留意苦难的痕迹,你会惊讶地发现它在新约中比比皆是。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新约大部分的书信都对受苦这主题做过重要的讨论。
我们必须明白,到了今天,受苦对属神的人而言仍然是一件稀松寻常的事,与新约时代无异。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未经历过世界上某些地区的弟兄姐妹所受的“逼迫”,但我们知道受苦是什么。当死亡夺去我们的配偶和家人时,我们深受其苦。当我们的生活、朋友或儿女叫我们大失所望时,我们觉得痛苦。我们在疼痛、灾祸、疾病下呻吟。我们因偏见、贫穷,或努力之后却徒劳无功而感到受伤害。苦难是数之不尽的。毫无疑问的,保罗的务实态度和牧者心怀促使他提出受苦的主题。他的诚实不允许他仅仅论及我们的产业,而对通往荣耀之路必不可少的受苦闭口不提。
保罗向罗马信徒提到受苦这主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必然意识到,他们四周充斥着非信徒对苦难所存的错误心态。今天情形也一样。他的话虽然简短,但纠正了下列几种非基督徒的态度。
1 .愤怒。对苦难的一种反应是愤怒。这在非信徒中间非常普遍,他们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埋怨神,甚至咒诅神。可悲的是,有些基督徒也如此。他们埋怨神没有赐下他们心中所想要的——譬如一个理想的配偶——却忘了耶稣从未应允我们在世的日子一帆风顺,更没说他会成全我们一切的心愿。他乃是呼召我们做门徒,将来他要赐给我们荣耀。
2. 逃避。第二种态度是逃避。当前面的道路崎岖难行时,有些人就转身而逃,想寻找比较容易或报偿高的路走。如果他们无路可逃,就只好用其他较有吸引力的东西来补偿。古代称此为享乐主义。持这种态度的基督徒则是求神挪去一切不称心的事——例如疾病,特别是会致命的病。他们认为求神除去疾病是正确的做法,这样他们得医治以后就可以赞美神。当然,有时候神的旨意确实是要医治人,所以求医治并没有错。但这不是基督徒面对苦难最独特或最妥当的方式。
有些人在辅导别人时也采用这方法。他们的基本诉求是个人的快乐或满足。他们鼓励人去做任何能使自己快乐或“感觉不错”的事,却忽略了一个真理:真正的成长来自从艰难中奋斗出一条路来,而不是绕道而行。
3. 第三种态度是冷漠,不肯正视问题。这种态度说,“没关系,我不在乎!”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其中一种冷漠形式是斯多葛主义(Stoicism),亦即所谓的禁欲主义,那是一种咬紧牙关的哲学。斯多葛主义或许能帮助你撑过难关,但这里没有任何喜乐可言,而且与基督徒的态度大异其趣。
保罗被这些非基督徒的哲学所包围,正如今天我们的情形一样,所以我说他提到受苦这个话题的第二个原因,是要直接面对它。至于我们本身当作的是,认识到这几种态度都不合乎基督徒的信仰,我们应该在不同的亮光下来了解受苦。我们必须明白,作为基督徒,苦难是我们的竞技场,可以验证我们的信仰,使我们获得属灵上的胜利。
我写了一套专门研究约翰福音的书,其中第五册的书名是《因苦难而得胜》。当然,关键词是“因”。我们若逃避艰难,就不可能得胜。
证明儿子的名分
从正确的神学架构和生活观来看,我们因着是神的儿女,受苦就有了价值。它有几个重要的价值,第一个价值也就是保罗在罗马书提出受苦这个话题的理由:他前面一直在讲基督徒是神的儿女;现在他谈到受苦足以证明我们是神儿女的这种关系。虽然受苦的方式可能有三种,但每一种都有特定的目的。
1. 逼迫。我前面提过,有些苦难是以逼迫的方式出现,而逼迫的价值之一,就是它能证明我们真是神的儿女。耶稣多次这样教导我们。他刚出来侍奉时,在登山宝训中说:“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1-12)。耶稣快要结束世上事工时,又在那个楼上的房间说:“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18-20)。
此处有两个论点。第一,耶稣也受苦。受苦是他命定的,也一直是神敬虔的百姓所命定要经历的,因为他们所生存的是一个有罪的世界。第二,受苦证明我们是在耶稣和圣徒的这一方,不然的话,世界就会认同我们,而不会与我们为敌。
钟马田在研讨罗马书8:17时,也对这一点做过详细的分析。他说:“如果你作为基督徒而受苦,或者为了做基督徒而受苦,就证明一个事实:你是神的儿女。”这是逼迫的重要用途之一。它证明了我们是基督徒,并且是基督的门徒。
2. 洁净。并非所有苦难都涉及逼迫。有些苦难是从神来的,可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带来成长和圣洁。这正是希伯来书作者提到耶稣时所说那番话的意义:“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来2:10)。
当然这是一种大胆的说法,因为它似乎暗示说,从某方面看,耶稣不是完全的;这立刻会使我们误以为,耶稣在道德上有瑕疵。我们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耶稣是完全无罪的。他的道德完美无缺。但就像路加说的,耶稣在世上的一生也包括了“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2:52)。完美的意思是完整,耶稣是透过贫穷、试探、误解、孤单、迫害和背叛,而在经历和对神的信靠上有了完整的成长。神使用这些事物和其他许多经历使他完全,神也用同样的方法使我们完全。
当然我们都是罪人。圣经用提炼贵重金属的比喻,来描述这种洁净的工作(亚13:9;玛3:3)。那里将神描绘成一个炼净银子的人,他把炼炉烧得火热,直到里面所掺杂的渣滓浮上表层。一旦银匠看见自己的脸孔从溶液发光的表层反映出来时,他就知道银子已经提炼好了。同样的,神要炼净我们,直到他在自己子民身上看见耶稣基督的脸孔为止。
有一首诗歌描写得很恰当:
透过炙热试探,道路霍然开朗,
我所供应恩典,对你绰绰有余。
火焰无法害你,因我亲手设计,
渣滓尽除之后,你成纯粹精金。
有关基督徒受苦的另一个比喻是,神管教我们就像世上的父亲管教儿女一样。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论到这一点说:“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7-8、10-11)。
3. 锻炼。第三种类的受苦对基督徒也有价值,可以比喻做军人为了预备上战场作战,而事先受长官训练时所必须忍受的苦,或者作战时所忍受的艰辛。保罗对提摩太说:“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提后2:3)。他在另一处又换了另一种比喻,说到一个运动员受到的严格训练:“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
你若被呼召去忍受这三种苦难中的一种,应该感到鼓舞,因为这证明你是神的儿女,神正在装备你,好使用你去打属灵的争战,最终他必引领你得胜有余。
基督徒的见证之能力
受苦的第二个价值是,我们因此可以得着能力为主做见证。我不是说,我们为基督做见证的能力日益增强,到了一个地步之后,神就呼召我们去忍受逼迫,或者其他形式的苦难,虽然这也是事实。例如约翰福音第9章记载的那个瞎子。每一次那些宗教领袖逼迫他修改他的见证时,他的见证就越发有能力。但我真正的意思是,基督徒在压迫底下所9的见证反而更为有力,因为一般人都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撤回自己的见证,是比较容易和理智之举,例如约伯的妻子就这样劝告约伯:“你弃掉神,死了吧!”(伯2:9)。
肉体的痛苦对基督徒的见证尤其是一种严酷的考验。当一个人经历身体的痛苦,甚至面临死亡威胁时,若仍然见证神的恩典,就能叫人另眼相看。特别是当基督徒可能因做见证而丧失一切时,仍然忠心为耶稣做见证,这种见证就更能感动人。
通往荣耀之路
关于受苦的价值,我们必须提到最后一件事:这是一条命定得荣耀的道路。保罗在罗马书8:17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他在别处也有提及,例如哥林多后书4:17-18,保罗满怀喜乐地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关于受苦,我们必须记住两件基本的事。
第一,受苦是必要的。耶稣教导说,他必须受苦。他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对门徒说:“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24:26)。然后他为了证明这一点,就从摩西和众先知,凡圣经上指着他的话,一一讲解给他们听。耶稣教导说,受苦对我们也是必要的,他说,“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15:20),“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
第二,虽然受苦是必要的,也有其价值,但对基督徒来说,受苦本身并不是结局。我们的结局乃是得荣耀!如果受苦是结局,那么基督徒就成了某种自虐狂,为受苦而受苦。但受苦既然不是结局,而是通往荣耀之途,基督徒的信仰就能带给人真正的希望和实际的安慰。
对于受苦,该担心的不是那些正在受苦的基督徒,而是那些未曾受过苦的基督徒,因为受苦是我们作为神儿女的证明,是传福音的方式,也是通往荣耀的道路。
所以我们要坚持下去!让我们在奔跑天路,打这场冗长的战争时,能彼此勉励,互相扶持。
我们需要彼此,我们也已经拥有了彼此。这正是神将其他基督徒赐给我们的原因。因此,靠着神的恩典,我们有一天将打完这场仗,届时我们就能说出和保罗对提摩太一样的话来:“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7-8)。但愿每一个属神的人都能这样说。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