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11:30-32

 

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罗马书第11章结尾的三一颂(33-36节)之前的这几节经文,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洞见:在神面前人人平等。西方人通常并不认为这有何稀奇,因为这种观念是西方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美国开国宣言就声明:“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我们并不真正相信它。或许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天赋权利,或同等的机会,但我们并不真正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常常以为有一些人——包括自己——总是比别人强一点。

 

平等的信念来自何处?这种在神面前人人平等的洞见是如何产生的?只有一个答案:认识到每一个人都犯了罪,都需要神的怜悯。单单罪,就能将每一个人拉到同样的层次;因此也只有怜悯,能将我们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这也是为什么基督教信仰是人类友爱的唯一希望,因为它对神的怜悯有精辟的体认。

 

饶富意义的归纳

 

在这几节里,保罗开始将罗马书第三大段做一个总结。他在第28节和29节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他再一次总结第11节至24节的重点,提醒我们以色列人拒绝基督,促使了外邦人蒙福,而外邦人的蒙福终将给以色列人带来益处。他用了好橄榄树和野枝子的例子做比喻,来说明他的论点。

 

本段经文(第30节至31节)再次提到:(1)以色列的悖逆造成神对外邦人的怜悯;(2)神对外邦人的怜悯终必带来以色列的祝福。

 

保罗不是仅仅重复前面所说的,这一段还特别强调神的怜悯。这表示保罗所归纳的已经超过了第11章,而一直延伸到第9章,那里对神的怜悯有很详细的讨论。保罗在第9章解释神拣选的主权,他问道:“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他回答说:“断乎没有!”“因他对摩西说,

 

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9:14-1618)。

 

从第9章到此处,内容实在包罗万象,对不对?保罗在第9章解释神拣选某些人、略过另一些人的事实所显示的怜悯。但保罗在第11章想到的怜悯是包容性的,而不是区别性的。保罗讲到神在历史上对待犹太人的方式,并预言犹太人有一天将蒙福之后,他得到一个结论:神对所有人都显出了他的怜悯。“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32节)。

 

当然,这一节经文并不是教导普世得救论。不然的话,它就与罗马书第9章有了冲突。保罗是论及整体的外邦人和犹太人,而不是个人,但他同时把神的怜悯纳入了他的观察中。虽然外邦人和犹太人都不配得神的怜悯,神还是对他们施怜悯。这是保罗的重点。这个重要的领悟使保罗,这位原先自以为义的犹太爱国者和骄傲自大的法利赛人,不得不承认:在神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你在任何一方面对人存偏见,如果你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这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罪和神的恩典缺乏正确的认识。

 

怜悯的属性

 

让我们来看怜悯与神其他的属性(例如良善和恩慈)有何区别。“良善”是一个广泛的名词,包括一切从神来的东西,例如他的命令、他的创造、他的律法、他的供应。它延伸到蒙拣选之人和未蒙拣选之人,虽然方式各异。“恩慈”有宠爱的意思,特别是针对不配得的人。“怜悯”是恩典的一面,但怜悯的独特之处在,它是针对可怜的人而施的。

 

宾克说:“怜悯……说明神有一个倾向,就是减轻堕落的受造物之苦楚。”

 

陶恕说:“怜悯……是神性情中一种无限的、无穷无尽的能力,使神积极地显露出他的慈悲来。”

 

圣经很多地方谈到怜悯。摩西要求神显出他的荣耀时,神同意把他藏在磐石穴中,神会用手遮蔽他,一直到神过去,神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出33:19)。根据这段经文,神的基本属性就是怜悯。

 

大卫因数点百姓中的勇士而犯罪时,神让他自己选择受罚的方式,其中有一项是瘟疫。大卫选择了瘟疫,他说:“我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因为他有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撒下24:14)。这教导我们,神即使在审判人的时候,他仍然是满有怜悯的。

 

诗篇51:1用神的爱来衡量他的怜悯:“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

 

以赛亚书55:6-7应许说,神要向那寻求他的人施怜悯。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

 

 相近的时候求告他。

 

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

 

 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

 

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

 

 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 

 

以弗所书2:4-5说:“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这一节对于研讨这题目尤其有帮助。

 

众人悖逆,众人蒙怜恤

 

现在我们要来看罗马书11:30-32。关于神的怜恤,这些经文具体地说了什么?我认为有两项:

 

1 .我们必须在罪的背景衬托下才能体会神的怜悯。要把握这一点,就不得不数算一下“怜恤”出现的次数。“怜恤”一词在这段经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答案:四次,一次在第30节,两次在第31节,一次在第32节。“怜恤”是这段话主要的观念,所以我们要特别提出来讨论。约翰·慕理说:“这里的功课很明显。只有在悖逆的情况下,怜恤才显得有意义,而且与我们息息相关。”

 

宾克指出,要在神的恩典或良善之上明白神的怜恤,有一个方法,就是看神如何对待未堕落的天使:

 

神没有怜恤他们,因为无此需要,他们没有犯罪,也未陷入罪的咒诅中。但他们确实是神白白施恩典的对象。第一,因为神从整个天使族类中拣选了他们(参 提前5:21)。第二,因为他们得蒙神保守;当撒但拖拉着三分之一的天使坠落时,他们未背叛神。第三,他们以基督为元首(参 西2:10;彼前3:22),因此他们永远在原先被造的圣洁境界中得蒙保守。第四,因为他们有崇高的地位:直接住在神面前(参 7:10),始终在天家服侍,从神接受尊贵的使命(参 1:4)。这对他们是极丰富的恩典,但这不是怜恤。

 

因为在神显出怜恤之前,必须先有人的犯罪,以及罪产生的可悲后果。这正是我们人类堕落以后的光景。罪会滋生蔓延!但就在这种悲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神的怜恤好像明光照耀出来。

 

2. 我们若要得救,必须有神的怜恤。这是本段经文教导我们的第二件事。保罗前面一直提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得救,他在结束讨论时,唯一想到的就是怜恤。若没有神的怜恤,外邦人凭着什么得救?没有别的方法!保罗写信给以弗所人(他们也是外邦人),提醒他们,他们未相信之前“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2:12)。外邦人原是一无所有,只有神的怜恤能使他们得救。

 

但根据这段经文,犹太人也照样需要怜恤。他们和外邦人不同,他们享有许多好处。他们有保罗提到的那些恩赐(弗2:12),加上罗马书9:4-5那里更详细列出的益处。但那些属灵的好处并不能救犹太人。他们仍然不信。因此保罗说:“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我们按着天性,不会这样想。我们总是从自己的好行为和自己的义出发。我们以为自己高人一等,配得救恩。其实不然。若离开了神的怜恤,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怜悯人的神

 

我在前面有一讲中提到耶稣那个有关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它说明了我们要得救必须依靠神的怜悯。现在我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打算再解释得详细一点,但目的还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基本上是一个对比,首先是法利赛人和税吏之间的对比。由于耶稣说过有关法利赛人的一些事,使法利赛人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一向不佳,但在当时法利赛人是颇受尊敬的。他们以谨守律法著称。尼哥底母就是一个法利赛人,保罗也是。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受尊重的人物。

 

此外,出现在耶稣故事里的那个法利赛人也是如此。那人祷告,感谢神他不像别人。他既不偷窃,也未犯奸淫罪。他一周禁食两次,凡他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但税吏的情形就大异其趣了。没有人喜欢税吏,不仅因为缴税是一件讨人嫌的事,而且那些税吏是为当时占据他们领土的罗马军队收税。此外,他们往往超收罗马帝国规定的数目,把多余的部分中饱私囊。这当然引起人民的愤慨。

 

那个税吏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当然啦!他本来就是罪人。到目前为止,每一个听众都会同意税吏的话。一边是义人法利赛人,一边是罪人税吏。前者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后者只是孤零零地站在角落里。

 

然后耶稣介绍了第二个对比。不但大出自群众意外,而且使他们困惑不已。耶稣这样说到税吏:“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8:13-14)。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听错了吗?或许那个法利赛人和税吏有一些罕为人知的性格。那个法利赛人看起来是个义人,但他也许私底下是个贼,或通奸者,或许他曾私下亵渎神。也许那个税吏并不是那么糟。我们可能对他太严苛了。但我们立刻知道,这不是答案。不论从外面或里面看,这两个人都是罪人,只是其中一个对此毫无所觉。一个是“义的罪人”,一个是“不义的罪人”。唯一的差别是,税吏知道自己是罪人,所以他到神面前祈求怜悯。

 

他果然得到了怜悯!

 

这个故事的中心是税吏的祷告。那是圣经中最短的祷告之一——英文只有七个字,希腊文只有六个字——但也是意义最深远的祷告。

 

若除掉中间的几个字——“开恩可怜”——只留头留尾,就剩下“神”、“我”、“罪人”等字。这几个字包含了所有宗教的基本成分——圣洁的神和有罪的人。它表达了任何人意识到神的同在时所产生的感觉——神是圣洁的。意识到神的圣洁,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有罪。所以我们确知,那个税吏尽管声名狼藉,他却认识神,而那个法利赛人却不认识神。法利赛人也是以“神啊!”开始,但我们知道他不是在向神祷告,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罪人。他其实是在向自己祷告。税吏确实是向神祷告,因为他承认自己是罪人。认罪和祷告是牢不可分的。

 

再来看中间的部分:“开恩可怜!”显示税吏是根据神为他所做的而祈求怜悯。这里的希腊文是“施恩座”一词的动词形式,指放在犹太人圣殿中约柜上头的施恩座。税吏的祷告实际的意思是:“你怎么对待那些凭施恩座上宝血为赎罪祭而到你面前来的人,求你也照样对待我。”

 

不妨在你心中描绘约柜的画面。那是一个木制的盒子,约有一尺长,以金子覆盖,里面装有刻着摩西十诫的石版。柜子上面是以纯金打造的施恩座,两端各有或天使的像。他们的翅膀向后延伸,几乎在约柜中间相触。神以象征的方式居住在翅膀中间。施恩座代表神的审判。神从天使的翅膀中往下看,他看见了什么?他看到了我们所破坏的律法。他看见他必须审判罪。

 

这正是施恩座发挥功用的时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每年一次,赎罪日当天,大祭司把在外院杀好的牲畜之血带进来,洒在施恩座上。牲口是代替品,本是无辜的,但它代替那本当死的人而牺牲。如今神从天使的翅膀下观看,他看见的不再是遭破坏的律法,而是无辜祭牲的血。他看见赎价已付清,如今他可以自由地拯救任何凭着信心到他这里来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税吏的祷告别具意义,因为它直接诉诸神的施恩座,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神的怜悯。

 

此外,那个祷告的形式也表达了约柜所教导的真理。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得罪的“神”,和代表罪人的“我”之间,税吏放了一个施恩座,和施恩座所象征的意义。他的祷告将施恩座放在水平的层面,而赎罪日是将施恩座放在垂直的层面。两者的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得救的唯一之道。

 

当然,在旧约的系统之下,祭牲描绘了耶稣基督将来的代赎。这是很重要的。但牲畜的死并不能真正洗净人类的罪污。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提供真正的救赎。税吏祷告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时,他想到的是作为牺牲的祭物,因为那时耶稣尚未舍命。但我们祷告的时候,就可以想到耶稣,以及神以他的怜悯透过耶稣基督为我们提供的救恩。

 

单单祈求怜悯

 

此处有三件重要的事值得注意。

 

1. 你可以祈求怜悯。神有权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怜悯是不能强求的,不然就不是怜悯了。但这并不表示你不能祈求怜悯。你可以祈求。圣经充满了这一类的祈求,说到人可以透过这种祈求而得到怜悯。

 

2. 你若蒙了怜悯,也要怜悯别人。耶稣说到一个仆人被免去一大笔的债,谁知他反过身来就去逼迫另一个只欠他一点点钱的人。先前赦免他的那个主人知道以后,就把他下到监狱里去了。这里的重点是,你若不饶恕别人,或者你对待别人苛刻严酷,你也无法得到神的饶恕。所有跟随耶稣的人都必须怜恤别人。

 

3. 你若蒙了怜悯,就必须介绍给别人。我们知道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他有绝对的主权。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能以大胆而坚定的态度去宣告说,神的名就是怜悯,凡到他面前的,他必拯救。对任何祈求怜悯的人,神绝对不会充耳不闻。他从未拒绝任何相信耶稣基督的人。

 

被罪压害,人人请来,

 

 救主充满爱怜;

 

他要救你,安你心怀,

 

 只要你信他恩言。

 

只要信他,只要信他,

 

 现在要信他!

 

他要救你,他要救你,

 

 现在要救你。

 

你相信吗?你愿意前来吗?你若肯来,就会发现神就像保罗在这段经文所说的一样:怜悯人的神要因着人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而拯救他们。


返回 文章目录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本文选自《生命宝训讲道注释系列——罗马书》

作者: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