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候(1:1、2)
1:1-2 (1)奉神我们的救主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做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2)写信给那因信主做我真儿子的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1:1 遵照当时的写信惯例,保罗在13卷书信的开头都提到了自己的名字(Paulos)。他生来就是罗马公民(徒22:27、28),除了犹太名“扫罗”,他还有一个拉丁名——Paulus(“保罗”)。保罗向外邦人传道时,开始使用他的罗马(拉丁)名(徒13:9),我们在他的所有书信中看到的也是这个名字。
除了四卷书信(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和腓利门书),保罗在其所有书信中都自称为“使徒”。希腊文“使徒”(apostolos)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奉差遣、有使命的人”。这是耶稣赐给最早十二个门徒的头衔(路6:13)。加略人犹大死后,马提亚被选出来接替其位(徒1:23-26)。稍后,这个称呼也用来指最早到外邦世界传道的两名宣教士——保罗和巴拿巴(徒14:14)。保罗在书信开头使用这个称呼,是要强调他写信所凭的是使徒权柄。
他是基督耶稣的使徒。也就是说,他是基督任命并差派的宣教士。这并非出于他自己的选择,而是奉神和……基督耶稣之命。保罗强烈地意识到神对他参与使徒事工的呼召。他本来想做一名犹太教拉比,神却对他的一生另有计划。只有对这一点坚信不移,他才能度过一切的艰难。
有人问,保罗既是给两个忠心的同工写信,为何还要提到自己的使徒权柄呢?保罗在给满有爱心且忠心耿耿的帖撒罗尼迦教会和腓立比教会写信时,甚至在给腓利门的私人短柬中,都合乎情理地未提自己的使徒权柄。那么,为何在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反倒提到了这一点呢?
原因或许是,保罗有意要他们把这些书信在当地教会的会众面前宣读出来。他知道,这两位收信人都遭到假教师的挑战,因此想要助这两位牧者一臂之力。
我们的救主神一语在教牧书信中出现过五次,在保罗的其他书信中均未出现。除这段经文,此称呼还见于本书2:3,以及提多书1:3、2:10和3:4。在新约别处,这个语句只见于犹大书第25节。类似的称呼“神我的救主”亦见于路加福音1:47中一首充满旧约语言特色的诗歌。我们在“导论”中已经提到,不少圣经学者认为路加是保罗写作教牧书信的代笔者。倘若如此,保罗这样称呼神,或许是在语言上受了路加的影响。但也有一种可能,由于尼禄自称为“世界的救主”,保罗便着重强调唯一的真救主乃是至高的神。
另一个独特之处是,保罗在这里称基督为我们的盼望。其实,他在别处也曾称基督为“荣耀的盼望”(西1:27)。2世纪初,伊格纳修(Ignatius)也曾借用这个短语说“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盼望”(Epistle to the Trallians, ch. 2)。他诚然是我们唯一的盼望。
1:2 这封书信是写给那因信主做我真儿子的提摩太(Timotheos)的。保罗在别处曾提到,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林前4:17),而且提到“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腓2:22)。
“真”(gnēsios)的意思是“真正的、亲生的”,或许在这里具有双重含义:提摩太既是真信徒,也是保罗事工所得到的真正的归信者。
我们第一次见到提摩太这个名字是在使徒行传16:1-3。我们从那里得知,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保罗在路司得遇到一位名叫提摩太的年轻门徒。他的母亲是一名犹太基督徒,父亲是希腊人。保罗对这位青年欣赏有加,于是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宣教团队。显而易见,提摩太是在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约公元47年)时于路司得听道信主的。成为基督徒后,他成长得很快,不过两年(公元49年)便已预备成熟,可以做这位大使徒的门生了。就这样,他成为保罗最信任的助手之一,甚至保罗可以这样感慨:“我没有别人(像他一样)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腓2:20)。提摩太的一生对每一位青年基督徒都不断发出挑战,激励着他们去效法他的委身与忠心。
交代过写信人(1:l)和收信人(1:2上)的名字后,接下来就是问候语(1:2下)。在保罗之前所写的十卷书信中,问候语都是双重的——“恩惠、平安”。在这里和提摩太后书,问候语则是恩惠、怜悯、平安,而这一切都是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临到我们的。
有两件事情或许促使保罗加上了“怜悯”一词(在最好的希腊文抄本中,提多书1:2没有这个词)。一是提摩太体弱多病(参见5:23)。作为一个慈爱的父亲,保罗愿他的儿子蒙怜悯。二是提摩太在以弗所遭遇困难,正需要神的怜悯和帮助。
“恩惠”(charis)是保罗最喜爱的字眼,在其书信中出现了近一百次。该词的首要意义是“优雅”,其次指“恩惠”,这个词在新约中指神白白赐给一切相信之人的“神的恩(宠)”。
“平安”一向是东方人典型的问候语。它是神赐给人的最佳礼物之一。在充满战争和憎恨的世界,这个词的意义尤为重要。在基督里,我们的心思意念都满有平安。
注解
1:1 “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apostolos)一词在福音书共出现8次(其中路加福音6次),在使徒行传出现30次,在保罗书信出现32次(其中教牧书信5次),在新约其他书卷共出现8次。多数情况下,该词不是指保罗,就是指十二使徒。
本节两次提到“基督耶稣”之名。在保罗早期的书信中,正如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一二三书和犹大书中,此称呼的顺序多作“耶稣基督”,意为“耶稣弥赛亚”。然而保罗在其后期书信,尤其是教牧书信中,主要的表达方式却成了“基督耶稣”。此称呼的着重点更偏向于头衔(“基督”意为“受膏者”),而非个人名称。
令人惊讶的是,“救主”(σωτήρ,sōtēr)一词在新约中只出现24次(“救恩”一词出现44次)。其中,教牧书信出现了10次,彼得后书出现5次。这个词在较晚期显然得到了广泛使用,或许是因处死了彼得和保罗的昏君尼禄妄用该词的缘故(参见注释)。
1:2 除了提摩太前书1:2和提多书1:4,“真”(γνήσιος,gnēsios)在新约中只出现过两次(林后8:8;腓4:3)。但是,它在蒲草纸文献中常以“真实的”之意出现。该词“成了‘充满爱意的赏识’的描述词”(MM, p. 129)。这也是它在本节经文中的用法。
有人根据此处多出的“怜悯”一词,试图证明教牧书信并非保罗所著。然而,辛普森(Simpson)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这种不符先例的情况,抄写员必会小心避免。”(p. 26)
我们极易将“怜悯”(ἔλεος,eleos)理解为神那使罪人悔改、得赦免的态度。但是,这个词的含义其实更为宽泛。在七十士译本中,该词对应的希伯来文是“慈爱”或“坚定的爱”。这大概就是它在这里的全部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