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雅各、西门和犹大

 

最后一组的四个使徒中,加略人犹大因出卖耶稣,让他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恶名昭彰,其余三人则是我们最不熟悉的。最后一组的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不如另外八个使徒那么密切。基本上,他们在福音书的叙事里是很沉默的一群,除了他们受指派为使徒这个事实之外,我们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认识都少之又少。我们将在本章探讨这四个使徒中的前三个,到最后一章再来看加略人犹大。

 

我们必须记得,这些使徒是舍弃一切来跟随基督的人,彼得代表他们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了你。”(路18:28)他们离开自己的房子、工作、土地、家人和朋友来跟随基督,这样的牺牲是很英勇的,除了加略人犹大之外,他们都成为勇敢且无畏的见证人。

 

我们在福音书的故事里并未真正看到他们的英勇精神。福音书的作者,两个是使徒(马太和约翰),两个是使徒的密友(马可和路加),他们很坦诚地描绘使徒们的优缺点。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使徒都不是神话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在叙事里,他们不是重要的名人,而是平凡人,这就是为什么就福音叙事来看,使徒的描述为耶稣生平增添了色彩和生命,但他们却很少出现在前景,也都没有扮演主要的角色。

 

而当他们真的出现在前景时,我们往往看到他们的怀疑、不信和困惑。有时我们看到他们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有时他们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在应该了解的时候却摸不着头绪;有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长处有过多的自信。所以从整体来看,他们表现出的缺点和软弱多过优点。就这方面来说,福音叙事是百分之百的坦白,令人感到惊奇。

 

同时,我们很少看到使徒的伟大事迹。我们知道他们得到医病、使人复活和赶鬼的能力,但这些被记载下来,只是为了凸显使徒的不完全(参可9:14-29)。在全部的福音书里面,只有一个使徒真正做了一件非常不寻常的事,就是彼得在水面上行走,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往下沉。

 

福音书的记载就是没有把使徒描绘成英雄,他们的英勇精神都是在耶稣升天、赐下圣灵、加给他们能力之后才表现出来。突然间,我们看到他们的表现不一样了,他们变得很刚强、很勇敢,也行了伟大的神迹。他们带着新获得的勇气传讲福音,即使在这时候,圣经对他们的记载还是很少。基本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彼得和约翰,后来再加上使徒保罗(他以一个“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与十二使徒并列;林前15:8),其余的使徒一直都默默无闻。

 

他们真正伟大的遗产是教会,教会是活泼且充满生气的有机体,由使徒帮助建立,他们也是教会真正的基石(“基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两千年后的今天,教会依然存在。这些使徒将耶稣基督的福音广传到地极,所以,他们英勇的精神将在新耶路撒冷得到永远的奖赏和纪念,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刻在那城的基石上。

 

四福音书记载了耶稣对使徒的训练,而圣经刻意地多记载耶稣和他的教导,而少记载使徒的生平,这都是为了提醒我们主喜爱使用软弱且平凡的人。如果这些使徒的缺点和性格上的瑕疵好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你自己的软弱,请不要气馁,因为主喜欢使用的正是这样的人。

 

在福音故事里,这些使徒有别于一般众人的,就是他们持久的信仰。《约翰福音》第6章清楚地显明这个事实:耶稣喂饱五千人后不久,众人又开始聚集在他身边,希望得到更多免费的食物,就在这时,耶稣传讲了一个让他们很震惊且十分不悦的信息,他把自己比喻成天上来的真吗哪(32节),这让他们大感震惊。因为,他把自己说成是从天上来的(41节),就等于宣称自己是神,犹太领袖和百姓正确地把这解读为他对自己神性的宣告(42节)。耶稣再一次回应,说他是真正的生命的粮(48节),并说他会为了这世界的缘故舍弃肉身的生命。他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54-56节)耶稣显然不是在谈字面意思上的食人习俗,而是用很鲜明的比喻,来谈论他对跟随者所要求的全然委身。

 

约翰写道:“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0节)这一节经文里的“门徒”不是特指那十二门徒,而是更广大的一群跟随耶稣的人。约翰继续说:“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66节)就是在那一天,好几十个曾经领受耶稣教导,亲眼看见他行神迹的人不再继续跟随他。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番话太艰深,要求也太严厉。但十二个使徒不一样,他们坚定地与耶稣同行。

 

当众人在震惊中退去时,耶稣环视着十二位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7节)如果他们想离开,现在正是时候。

 

彼得代表大家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8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和耶稣在一起,除了加略人犹大之外,他们都是有真实信仰的人。

 

耶稣一直都知道有一些门徒并未真正相信他,也知道犹大要出卖他,他告诉他们“‘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64节)。在第70节,他回答彼得:“我不是拣选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耶稣知道他们的心,除了犹大之外,他们已经永远与过去隔绝,也舍弃一切来跟随他。

 

这件事是门徒在福音书里表现出最英勇一面的一个事实。而犹大虽然假装对耶稣委身,却没有真正做到,这就是他卑劣的地方。

 

在检视这最后一组使徒时,我们会发现,虽然圣经对他们的描述甚少,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在路加的使徒名单(路6:14-16)中排列第九的是“亚勒腓的儿子雅各”(15节),对于这个人,圣经中只给了我们他的名字而已。如果他有任何著作,应该是在历史中遗失了,如果他曾问过耶稣任何问题,或做过任何让他得以在十二门徒中崭露锋芒的事,圣经也都未加以记载。他从未得到过好名声或坏名声,换句话说,他一点也不出色,完全默默无闻,甚至连名字都很普通。

 

新约圣经里有好几个名叫雅各的人,我们已经知道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马利亚和约瑟的儿子、耶稣同母异父的弟弟雅各(加1:19)。耶稣的弟弟雅各显然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在《使徒行传》1513-21节,他作为发言人主持耶路撒冷的议会。另外,人们还认为那卷以雅各为名的新约书信是他写的。他和第三组使徒中的雅各是两个不同的人。

 

事实上,对于现在所谈到的这个雅各,我们只知道他是亚勒腓的儿子(太10:3;可3:18;路6:15;徒1:13)。而《马可福音》1540节告诉我们,他的母亲也叫马利亚,这节经文和《马太福音》2756节及《马可福音》1547节都提到这个母亲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他的名字也再三被提到,可见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跟随主的人(虽然他不是使徒)。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显然也是基督的忠实的跟随者,她亲眼目睹耶稣被钉十字架,也和其他的妇女一起,为基督的安葬作预备(可16:1)。

 

除了从少之又少的信息来了解雅各的家庭之外,我们对他几乎一无所知。他的不重要甚至反映在他的绰号上,例如,在《马可福音》1540节,他被称为“小雅各,’。

 

希腊文的“小”是字面的意思是“小”,但根本的意思是指“身材方面的矮小”,因此,雅各被称为“小雅各”,可能是指他个子矮小,或是体型比较小。

 

“小”(mikros)这个字也可能是指一个人年纪轻。亚勒腓的儿子雅各的年龄可能比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小,所以,他的名字可用来指他是两个雅各中较年轻的一个。事实上,即使这不是他绰号的主要意思,他真的可能比另一个雅各小,否则,他应该会被称为“大雅各”。

 

但是,小雅各这个名字最有可能指的是他的影响力。诚如我们已看到的,西庇太的儿子雅各是个杰出人物,大祭司认识他家人(约18:15-16),他又是与主最亲近的核心使徒中的一个。在两个雅各中,他是比较有名的,因此,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就被称为“小雅各”,指的是“较没有影响力的雅各’。

 

以上所说的很可能都是对的,因此,小雅各就是一个个子矮小、年纪较轻、沉默寡言、藏身于幕后的人。这和他在十二个使徒中一直都很低调的事实相吻合,我们或许可以说他的特点就是默默无闻。

 

不过,他还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个,主因为某种原因拣选了他,训练他,赐给他能力,就像对待其他的使徒一样,然后差派他出去作见证。他让我想起《希伯来书》1133-38节所提到的那些无名氏:

 

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永恒将会显明他们的名字和见证,就像鲜为世人记得或认识的小雅各一样。

 

初代教会传统对这个称为雅各的人几乎也都不曾提到过,有些初期的轶事把他和耶稣的弟弟混淆,有些证据显示小雅各把福音传到叙利亚和波斯。至于他的死,则有不一样的记载,有些说他被石头打死,有些说他遭鞭打至死,还有些说他像主一样被钉十字架。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小雅各和其他门徒一样,成为大有能力的传道人。他显然“藉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林后12:12),而他的名字将被刻在天城的一扇门上。

 

对于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这里有个很有趣的想法:根据《马可福音》214节的记载,你可能会想到利未(马太)也是一个名字叫亚勒腓之人的儿子。所以,这个雅各可能是马太的兄弟,毕竟,彼得和安得烈是兄弟,雅各和约翰也是兄弟,为什么雅各和马太就不能是兄弟?没有人去尝试区分这两个亚勒腓的儿子,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马太和雅各也从未被看做是兄弟。所以,我们也就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兄弟。

 

我们若拿《马可福音》1540节和《约翰福音》1925节两节经文作比较,就可以看到有关雅各家世的一个有趣问题。这两节经文都提到有另外两个马利亚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一起站在耶稣十字架的旁边,《马可福音》1540节提到“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约翰福音》1925节提到“(耶稣的)母亲的姐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母亲的姐妹(“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可能和“小雅各的母亲马利亚”是同一个人,甚至“革罗罢”可能是亚勒腓的另一个名字,也可能是雅各的母亲在亚勒腓死后改嫁给革罗罢。若是如此,小雅各就是耶稣的表兄弟。

 

雅各是主的表兄弟吗?是马太的兄弟吗?我们都不知道,圣经没有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些。但是,门徒的重要性不在于他们的出身,如果他们的出身很重要,圣经必然会告诉我们。让这些门徒变得重要的是他们所服事的主,以及他们所传讲的信息,如果我们对他们本身没有足够的了解,那没有什么关系,天国会显明他们是谁、他们像什么的全部真相。此外,我们只要知道他们蒙主拣选,从圣灵得力,为神使用,把福音传到当时的世界,这些就够了。

 

所有的使徒在五旬节过后的几年时间里,大概就都从圣经的叙事中消失了,圣经没有给我们一份有关他们的完整的传记。这是因为圣经总是把焦点放在基督和他道的能力上,而不是人身上,人只不过是那能力的器皿而已。使徒被圣灵充满,就去传扬神的道,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器皿不是重点,主才是。

 

亚勒腓的儿子小雅各最能显明这项真理,他可能宣称自己是马太的兄弟或耶稣的表兄弟,但在整个福音叙事里,他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注意。这个世界几乎对他一无所知,但在永恒里,他会受到全备的奖赏(可10:29-31)。

 

奋锐党的西门

 

《路加福音》615节所给出的下一个使徒的名字是“奋锐党的西门”。在《马太福音》104节和《马可福音》38节,他被称为加拿尼人西门(Simon the Cananite,译注:这两处经文的中文和合本都译作“奋锐党的西门”。这里的Cananile不是指迦南地或迦拿这个村庄,而是出自希伯来文的字根qanna,意思是“激进的”。

 

西门显然曾经属于一个叫“奋锐党”的政党,而他一生都带着这个称谓,可见他的性情高昂且激进。但在耶稣那个时代,这个词代表一个尽人皆知、令人害怕的非法政治派系,而西门显然就是这派系中的一分子。

 

历史学家约瑟夫对当时四个基本的犹太党派作了一番陈述:法利赛人对律法极为讲究,是当时的宗教基要主义者;撒都该人是宗教自由派,拒绝超自然的事物,他们是非常富有且持有权势的贵族,负责管理圣殿;爱色尼党完全没有出现在圣经里,但根据约瑟夫和斐洛(Philo)的描述,他们是住在沙漠中的禁欲者和独身者,终其一生研究律法;第四个党派便是奋锐党,和希律党一样,较具有政治色彩,他们恨恶罗马人,故以推翻罗马统治为目标,且往往是通过恐怖主义和秘密的暴力行动来推动计划。

 

从各方面来看,奋锐党是极端主义者,他们和法利赛人一样,完全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律法。所不同的是,法利赛人会因政治考虑而妥协,奋锐党人则是好斗、暴力的不法之徒。他们相信只有神自己可以统治犹太人,因而认为暗杀罗马军人、政治领袖和任何反对他们的人都是替天行道。

 

奋锐党人所盼望的弥赛亚,要带领他们推翻罗马政府,重建以色列的国度,恢复所罗门时期的光荣。这些人都是狂热的爱国者,愿意随时为自己的信念牺牲生命。以下是约瑟夫对他们的描述:

 

加利利人犹大是犹太哲学第四小派的创始人,这一小派的人在其他方面的观念都和法利赛人一致,唯独对自由有不可侵犯的固执想法,他们说神是他们唯一的统治者和主,任何一种死对他们来说都毫无价值,事实上,他们也不在意亲戚朋友的过世,没有什么对死的恐惧可以让他们称什么人为主。他们这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众所皆知,我就不必再多说,我也不担心我所说的有关他们的事不会被采信。然而,我担心的是,我所说的不能够体现他们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决心。当罗马在犹太地区最后一任巡抚富禄辣士(Gessius Florus)时期,这个民族开始对这种疯狂的统治愈来愈厌恶。他因滥用权威惹起犹太人疯狂暴乱,并让他们对罗马人深恶痛绝。[1]

 

约瑟夫所描述“富禄辣士时期”的叛乱则是发生在公元六年,当时奋锐党人对罗马政府所设的人头税展开强烈的反抗,他们的领袖和反抗运动的发起人就是加利利人犹大,约瑟夫也提到他,这个人的名字出现在《使徒行传》537节。

 

奋锐党人深信,向外邦人的王致敬是背叛神的行为,这种观念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因为他们对罗马的税捐已不堪负荷。加利利人犹大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军队恣意谋杀、掠夺和破坏。他和随从者从加利利地区的总部开始对罗马人展开游击战和恐怖行动,然而,罗马人随即对他们予以镇压,把加利利人犹大杀了,并将他的儿子钉死在十字架上。

 

奋锐党从此只釆取地下活动,他们的恐怖行动愈来愈有选择性,也愈来愈机密。诚如本书第二章所写的,他们形成一个秘密行刺的党派,叫西卡里(Sicarri),意思是“危险之徒”。因为他们总是在袍子褶皱处暗藏一把致命的匕首。他们会尾随罗马军人或政治人物,然后从后面一刀刺入他们的两根肋骨之间,非常专业地直穿他们的心脏。

 

他们喜欢焚烧犹大地区的罗马标志物,然后退到加利利的偏远地区躲起来。如前面所引用的约瑟夫对他们的描述,人人都知道他们愿意忍受各种形式的死或各种程度的痛苦,包括他们自己亲人的磨难。罗马人可能会折磨他们,然后把他们杀害,但仍无法浇灭他们的热心。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公元七十年,提图斯(Titus Vespasian)统治时期,罗马人掠夺耶路撒冷城,他们恐怖的大屠杀大多因奋锐党人的介人而扩大。因为在罗马围城期间,军队已经包围了耶路撒冷,切断城里所有的补给,这时,奋锐党人也开始杀害那些想和罗马人谈判、好让他们撤退的犹太同胞。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投降,当提图斯发现这个情况的严重性时,就将耶路撒冷城摧毁,屠杀城内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并带走圣殿里的宝藏。所以,奋锐党人一味地仇恨罗马人和属罗马人的一切,最后终于使他们自己的城遭摧毁,他们的爱国精神是一种疯狂乃至非理性的自我毁灭。

 

约瑟夫认为,“奋锐党”这个名称取得不恰当,“因为它会让人们误以为这个党派是为了壮举大发热心,其实他们是在最糟糕的行动上大发热心,且其狂热远远超过其他的人”。[2]

 

使徒西门就是个奋锐党人,有趣的是,马太和马可列出十二门徒的名单时,他们都把西门放在加略人犹大前面。在《路加福音》67节,耶稣差派门徒两人一组地出去,西门很可能就和加略人犹大一组,这两个人跟随耶稣的原始动机可能都是出自某种政治的考虑。但后来,西门变成真正的信徒,并接受了改变,而犹大一直未曾真正相信主。

 

当耶稣没有推翻罗马政权,反而论及自己的死亡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西门就是出卖耶稣的人。一个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热心以及政治信念的人,应该会和恐怖分子联手,但那是在他遇见耶稣之前。

 

当然,身为十二门徒中的一个,西门必须和马太为伍,马太先前为罗马政府收税,在政治上和西门是对立的。所以,在西门生命历程中的某一时刻,他可能会很想把马太杀了,但他们最后却成为属灵的兄弟,一起为相同的目标——福音的广传而并肩做工,也敬拜同一位神。

 

令我们诧异的是,耶稣会拣选西门这样的人做他的使徒。但西门是个绝对忠实的人,他有奇特的感情、勇气和热心。西门相信了真理,接受基督做他的主,他从前对以色列民族所抱持的火热的心,如今变成对基督的忠心。

 

有好些古老的数据显示,在耶路撒冷被毁坏之后,西门将福音带往北方,在不列颠群岛传讲福音。他和其他许多门徒一样,从此在圣经里消失了,没有任何可靠的记载说明他最后的遭遇。不过,所有的记录都说他因传福音的缘故而遭到杀害。这个人以前愿意为了政治的缘故而去杀人或被杀,后来找到一个能多结果子的舍命的理由,就是到各国、各地、各族去传讲罪人得赎的福音。

 

雅各的儿子犹大

 

忠实的门徒名单上的最后一个是“雅各的儿子犹大”。“犹大”本质上是个好名字,它的意思是“耶和华带领”。但因为加略人犹大的背叛,“犹大”这个名字就永远给人以负面的联想。使徒约翰提到雅各的儿子犹大时,特别称他为“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约14:22)。

 

雅各的儿子犹大实际上有三个名字(哲罗姆称他“有三个名字的人”)。在《马太福音》103节,他称为“利巴,姓达太”(译注:中文圣经没有使用利巴这个名字)。犹大可能是他出生时的名字,利巴和达太基本上是绰号,达太的意思是“乳儿”(breast child),使人联想到吃母奶的婴孩,几乎含有嘲弄的口气,听起来像“妈妈的小男孩”。或许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此,也曾是许多兄弟姐妹中的小婴孩,特别受到母亲的疼爱。他的另一个名字“利巴”的意思也类似,是来自一个用以指心的希伯来文字根,字面的意思就是“心的小孩”。

 

“达太”和“利巴”这两个名字都使人认为雅各的儿子犹大有颗温柔的、孩子般的心,想到这么一个温和的人竟然和奋锐党西门这样的使徒在同一个四人小组里,我们就会觉得很有趣。但主可以使用这两种人,奋锐党人可以成为很好的讲道者,利巴达太这种温良、和善、柔情、有恻隐之心的人也可以。他们一起对复杂而又有趣的十二使徒这个团队作出了贡献,在这个团队中,每一种我们想象得到的个性至少都有一人做代表。

 

达太和这第三组使徒中的其他两个忠实的成员一样,几乎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但他们的默默无闻不会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尊敬,他们后来全都成为大有能力的讲道者。

 

新约圣经记载一个与利巴达太有关的故事,要想看这个故事,我们需要回到使徒约翰所描述的耶稣在最后晚餐的阁楼上所讲的一席话。在《约翰福音》1421节,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然后,约翰接着说:“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22节)

 

在此,我们看到这个人的温柔谦卑,他没有说出任何鲁莽、大胆、过于自信的话,也没有像彼得一样责怪主。他的问题充满了温柔、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骄傲,他无法相信耶稣会向这十一个平凡的门徒显明他自己,而不是向全世界显明。

 

耶稣毕竟是全世界的救主,是地上合法的继承人,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们一直都以为他来是要建立国度,把万物都收归己有,赦罪和救赎的好消息显然是给世上所有人的好消息。门徒们很清楚这一点,但一般说来,世上其他的人都不明白,所以,利巴达太想要知道“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利巴达太是个敬虔且具信心的门徒,他爱主,能感受到主的生命带有拯救的大能,他对世界充满希望,又以自己温柔的、孩子般的方式想知道耶稣为什么不向每个人显现,他显然仍希望看到神的国降临到地面上。我们当然不能为这一点来责怪他,因为这正是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路11:2)。

 

耶稣给了他一个非常奇妙的回答,这个回答和他的问题一样温柔,“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3)基督会向所有爱他的人显明自己。

 

犹大利巴达太仍然在政治的、物质的层面思考问题,“你怎么还不接管世界?为什么你不干脆向整个世界显明你自己?”耶稣的意思是:“我不会接管世界的外在,我要接管人心,一次一个。人若爱我,就会遵守我的道,而如果他遵守我的道,天父和我就会来到他这里,一起在他心里建立国度。”

 

有关利巴达太的早期传统都显示,五旬节之后的几年,他把福音向北传到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个皇都伊得撒,在今天的土耳其地区。有无数古老的记录记载他医治了一个名叫阿布加尔的伊得撒王。公元4世纪,历史学家优西比乌说伊得撒的历史档案(已遭破坏)里有达太访问该地和医治阿布加尔王的完整记录。[3]

 

在传统中,利巴达太的使徒身份是以一根木棒作为记号,因为传说他为了信仰而遭木棒打死。

 

如此,这个温柔的人忠实地跟随耶稣,直到生命的尽头。他的见证和那些较有名气的、率直的门徒的见证一样有力,并且传到远处。他和他们一样,证明了上帝用不寻常的方式使用完全平凡无奇的人。

 

[1] Josephus , Antiquities 18.6

[2] Josephus, Wars of the Jews 4.3.9

[3] Eusebius, Ecclesiastical History 1.13.5.

 


 

返回 本书目录

返回 电子图书馆

返回 首页

去往 研经工具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