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发慈悲的父
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林后1:3)
“有一件事至关重要,就是当我们思想神的时候,头脑中有着怎样的想法。”陶恕(A. W. Tozer)在其著作《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的开始这样写道。[1]要了解研究基督之心的目的,有一种方法是试图让我们心中神的形象更准确。我正努力帮助大家摒弃人天然的、堕落的直观认识——以为神遥不可及、吝啬小气,并逐步认识到他心里柔和谦卑。
但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神子,那么天父呢?用陶恕的话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子看成是柔和谦卑的,而认为父与子不同呢?本章将为我们解答这个疑问。
主流的新教救赎论向来认为,透过子的工作,神的公义得着彰显,愤怒得着平息。基督透过自己的生平、受死与复活,不是为了树立一个道德榜样,也不只是为了击败撒但和彰显圣爱。最重要的是,子的工作特别是他的死与复活,平息了天父对人类可憎的叛逆而发的义怒。父的怒气止息了。
这并不是说父对子民的态度不同于子的。基督徒普遍认为,的确,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不像子那样愿意爱人、饶恕人。
但圣经的教导并非如此。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父的忿怒需要平息,而子为了平息这忿怒做了所需之工的事实呢?这是否真的表明父和子对我们的态度大不相同呢?
关键是要明白,从律法上无罪的角度来说,父的怒气必须平息,才能让罪人重新蒙他悦纳;不过,从内心渴望和情感的角度,他与子同样渴望赎罪之事发生。客观上,父的怒气要止息;主观上,他与子心意相通。如果我们基于客观需要得出他主观意愿如何的结论,那就大错特错了。清教徒常说,父和子在永恒的过去已达成一致,他们要一同拯救一个犯罪的族群。神学家们称之为“救赎之约”(pactum salutis),意指三一神在创世之前达成的共识。父不是比子更难说服。正相反,父所定的救赎之路与子成就的救赎之工都出自同样的爱心。[2]
随后我们将看到,旧约对耶和华神的描述与耶稣在新约中所说的“心里柔和谦卑”是一致的。现在,我们要思考新约关于天父的教导。我们以《哥林多后书》1章3节为钥节,使徒保罗用这句敬拜的话作为全书的开篇语: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
“发慈悲的父”。在《哥林多后书》开头,保罗为我们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了解到当他想到神时浮现在他脑海里的是什么。
是的,父神公义正直,如永活的磐石。若没有这样一条教义,没有这样一个保证,我们就别指望有一天所有错误都将得到纠正。但父的心是怎样的呢?他内心最深处的意念是什么?从他生的是什么?是慈悲。
他是发慈悲的父。正如父亲所生的孩子与自己相像一样,天父发慈悲也反映了他的本性。在天父和慈悲之间有一种家族独有的相似性。他是“慈悲之父,胜过被称为罪恶之父的撒但。”[3]
在圣经中,“慈悲”(oikteirmon)一词出现过五次。其中一次是《雅各书》5章11节,“满心怜悯”与“大有慈悲” 构成了同义平行句:“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polusplanchnos),大有慈悲(oikteirmon)。”在十一章里我们提到,希腊文用来表示耶稣深切怜悯的词是“splanchnizo”(内脏),可以看出它与《雅各书》5章11节里“怜悯”(polusplanchnos)一词的词根相同。但后者的含义更为丰富;它包含一个前缀(polu-),意为“许多”或“极大的”。经文说,主“满心怜悯”。说主满心怜悯,或者说他有极大的怜悯,就等于说他是发慈悲的父。
称父神为“发慈悲的父”,就是说他以丰盛的怜悯对待那些有缺乏的、任意妄为的、混乱堕落的、偏离真道的子民。在谈到基督对他子民的爱时,古德温从论述子的心很自然地过渡到天父的心。
他爱我们,并不勉强,不是因为父吩咐他要娶我们为妻,所以他只好竭力忍耐;不是的,爱是他的本性,他的性情……对他来说,这性情是完全自由的,是自然而然的;否则他就不是神儿子了,也没有效法他的天父。而对父来说,发慈悲是自然而然的,但刑罚却不是这样,因这是他非常的工。但他喜悦发慈悲,因他是“发慈悲的父”,他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慈悲。[4]
为什么说发慈悲是神“自然”之工,而刑罚是他“非常” 之工呢?我们将会在下一章里继续探讨这个问题。但目前我们只需要注意,古德温帮助我们理解“发慈悲的父”这一称呼的方式,就是圣经带我们了解父神内心最深处的方式。三一神的真实含义不是指父注重审判,而子注重爱。父与子原为一,因此他们心意相通;毕竟他们是一位神,而非两位。他们心中都满有救赎的爱,及不能妥协的公义和忿怒,但这公义已得着满足,他们的忿怒也已平息。
古德温对父神慈悲的探讨还有很多。他这段对《哥林多后书》1章3节的思考读来十分贴切:
神有诸般丰盛的慈悲。正如我们的心与魔鬼是种种罪恶之父一样,神是各样慈悲之父。没有一样罪或者苦难神不会发慈悲。他有丰盛的慈悲。
正因受造之人会遭遇种种苦难,所以神里面会有一间店铺,一个装满各样慈悲的宝库,按圣经的应许进行分类。这些应许就像是宝库里的盒子,里面装着丰富的慈悲。
如果你心里刚硬,他的慈悲是柔和。
如果你的心死了,他的慈悲会使它活过来。
如果你病了,他的慈悲是医治。
如果你犯罪了,他会慈悲地洁净你,使你成圣。
我们需要多少,他的慈悲就有多少。这样,我们便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他面前,寻求他的恩典与怜悯,作随时的帮助。他将心中一切的慈悲都放在应许之园中,好使各人按需支取。他无限的慈悲,能医治灵魂一切的疾病。[5]
当我们想到神时,出现在脑海里的是什么?神是三位一体的神,是无限慈悲的泉源。在我们一切的需要、失败和彷徨中,神以各样的慈悲怜悯我们,满足我们,丰丰富富地供应我们。这就是神,父不亚于子,子也不亚于父,因父与子本为一体。
除我们已知的特殊时刻外,天父温柔地看顾着我们的一切,管理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他主宰着每一片树叶掉落的特殊角度和吹落叶片的微风(太10:29-31),也主宰着邪恶之人引发的灾祸(摩3:6;路13:1-5)。而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无论大小,都本于、依靠和归于父的心。
父神是谁?是我们的天父。我们中间有些人的父亲非常尽职,但也有些人受到父亲可怕的虐待,甚至遭到无情遗弃。无论怎样,地上父亲的良善只能稍微体现出我们天父真正的良善;而地上父亲的丑恶则是天父形象的反面教材。他是所有人的父,所有人类父亲都从他得名(弗3:15)。
在《约翰福音》14章,腓力求耶稣将父显给门徒看(约14:8)。耶稣回答道:“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约14:9-10)。
“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新约的另一处经文称基督为“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3)。耶稣就是神本性的化身,是神形象的体现。他是那不可见之神的像(林后4:4、6)。通过他,我们看见天上永恒的心意披上肉身行走于这个时空里。一旦了解了基督的心,我们就会发现,四福音书自始至终都在说神自己最深切的怜悯与柔情。
当你思想神对你的心时,要记住一点:他是发慈悲的父。他温柔待你,毫无保留。他加倍施恩,满足你一切的需要,没什么是他不愿做的。清教徒弗拉维尔这样说:“要牢记,这位掌管万物的神正是你的父,他远比你温柔。”[6]你对自己远不及天父对你那样温柔。他的温柔远超过你自己的。
基督心里柔和谦卑,而这正是天父的完美写照。“父自己爱你们。”(约16:27)
[1] 陶恕,《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姜延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17 年 3 月出版。
[2] 例如弗拉维尔在The Works of John Flavel,vol 6.(Edinburgh:Banner of Truth, 1968), 1:61,对圣父与圣子关于拯救罪人的“对话”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描述。感谢我的父亲雷 · 奥特伦(Ray Ortlund)让我注意到弗拉维尔的这段话。还可以参考古德温的作品Man’s Restoration by Grace 。这是一本小册子,勾勒出三一神在救赎工作中的不同角色,以及他们相互间达成一致。Thomas Goodwin,The Works of Thomas Goodwin , 12 vols. (repr., Grand Rapids, MI:Reformation Heritage, 2006), 7:519-41.
[3] Goodwin, Works , 2:179.
[4] Thomas Goodwin, The Heart of Christ (Edinburgh:Banner of Truth, 2011), 60.
[5] Goodwin, Works , 2:187–88. Cf. Goodwin, Works , 2:180, 又引述《哥林多后书》1 章 3 节说:“他是诸般慈悲的泉源,因此他本性如此,正如父亲生的儿女一样。”
[6] John Flavel, Keeping the Heart:How to Maintain Your Love for God (Fearn,Scotland:Christian Heritage, 2012), 57.
《柔和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