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保罗对提摩太的嘱咐(6:11-16)
6:11-16 (11)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12)你要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要抓住永生。你正是为此被召——当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作那美好的信仰告白之时。(13)在赐生命给万物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信仰告白的基督耶稣面前,我嘱咐你:(14)要毫不玷污,无可指责地遵守这命令,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15)到了他的时候,神必把基督的显现表明出来。神是可称颂的、独一的掌权者,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16)他是唯一不死的,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但愿尊贵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他。阿们!
6:11 保罗一开始就说,但你。这个“你”字在希腊文中是强调语气,置于句首。然后,他称提摩太为属神的人(man of God,或译“神人”)。“神人”是对旧约先知的通称(例如,撒上9:6;王上12:22,13:1)。但该称呼在这里究竟是带有那种含意,还是对所有基督徒的通称?关于这个问题向来众说纷纭。除此处之外,该称呼仅见于新约另一处经文,提摩太后书3:17。即便在那里,我们也不完全清楚它是特指还是泛指。对此,凯利说:“它是指服侍神、代表神并奉神之名说话的人,用于指代牧师再合适不过了。”(p. 139)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追求(diōke)是“不断追求”的意思,即让这些事成为你一生的追求。然后,保罗列举出基督徒的六项美德,其中仅有最后两项在新国际译本与英王钦定本之间有所不同。我们已经提到,hypomonē的意思是忍耐(endurance,新国际译本),不是“耐心”(patience,英王钦定本)。praupathia(新约中只见于此处)译作“柔顺”(meekness,英王钦定本)或温柔(gentleness,新国际译本)均可。
6:12 打那美好的仗的希腊文是agōnizou ton kalon agōna,意即“苦斗那美好的痛苦”。与它相关的动词和名词都是从动词agō而来,为“引至”或“带来”的意思。我们这里的名词agōn就是从那个词衍化而来。它的首要意义是“聚集”,特别是为了竞赛(希腊各城举行的运动竞赛)而聚集,后被用来指体育竞赛本身。同样,动词agōnizō最初的意思是“参与竞赛,在体育竞赛中竞争”,后泛指“与敌人竞争,战斗”(Thayer)。在新约中,这两个词都用来形容基督徒生活中的争战。根据其背景,两者都带有竭尽全力争胜的含义。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7再次使用了这对组合词。
保罗叫提摩太持定永生,他正是在作那美好的信仰告白时为此被召的。“作那美好的信仰告白”,其字面意思是“称信了那美好的称信”(hōmologēsas tēn kalēn homologian)。但在动词后重复使用其同源名词是古时的一种习惯做法,如今已不再沿用。《新约希英词典》建议将这段经文译作“作美好的称信”。这话大概是指提摩太受洗时(那时无疑有“许多见证人”在场)对基督信仰的表白。
6:13、14 保罗一如既往地诉诸那赐生命给万物(zōogonountos,“使存活”)的神和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信仰告白的基督耶稣,在他们面前庄严地嘱咐提摩太要守这命令。“这命令”的字面意思是“命令”(tēn entolēn),可能比临近的上下文含义更广。他要毫不玷污(aspilon,“无瑕疵、无玷污”)、无可指责(anepilēmpton,参3:2)地遵守这诫命。
这两个形容词形容的究竟是“诫命”,还是“你”?对此,向来有诸多争论。在新约别处,这两个形容词是指人,但它们在这里与“诫命”一词的关联更为紧密。或许最好的办法是两种含义兼而有之。怀特评注说:“如果提摩太‘保守自己毫不玷污’(雅1:27)且‘无可指责’(entolē),那么就他而论,这诫命就会保持毫无瑕疵。”(EGT, 4:147)
提摩太要守这诫命,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epiphaneia)。“显现”在教牧书信中出现过五次(参提后1:10,4:1、8;多2:13),在新约别处只出现过一次(帖后2:8,“荣光”)。在后期的希腊作品以及那个时期的碑铭中,这个词都用来表示肉眼看不见的神祇之可见显现。在七十士译本中,这个词也常常指神荣耀地彰显。在提摩太后书1:10,这个词指基督的第一次降临,在别处则单指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新约中有三个描述主再来的字眼,这是其中的一个。apokalypsis(“启示”)出现过18次,但不见于教牧书信。最常用的是parousia(使用过24次;“同在”),也没有出现在教牧书信中。
6:15、16 到了他的时候,神必使基督的第二次降临表明出来(deixei,“表现、展示”)。约翰福音2:18(参见新国际译本此节)用这个动词表示,基督再来是神向世人最后一次证明耶稣是神子和救主。
译作“时候”(在这里是复数)的希腊文是kairos,指一个固定或明确的时间。这个词在新约中常指末世(就预言意义而言)神所预定的时候,特别与主再来及将来的审判有关。
6:15余下的经文和整个第16节构成了一首荣耀颂,这在保罗书信中十分常见(参1:17;提后4:18)。此荣耀颂的词语大都出自旧约。
保罗首先描写神是可称颂的、独一的掌权者。后一个短语的希腊文是dynastēs(参英文dynasty〔“王朝”〕)。这个词在新约别处只见于路加福音1:52(“有权柄的”)和使徒行传8:27(“有大权的”)。《新约希英词典》在这里把该词译作“至高统治者”,指权力的拥有者(Cremer, Lexicon, p. 221)。
接下来的两个尊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在启示录中两次用于形容基督(17:14,19:16),在旧约中则用于形容神(七十士译本的但4:34;参申10:17;诗136:3)。
神是唯一不死的,其字面意思是“那唯一拥有不死生命的”(athanasia,只见于此处和林前15:53、54)。这个希腊词是由一个否定词和thanatos(“死”)合成的,所以是“不受死亡拘限”的意思。
不死的观念在旧约中并未清楚地表现出来(参见下文注解)。但新约明确教导,唯独唯独神有不死的生命,我们的生命都源于他。真信徒在复活时才会获得不死的身体(林前15:53),那时包括身体和灵魂在内的全人都将成为不死的。
保罗接着说,神住在人不能靠近的(aprositon,新约中只见于此处)光里。斐洛用这个形容词来描绘被神的荣耀遮盖的西奈山(de Vita Mosis iii.2)。约瑟夫则与保罗一样,用这个词来形容神(Antiq. iii.5.1)。保罗在这里又附上一个声明:从来没有人看见神,人也不能看见他。这个真理在旧约已经陈明(出33:20),在新约又得到重申(约1:18)。
这篇荣耀颂的最后一句是尊贵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他。阿们!在论述当中插入一段荣耀颂,是保罗特有的做法(参1:17;罗1:25,11:36)。
注解
6:15、16 关于完整的“使徒之荣耀颂”列表,请见韦斯科特(B. F. Westcott)所著的《希伯来书注释》(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pp. 464, 465.)。威廉·亨德里克森(William Hendriksen)给这段荣耀颂的每一个短语都列出若干平行经文(p. 205, 206)。
6:15 除了ἀθανασία(athanasia),新约也使用ἀφθαρσία(aphtharsia,字面意思为“不腐败”)和ἄφθαρτος(aphthartos,“不能腐败的”)来表达“不死”的观念。形容词ἀθάνατος(athanatos,“不死”)并没有在新约出现。这四个词都在七十士译本的次经中出现过,但未出现于七十士译本的正典。“不死”的观念显然是在两约之间那段时期形成的。
κράτος(kratos,“权能”)一词常见于新约中的荣耀颂(参彼前4:11,5:11;犹25节;启1: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