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福音受苦(1:8-18)
(一)对提摩太的恳劝(1:8)
1:8 所以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倒要靠着神的能力,为福音与我同受苦难。
1:8 鉴于神已将圣灵赐给提摩太(参1:7),保罗劝他,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不要以……为耻是不定过去式,而非现在时态。这表明保罗不是暗指提摩太已经犯有此罪,而是他明显地觉得这位年轻的同工需要振奋勇气。
保罗也劝提摩太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年迈的保罗如今是罗马皇帝(大概是尼禄)的囚徒,死亡已近定局。但提摩太绝不可过度惧怕,以致羞于到狱中探视保罗。
恰恰相反,保罗叮嘱他,要与我同受苦难。这个短语在希腊文只有一个词,即synkakopathēson(只出现在这里和2:3)。该词由patheō(“受苦”)、kakos(“坏的”)和syn(“一同”)组成,所以是“一同忍受恶待”、“分担虐待”之意(A-S)。
注解
1:8 “给我们的主作见证”的希腊文是τὸ μαρτύριον τοῦ κυρίου ἡμῶν(to martyrion tou kyriou hēmōn,字面意思为“我们主的见证”)。怀特以tou kuriou为主语属格,即“‘我们主所作的见证’,包括他的话语以及他在道德和属灵上的教导”(EGT, 4:156)。然而,伯纳德倾向于将它解作宾语属格,即“关于我们主(的见证)”。洛克赞同后一种见解。这几乎就等同于“福音”(参罗1:6)。
洛克论到συγκακοπάθησον(synkakopathēson,“同受苦难”)说:“此前作家的任何作品中都未出现过该词,它很可能是保罗自创的词汇。保罗经常根据自己对基督徒彼此之间以及与基督之间密切‘见证’的深刻体会,造出σύν的复合词”(p. 86)。(TDNT, 5:937中未见此前出现该词的任何实例。)阿尔伯特与史密斯合编《新约希腊文词典》(A-S)共花费12页的篇幅介绍以σύν(syn,“和”)为首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大都仅见于保罗书信。可见,保罗时常心怀“团结”的信念!“为福音”的意思是“为福音的缘故”,即因为传扬福音。唯有“靠着神的能力”,提摩太才能够为福音受苦。
(二)保罗的见证(1:9-12)
1:9-12 (9)神拯救了我们,并呼召我们过圣洁的生活,不是按照我们行的什么事,而是按照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10)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他已经把死亡废去,并且借着福音将生命和不朽彰显出来。(11)我为这福音奉派做传道的,做使徒,做师傅。(12)为这缘故,我也正在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
1:9 保罗说,神拯救了我们,并呼召我们过圣洁的生活(klēsei hagia)。洛克论到这句话说:“它的主要意思是‘召我们成为圣洁’……但更深层的含义则是指我们应当效法神的圣洁。”(p. 87)我们蒙召,就是要成为圣洁(帖前4:7)。
本节其余部分与罗马书一样,为典型的保罗风格——不是按照我们所行的什么事,而是按照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这项有关恩典的教义正是保罗神学的核心。万古之先的字面意思是“在永世之前”(pro chronōn aiōniōn)。洛克评论说:“神的恩典体现在基督耶稣里,我们唯有与他联合才能得到这恩典;而在我们出生很久以前,神就把这恩典赐给他了。”(p. 87)
1:10 这恩典现在已经表明出来(phanerōtheisan,“彰显”)。塞耶(Thayer)说,phaneroō的意思是“使隐藏起来或不为人知的事情彰显出来,让人看见或知道”(p. 648)。那么,这恩典是怎样被表明出来的呢?乃是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显现”的希腊文是epiphaneia,在新约别处(帖后2:8;提前6:14;提后4:l、8;多2:13)指基督第二次降临,但这里显然是指基督第一次降临。基督是在第一次降临时借着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把死亡废去(参来2:14)。他又借着福音将生命和不朽(aphtharsia,“不腐败”)彰显出来。也就是说,传讲福音的行动已将不能朽坏的生命提供给人类。这就是基督带来的好消息。
1:11 为传扬这福音,保罗受命做传道的,做使徒,做师傅。提摩太前书2:7也讲过这三种职能,而且在希腊文中,其引入惯用语(introductory formula)也与此处完全相同(参见该处注释)。
1:12 保罗因奉派做传福音的,而遭受了极多的苦难和逼迫。但他不以为耻。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不单是“我所信的是什么”),也深信(与1:5的“深信”为同一动词)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关于“我所交付他的”(字面意思为“我的储蓄”)一语,参见提摩太前书6:20的注释。
保罗所储蓄是什么呢?诚如洛克所言:“他没有为此做定义或限定,或许包括他的教导……他所做使徒的事工、他所带领信主的人……以及他的生命——这生命已蒙神保守,纵然经历死亡,也必稳妥无虞。”(p. 88)
注解
1:11 英王钦定本这里附有短语“外邦人的”。它既不见于最古老的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4世纪),也不见于亚历山大抄本(Codex Alexandrinus,5世纪),很可能是从提摩太前书2:7引入。
1:12 Παραθήκη(parathēkē,“储蓄”)仅见于这两节经文和提摩太前书6:20。洛克对这个词给出了十分美妙的附加说明(p. 90-92):该词“总是形容一个人要出远门,于是将自己的钱财和其他贵重物品交给一位朋友保管,满心信任朋友会在他回来时把财物还给他”(p. 90)。保罗即将踏上最后的远程,于是将自己所传的福音(真理体系)储蓄在提摩太那里。这与1:13、14的内容十分契合。关于本节,洛克评论说:“起初神储蓄在我们这里的生命,如今被我们储蓄在神那里了。”(p. 92)
(三)保罗的劝告(1:13、14)
1:13-14 (13)你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把从我这里听到的作为纯正话语的模范好好持守。(14)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保守所交托与你的那美好储蓄。
1:13 模范的希腊文是hypotypōsin。这个词在新约别处只出现于提摩太前书1:16,那里译作“榜样”。提摩太从保罗那里听到的纯正(hygiainontōn)话语(logōn)的模范,他要常常守着,且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去持守。持守教义的唯一方法,就是用信心和爱心活出它,传扬它。
1:14 提摩太要保守……那美好储蓄(希腊文没有“从前所交托你的”一语,但暗含这层意思)。这里显然是指保罗交托给提摩太传讲的福音和他要持守的教义。那么,提摩太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他唯有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的帮助。圣灵是正统教义最伟大的保管者,这话诚然如此。(参见1:12关于parathēkē〔“储蓄”〕的注解。)
(四)保罗被离弃(1:15)
1:15 凡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弃我,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1:15 在新约中,亚细亚(Asia)一词并不像现在那样指亚洲大陆,而是指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西陲的亚细亚省。它于公元前133年由罗马人立省,最终以以弗所城为省会。
保罗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曾在以弗所逗留三年(徒20:31),比在其他任何地方停留的时间都长。他所在的那段时间,福音传遍了全省(徒19:10)。正因如此,这一节便愈发令人深感哀伤:凡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弃我(即都离我而去),这是你知道的。保罗特别提到背弃他的其中二人,或许因为他们是提摩太所熟悉的。但有关腓吉路和黑摩其尼的具体情况,我们则一无所知。
亚细亚的基督徒是什么时候离弃保罗的呢?可能是在他第二次即最后一次被捕、解往罗马被囚之时。若是如此,我们就能理解提摩太那时为何流“眼泪”(1:4)了。
(五)保罗获得帮助(1:16-18)
1:16-18 (16)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屡次使我精神振作,不以我的锁链为耻,(17)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地找我,直到找着。(18)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他在以弗所怎样多多地服侍我,你是清楚知道的。
1:16-18 与大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不同,阿尼色弗却十分仁慈。此人名字的意思是“带来帮助的人”(参“阿尼西母”〔“有益的、有帮助的”〕,门10、11节),他果真是名副其实。阿尼色弗屡次使保罗精神振作(anepsyxen,新约中只见于此处),又不像别人一样以保罗的锁链为耻。阿尼色弗到达罗马后殷勤地找保罗,直至最终找到。罗马的囚犯不计其数,要在其中找到一人实非易事。保罗祈求神使阿尼色弗在那日——大概指审判之日——得蒙怜悯。保罗随后又说,提摩太心里非常清楚,这位忠心的基督徒曾于保罗在以弗所时多多地服侍他。
面对几乎必死的结局,又被朋友背弃,年迈的保罗必然在狱中倍感孤单。我们着实难以理解,舍己侍人的神仆为何最终竟然受这样的苦楚。但保罗知道,这一切必会被来世的荣耀所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