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末世的特征(3:1-9)
(一)贪财和爱宴乐(3:1-5)
3:1-5 (1)但你该知道,末后的日子必有可怕的时候来到。(2)那时人要专爱自己、贪爱钱财、自夸、骄傲、亵渎、违背父母、忘恩负义、不圣洁、(3)无爱心、不肯饶恕、好说谗言、没有节制、性情凶暴、不爱良善、(4)卖主卖友、鲁莽冲动、自高自大、爱享乐、不爱神,(5)有敬虔的形式,却否认敬虔的能力;这等人你要躲开。
3:1 末后的日子(en eschatais hēmerais)的措辞源自旧约(例如,赛2:2;弥4:1)。彼得在五旬节(徒2:17)引用约珥书2:28时曾使用该词,它在那里显然指整个弥赛亚时代。因为彼得当时宣告说,这预言就在那一日应验了。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坚持认为,该词在此处也有这个意思(p. 281-283)。然而更加自然的解释是,这个词正如它在彼得后书3:3和犹大书第18节中的含义,特指基督第二次降临之前的当今时代的末期。这种解释绝非否认下述景况将贯穿整个教会时代,而是表明这些特征将在末日临近之时变得更加强烈和广泛。
保罗宣告,末后的日子必有(enstēsontai,“必会临到我们”)可怕的时候来到。形容词chalepos(“可怕的”)只出现在此处和马太福音8:28,在那里形容“凶猛的”鬼附之人。这个词的意思是“难以忍受、令人苦恼、危险的”(Thayer)。
3:2-4 我们在这三节经文中可以看到一张清单,列举出至少18种末世之人特有的罪恶。这些光景或多或少始终存在,只是近几十年才变得愈加显著。专爱自己的希腊文是philautoi(“自私”,新约中只见于此处)。贪爱钱财的希腊文是philargyroi(只见于此处和路16:14,“贪婪”),其同源名词philargyria(“贪恋钱财”)见于提摩太前书6:10。
届时,人们还会变得自夸(alazones,参见此处与罗1:30)、骄傲(hyperēphanoi,字面意思为“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后一个词在希腊作品中原是褒义,指真正优秀的人物,但很快就衍变成它在新约中常用的贬义,指“过于高估自己的财富或优点,轻视别人,甚至以轻蔑和傲慢的态度待人”(Thayer, p. 641)。伯纳德把这两个词译作“‘自夸’、‘傲慢’,前者特指言语,后者特指思想”(p. 130)。
亵渎的希腊文是blasphēmoi(“说坏话、造谣中伤”)。当时的孩子和年轻人是否比今天的更加违背父母呢?这倒是值得一问。
随后四个形容词都以否定词缀a-为首。Acharistoi(忘恩负义,仅见于此处和6:35)与感恩相对。anosioi即不圣洁(只见于此处和提前1:9),形容与神毫无相交之人,因此只过着“世俗”的生活。astorgoi(无爱心)一词在(新约)别处仅见于罗马书1:31,那里所列的罪恶包括这里的其中几样。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无亲情”。aspondoi为不肯饶恕(只见于此处),原指“没有缔结条约或立约”,所以是“无法和好”之意。好说谗言的希腊文是diaboloi。该词在新约中常以伴有定冠词的名词出现,译作“魔鬼”;形容词则有“好诽谤”或“诬告”的意思。
接下来的三个形容词也以否定词缀a-为首。akrateis(新约中只见于此处)是“最广义上的没有节制,尤其指情欲方面”(Bernard, p. 130)。这个形容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力气”,所以形容一个轻易被引入罪中的软弱之人。anēmeroi(性情凶暴,新约中只见于此处)是“不驯,野蛮,凶猛”的意思。aphilagathoi(不爱良善)在其他希腊作品中从未出现,但就其结构而言,它的意义不难理解:-a表否定,philos是“爱好者”,agathos是“良善”。
卖主卖友的希腊文是prodotai。该名词的意思是“叛徒”或“出卖他人者”,曾用于描述加略人犹大(路6:16)。鲁莽冲动的希腊文是propeteis(只见于此处和徒19:36),其字面意思是“向前倒下、一头栽倒”,喻指“急躁、轻率、卤莽的”。tetyphōmenoi(自高自大)是typhoō的被动完成式分词,在新约别处只见于提摩太前书3:6和6:4(参见那里的注释)。
爱享乐,不爱神是双关语,原文为philēdonoi……philotheoi。这两个词在新约中均仅见于此处,形容那些以自己取代神,成为被爱之焦点的人——这是对philautoi(“专爱自己”)的一个评注(3:2)。
3:5 然而他们是热心宗教的——有敬虔的形式,却否认敬虔的能力(3:5)。保罗告诫提摩太要躲开(apotrepou,“离弃”,新约中只见于此处)这等假冒为善之人。
(二)败坏的生活和思想(3:6-9)
3:6-9 (6)他们遛进人家、掳获意志薄弱的妇女。这些妇女被各种罪恶压制,被各样的私欲牵引,(7)虽然常常学习,却总不能明白真理。(8)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反对摩西,这些人也怎样反对真理。他们的心思败坏,在信仰上是可废弃的。(9)然而他们不能再这样下去;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像那二人一样。
3:6、7 保罗在这一章的前五节都在描述那些贪财、爱享乐之人的特征,在这里则指出他们败坏的生活和思想。他说他们遛进人家。此处所用的动词是endynō,为“潜入、以迂回的方式混入、进入”之意(Thayer)。
掳获的希腊文是aitmalōtizō,其字面意思为在战争中“俘虏”,但在这里也许只是“蒙骗”的意思(BAG)。意志薄弱的妇女在希腊文中是一个词,即gynaikaria(新约中只见于此处),字面意思是“小妇人”,是一个表示轻蔑的贬义词(英王钦定本作“愚蠢的妇人”)。这些妇女被进一步描述为被罪恶压制或“制服”。这里所用的是动词sōreuō(只见于此处及罗12:20)的被动完成式,为“堆积、积压”之意。她们还被各样的私欲牵引(agomena,“领”)。这样的妇女轻易便成为那些假教师的猎物。3:7暗示,她们想冒充博学之人,实际上却始终对真理一无所知。
3:8、9 旧约没有提到过雅尼和佯庇这两个人。但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说法,此二人正是抵挡摩西和亚伦的埃及术士。因此,约拿单在《他尔根》(Targum,亚兰文意译本)的出埃及记7:11中也提到这两个人。普林尼(Pliny)在其著作《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公元77年)中一并提到过雅尼和摩西的名字。有人认为,雅尼和佯庇这两个名字分别是“反叛者”和“敌对者”的意思(Lock, p. 107)。
保罗把以弗所的假教师比作这些古代术士。他形容这些人是心思败坏。“败坏”的希腊文是kataphtheirō(新约中只见于此处)的被动完成式分词,意思是“完全腐败”。就信仰而论,他们是可废弃的(adokimoi,“检验后被弃绝”),完全不能受托教导真理。但他们不会长久,就如雅尼和佯庇一样,他们的愚昧(anoia,只见于此处和路6:11)必然暴露无遗。
注解
3:6 有几部词典将动词ἐνδύνω(endynō)置于ἐνδύω(endyō,“穿衣”或“着装”)之下进行解释,在这个地方给它一个特殊意义,即“进入”。但《新约希英词典》把这个词另列,作为ἐνδύω一词之外的“史诗的、爱奥尼亚式音步的(译注:一种诗歌格律)、诗歌体的”形式,早在荷马时代就有了”(p.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