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作为男孩和女孩长大成人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在养育儿女的阶段。我和我圣徒般的太太育有九名儿女,最大的都快大学毕业了,最小的才刚出生不久。我们为父为母的基本理念是:让他们吃饱穿暖,关爱他们,纠正他们,和他们一起开怀大笑,带他们去教会,然后尽力好好地生活。有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对我们而言思考男女在哪些方面有差异就不只是一个关乎求知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与我们直接相关的问题。[1]
我在思考撰写“男女角色”这个主题时,发现约翰·派博提出的那个问题太有帮助了:如果你的儿子问你做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或是你的女儿问你做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你要如何回答?我很赞赏这个问题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我有好几个儿子和好几个女儿,他们需要知道做一个男人或女人意味着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想要知道)。
我可以谈一谈按神的形像被造和按基督的样式成长。我的确应当时常谈论这些话题。但“如何成长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却是神学上一个棘手的问题。“爸爸,对我这个小男孩来说,敬虔是怎样的?” “对我这个小女孩来说,敬虔是怎样的?”对我的儿子们和女儿们而言,敬虔在各个基本方面都是一样的,但在许多其他方面也会表现出差异。
性别互补不仅意味着肯定了(这些有差异的)“许多其他方面”是作为一个普遍事实而存在的,还意味着要试图帮助男性和女性真实地理解这些差异之处所涉及到的内容。如果互补意味着某些东西,那么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神设计的两性差异当中所固有的美好。如果完全对这种差异只字不提——不去谈论它是多么的真实而荣美,如何奇妙地促进了男性、女性、孩童、家庭、教会以及社会的兴旺——那么我们就是在忽视我们所说的“互补主义”带来的独特好消息。
那么关于男女角色,我要对自己的儿女说些什么呢?我试着只说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
外貌(Appearance)
身体(Body)
品性(Character)
举止(Demeanor)
渴慕的姿态(Eager posture)
虽会有产生混淆的风险,但我们还是要按照圣经的启示顺序而不是首字母顺序来逐一思考每一个主题。[2]你或许会注意到,其中一些主题和本书之前解经部分有所重叠,不过但愿通过在这一章中将许多主题串到一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上和生活中的性别差异和互补主义是怎样的。
渴慕的姿态
耶和华神说 :“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 2:18)
在《创世记》第一章中,亚当被创造成了一个领袖。他是被先造出来的,负责为各种动物命名(2:19-20),他得到了一个试用期般的(probationary)命令(2:16-17),甚至当夏娃首先吃了禁果,神也让亚当来承担责任(罗5:12-21;参见创3:9)。夏娃被创造成了一个帮助者(参见林前11:3)。在圣经中,帮助者并不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也不意味着低等。事实上,在旧约中,主耶和华也时常被称作他百姓的“帮助者”。同时,《创世记》二章也证实了,按照神的设计,根据创造的秩序,夏娃要帮助她的丈夫。这是她渴慕的姿态。
我故意用了姿态这个词。姿态是一个灵活的东西:可以没精打采,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以前倾或后仰。我用姿态这个词,是因为我们不是在谈论一个固定的职分,而是一种倾向(inclination)。妻子应当甘愿被领导,丈夫应当渴慕采取舍己的主动性来担任领袖。丈夫若对自己的妻子说:“你才是我的帮助者,我是不会帮助你的”,那么这是错误的,甚至是有罪的。男性被创造成领袖,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男性只领导而不提供帮助,或是女性只提供帮助而从不发挥领导作用。
事实上,我只是在说,男性进行领导和女性进行帮助是男性和女性应当有意去发现并渴慕接受的事。甚至在工作场所中,当某家公司的组织架构图上每个层级都有男性和女性时,我相信基督徒依旧能以恰当的方式来拥抱自己的性别角色。无论是在圣经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这种倾向在婚姻中最显而易见,但我们有理由认为,《创世记》中的模式反映的实际情况超越了婚姻关系。在保罗那里,我们看到《创世记》中的模式应当被反映在教会中女性如何学道和男性如何教导(提前2:11-14)。或者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底波拉的例子。她无疑是一位强势、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女性,但她(暗暗地)指责了巴拉没有带领军队去打仗(士4:6-9)。这意味着巴拉和他手下的一群男性应当在以色列中起领导作用(士5:2、9)。
关于“姿态”这个话题,往往更多关乎着男性应当做什么,而不是女性不应当做什么。这里的劝勉不是叫女性坐下,而是叫男性站起来。男性若在爱中进行领导,则能让女性更容易谦卑地进行帮助。
身体
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利 18:22)
这个世界声称性取向比天生的性别更重要,还进一步声称,性别只是一种社会构建。因此,我们的行为应当符合我们自我许可(self-authenticating)的欲望而不是我们天生的实际情况。
圣经却讲述了不一样的事。天生的性别绝非附带(incidental)或可塑的,而是原本就应当如此。因此,我们的行为必须符合神为我们设计的性别身份。例如,男性的身体并没有被神设计成要和另一个男性在肉体上结合。正因如此,保罗才在《罗马书》一章26至27节中用到了“顺性的用处”这种用语:
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 ;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
在《罗马书》一章,保罗从头到尾都用到了《创世记》一章中的用语来描述人的偶像崇拜和悖逆。在这处所引用经文的上文中,保罗回忆了《创世记》一章中神如何既造男又造女,使二者成为互补的一对——这是一种自然的、实用的天生组合,是两女或两男无法实现的。
自然启示暗示着我们的生理构造与神的道德禁令是一致的。当两个男性发生性关系时,原本应当产生生命的器官就被放在了散发死亡和腐坏的身体部位。我并不打算作详细的描述,但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有着量身定制的目的性,这一点重要得让人难以忽视。即便抛开超自然的启示,我们也能看到我们的身体都是为了完成神在创造时所赐下的命令而设计的。为了任何别的目的而使用我们的性器官都是违背了顺性,违背了创造主设立的秩序。
为何性行为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为何神要将性关系的发生确立为肉体合二为一的时刻?为何不是牵手或拥抱?因为神将生育能力赋予了男性/女性独特的性结合,这种结合能够完成《创世记》一章中神创造时所赐下的命令,即添丁增口,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并管理全地。
在整本圣经中,最反主流文化的一段经文就是《哥林多前书》六章19至20节:“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我们在家中和教会里教导自己的儿女时,绝不能只是跳到正确的结论,而没有向他们展示得出这个结论的所有论证。不要只是教导他们“在圣约婚姻中,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会发生性行为”,而是要向他们解释为何会如此。
身体对我们作为人的目的而言不是附带的。神创造了我们的身体并称其为甚好。这位神也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取了人的身体。神将来也要让我们的身体复活。因此我们的身体不是附带的,而我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也和我们的性别身份以及神把我们造成的样子是分不开的。神创造了男性的身体,也创造了女性的身体,两种不同的身体按神美好的设计都背负着道德上的“必须”(oughts)。
外貌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耻,就该蒙着头。(林前 11:6)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耻吗?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林前 11:13-15)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一章中的论证比较复杂,但论证的核心在于,他认为混淆性别外貌是违反本性的。当保罗说我们的本性本身教导了男性留长头发是羞耻时,并不是在就头发的长度作一项普遍声明。他是在作这样一项普遍声明:混淆性别是违反本性的。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男性不应当看起来像女性或以女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女性也不应当以男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或看起来像男性。
我承认这条原则有些棘手。我们务必要小心,切勿将圣经中所说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等同于单维度的文化刻板印象——真男人开皮卡、打猎、钓鱼、看球赛;真女人研究烘培、分享情感、追剧。当刻板印象成了不加思考、不受约束的偏见时,也就成了有害的。
刻板(stereotype)这个词源自印刷业,指某种印刷底版。刻板印象可以是一种快捷的认知方式。它可以束缚人,也可以让我们迅速地看到基本的形态和模式。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或许都反映了文化和本性的一种复杂结合。是不是所有女孩儿都喜欢玩洋娃娃?不,但绝大多数都是这样,从很年幼的时候、还未经历剧烈社会化之前就已经这样了。是不是所有男孩儿都喜欢把小木棍当作刀剑枪支?不,但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并且这样的男孩儿比这样的女孩儿多。所以你不会听到妈妈对自己年幼的儿子说:“和那些女孩子玩耍时要小心点儿,她们太野了。”[3]
这要如何应用于我们的时代呢?但愿至少有几个例子是我们都认同的。本性难道不是教导我们,男性身着女性晚礼服是男性的羞耻吗?本性难道不是教导我们,男性涂抹口红是男性的羞耻吗?在我们的文化处境中,这些行为表达的是女性角色而非男性角色。
牧师、父母、教会带领必须在这一点上格外费心思。“真男人”能不能享受音乐剧、芭蕾舞或购物的乐趣?当然可以。另一方面,如果你正在教导这样一位年轻的弟兄:他说他会穿粉色睡衣,喜欢每周都做美甲,若有不速之客闯入家中他会躲在妻子背后,你可能就需要和他谈谈他是否恰当地表现出了男性角色。
我的确知道一些例子带有文化处境。圣经当然没有明确说男性绝不能穿任何粉红色的衣物。然而,如果男性本色和女性本色要包含任何观念上的内容,我们就无法避免某些文化上的暗示。这让养育和教养儿女变得不那么容易——如何对男性本色和女性本色进行一些实际的谈论但又不至于过分僵化。不过当我们需要智慧将宽泛的原则用于具体的领域时,这一领域并不是首当其冲的。
在一个电影里的男海盗、花样滑冰男运动员以及男喜剧演员都在用眼线笔的时代,我们无法忽视这个问题。圣经在此主题上或许并未提供所有我们想要的细节,但至少的确认可了一个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明显的基本真理——男人像女人一样是可耻的,女人像男人一样也是可耻的。这是《哥林多前书》十一章的神学基础。
我还要再说一次,当我们在教导时,必须以一切必要的恰当恩慈来应用这些真理。如果你的教会中有一些弟兄姊妹正苦苦挣扎于性别身份问题或因性别烦躁不安,请耐心对待他们,同情他们正在经历的挣扎。请让他们看看《哥林多前书》十一章,不是以羞辱他们的方式,而是为了教导他们。请教导他们,神将男性和女性造成了不同的样子,而当我们混淆了这些不同时,我们也是在混淆神原本想要用来荣耀他自己的东西。
举止
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帖前 2:7-8)
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帖前2:11-12)
我们要注意保罗在这两处经文中描述了什么。首先,他描述了他自己在帖撒罗尼迦人当中的服侍,就像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关爱、舍己。其次,他描述了他的服侍是父亲般的:充满了劝勉、鼓励、带领。保罗认为这些举止分别更加符合不同的性别。
保罗并不是在暗示某一类美德是专属于女性或专属于男性的。毕竟,他描述自己的服侍如同“乳养自己孩子的母亲”。同时,保罗也明确表示,某些举止是自然而然地随着性别的。当保罗想到养育、关爱、温柔时,他想到的是母亲。当他想到劝勉、管教、担负责任时,他想到的是父亲。
的确,每一位男性和每一位女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无论我们个性如何,总的来说,父亲的标志就是规劝的举止,而母亲的标志则是温柔——对于那些每天与妈妈们一同共事的人来说,这一点很有意义!
从根本上讲,在保罗的头脑中,母亲有某种举止而父亲有着另一种举止,而这些举止符合母亲和父亲天生的性别倾向。
品性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因为古时仰赖神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顺服自己的丈夫,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前 3:1-7)
彼得吩咐女性要敬畏、贞洁、温柔。他劝勉男性要尊敬妻子,体谅妻子,也要发挥体贴的领导力。我从这处经文中得出结论:女性的冠冕式(crowning)特征是真正的美丽,而男性的冠冕式特征是真正的刚强。冠冕这个词很重要。我并不是说当谈到男性和女性时,真正的刚强和真正的美丽是对他们唯一的评价。正如冠冕并不是君主唯一的王权标志。但冠冕通常是独特的。我们看到冠冕就会想:“这是国王戴的”,或“这是女王戴的”。冠冕被放在头顶上,作为国王或女王显赫身份的最终标志。
女性的美丽和男性的刚强这两类事物在整本圣经中反复出现。《彼得前书》三章专注于教导女性要追求恰当的妆饰。在《提摩太前书》二章9至10节中,保罗也对女性提出了类似的教导:
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只要有善行,这才与自称是敬神的女人相宜。
这两处经文有相同的信息:要更多地追求内在美而非外在美。
对于男性,《彼得前书》三章告诉他们要对自己的妻子展示出恰当类型的力量,不要恐吓或压制妻子,而要尊重和理解妻子。男性被造得强壮有力,与女性相比,男性通常更有肌肉,个头更高。正因如此,圣经才将刚强和男性本色联系在一起:“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林前16:13-14)。这条命令无疑是向全教会发出的,因此男性和女性在这里都被要求作大丈夫。但这条命令无疑也告诉我们,保罗在这里将刚强和勇气与男性本色关联在了一起。andrizomai(“作大丈夫”)这个词在古代被用来呼吁人在面对危险时要勇敢。[4]
大卫临终时对所罗门说:“所以你当刚强作大丈夫”(王上2:2),也是出于同样的视角。我们能从圣经对女性之美丽和男性之刚强的强调中学到什么呢?
尽管并非毫无例外,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女性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如何打造外在美:从花时间化妆到打理出与着装相搭配的发型。这种对美的关注显示了有关创造秩序的某些东西。女性天生就追求美丽。圣经指出了女性的这种天生冲动,并告诫女性切勿满足于任何次于“效法基督”(Christlikeness)这种内在美的美丽。女性正是为这种内在美而被造的,这是女性冠冕式的特征。
同样,男性普遍身体更强壮,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更愿意沉溺于战争片,更倾向于涉及到竞争和冒险的活动。男人们会花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们跑跳、投掷、射击、推攘、阻截……这有一定的意味。男性天生就追求力量,追求面对风险时的那份自信。[5]心地宽厚、舍己、敢于冒险的这份刚强是男性的冠冕式特征。
那么,当我们的儿女问我们:“爸爸妈妈,做一个男人或女人意味着什么?”我们要如何回答呢?请告诉孩子们,他们是按神的形像并为着与基督的联合而被造的。然后告诉女儿,应当尽力以神希望她如何美丽的方式来变得美丽。然后告诉儿子,应当尽力在神希望他刚强的一切事上变得刚强。
在这些问题上,文化之风正强劲地冲击着教会。但好消息是,在我们身后流淌着一条“大河”,那就是神在每个人身上的设计。神的创造秩序终究不会被人有罪的独创性而重新调整。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都将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问题在于它所确立的是否健康。神把我们创造成既有男性又有女性,是要让男人有男人样,女人有女人样。我们在自然中(部分的)和在神的话语中(主要的)越发认识到做男人和做女人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婚姻、我们儿女、我们的教会、我们的社会就会越好。
[1] 这一章的其中一个版本之前已经以“男女有何差异?”(“How Are Men and Women Different?”)为题出版在了2019年11月11日的九标志期刊上,参见https://////www.9marks.org/article/how-are-men-and-womendifferent/。(中文参考:《男女有何差异?》,https://////cn.9marks.org/article/how-are-men-and-women-different/)
[2] 这几个主题对应的英文单词依次以字母A、B、C、D、E开头。——译者注
[3] 这两段文字参考了 Harvey C. Mansfeld 所著的Manlines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2–49 页“Manliness as Stereotype”这一章。关于“不要和女孩儿们一起玩儿,因为她们太野了”的看法出自 Eleanor Maccoby,被引用于上述著作的第 28 页。
[4] Gordon Fee,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7), 828.
[5] “面对风险时的自信” 是 Mansfield 在 Manliness 第 23 页中对男性本色下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