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 语(5:25-28)
25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26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27我指着主嘱咐你们,要把这信念给众弟兄听。28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
这简短的几节经文构成了这封信末尾的附言。这些结束语当中又附加了三点劝勉以及一个最终的祝福。因此,它是由四件独立的事情组成的:请求读者祷告(25节);深情地问候所有读者(26节);吩咐他们念这信给众弟兄听(27节);以基督的恩作为结尾的祝福(28节)。
与帖撒罗尼迦后书不同,这封信的结尾没有提到使徒自己的字迹。我们不清楚这封信有多少内容是保罗亲笔写的。一些人认为他写了第26-28节,另一些人认为他在第27节提笔,还有人认为他只写了第28节。我们也不知道代笔者是谁。
(一)请求他们祷告(25节)
“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弟兄们”这个爱意的称呼在语序上得到强调。这是这封信中将它放在句首第一个词的唯一的例子。因此,这个对他们基督徒兄弟情谊的认可,就成了请求他们祷告的序言。这情谊为“请……为我们祷告”这个请求提供了理由和动机。现在时表明他们要读者们持续地祷告,“请一直为我们祷告”(罗瑟拉姆译本)。他们要经常这样做。
从下一节来看,作者们显然不仅希望在读者个人的祷告中被记念,也要在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敬拜聚会中被记念。动词采用命令式,使这个请求成为他们的责任。
“为我们”(peri hēmōn)将祷告的请求聚焦在作者(保罗、西拉、提摩太)身上(1:1)。译为“为”的介词字面意思是“围绕,在……四周”,它将读者的祷告描绘为环绕在作者和他们的事工周围。他们十分清楚,他们宣教的努力若要成功,信徒伙伴们的祷告支持是必需的(参林后1:11;腓4:19;门22)。在别处,保罗的祷告请求更加具体(罗15:30-32;弗6:19-20;西4:3-4;帖后3:1-2),它们总是与他的事工相关,但这里所请求的祷告内容并没有明说。
保罗相信祷告的果效。他写信的惯例就是:在开头让读者知道他在为他们祷告,在结尾敦促他们为他祷告。这请求让读者知道,“为最有尊荣的神仆祷告是圣徒的特权,他也寻求并重视他们的祷告!”。[1]毫无疑问,保罗所募集到的广泛的祷告支持是他事工的关键力量之一。“就保罗所知,要突破仇敌的防线并将福音传播出去,最迅速有效的途径就是招募其他基督徒进行暗室祷告。……这是他所依赖的基本武器。”[2]马歇尔说,保罗的请求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即众教会通过祷告参与宣教的事工。那些不能亲自出去宣教的人,借着为宣教士祷告而参与这事工”。[3]
普卢默有一个重要的观察,即保罗为自己所提的祷告请求表明保罗和基督之间的巨大差别。“使徒为自己和门徒祷告,并要求门徒为他们自己和他人祷告,尤其要为他祷告。基督为自己和门徒祷告,并要求门徒为他们自己和他人祷告,但他从未要求他们为他祷告。”[4]
这个要他们祷告的请求,给了经受患难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一个提醒,即宣教士们在哥林多的生活也是有困难和挫折的。他们也知道,不悦的经历和困难的搅扰是为主工作的实际体验。
一些古代抄本在这节有“也”一词,即“请也为我们祷告”。[5]虽然对于它是否属于原本存在着严重的怀疑,但它的加入并不是不合适的。[6]如果它属于原本,就有两种可能的关联。它可以被理解为互相代祷的号召:宣教士刚刚为信徒祷告(23节),现在要让他们为宣教士祷告。然而,这个词也可能是指前面的第17节:他们已经被教导要不住地祷告,而这祷告不能局限于他们自己,也应当包含他人,甚至是他们的宣教士。
(二)以爱彼此问候(26节)
“与众弟兄亲嘴问安,务要圣洁”。谁是这则命令的接受者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认为它主要是让教会的长老替作者问候其他成员。其他人认为这样解读过于精细了,并坚称这指示是针对全教会的,就像前面的指示一样。作者固然没有要间接问候其他成员的意思,但很明显,这封信是寄给长老的,向全教会表达这问候自然是要通过他们。
“问候”并不是要以僵硬的形式表达。在蒲草纸文献中,它常被用在信尾,表达对他人的友好问候。这种问候是当时书信交流的一个普遍特点。这个动词的意思是“问好,表示欢迎”。
作为一个明确的行为,作者的问候要向“众弟兄”表达,当然,也包括聚会中的姐妹。这行为自然是在主日,即成员聚在一起联合敬拜的时候完成的。“众”这个词表明,众圣徒的弟兄关系包含所有成员,他们要彼此平等地分享这问候。它巧妙地包含了那些作者在信中认为需要责备的人。
问候是要“以圣洁的亲吻”(en philēmati hagiōi,直译)进行的,亲吻要么是伴随问候,要么是问候的方式。“圣洁”强调这并不是一种浪漫的爱的表达,而是信徒伙伴之间独特的基督徒之爱的表达。它标志着成圣的属灵关系。这吻既是“圣洁的”(hagiōi),就“不得含有任何与他们圣徒(hagiōi)的呼召不相符的成分”。[7]
这里虽然定义了圣徒问候的精意,但并不意味着这是要开创一个新的基督徒惯例。亲吻脸颊是东方人问候朋友的一种常用形式,在社交圈子里若不这样做会受人议论(路7:45),它意味着对个人缺乏尊重和感情。这个流行于非基督徒圈子的习俗被基督教会拿了过来,并使它洁净和成圣。信徒聚会敬拜的时候,他们就相互亲吻。很明显,那个时候的聚会是男女分开的,男人亲男人,女人亲女人。[8]亲吻的基础,就是同属一个属灵家庭的成员之间的弟兄之爱。
普卢默坚持认为,“新约没有哪里将公共敬拜与圣洁亲吻联系在一起”。[9]新约提及的亲吻,不一定要与礼拜仪式联系在一起。[10]但据后使徒时期的文献显示,那时亲吻已经成为公共敬拜中固定的一部分,有重要的仪式意义。[11]当男人和女人开始相互亲吻的时候,这就成了批判者指控基督徒不洁的理由。由此造成的窘况,使得早期的教会会议为此惯例加上了许多的规章制度。
在今天的信徒中,这一命令应当以社群文化所能接受的方式来执行。马歇尔说得好:“如果所处的文化环境不能接受婚姻及家庭关系之外的亲吻,那么字面上的遵行也许就不是执行这新约教导精意的最佳方式。重要的是,教会成员应当有某种具体、可见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同为基督身子之肢体的彼此的爱。”[12]康斯特布尔建议,“在今天的西方文化中,能接受的替代方式可以是拥抱、拍背或握手”。[13]一个温暖的握手,似乎是当今在任何情况下都最能够接受的方式了。因此,菲利普斯译本针对当代英文读者,把这个命令意译为“与周围的弟兄们握手”。
(三)信要念给众弟兄听(27节)
“我指着主嘱咐你们,要把这信念给众弟兄听。”单数人称“我”的使用,在前面只出现于2:18和3:5,它强调这是保罗本人的愿望。保罗是对该信内容负最大责任的人,他在此提出自己强烈的要求。
译为“嘱咐”(enorkizō)的罕见动词在新约中只出现于此,意思是“放在誓言里”,或如莱特富特所说:“以起誓来约束”。[14]因此,保罗以这誓言来约束他们,要他们执行他所要求的。复数的“你们”似乎最好被看作指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带领人。送信人自然会把这封信送到长老手里,长老们作为一个集体,要负责确保这个请求得以实施。这个誓言是“指着主”[15]做出的,即主耶稣基督。这个表达在此间接地见证了基督真实的神性。
保罗的具体要求是“要把这信念给众弟兄听”。尽管该动词有时仅是“读”的意思,但这里保留了它的经典含义,即“大声读”。[16]不定过去时指向一个限定性(而不是重复性)事件,即“这信”被念给聚会的弟兄们听。“这信”的字面意思表明,“这封书信被视为已经结束了,而这些话是附言的内容”。[17]这封信的作用是代替保罗亲自去到他们那里,所以保罗很明显要他们接受它,因为这信与他亲口的教导有同样的权柄。
保罗希望这封信不仅是手手相传,以免有人被遗漏。我们也不确定帖撒罗尼迦教会所有成员是否都有阅读它的能力。保罗所要求的,是要这封信在“众弟兄”聚会敬拜的时候被公开朗读出来。读信是在敬拜之前、之中,还是之后,则并不清楚。
要把信读给众弟兄的这个要求显明,保罗想让这封信被整个帖撒罗尼迦教会共同拥有。[18]这就防止长老们产生任何想法,以为该信仅是写给他们的,可以“仅向那些他们所信任的人传达信的内容”。[19]保罗坚称,它的信息是针对所有“弟兄”的。他们的弟兄情谊里不可以有圈内和圈外之分。基督教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教导是只给少数带领人的。福音的信息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英王钦定本的读法是“圣洁的众弟兄”,它依据的是公认经文。[20]作为主流文本的代表,霍奇斯—法斯塔德的希腊文新约圣经接受该读法。[21]但多数现代编辑者认为,这两种读法的抄本证据虽然平分秋色,但更支持较短的读法。[22]“圣洁的弟兄”这表达在新约别处没有出现。它的意思显然不是说,保罗想到一个特殊的信徒群体,并称他们为“圣洁的弟兄”,以与其他弟兄区分开来。这与“众”所表达的包含性,以及他所强调的成圣是神对所有信徒的旨意,都是不相符的。
这个关于读信的吩咐在新约书信中是独一无二的。保罗这么急于要将这封信读给帖撒罗尼迦教会全体成员,这一点并不意外,但他庄严、恳切的措辞确实引人注意。对此,人们提出了几种解释:
a)这是他给他们的第一封信,并在他的众教会中开创了一项新的惯例,他如此强烈的措辞是要确保这封信被公开诵读;
b)他觉得这封信十分重要,以至于必须确保它被读给众人听;
c)因为这封信代替了他的亲临,所以保罗担心他们会对他的缺席感到失望,以至于忽略这封信;
d)他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对该信断章取义,误传其内容,还宣称是他真实的教导;
e)该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安慰那些失去所爱之人的人,若这些人没有亲自听到信中的信息,这目标就无法达成了;
f)提摩太曾报告说,一些麻烦制造者已表明他们不会留意任何书信教导,并会拒绝亲自读这封信;
g)保罗怀疑长老想要压制信中的一些内容;
h)在帖撒罗尼迦教会中,有外邦人和犹太人两堂会众,保罗这么做是要确保两群人都得到该信。最后一种提议完全没有来自这封信本身的支持。
提摩太所报告的某些情况很有可能是这个强烈要求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我们也只能猜测。有可能几种考量同时存在。这命令暗含的意思是他们若不照做就会被神惩罚,但保罗的语言中并没有苦毒。它与第25节中所强调的弟兄情谊是和谐的。
(四)基督恩典的祝福(28节)
“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同在”这一结尾的祝福,开创了一个典型的保罗式惯例。每封保罗书信的结尾祝福都提到恩典。它与每封信开篇问安中对恩典的提及遥相呼应。因此,书信的所有内容都是被恩典所环绕的。这恩典是特定的,是作者和读者所共同敬拜的“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的恩典是保罗书信的始与终。康斯特布尔说:“主的恩典总是与他的子民同在,但保罗所关注的是读者能够体验到并享受这恩典。”[23]很明显,保罗认为在圣灵的能力下,这封信的诵读将会是帮助他们更丰富地体验神的恩典的一个途径。他切望所有弟兄都从神的话语中得着这丰富的体验。
所有保罗书信的结尾祝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一些变化。最短的说法就是“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西4:18;提前6:21;提后4:22),而最完整的说法则是哥林多后书13:14中的三一论句式。有时他会加上代词“众人”(帖后3:18;多3:15)或是说“常与你(们)的灵同在”(腓4:23,门25;直译)。第二人称代词“你们”(humōn)使读者知道这个祝福是专门给他们的。只有以弗所书没有使用这代词,那里的祝福是以第三人称表达的,没有专门针对读者(弗6:24)。
正如保罗书信开篇的问安,结尾也总是具有着鲜明的基督教特色。他以恩典的祝福替代了一般书信中惯用的“再会”(参徒15:29)。
大多数抄本以“阿们”结束该信,但如梅茨格所说:“在亚历山大和西方文本中,代表性较好的抄本都不包含这个词。”[24]人们普遍同意这个阿们“大概是因敬拜仪式而添加上去的,它源自教会稍晚些时期对该信的公开诵读”。[25]
英王钦定本中所附的“给帖撒罗尼迦的第一封信写于雅典”不是原本的内容。它是后期抄写员添加的,大概可追溯到2世纪末或3世纪初。“写于雅典”是抄写员粗心的错误,它出自对3:1的误解。该信是写于哥林多的。
[1] William Kelly, The Epistles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Thessalonians, p. 74.
[2] Clay Cooper, Nothing to Win but the World, p. 82.
[3] I. Howard Marshall, 1 and 2 Thessalonians, New Century Bible Commentary, p. 164.
[4] Alfred Plummer, A Commentary on St. Paul’s First Epistle to the Thessalonians, p. 105.
[5] 抄本证据见联合圣经公会希腊文圣经。
[6] 公认经文、苏特新约希腊文圣经、霍奇斯—法斯塔德基于主流文本的希腊文新约圣经中没有这个词。韦斯科特—霍特希腊文新约圣经、奈瑟勒—阿兰德新约希腊文圣经、联合圣经公会希腊文圣经将它印在括号里。塔斯克新约希腊文圣经将它印作原文。
[7] C. F. Hogg and W. E. Vine, The Epistles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Thessalonians, p. 214.
[8] J. Alfred Faulkner, “Salutations,” in Hasting’s Dictionary of the Apostolic Church, 2:443.
[9] Alfred Plummer,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Second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p. 381.
[10] 罗马书16:16;哥林多前书16:20;哥林多后书13:12;帖撒罗尼迦前书5:26;彼得前书5:14。
[11] Faulkner, 2:443; Gustav Stählin, “phileō, philēma,” in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9:142–45.
[12] Marshall, p. 165.
[13] Thomas L. Constable, “I Thessalonians,” in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New Testament, p. 710.
[14] J. B. Lightfoot, Notes on the Epistles of St. Paul, p. 91.
[15] 这里是直接受格,因为这个希腊动词是带有双直接受格的,它们一个表誓言是向谁给出的,另一个表誓言是指着哪个神的位格所起的。
[16] James Hope Moulton and George Milligan, The Vocabulary of the Greek Testament, p. 31.
[17] Lightfoot, p. 91.
[18] 没有证据表明“众弟兄”是指马其顿地区其他教会的成员。
[19] Walter F. Adeney, Thessalonians and Galatians, The Century Bible, p. 220.
[20] 支持两种读法的抄本证据及教父文献证据,见United Bible Societies,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21] Zane C. Hodges and Arthur L. Farstad,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According to the Majority Text.
[22] “众弟兄”这个较短的读法,被韦斯科特—霍特希腊文新约圣经、苏特新约希腊文圣经、奈瑟勒—阿兰德新约希腊文圣经、联合圣经公会希腊文圣经、塔斯克新约希腊文圣经接受。联合圣经公会的编辑们按照从A到D的分级将这个较短的读法的可靠性评为B级。
[23] Constable, p. 710.
[24] Bruce M. Metzger, A Textual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p. 634.
[25] Ernest Best, A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Epistles to the Thessalonians, p.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