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赏赐

 

没有那个孩子不喜欢爸爸送的礼物。如果父子的关系美好,父亲送的礼物不论多小,都可显出他们之间的爱。作父亲的不是为了得到儿子的爱才送出礼物,而是因为爱已经是父子关系的主要基础。

 

爱的关系会驱使父亲按孩子的需要和想望送出礼物。在马太福音中,耶稣也认同这样的作法,祂说:“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么?”(太七9-11

 

若一件礼物是出于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份礼物必然很特别;礼物之所以特别,因为那是父亲基于深知理解而预备的。

 

从前述耶稣的话可见,天父的心思正如一位慈父。事实上,父神远胜世上的父亲,因祂是神且毫无罪性。在整本圣经中,神都显明祂是施恩的神。新约有一个跟“恩典”同字根的希腊字charidzomai(意即“恩赐”或“施恩”),圣经用这个字来表达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加三18),也用这个字来表达耶稣开恩叫瞎子看见(路七21),以及主人开恩赦免无法还债的人(路七42)。

 

这个希腊字也常用来表达神在救恩中赐给人的重要东西,最明显的例子就在罗马书832节:“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保罗也用这个字来提到神赐给信徒的圣灵,说这是为了“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林前二12)。甚至我们渴望追求的属灵恩赐,也是用一个同字根的希腊字(罗十二6;林前十二9)。

 

圣经还记载神赐予的另一个礼物,但这个礼物却是无人想要,无人妒羡的。保罗给腓立比人的信中提到这个礼物,这也是最令人不解的一节经文,他说:“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祂受苦”(腓一29)。保罗在提到神赐下祂的独生子为我们死(罗八32),还有圣灵带来的各种祝福(林前二12)时,用的也是同一个字。我们很欢喜接受神的祝福和祂的爱子,但是我们不会求,也不想要神赐的苦难。这算什么“恩赐”呢?如果神赐给我们苦难,我们一定会急忙归还,最好可以换领其它我们想要的礼物。

 

我们很难理解神怎么会“赐下”苦难。祂不是恩慈的神吗?如果我们去医院探望受苦中的病人,告诉他们这苦难是神的恩赐,对方一定会觉得我们不近人情。保罗当时是讲到腓立比信徒的苦难,但他的口气不是要表达歉意,或为他们的苦难聊表同情,他称那是神的恩典。在苦难中,我们常希望有人能够了解,并怜悯我们的痛苦,但我们内心其实在埋怨神对我们置之不理。

 

我们不能接受苦难是源自神,部分原因是我们认为苦难不是好事。我们很难把苦难与神其它的恩赐并列,例如赦罪之恩,或是圣灵的果子等。我们怎么可以拿苦难跟进入天堂的恩赐相比呢?不过,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以为基督已经代替我们受了苦,因祂说:“成了!”我们就假设凡是神的儿女都可以免除一切的苦难,只需欢欣鼓舞过得胜的生活,直到上天堂。我们以为有了耶稣就可以享有豁免权,不必经历世间的苦难。因此,一旦遇上特别深重的苦难,我们就膝头发抖,心力销化。我们知道在困境中神会出手干预,祂也曾多次为了我们介入其中。但祂若不动声色,我们就以为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神。若苦难越发严重,并延续不止,我们就认为神根本不知道我们在受苦,至终会以为祂根本不关心我们。

 

保罗却看为基督受苦是神对腓立比信徒的恩赐。我们要注意保罗提及的苦难是只跟基督徒有关的。世上其它人每天都会受苦,有些苦难甚至是超过我们所经验的。这些苦难可能会引导一些人归主,但也不尽如此。苦难若无永恒的结果真是枉然。保罗提到的苦难是基督徒的苦难,是仅属于基督徒的经历。苦难的一个形式是逼迫,换句话说,如果你跟天父没有爱的关系,这个苦难不会临到你身上。这个苦难不能引领你到神面前,因为你已经在基督里与神联合了。这个苦难也不是出于你的意愿,因为如果是你自己引致的,就不可能是一个礼物。保罗说腓立比信徒的苦难是神的恩赐,但我们大多数人却不以为然。所以,我们要厘定它的定义和观点,如同其它从神而来的美善事物。

 

我们看圣经,先要设身处地进到原初的圣经世界去,用当时人的眼光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查明神原本要表达的真理,再思想怎样把这些真理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要先来看使徒保罗当时的处境。

 

很少人像保罗一样,对苦难了解得那么深。当保罗悔改归主时,已升天的耶稣称保罗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徒九15-16)。当然,耶稣的话必会应验。在哥林多后书,保罗也曾描述他在事奉中所遭受的一部分苦难。当时,很多哥林多信徒跟从了假使徒的异端。保罗这位创立哥林多教会并为之劳苦的人,虽然而没有收受哥林多信徒任何东西,却被迫要为自己的动机、品格和事奉的资格作辩护。哥林多信徒真的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但灵性无知幼稚的人总会如此。保罗在辩解中并没有细说,只大概描述几件他怎样与主同行的事迹。在哥林多后书1123-27节,记载了保罗所受的苦难:“他们是基督的仆人么?(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我们要注意,保罗在这些遭遇中并没有同伴,所以他只用了“我”,而不是“我们”。孤单无疑使苦难更难承受。这跟那些教导“成功神学”的人何等不同。神没有赐给保罗财富、健康和快乐。但那些倡导成功神学的人说,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可能是你没有信心。事实上,真相正好相反。为基督忍受这样的敌对,又能够继续与主同行,是需要极大信心的。那些人若遭遇保罗其中一项苦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保罗,与神同行?

 

因此,当保罗写信给腓立比信徒有关苦难的教导,指出这是神所赐的,他乃是从亲身的经验来说的,而那也是历代少数基督徒的经验。保罗能写出“不但可以信服基督,并要为祂受苦”,是因为他一再经受苦难,并看见这在他生命中带来的祝福。保罗自己具体显示了神如何藉苦难带给腓立比人的信仰。他可以清楚知道腓立比信徒受苦的原因和苦难的源头,并以此鼓励他们。这可以解释为何神常使祂所爱的人受苦。在神的计划下受苦的人,不仅自己蒙福,也可以借着自己恩及别人。保罗先前曾对哥林多人解释说:“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一3-4)。保罗在别处曾说,信徒是基督耶稣的工作,为的是要行各样的善事(弗二10),这其中一项善事可能是神在我们生命中借用苦难,使我们学习功课,好去鼓励和建立那些在受苦中的信徒,就如保罗对腓立比信徒所做的一样。

 

从使徒行传16章的记载,我们发现腓立比教会的建立主要原因是保罗和西拉在受苦中的态度。他们为了见证福音,在遭受严厉的鞭打并身陷牢狱时,竟然在狱中唱诗赞美神(徒十六25)。我希奇他们在狱中的环境怎么能够赞美神,多半人都会因此埋怨神,以为被神丢弃了。但使徒行传1625节说,连囚犯也侧耳而听。赞美诗跟当时的环境和他们当日的遭遇实在极不协调。可是,保罗和西拉对苦难的响应感动了腓立比的狱卒和其它人,他们被吸引去寻求这位奇妙的神,腓立比教会因而诞生了。当人为基督的缘故受苦,并在苦难中表现喜乐,就会吸引世人的注意。他们也许不太明白,甚至不表欣赏,但他们必定会受影响。喜乐地忍受苦难比任何事都更有说服力,能宣扬那一位慈爱和大能的神。但今天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见证了。

 

有人以为神只在属灵巨星(例如保罗)的身上使用苦难。事实上,苦难并不限于全时间工人或教会领袖。神可以按祂无限的智慧,把这个礼物赐给祂任何一个儿女。马其顿教会就是一个例证。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就用了马其顿教会作例子。按圣经的准则,马其顿教会是一所很好的教会,他们中间有帖撒罗尼迦人“在大难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领受真道”(帖前一6);也有庇哩亚人,圣经说他们“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徒十七11)。马其顿教会也包括腓立比教会。这些教会不仅勤研真道,忍受逼迫,更一再地在舍己捐献上显出基督救恩的果效。保罗说,“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再三的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林后八2-4)。这样的教会有神的恩典在其中自由地流露,相信每个人都会希望成为这个教会的会友。

 

但我们不应该只看马其顿教会捐献什么,更应该看他们有什么,或说他们没有什么。马其顿教会处在大患难之中,但他们没有埋怨,反而找机会捐献给别人,把荣耀归给神。马其顿原本是一个富裕的地区,有金矿和银矿,但罗马帝国接掌后便没收了一切矿产,该地顿成贫穷。保罗说马其顿教会的境况“极穷”,这字的希腊文bathos(原意“洗澡”),即一贫如洗,甚至面临饥荒的危险。在哥林多后书89节,保罗两次用这个字去描述基督怎样舍己:“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了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这些忠心的信徒没有足够的金钱维生,供养家人,但他们却可以响应那捐献两个小钱的穷寡妇,把一切养生的都献上了,也响应了主耶稣基督的榜样。(你还想成为这教会的会友吗?)马其顿教会没有显露他们的忧伤,也没有不停地问神为什么。他们不仅捐献,而且是一再地捐献,充满喜乐地捐献,还一再地求保罗让他们参与捐献。他们看别人的需要更大,因此竭力捐献,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难怪神会注意他们。

 

但世人大概不会注意马其顿教会,尤其是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因为马其顿教会极度贫困,不可能是那些基督教机构或运动的筹款对象。假如你需要一千元,马其顿教会大概只能募集十元。腓立比教会也不会收到募款信,因为他们能捐献的金额可能连支付邮资也不够。他们也不会被邀请作今天基督教团体的董事成员,因他们不明白世界的做事方法,尽管他们深知神是如何办事。他们是一无所有,却也可能样样都有,端视你的价值和想法。

 

腓立比教会大概也不会吸引今天许多寻找教会的人。在众多教会之中,腓立比教会不会引人注目,因他们并非财势雄大。探访过他们的人会说:“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供应我的,也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他们的人是不错,但设备太差了,连孩子们玩耍的运动场都没有。神不会要我去参加这个小团体的。再者,从他们有限的人数也看得出来他们缺乏事奉的异象,缺乏对神的委身。假如他们在这些方面有改善,可能神会多一点赐福给他们。”无疑地,神也注意到这些方面。

 

所以,当保罗写信给腓立比信徒时,他没有讲有关压力、财务、生命的满足、年轻人喜欢的活动等等;他也没有寄给他们一个行事历,或是他的行程宣传单和所需费用等等。保罗从没有向腓立比教会要求济助,即使他的环境有很大的需要。其实他写信给他们时,正身陷狱中。他之所以写信给他们,是因彼此都在苦难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任何人都密切。

 

你可以用下列的问题来检视自己的属灵状况。你是否愿意作马其顿教会的会友?你能否在同样的环境下,依然捐献帮助别人?还是你认为这样做会损害你的所有?如果神使你陷入同样的境况,或更糟,你会觉得神在祝福你或丢弃你呢?在孤单黑暗中,你能否继续与主同行?或者你只在阳光灿烂,充满神祝福的日子,才愿意与主同行呢?也许最尖锐的问题是我们存在心中,不敢让人知道的:“如果这些教会完全交托给主,为何神没有赐福他们呢?他们奉献给神,难道神不应该报偿他们吗?神似乎把他们仅有的都拿走了,却没有回报他们什么。他们的生活没有因为与神同行而变得轻松,反而更加艰难。也许我也不该把自己跟神的关系看得太严肃。坦白说,如果祂要把我的一切都拿走,我不敢肯定自己还会这样跟从祂。我不敢确定自己可以领受这样的恩赐。”正如前述,这全在于你对祝福的定义和想法。

 

马其顿教会早已确定捐献给神和从神领受恩典的意义,因此他们可以在极重的苦难中依然慷慨捐献。保罗在哥林多后书85节告诉我们,他们能这样做的秘诀是:“他们先把自己献给主。”这就是基督徒捐献的真谛。神要的不是我们的金钱,祂要的是我们。如果祂有了我们──我们的心、感情、志向,那么,金钱就不是问题。同样,时间、委身、牺牲、方便与否、受苦与否、凭信心或按世界的方法,都不成问题。当人把自己献给主,世上的吸引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若一个信徒或一个教会把自己献给主,这可以从他们跟周围的人的关系显明出来。对他们来说,舍己的捐献,竭力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如同呼吸一样。当马其顿教会先把自己献给主,这表示他们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目标都改变了,代之而起的是全力追求更深地认识主。神祝福也尊重这样的追求,其结果是延续到永恒的。

 

保罗明白这样的心态,也藉此呼吁腓立比信徒,要在基督徒生活的其它方面努力追求。保罗提到马其顿教会把自己献给主,他自己更是如此,这可以从他与主恒久不变的同行显明出来。他不但向腓立比教会,也向我们敞开他的心,让我们看见他跟主甜蜜的关系,藉此教导我们也能与主同享这样的团契。

 


《苦杯与荣耀》


第1章  旷野


第2章  苦杯


第3章  道路


第4章  赏赐


第5章  团契


第6章  脚印


第7章  惊奇


第8章  祝福


第9章  应许


第10章  荣耀

 

 


 

最后修改于
上一篇